水印文字
2022年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原理》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本类题共80小题,每小题1分,共8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城市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
A.系统性
B.动态性
C.流动性
D.均质性
答案: D
解析: 城市的基本特征:①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②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③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④城市具有系统性。
2.下列关于城市与乡村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
A.文化观念的差异是二者的基本差别之一
B.世界各国尚无统一的城乡聚落划分标准
C.城市与乡村聚落景观的非连续性决定了城乡经济边界的可识别性
D.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呈现越发明显的效果
答案: C
解析: A项,城市与乡村不同的社会关系,使得两者之间产生了很多文化、意识形态、风俗习惯、传统观念等差别。B项,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为定义城镇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D项,尽管城市与乡村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它们是一个统一体,并不存在截然的界限。城乡边界日益模糊。
3.下列关于城市发展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城市发展是动态和多样化的
B.城市发展是连续和增量化的
C.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因具有时空差异性
D.城市发展与区域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答案: B
解析: 城市发展的历程是连续变化的,并不一定是增量化的。如资源型城市。因此,B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4.下列不属于城镇化基本动力机制的是( )。
A.市场机制
B.引进外资发展
C.生态环境的诱导与制约
D.工业化推进
答案: B
解析: 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农村剩余的贡献、工业化的推进、比较利益驱动、制度变迁的促进、市场机制导向、生态环境诱导和制约的双重作用、城乡规划调控。
5.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原因不正确的是( )。
A.基本经济部类是城市发展的原因
B.城市中规模经济与聚集经济的累积作用是城市发展的原因
C.城市是现代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
D.信息技术加速促进经济功能向区域中心和城市集中
答案: D
解析: D项,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促进了经济控制功能向区域中心城市集中。
6.城市发展与社会关系错误的是( )。
A.城市是社会矛盾的集合体
B.城市是社会问题集中发正地
C.城市中旧的社会问题的解决不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D.社会问题的解决是城市发展目标和现实动力
答案: C
解析: 现实的城市规划对城市社会问题的解决总是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旧的社会问题的解决总是伴随着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从城市住房拥挤、环境恶劣到房屋破旧、住宅紧张,从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到内城衰退、社会混乱,从出现贫民窟到社会分化,从公众参与、社区规划到倡导性规划等,可以说城市社会问题既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桎梏,又反过来成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现实动力。城市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解决和城市规划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也总是在不断地寻求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取得发展。
7.关于集体经营性用地,错误的是( )。
A.确定为工业、商业的集体用地,且已登记的,可以通过出让或出租的方式,交由个人或公司使用
B.集体经营性用地出让需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会议通过
C.通过出让方式取得的集体经营性用地,可以转让、出资、赠与或抵押
D.集体经营性用地使用权,最长不超过20年
答案: D
解析: 民法典对商业用地土地使用权年限没有作出规定。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年限是40年。
8.城镇低效用地不包括( )。
A.经第三次土地调查已确定为建设用地的有关城镇存量建设用地
B.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禁止类、淘汰类产业用地
C.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的用地
D.建筑危旧,布局数乱,规划确定改建的老工业区
答案: A
解析: 根据《关于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指导意见(试行)》“二、加强统筹引导中第(四)条明确改造开发范围”规定:本文件规定的城镇低效用地,是指经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已确定为建设用地中的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建筑危旧的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权属清晰、不存在争议。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禁止类、淘汰类产业用地;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的用地:“退二进三”产业用地布局散乱、设施落后,规划确定改造的老城区、城中村、棚户区、老工业区等,可列入改造开发范围。现状为闲置土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历史遗留建设用地等,不得列入改造开发范围。市县人民政府要组织国土资源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城镇低效用地的标准,严格控制改造开发范围,对弄虚作假的,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9.林地分级保护管理划分为( )。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答案: C
解析: 林地保护等级分为:一级保护林地,实行全面封禁保护,禁止任何生产经营性活动和改变林地用途。主要是指国家的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等,不允许任何经营性的活动;二级保护林地,实施局部封禁管护,鼓励和引导抚育性管理,改善林分质量和生态健康状况;三级和四级保护林地,要依法经营、合理利用。严格禁止擅自改变国家级公益林的性质、随意调整国家级公益林的面积、范围或保护等级。
10.关于文艺复兴和绝对君权时期,欧洲城市建设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文艺复兴时期,具有古典风格的广场,街道是地市的主要特征
B.文艺复兴时期,众多中世纪新建成的城市进行了系统的有机更新
C.绝对君权时期,在欧洲国家首都建设中,伦敦城市改建影响最大
D.绝对君权时期,纵横交错的大道是城市建设的典型特征之一
答案: A
解析: 许多中世纪的城市,已不适应新的生产及生活发展变化的要求,城市进行了局部地区的改建。这些改建主要是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建设了一系列具有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以及公共建筑。
11.关于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西谛出版的《城市建设艺术》是城市空间组织形态的重要著作
B.西谛认为中世纪的城市建设模型不符合人的视觉要求
C.西谛认为应遵循艺术性的原则来改善城市空间
D.设施位置的选择与布置强调人与空间,环境尺度与人的活动及其感受之间的协调
答案: B
解析: 西谛考察了希腊、罗马、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许多优秀建筑群的实例,针对当时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忽视城市空间艺术性的状况,提出“我们必须以确定的艺术方式形成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西谛认为中世纪的城市建设模型更符合人的视觉感受。
12.关于唐长安城的规划,描述正确的是( )。
A.按照规划建设,先测量定位后修建城墙,埋设管道,修筑道路
B.以宫城为中心,东市和西市对称布局,体现了官民相参的思想
C.采用规则的方格网路,东西南北四面各有3处城门
D.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街巷制
答案: A
解析: 长安城的建造按照规划,先测量定位,后修筑城墙、埋设管道、修建道路,规定坊里(A项正确,符合题意)。长安城采用中轴线对齐的格局,分东西两市,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C项错误),整个城市布局严整,分区明确,充分体现了以官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B项错误)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长安城采用规整方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里坊制,设置坊墙,坊门朝开夕闭(D项错误)。
13.关于199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规划思想与实践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1996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及自然资源的调控作用
B.1999年12月,建设部召开全国城乡规划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尊重规律,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尊重实践,尊重专家
C.200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施行,为城乡规划开展确立了基本的框架
D.2019年5月,《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全国统一,权贵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答案: A
解析: A项,1996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调控作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14.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发达国家一些工业城市针对衰败地区制定了复兴计划,其策略不包括( )。
A.发挥场所营造效应,提升吸引力
B.发挥城市新区开发的同步带动及疏解作用
C.关注城市更新和滨水地区再开发
D.关注公共空间完善和文化设施建设
答案: B
解析: 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发达国家的一些工业城市针对衰败地区制定了复兴规划,使这些城市和地区获得了新生。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城市中央商务区的重塑;②城市更新、和滨水地区再开发;③公共空间的完善和文化设施建设。因此,应强化城市中心功能而非新区开发,B项错误,符合题意。
15.1992年联合国和环境发展大会,确立了《全球21世纪议程》,有关其内容不准确的是( )。
A.为大多数人提供足够的住房
B.促进可持续土地使用的规划和管理
C.推广可循环的能源和运输系统
D.统一建设各类环境基础设施
答案: A
解析: 《全球21世纪议程》把人类住区的发展目标归纳为改善人类住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以及所有人(特别是城市和乡村的贫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人类的住区的发展任务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
①向所有人提供住房;
②改善人类住区管理,尤其强调了城市管理,并要求通过种种手段采取有创新的城市规划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
③促进可持续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
④促进供水、下水、排水和固体废弃物管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并认为“城市开发的可持续性通常由供水和空气质量,并由下水和废物管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状况等参数界定”;
⑤在人类住区中推广可循环的能源和运输系统;
⑥加强灾害易发地区的人类住区规划和管理;
⑦促进可持久的建筑工业活动行为的依据;
⑧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增强人类住区发展的能力。
A项,为所有人而非大多数人。
16.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成中错误的是( )。
A.编制审批体系
B.实施监督体系
C.法律法规体系
D.技术标准体系
答案: C
解析: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
17.下列关于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制度创新性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从土地拓展到国土空间,对各类要素实施全维度的统筹
B.从用途到功能,将时间节点的规划蓝图拓展为目标导向的功能管制
C.将客观战略与省市定位相统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治理方式
D.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制度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制度
答案: C
解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若干意见》(2017年)提出,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战略,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以承载力为基础、坚持差异化协同发展、坚持生态就是生产力等战略取向。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关键要在严格执行主体功能区规划基础上,将国家和省级层面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在市县层面精准落地;重点是健全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各类主体功能区空间发展长效机制。《若干意见》明确,到2020年,我国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县域空间格局基本划定,陆海全覆盖的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精准落地,“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健全;基于不同主体功能定位的配套政策体系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可见宏观战略不仅要与省市定位相统一,更要精准落实在县级单元,因此C项不准确,符合题意。
18.加快培育城市群和都市圈的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
A.建设都市圈成为推进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区域发展核心思路
B.相对成熟的都市圈,要更多的强化国家合作和区域协同,提高其在全球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C.加快发展都市圈,要进一步集聚人口促进经济活力
D.正在培育中的都市圈,要推进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快速增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答案: D
解析: “节地”、“提升建设用地使用效率”、“优化空间结构”是当下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基本要求,但D项所述“推进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快速增长”显然与国家现阶段的发展战略要求不符,因此D项不准确,符合题意。
19.关于国土空间规划,不准确的是( )。
A.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
B.是各类开发保护活动的直接依据
C.改革是基于国家治理视角的整体性结构性改革
D.具有“五级三类四体系”特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20.《开发适宜性评价》关于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不准确的是( )。
A.明确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最大合理规模和适宜空间是“双评价”作的目标之一
B.生态保护极重要区,重点识别的用地冲突类型有永久基本农田,公益林建设用地以及用海活动等
C.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中,若省级评价内容和精度可满足市县要求,市县评价可在省级,基础上综合分析
D.建设适应性评价可结合实际,针对矿产资源,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等开展必要的补充评价
答案: B
解析: 根据《双评价》文件“5.3.2 现状问题和风险识别”:将生态保护重要性、农业生产及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与用地用海现状进行对比,重点识别以下冲突(包括空间分布和规模):生态保护极重要区中永久基本农田、园地、人工商品林、建设用地以及用海活动;种植业生产不适宜区中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建设不适宜区中城镇用地地质灾害高危险区内农村居民点。B项不准确,符合题意。
对比现状耕地规模与耕地承载规模、现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与城镇建设承载规模、牧区实际载畜量与牲畜模、渔业实际捕捞和养殖规模与渔业承载规模等,判断区域资源环境承载状态。对资源环境超载的地区,找出主要原因,提出改善路径。可根据相关评价因子,识别水平衡、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湿地保护、地面沉降、土壤污染等方面问题,研判未来变化趋势和存在风险。
21.根据《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需加强区域协同,以下不属于区域协同内容的是( )。
A.资源和能源利用
B.开发边界划定
C.基础设施
D.邻避设施布局
答案: B
解析: 注重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挥综合交通对区域网络化布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重点解决资源和能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产业空间和邻避设施布局等区域协同问题。城镇密集地区的城市要提出跨行政区域的都市圈、城镇圈协调发展的规划内容,促进多中心、多层次、多节点、组团式、网络化发展,防止城市无序蔓延。其他地区在培育区域中心城市的同时,要注重发挥县城、重点特色镇等节点城镇作用,形成多节点、网络化的协同发展格局。
22.关于城市布局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大型展览中心、会议中心应集中布置在城市公共中心地区
B.居住区布局应尽量避免选择易受洪水、地质灾害等不良条件威胁的地区
C.一类工业可结合居住用地布置
D.油库选址应远离城市居住区
答案: A
解析: 公共设施的布局需要考虑以下要求:①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配置;②公共设施要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③公共设施布局要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虑;④公共设施布局根据设施本身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⑤公共设施布局要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⑥公共设施布局要考虑合理的建设顺序,并留有余地;⑦公共设施布置要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础。因此A项符合题意。
23.关于特大城市采用集中式总体布局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按路网形式,可分为网络状、环状、环形放射状、混合状等
B.有利于道路交通的组织
C.有利于节约用地,节省建设投资
D.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居住区和工业区层层包围的现象
答案: B
解析: (1)特点:城市各项建设用地集中连片发展,就其道路网形式而言,可分为网络状、环状、环形放射状、混合状以及沿江、沿海或沿主要交通干路带状发展等模式。A项正确。
(2)优点:①布局紧凑,节约用地,节省建设投资;②容易低成本配套建设各项生活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③居民工作、生活出行距离较短,城市氛围浓郁,交往需求易于满足。C项正确。
(3)缺点:①城市用地功能分区不十分明显,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紧邻,如果处理不当,易造成环境污染;②城市用地大面积集中连片布置,不利于城市道路交通的组织(B项错误,符合题意);③城市进一步发展,会出现“摊大饼”的现象,即城市居住区与工业区层层包围,城市用地连绵不断地向四周扩展,城市总体布局可能陷入混乱(D项正确)。
24.关于分散式城市总体布局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通常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组团组成,一般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B.城市用地发展缺乏弹性,不易处理好近远期发展关系
C.各组团接近自然,环境优美
D.容易造成工作和生活出行成本高,居民联系不便
答案: B
解析: 分散式城市总体布局的优点:①布局灵活,城市用地发展和城市容量具有弹性,容易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②接近自然,环境优美;③各城市物质要素的布局关系井然有序,疏密有致。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
25.根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居住用地规划内容要求不包括( )。
A.优化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改善职住关系
B.引导政策性住房优先布局在交通和就业便利地区
C.进一步提升人均居住用地面积
D.严控高层高密度住宅
答案: C
解析: 优化居住用地结构和布局,改善职住关系,引导政策性住房优先布局在交通和就业便利地区,避免形成单一功能的大型居住区。确定中心城区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严控高层高密度住宅。
26.根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下列有关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结合实际服务管理人口需要建立分区分级公共服务中心
B.针对老龄化趋势提出医疗、康养等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和布局要求
C.结合全年龄段人口生活需要建立城乡生活圈
D.以社区生活圈为基本单元完善公共服务
答案: A
解析: 根据文件中“3.5 完善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功能,营造健康、舒适、便利的人居环境”:
第(1)条:基于常住人口的总量和结构,提出分区分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布局和标准,针对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特征和需求,完善服务功能,改善服务的便利性(选项错误,符合题意)。确定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总量和结构比例。
第(3)条:完善社区生活圈,针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趋势和社区功能复合化需求,重点提出医疗、康养、教育、文体、社区商业等服务设施和公共开敞空间的配置标准和布局要求,建设全年龄友好健康城市,以社区生活圈为单元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附录A 名词解释和说明”:A3 城乡生活圈——按照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求,围绕全年龄段人口的居住、就业、游憩、出行、学习、康养等全面发展的生活需要,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形成日常出行尺度的功能复合的城乡生活共同体。对应不同时空尺度,城乡生活圈可分为都市生活圈、城镇生活圈、社区生活圈等;其中,社区生活圈应作为完善城乡服务功能的基本单元。
27.社区卫生服务站选址根据( )。
A.救护车响应时间
B.公共交通可达性
C.老龄人口分布
D.服务半径
答案: D
解析: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5 配套设施”:
第5.0.1条,配套设施应遵循配套建设、方便使用、统筹开放、兼顾发展的原则进行配置,其布局应遵循集中和分散兼顾、独立和混合使用并重的原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中,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站(含青少年、老年活动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商业网点等服务设施,宜集中布局、联合建设,并形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其用地面积不宜小于0.3m。
“表C.0.2 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要求”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要求为:①在人口较多、服务半径较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社区,宜设置社区卫生站加以补充;②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m;③建筑面积不得低于120m2:④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安排在建筑首层并应有专用出入口。综合判断,D项符合题意。
28.工业区卫生防护带不宜设置( )。
A.消防车库
B.停车场
C.仓库
D.体育场
答案: D
解析: 工业区周边设置的卫生防护带内可以设置停车场、仓库、消防车库等设施,不宜布设人员聚集性设施。
29.三类工业用地布局错误的是( )。
A.城市全年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B.与居住区保持距离
C.现有及规划的水源上游不宜布置有害废水的工业
D.散发有害气体的集中布置在一个地段
答案: D
解析: D项,散发各类有害气体的工业不宜过分集中布置在一个地段。
30.城市交通与城市布局关系,不准确的是( )。
A.对交通瓶颈地区,根据土地使用强度差异化提供城市交通设施服务
B.对交通瓶颈地区,应控制穿越交通瓶颈地区的交通系统可靠性
C.对城市更新地区,应完善货运配送的交通设施及空间
D.对城市更新地区,城市土地使用高强度地区应提高城市道路与机动化交通设施的密度
答案: D
解析: 城市土地使用高强度地区应提高城市道路与公共交通设施的密度,加密步行与非机动车交通网络。故D项不准确,符合题意。
31.城市道路系统与城市用地协调关系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支路在城市组团中应形成环路
B.交通性干路对城市用地形态起引导性作用
C.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城市一般采用自由式路网
D.水网发达地区的城市路网一般会出现河路配合的路网形态
答案: A
解析: A项,支路在城市组团内不必形成环路。城市支路是城市地段内根据用地细部安排所产生的交通需求而划定的道路,应在详细规划中安排,在城市的局部地段(如商业区、按街坊布置的居住区)可能成网,而在城市组团和整个城区中不可能成网。因而,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不能予以规划,也不能计算其密度和数量,力图计算或规定支路“网密度”的做法不切实际,也毫无意义。在详细规划中,城市支路的间距主要依照用地划分而定。
32.下列关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应与城市空间布局、土地使用相互协调
B.应优先保障机动化交通的运行空间
C.应该为所有人提供多样化的出行选择
D.应为新型交通方式提供发展条件
答案: B
解析: 根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 51328—2018)第3.0.4条规定,规划的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应占城市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15%~25%,人均道路与交通设施面积不应小于12m2。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建设应集约、节约用地,并应优先保障步行、城市公共交通和自行车交通运行空间,合理配置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资源。故B项不准确,符合题意。
33.下列对外交通系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对外交通走廊应该预留与之相交的主干路及以上等级道路穿越通道
B.超大城市设多个机场,机场之间应有联系便捷的道路交通和轨道交通
C.高速铁路客运站和普速铁路客运站应该分离设置
D.从外接进中心城区后,公路中应预留自行车和人行道
答案: C
解析: 根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 51328—2018)第7.1.3条规定,城市对外交通走廊或场站规划,应预留与之相交的城市主干路及以上等级道路重要次干路的穿越通道,减少对城市的分割。A项正确。
第7.2.3条规定,布局有多个机场的城市,机场之间应设置快捷的联系道路或轨道交通。B项正确。
第7.3.2条规定,铁路场站之间宜相互连通,布局规定2条高、快速铁路主要客站应布置在中心城区内,并宜与普通铁路客运站结合设置,中心城区外规划人口规模50万人及以上的城市地区,宜设置高、快速铁路客运站。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第7.4.2条规定,进入中心城区内的公路,道路横断面除满足对外交通需求外,还应考虑步行、非机动车和城市公共交通的通行要求。D项正确。
34.城市快速路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快速路构成了城市基本骨架和城市路网的基本形态
B.为组团长距离的机动化交通服务
C.快速路宜布在城市组团间隔离绿地中
D.可联通高速公路
答案: A
解析: 各级城市道路都是组织城市的骨架,又是城市交通的通道,要根据城市用地布局和交通强度的要求来安排各级城市道路网络的布局。
快速路网主要为城市组团间的中、长距离交通[知识点更新:《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 8—2018)》表12.2.1 不同连接类型与用地服务特征所对应的城市道路功能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提供城市分区(组团)间连接。表12.2.2 城市道路功能等级划分与规划要求:Ⅰ级快速路为城市长距离机动车出行提供快速、高效的交通服务;Ⅱ级快速路为城市长距离机动车出行提供快速交通服务。综合来看,B项正确]和连接高速公路的交通服务[知识点更新:《城市对外交通规划规范(GB 50925—2013)》第6.1.4条,高速公路应与城市快速路或主干路衔接,一级、二级公路应与城市主干路或次干路衔接。D项正确],宜布置在城市组团间的隔离绿地中(C项正确),以保证其快速和交通畅通。快速路基本围合一个城市组团,因而其间距要依城市布局结构中城市组团的大小不同而定。
城市次干路网是城市组团内的路网(在组团内成网),与城市主干路网一起构成城市的基本骨架和城市路网的基本形态(A项错误,符合题意),主要为组团内的中、短距离交通服务。城市次干路大致围合一个居住小区的规模。
35.关于城市路网描述错误的是( )。
A.干线道路应相互联通
B.道路交叉口相交道路不宜超过4条
C.滨水道路应优先保障行人、非机动车连续通行
D.中心城区道路网应以Ⅲ级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为主
答案: D
解析: 根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 51328—2018)第12.3.3条规定,干线道路系统应相互连通(A项正确),集散道路与支线道路布局应符合不同功能地区的城市活动特征。
第12.3.4条规定,道路交叉口相交道路不宜超过4条(B项正确)。
第12.3.5条规定,城市中心区的道路网络规划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中心区的道路网络应主要承担中心区内的城市活动,并宜以Ⅲ级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为主(D项不准确,符合题意);
②城市Ⅱ级主干路及以上等级干线道路不宜穿越城市中心区。
第12.3.9条规定,水网与山地城市道路网络规划应符合以下规定:滨水道路应保证沿线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连续(C项正确)。
36.根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 51328—2018),规划人均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最小是( )。
A.10m2
B.12m2
C.14m2
D.16m2
答案: B
解析: 规划的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应占城市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15%~25%,人均道路与交通设施面积不应小于12m2,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建设应集约、节约用地,并应优先保障步行、城市公共交通和自行车交通运行空间,合理配置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资源。
37.下列关于停车设施出入口设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设置在主干路上,靠近道路交叉口
B.设置在主干路上,远离公交停靠站
C.设置在次干路上,远离道路交叉口
D.设置在次干路上,靠近公交停靠站
答案: C
解析: 机动车停车场的出入口不宜设在城市主干道上,可设在次干道或支路上并远离交叉口。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和桥梁、隧道引道须大于50m,距离交叉路口须大于80m。出入口的缘石转弯曲线切点距铁路道口的最外侧钢轨外缘应大于或等于30m。
3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提出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该体系中的保护对象类型不包括( )。
A.历史地段
B.历史文化保护区
C.地名文化遗产
D.灌溉工程遗产
答案: B
解析: 准确把握保护传承体系基本内涵。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是以具有保护意义、承载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价值的城市、村镇等复合型、活态遗产为主体和依托,保护对象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和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地段,与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名文化遗产等保护传承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建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目的是在城乡建设中全面保护好中国古代、近现代历史文化遗产和当代重要建设成果,全方位展现中华民族悠久连续的文明历史、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39.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GB T50357—2018),历史城区传统格局保护内容不包括( )。
A.空间布局
B.历史环境要素
C.历史轴线
D.街巷肌理
答案: B
解析: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第3.3.2条规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对体现历史城区传统格局特征的城垣轮廓、空间布局、历史轴线、街巷肌理、重要空间节点等提出保护措施,并应展现文化内在关联。B项不包含在内,符合题意。
40.下列关于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划定原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B.风貌完整性
C.文化多样性
D.延续传统文化
答案: C
解析: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第4.1.1条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应有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
②构成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应是历史存留的原物;
③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面积不应小于1hm2
④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总用地面积不应小于核心保护范围内建筑总用地面积的60%。
历史文化街区的范围划定应符合历史真实性、生活延续性及风貌完整性原则。故C项不包含在内,符合题意。
41.下列关于历史城区内基础设施规划要求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市政管线要和历史环境协调,应采取地下敷设的方式
B.防洪堤坝工程设施应与自然环境、历史环境相协调
C.不应保留区域锅炉房
D.不宜保留枢纽变电站
答案: A
解析: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第3.5.1条规定,历史城区内应积极改善市政基础设施,与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组织等统筹协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历史城区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应充分借鉴和延续传统方法和经验,充分发挥历史遗留设施的作用;②对现状已存在的大型市政设施,应进行统筹优化,提出调整措施;历史城区内不应保留污水处理厂、固体废弃物处理厂(场)、区域锅炉房(C项正确)、高压输气与输油管线和贮气与贮油设施等环境敏感型设施:不宜保留枢纽变电站(D项正确)、大中型垃圾转运站、高压配气调压站、通信枢纽局等设施;③历史城区内不应新设置区域性大型市政基础设施站点,直接为历史城区服务的新增市政设施站点宜布置在历史城区周边地带;④有条件的历史城区,应以市政集中供热为主;不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历史城区宜采用燃气、电力等清洁能源供热;⑤当市政设施及管线布置与保护要求发生矛盾时,应在满足保护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采取适宜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第3.5.2条规定,历史城区市政设施建设应与历史城区整体风貌相协调。
第3.5.3条规定,历史城区市政管线布置和市政管线建设应结合用地布局、道路条件、现状管网情况以及市政需求预测结果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应根据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合理确定市政管线建设的优先次序;②应因地制宜确定排水体制,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雨水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③管线宜采取地下敷设的方式,当受条件限制需要采用架空或沿墙敷设的方式时,应进行隐蔽和美化处理;④当在狭窄地段敷设管线无法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安全间距要求时,可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满足管线安全运营管理要求。综合第3.5.2条和第3.5.3条可见A项不准确。符合题意。
第3.6.5条规定,历史城区防洪堤坝工程设施应与自然环境、历史环境相协调(B项正确),保持滨水特色。对历史留存下的防洪构筑物、码头等应提出保护与利用措施。
42.下列关于城市供水系统规划布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供水范围广的城市,宜采用分区给水系统
B.根据原水水质的不同,宜采用分质给水系统
C.地形起伏大的城市,宜采用重力输配水系统
D.有地形可供利用的城市,宜采用分压给水系统
答案: A
解析: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2016)第6.1.4条规定,地形起伏大或供水范围广的城市,宜采用分区分压给水系统。
第6.1.5条规定,根据用户对水质的不同要求,可采用分质给水系统。
第6.1.6条规定,有多个水源可供利用的城市,应采用多水源给水系统。
第6.1.7条规定,有地形可供利用的城市,宜采用重力输配水系统。
第6.1.8条规定,城市给水系统应合理利用城市已建给水设施。并进行统一规划。
43.在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应预留燃气高压输气管道走廊。下列关于燃气廊道设置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应沿城镇规划道路敷设
B.宜与电力高压走廊的布局相结合
C.宜与河流水系的布局相结合
D.中心城区规划人口大于100万人的城市,燃气主干管应选择环状管网
答案: B
解析: 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2016)第3.0.6条规定,区域工程管线应避开城市建成区,且应与城市空间布局和交通廊道相协调,在城市用地规划中控制管线廊道。
第3.0.6条条文解析:输水管线、输气管线、输油管线、电力高压走廊等需要规划专用管廊,对城市用地分隔较大,并且占用较多的城市建设用地,应与铁路、高速公路等城市对外交通廊道结合,将这些管线统一考虑规划管线廊道,与城市布局相协调。本条目的是为减少工程管线对城市的影响,节约用地,同时又有利于对区域工程管线用地的控制。输油、输气管线与其他管线间距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等规定进行控制。
根据《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2015)第4.3.4条规定,天然气管道应在独立舱室内敷设。
44.避难场所的各级应急保障通道应与避难场所外部的应急交通道路相连,疏散主干道的有效宽度最小为( )。
A.15m
B.7m
C.4m
D.3.5m
答案: B
解析: 根据《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GB 51143—2015)(2022年修订版),对于应急通道的有效宽度,救灾主干道不应小于15m,疏散主干道不应小于7m,疏散次干道不应小于4m。
45.根据《城市消防规划规范》(GB 51080—2015),下列关于消防站设置规定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城市与森林相邻的区域应设置森林消防站
B.历史文化街区不得设置汽车加油站、加气站
C.消防站不宜设置在综合性建筑中
D.历史文化街区应设置小型消防站
答案: A
解析: 根据《城市消防规划规范》(GB 51080—2015)第3.0.4条规定,历史城区及历史文化街区的消防安全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历史城区应建立消防安全体系,因地制宜地配置消防设施、装备和器材;
②历史城区不得设置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和仓库,不得保留或新建输气、输油管线和储气、储油设施,不宜设置配气站,低压燃气调压设施宜采用小型调压装置;
③历史城区的道路系统在保持或延续原有道路格局和原有空间尺度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必要的消防通道;
④历史文化街区应配置小型、适用的消防设施、装备和器材:不符合消防车通道和消防给水要求的街巷,应设置水池、水缸、沙池、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和器材;
⑤历史文化街区外围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通道;
⑥历史文化街区不得设置汽车加油站、加气站。
第4.1.2条规定,陆上消防站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应设置一级普通消防站;
②城市建成区内设置一级普通消防站确有困难的区域,经论证可设二级普通消防站;
③地级及以上城市、经济较发达的县级城市应设置特勤消防站和战勤保障消防站经济发达且有特勤任务需要的城镇可设置特勤消防站;
④消防站应独立设置。特殊情况下,设在综合性建筑物中的消防站应有独立的功能分区,并应与其他使用功能完全隔离,其交通组织应便于消防车应急出入。
46.下列关于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布局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宜与生活垃圾焚烧厂集中布局
B.宜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集中布局
C.宜与建筑垃圾处理设施集中布局
D.餐厨垃圾应在源头进行单独分类
答案: C
解析: 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标准》(GB/T 50337—2018)第6.5.1条规定,餐厨垃圾应在源头进行单独分类、收集并密闭运输,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宜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或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布局。
第6.5.2条规定,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用地边界距城乡居住用地等区域不应小于0.5km。
第6.5.3条规定,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综合用地指标不宜小于85m2/(t·d),并不宜大于130m2/(t·d)。
第6.5.4条规定,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在单独设置时,用地内沿边界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的绿化隔离带。
47.不应建于地下的市政设施是( )。
A.220kV变电站
B.垃圾处理厂
C.污水处理厂
D.垃圾转运站
答案: B
解析: 城市垃圾量很大,设置在地下室无法容纳,同时地下室通风性较差,垃圾内有很多有毒及易燃气体,处理不当存在安全隐患,B项符合题意。
48.不应建于地下的市政设施是( )。
A.220kV变电站
B.垃圾处理厂
C.污水处理厂
D.垃圾转运站
答案: B
解析: 城市垃圾量很大,设置在地下室无法容纳,同时地下室通风性较差,垃圾内有很多有毒及易燃气体,处理不当存在安全隐患,B项符合题意。
49.根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内容不包括( )。
A.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主要目标与指标
B.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与储备的规划分区和结构调整
C.明确本行政区内重点、限制和禁止勘查开采的矿种
D.科学提出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和矿山数量控制要求
答案: B
解析: 根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第三条规定,本办法所称矿产资源规划,是指根据矿产资源禀赋条件、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和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对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作出的总量,结构、布局和时序安排。
第二十四条规定,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背景与形势分析,矿产资源供需变化趋势预测;(二)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主要目标与指标;(三)地质勘查总体安排;(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和总量调控;(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与储备的规划分区和结构调整;(六)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目标、安排和措施;(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矿区土地复垦的总体安排;(八)重大工程;(九)政策措施。
第三十二条规定,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批准后,有关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年度实施制度,对下列事项作出年度实施安排:(一)对实行总量控制的矿种,提出年度调控要求和计划安排;(二)对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和结构,提出调整措施和年度指标(B项符合题意);(三)引导探矿权合理设置,对重要矿种的采矿权投放作出年度安排;(四)对本级财政出资安排的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矿区土地复垦等工作提出支持重点和年度指标。
有关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实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过程中,可以根据形势变化和管理需要,对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的有关安排作出动态调整。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每年1月31日前将上一年度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及本年度实施安排报送自然资源部。设区的市级、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规定,报送上一年度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及本年度实施安排。
50.根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制图规范(试行)》,市域图件挂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
A.1∶1万
B.1∶2.5万
C.1∶5万
D.1∶10万
答案: D
解析: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市域图件挂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10万,如辖区面积过大或过小,可适当调整。
51.下列关于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中有关要求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统一底数
B.统一底图
C.统一标准
D.统一平台
答案: A
解析: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不是重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在已有相关工作基础上,主要针对三条控制线存在交叉冲突落地难、不能统一监管等问题,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提出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要求,推动三条控制线的统筹划定和管理。
52.不需要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内容的是( )。
A.总体规划
B.专项规划
C.控制性详细规划
D.村庄规划
答案: C
解析: 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城市建设的规划控制要点,用简练、明确、适合操作的方式表达出来,作为控制土地批租、出让的依据控规向上衔接总体规划,向下衔接修建性详细规划、具体建筑设计与开发建设行为。它以量化指标和控制要求将城市总体规划的二维平面、定性、宏观的控制分别转化为对城市建设的三维空间、定量和微观控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宏观、中观和微观城市设计的内容,通过具体的设计要求、设计导则以及设计标准与准则的方式体现在规划成果之中,借助其在地方法规和行政管理方面的权威地位使城市设计要求在实施建设中得以贯彻落实。可见,控规作为直接指导实施的规划层次,不需要编制近期规划,故C项符合题意。
53.下列关于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近期行动计划要求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结合城市体检评估
B.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C.对规划近期做出统筹安排
D.落实各类专项规划
答案: D
解析: 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结合城市体检评估,对规划近期做出统筹安排,制定行动计划。编制城市更新、土地整治、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防洪排涝工程等重大项目清单,提出实施支撑政策。
54.下列关于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近期行动计划要求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结合城市体检评估
B.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C.对规划近期做出统筹安排
D.落实各类专项规划
答案: D
解析: 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结合城市体检评估,对规划近期做出统筹安排,制定行动计划。编制城市更新、土地整治、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防洪排涝工程等重大项目清单,提出实施支撑政策。
55.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城市设计引导的内容不包括( )。
A.建筑限高
B.建筑小品
C.建筑色彩
D.建筑形式
答案: A
解析: 城市设计:建筑体量、建筑色彩、建筑形式、历史保护、景观风貌要求、建筑空间组合及建筑小品设置等。
56.下列关于绿地率指标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绿地率是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总和与地块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B.绿地率小于绿化覆盖率
C.绿地率是衡量地块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D.绿地率的确定应考虑城市设计要求
答案: B
解析: 绿地率是指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总和与地块用地面积的百分比,是调节地块建设强度的关键指标之一。绿地率一般小于等于绿化覆盖率。
57.下列关于绿地率指标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绿地率是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总和与地块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B.绿地率小于绿化覆盖率
C.绿地率是衡量地块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D.绿地率的确定应考虑城市设计要求
答案: B
解析: 绿地率是指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总和与地块用地面积的百分比,是调节地块建设强度的关键指标之一。绿地率一般小于等于绿化覆盖率。
58.根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下列关于不同类型村庄整治重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集聚提升类村庄重在完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与产业发展互促互进
B.城郊融合类村庄重在加快实现城乡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C.特色保护类村庄重在保护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生活习惯
D.搬迁撤并类村庄重在普及农村卫生厕所,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利用
答案: D
解析: 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优化村庄布局,强化规划引领,合理确定村庄分类,科学划定整治范围,统筹考虑主导产业、人居环境、生态保护等村庄发展。集聚提升类村庄重在完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与产业发展互促互进,提升建设管护水平,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城郊融合类村庄重在加快实现城乡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特色保护类村庄重在保护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生活习惯,加快改善人居环境。“空心村”、已经明确的搬迁撤并类村庄不列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范围,重在保持干净整洁,保障现有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稳定运行。对一时难以确定类别的村庄,可暂不作分类。
59.根据《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下列涉及村庄的用地表述,正确的是( )。
A.农村宅基地包括农村建造集中住房的土地
B.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用地包括中小学、幼儿园用地
C.村道用地包括村庄内部道路用地和田间道
D.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用地指农村生产生活配套的社区服务设施用地
答案: A
解析: 根据文件中“表A 用地用海分类名称、代码和含义”。
0703农村宅基地指农村村民用于建造住宅及其生活附属设施的土地,包括住房、附属用房等用地,包含两个三级分类:070301一类农村宅基地——指农村用于建造独户住房的土地;070302二类农村宅基地指农村用于建造集中住房的土地。A项正确,符合题意。
0704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用地——指为农村生产生活配套的社区服务设施用地,包括农村社区服务站以及村委会、供销社、兽医站、农机站、托儿所、文化活动室、小型体育活动场地、综合礼堂、农村商店及小型超市、农村卫生服务站、村邮站、宗祠等用地,不包括中小学、幼儿园用地。B项错误。
060101村道用地——指在农村范围内,乡道及乡道以上公路以外,用于村间、田间交通运输,服务于农村生活生产的对地表耕作层造成破坏的硬化型道路(含机耕道),不包括村庄内部道路用地(060102)和田间道(2303)。C项错误。
0603畜禽养殖设施建设用地——指对地表耕作层造成破坏的,经营性畜禽养殖生产及直接关联的圈舍、废弃物处理、检验检疫等设施用地,不包括屠宰和肉类加工场所用地等。D项错误。
60.根据《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下列关于评选条件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镇现存历史传统建筑总面积在5000m2以上
B.辖区内存有50年以上或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传统建筑群
C.村现存历史传统建筑总面积在2500m2以上
D.原貌基本保存完好,或已按照原貌整修恢复,或骨架尚存、可以整体修复原貌
答案: B
解析: 根据文件规定:凡建筑遗产、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民族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辖区内存有清朝以前年代建造或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有重大影响的成片历史传统建筑群,总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镇)或2500平方米以上(村)的镇(村),均可参加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申报评定。
评价标准第(一)条,原貌保存度:指镇(村)历史传统建筑群实物和风貌迄今的保存完好程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具有保护价值。
①镇(村)内历史传统建筑群、建筑物及其建筑细部乃至周边环境基本上原貌保存完好者;
②因年代久远,原建筑群、建筑物及其周边环境虽曾倒塌破坏,但已按原貌整修恢复者;
③原建筑群及其周边环境虽部分倒塌破坏,但“骨架”尚存,部分建筑细部亦保存完好,依据保存实物的结构、构造和样式可以整体修复原貌者。
可见B项不准确,符合题意。
61.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指标指的是( )。
A.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居住用地面积占建筑用地的比例
B.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居住户数占总建筑户数的比例
C.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居住用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D.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居住人口占总区域人口的比例
答案: C
解析: 根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卫生、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卫生、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各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周边15分钟步行范围覆盖的居住用地占所有居住用地的比例(分项计算)。可见C项正确,符合题意。
62.《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TD/T 1062—2021),社区服务等各类服务要素选址要求不包括规划( )。
A.补充服务要素短板
B.强化服务要素功能关联
C.分层级引导服务要素合理布局
D.以慢行网络链服务要素
答案: A
解析: 全要素统筹充分体现对全要素以及相互协调关系的关注,涉及的要素包括社会服务、就业援助、居住需求、交通出行、休闲娱乐和防灾避难;在空间布局上,要求强化服务要素功能关联,将功能关联度高的服务要素相对集中布局,以慢行网络链接服务要素。
63.不属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是( )。
A.森林公园
B.海洋公园
C.地质公园
D.郊野公园
答案: D
解析: 自然公园是指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具有生态、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可持续利用的区域。确保森林、海洋、湿地、水域、冰川、草原、生物等珍贵自然资源,以及所承载的景观、地质地貌和文化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包括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公园。
64.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下列错误的是( )。
A.整合优化建立草原类型自然保护地,实行整体保护、差别化管理
B.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加快退化草原植被和土壤恢复,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
C.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坚持以水定绿,采取以草灌为主、林草结合方式恢复植被,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
D.草原自然公园原则上严禁人类活动
答案: D
解析: 整合优化建立草原类型自然保护地,实行整体保护、差别化管理。开展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在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在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和草原自然公园,实行负面清单管理,规范生产生活和旅游等活动,增强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通性,为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留下空间,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65.通过城市意象的城市设计方法,绘制( )。
A.心理感知地图
B.心理认知地图
C.心理心智地图
D.心理控制地图
答案: B
解析: 1960年首次出版的《城市意象》成为城市设计领域最为著名的著作之一,其中的城市视觉特征调查分析和社会使用方法是对城市设计的一项开拓性研究。凯文·林奇通过“认知地图”进行社会调查,从视觉心理和场所的关系出发分析城市形象的认知基础。认知意象要求城市具有可读性和意象性,其构成要素包括路径、边缘、地标、节点和地区,为设许者与使用者的沟通提供了更为明确的依据。可见B项符合题意。
66.与古典广场比,现代广场的特征是( )。
A.尺度更大
B.可达性更好
C.复合式和立体化
D.主题性和艺术化
答案: C
解析: 现代城市广场与古典广场相比,无论在内涵还是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表现在对城市空间综合利用,立体复合式广场的出现,场所精神和对人的关怀,以及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运用等方面。C项符合题意。
67.城市设计概念中“空间”转化为“场所”的根本是( )。
A.空间与景观
B.人性化尺寸
C.活动与意义
D.公共与私密
答案: C
解析: 场所体现的是人类对环境的主观反馈,是由生活经历中提炼出来的本质意义,通过这些意义的渗透和影响,个体、群体或者社会把“空间”变成了“场所”,因此,场所概念通常强调归属感和人与场地的情感联系。在城市设计中为了获得人们的认同,需要设计者对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有深度的认识,或者由未来的使用者参与环境的设计,或是环境设计能够被使用者修改和适应。不管怎样,都要充分认识到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的隔阂。城市设计师不能以简单化和宿命论的方式制造场所,但是可以创造潜在的场所,从而使人们有可能将空间看作有意义的场所。
68.紧邻滨水空间的建筑组群设计首要考虑的( )。
A.建筑内部的功能性
B.建筑群界面渗透性
C.建筑间的结构形式
D.建筑群色彩统一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TD/T 1065—2021)“附录A 详细规划中重点控制区城市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规定:A.6 滨水地区——以塑造特色滨水空间、提升空间活力为主要设计目标。空间布局和场地设计应减少对水岸、山地、植被等原生地形地貌的破坏。合理布局各类设施,提升滨水活力。重点对滨水建筑界面、高度、公共空间、视线通廊等提出导控要求,实现城市空间与滨水景观的融合、渗透。故B项符合题意。
69.根据《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A.生态保护岸线要严格保护,禁止破坏和改变海岸自然属性
B.农渔业岸线要保护重点渔场资源,保障沿海农业生产空间
C.港口航运岸线要统一管理和重点调控,提高港口岸线的使用效率
D.旅游娱乐岸线要严格把关项目准入和污染物排放量,促进港城旅游一体化发展
答案: D
解析: 根据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编写的《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写给领导干部》:
采取精细化的岸线分类利用和保护引导。根据岸线的基本功能划分海岸线保护利用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和海岸线制定差异化、精细化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措施,尤其要注意岸线分类管控和分级管控的有效结合。
生态保护岸线,要严格保护和生态修复,禁止破坏和改变海岸自然属性;
农渔业岸线,要保护重点渔场资源,保障沿海农业生产空间;
港口航运岸线,要实施统一管理和重点调控,提高港口岸线的使用效率;
城镇工业岸线,要严格把关项目准入和污染物排放量,促进港城产一体化发展;
旅游娱乐岸线,要对旅游资源实施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注重海岸景观效应。故D项符合题意。
70.根据《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不属于全国和省级战略性矿产集聚区名录的是( )。
A.国家规划矿区
B.能源资源基地
C.传统工矿城市地区
D.重点勘查开采区
答案: C
解析: 根据文件“C.1.5 战略性矿产保障区名录”规定:指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的重要区域,主要包括全国和省级战略性矿产资源分布的国家规划矿区、能源资源基地、重要价值矿区和重点勘查开采区。该类区域功能定位是,关系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矿产资源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和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落实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实现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域。可见C项符合题意。
71.根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能确定的城市更新内容是( )。
A.城市更新空间单元
B.城市更新空间主题
C.城市更新空间项目清单
D.城市更新行动计划
答案: A
解析: 城市更新应根据城市发展阶段与目标、用地潜力和空间布局特点,明确实施城市有机更新的重点区域,根据需要确定城市更新空间单元,结合城乡生活圈构建,注重补短板、强弱项,优化功能布局和开发强度,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和活力,避免大拆大建,保障公共利益。
72.关于提升城市韧性,错误的是( )。
A.内涵是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地调配资源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
B.核心是有效应对各种变化和冲击,减少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
C.城市韧性建设不是规划地附加部分,而是必要部分
D.提升城市韧性的手段之一是减渗增排
答案: D
解析: 根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3.7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城市安全韧性”第(2)条: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确定主要灾害类型的防灾减灾目标和设防标准,划示灾害风险区。明确防洪(潮)、抗震、消防、人防、防疫等各类重大防灾设施标准、布局要求与防灾减灾措施,适度提高生命线工程的冗余度。针对气候变化影响,结合城市自然地理特征,优化防洪排涝通道和蓄滞洪区,划定洪涝风险控制线,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因地制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增加城镇建设用地中的渗透性表面。沿海城市应强化因气候变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的灾害应对措施。可见D项错误,符合题意。
73.能带动城市周边开发的是( )。
A.城市公园
B.敬老院
C.自来水
D.博物馆
答案: A
解析: 园林绿地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能吸引大量资本和高素质的人口。城市环境的好坏对投资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环境良好的地区房地产价格一般较高。可见A项符合题意。
74.根据《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下列关于三条控制线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三条控制线是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
B.三条空间线纳入全国统一、多规合一的“一张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C.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占用国务院批
D.调整城镇开发边界省级人民政府批
答案: D
解析: 建立健全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实现部门信息共享,严格三条控制线监测监管。三条控制线是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占用的,报国务院审批;对于生态保护红线内允许的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由省级政府制定具体监管办法;城镇开发边界调整报国土空间规划原审批机关审批。
7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下列关于土地征收说法不准确的是( )。
A.征收永久基本农田由国务院批准
B.征收永久基本农田以外耕地35公顷以内,由省级人民政府审批
C.征收永久基本农田以外其他土地50公顷以上,由国务院审批
D.征收工作方案及实施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
答案: C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征收下列土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①永久基本农田;
②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的;
③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
征收前款规定以外的土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76.根据《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下列关于修复工程实施范围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在生态功能重要区域、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和人为干扰较为强烈的区域,综合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B.以江河湖流域、山体山脉等相对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为基础,结合行政区划分
C.实施范围内可由一个或者多个相互独立又有关联的子项目组成
D.明确到所在的地(市)县(市)、乡(镇)
答案: D
解析: 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及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确定的布局,在生态功能重要区域、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和人为干扰较为强烈的区域,综合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系统性、完整性,以江河湖流域、山体山脉等相对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为基础,结合行政区域划分,科学合理确定工程实施范围和规模。实施范围内可由一个或多个相互独立又有关联的子项目组成,工程实施范围应明确到所在的地(市)、县(市)、乡(镇)、村(组)。
77.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重点任务不正确的是( )。
A.农用地整理
B.建设用地整理
C.未利用地整理
D.乡村历史文化保护
答案: C
解析: 根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要点(试行)》“第四条 关于整治任务的确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任务设定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可量化、可统计、可考核。主要包括:
①农用地整理。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统筹推进低效林草地和园地整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现有耕地提质改造等,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田生态。
②建设用地整理。统筹农民住宅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各类建设用地,有序开展农村宅基地、工矿废弃地以及其他低效闲置建设用地整理,优化农村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提升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效益和集约化水平,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用地。
③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优化调整生态用地布局,保护和恢复乡村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保持乡村自然景观和农村风貌。
④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充分挖掘乡村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持乡村特有的乡土文化,注重传统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历史文脉。
可见C项未提及,符合题意。
78.组织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的主体是( )。
A.城市人民政府
B.城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C.城市规划主管部门
D.城市建设主管部门
答案: A
解析: 根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规划编制应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组织、部门协同、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的工作方式。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市级总规组织编制工作,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承担具体编制工作。A项符合题意。
79.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下列城市体检评估体系的安全性指标,不属于基本指标的是( )。
A.耕地保有量
B.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C.历史文化保护线
D.超高层建筑数量
答案: B
解析: 根据文件“附录B(规范性)体检评估指标体系”的表B.2体检评估指标体系可知,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属于“水安全”二级指标下的推荐指标。可见B项符合题意。
80.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中,年度体检报告附件的必选内容不包括( )。
A.地市体检指标表
B.年度重点任务完成清单
C.年度规划实施分析图
D.年度体检基础数据库建设情况说明
答案: B
解析: 年度体检成果由体检报告及附件组成,报告主要包括总体结论,规划实施成效、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对策建议等。体检成果要对上一年体检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说明。附件包括城市体检指标表(必选项,符合附录B规定)、年度重点任务完成清单(自选项,参见附录C)、年度规划实施分析图(必选项,参见附录D)、年度规划实施社会满意度评价报告(自选项,参见附录E)、年度体检基础数据库建设情况说明(必选项,参见附录F)等。
二、多项选择题 (本类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错选不得分;少选且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得0.5分。)
1.下列城市与乡村的联系中,属于基本联系的有( )。
A.物质联系
B.经济联系
C.人口移动联系
D.风貌联系
E.技术联系
答案: ABCE
解析: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包括:
①物质联系:公路网、水网、铁路网、生态环境等互相联系;
②经济联系:市场形势、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资本流动、生产联系、消费和购物形式、收入流、行业结构和地区间商品流动;
③人口移动联系:流动人口、通勤人口;
④技术联系:技术互相依赖、灌溉系统、通信系统;
⑤社会作用与联系:访问形式、亲戚关系、仪式、宗教行为、社会团体相互作用;
⑥服务联系:信用、金融和网络、教育培训、医疗、商业和技术服务形式、交通服务形式;
⑦政治、行政组织联系:结构关系、政府预算流、组织相互依赖性、权力—监督形式、非正式政治决策联系。
2.下列关于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资源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支撑与约束条件
B.城市物质空间与环境资源具有矛盾双方的对立性与同一性
C.城市发展就是对资源环境这一约束的突破
D.技术进步、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等难以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潜力
E.健康的城市发展有利于资源环境的保护与节约
答案: ABE
解析: 熟悉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资源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支撑与约束条件,以及健康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资源环境集约利用。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城市物质空间与环境资源具有矛盾双方的对立性与同一性。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下列耕地应当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是( )。
A.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基地
B.蔬菜生产基地和黑土地深厚土壤性状良好的耕地
C.位于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的耕地
D.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E.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答案: ABDE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实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下列耕地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
①经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②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和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
③蔬菜生产基地;
④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⑤国务院规定应当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其他耕地。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具体比例由国务院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耕地实际情况规定。
4.下列关于索里亚玛塔线型城市理论观点,正确的是( )。
A.沿交通布置的方形建设地带
B.线性城市可以使居民区可以享受城市型设施,又不脱离自然
C.线性城市的平面应保证结构对称,街坊呈矩形和梯形
D.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为前提
E.线性城市应严格按照功能分区进行布置
答案: ABCD
解析: 线性城市把遥远的城市连接了起来,并使这些城市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各个大城市内部及其周围,地铁线和有轨电车线的建设改善了城市地区的交通状况,加强了城市内部及与其腹地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按照索里亚玛塔的想法,那种传统的从核心向外扩展的城市形态已经过时,它们只会导致城市拥挤和卫生恶化,在新的集约运输方式的影响下,城市将依赖交通运输线组成城市的网络。而线形城市就是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A项正确,符合题意),“只有一条宽500米的街区,要多长就有多长——这就是未来的城市”,城市不再是一个一个分散的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带。位于这个城市中的居民,既可以享受城市型的设施又不脱离自然(B项正确,符合题意),并可以使原有城市中的居民回到自然中去。
后来,索里亚玛塔提出了“线形城市的基本原则”。在这些原则中,第一条是最主要的:“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D项正确,符合题意)。最符合这条原则的城市结构就是使城市中的人从一个地点到其他任何地点在路程上耗费的时间最少。既然铁路是能够做安全、高效和经济的最好的交通工具,城市的形状理所当然就应该是线形的。这一点也就是线形城市理论的出发点。在余下的其他纲要中,索里亚·玛塔还提出城市平面应当呈规矩的几何形状,在具体布置时要保证结构对称,街坊呈矩形或梯形(C项正确,符合题意),建筑用地应当至多只占1/5,要留有发展的余地,要公正地分配土地等原则。
5.关于近代上海城市规划表述正确的是( )。
A.1929年公布的《大上海计划》结合已经发展起来的租界区,发展新市区
B.1929年公布的《大上海计划》中心建筑群采用中国传统中轴对称手法
C.抗战胜利后的《大上海都市计划》道路分为区域公路、快速路、环路、干路、支路等
D.1947年在初稿的基础上完成了《大上海都市计划总图报告书》,根据对城市发展的预计增加了人口规模,提出了50年后全市区人口规模达1500万人
E.1949年完成了《大上海都市计划第三稿》,提出在市区单元中设置工业区
答案: BDE
解析: A项,《大上海计划》:避开已经发展起来的租界地区,以建设和振兴华界为核心开辟一个新市区。新市区内有市中心区,整个中心区的规划路网采用小方格和放射路相结合的形式,中心建筑群采取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对称的手法。
C项,抗战胜利后的《大上海都市计划》,将道路按功能分为区域公路、环路、干路、辅助干路。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提高科学性的编制要求有( )。
A.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B.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C.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
D.坚持陆海统筹,区域协调
E.坚持优化城镇化格局、农业生产格局、生态保护格局
答案: ABCD
解析: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城乡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强化底线约束,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治,量水而行,保护生态屏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坚持陆海统筹、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着力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延续历史文脉,加强风貌管控,突出地域特色。坚持上下结合、社会协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发挥不同领域专家的作用。运用城市设计、乡村营造、大数据等手段,改进规划方法,提高规划编制水平。
7.下列属于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二级城镇发展区分区的是( )。
A.综合服务区
B.商业商务区
C.工业物流区
D.绿地休闲区
E.控制用途区
答案: ABD
解析: 根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表B.1(见题87解表),可见ABD三项符合题意。
表 规划分区建议(部分)

8.下列属于《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中交通运输用地的是( )。
A.机场用地
B.乡村道路用地
C.社会停车场用地
D.管道运输用地
E.田间道
答案: ACD
解析: 根据《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表3.1(见题88解表),可知ACD三项属于交通运输用地。B项属于农业设施建设用地;E项属于其他土地。
表 用地用海分类名称、代码(部分)

9.根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生活性岸线布置的城市滨水道路等级宜高于三级主干道
B.支线道路密度在不同城市功能区宜基本相同
C.路线转折角较大时,转折点宜放置在路段上
D.道路与功能分区应体现完整街区理念
E.集散道路应考虑通过性交通
答案: CD
解析: C项,路线转折角大时,转折点宜放在路段上,不宜设在交叉口上,既有益于丰富道路景观,又有利于交通安全。
D项,根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 51328—2018)第12.1.2条规定,道路网络布局和道路空间分配应体现以人为本、绿色交通优先,以及窄马路、密路网、完整街道的理念。
A项,第12.9.2条规定,城市滨水道路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沿生活性岸线布置的城市滨水道路,道路等级不宜高于Ⅲ级主干路,并应降低机动车设计车速,优先布局城市公共交通、步行与非机动车空间。
B项,第12.6.3条规定,城市不同功能地区的集散道路与支线道路密度,应结合用地布局和开发强度综合确定。
E项,第12.6.1条规定,城市集散道路和支线道路系统应保障步行、非机动车和城市街道活动的空间,避免引入大量通过性交通。
10.下列有利于城市交通交叉口交通改善的措施有( )。
A.组织立体交叉
B.渠化和扩宽路口
C.斜角交叉改为正交交叉
D.环形交叉改为多路交叉
E.错口交叉改为十字交叉
答案: ABCE
解析: D项,环形交叉口的治理改善一般通过“停车让行”管制和交通信号灯控制等方法。
11.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应划定保护界限的有( )。
A.历史文化街区
B.历史地段
C.历史建筑
D.传统风貌建筑
E.历史环境要素
答案: ABC
解析: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GB/T 50357—2018)第3.2.2条规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划定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保护范围应包括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未列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可参照历史文化街区的划定方法确定保护范围界线。
第3.2.4条规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当划定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12.下列属于《威尼斯宪章》提出的保护思想有( )。
A.“层积性”的保护理念
B.古迹与其环境不可分离
C.在世界范围内大力提倡文化多样性
D.对遗产缺失部分的修复必须与原本保持和谐同时加以区别
E.历史园林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历史遗产,应适当维护其完整性
答案: BD
解析: 《威尼斯宪章》提出的保护思想主要为两点:原真性和完整性。可见BD两项符合题意。
13.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17),在城市建设中,应因地制宜的推行低影响开发模式是( )。
A.削减雨水径流
B.提高抵御洪水能力
C.控制径流污染
D.提高水体环境容量
E.提高雨水利用率
答案: ACE
解析: 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17),在城市建设中,应因地制宜地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其目的包括:消减雨水径流、控制径流污染、调节径流峰值、提高雨水利用率、降低内涝风险。
14.在自然坡度为22%的规划建设用地上,根据《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不适宜布局的有( )。
A.城镇中心区用地
B.居住用地
C.工业用地
D.物流用地
E.乡村建设用地
答案: ACD
解析: 根据《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第4.0.1条规定,城乡建设用地选择及用地布局应充分考虑竖向规划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城镇中心区用地应选择地质、排水防涝及防洪条件较好且相对平坦和完整的用地,其自然坡度宜小于20%,规划坡度宜小于15%;
②居住用地宜选择向阳、通风条件好的用地,其自然坡度宜小于25%,规划坡度宜小于25%;
③工业、物流用地宜选择便于交通组织和生产工艺流程组织的用地,其自然坡度宜小于15%,规划坡度宜小于10%;
④超过8m的高填方区宜优先用作绿地、广场、运动场等开敞空间;
⑤应结合低影响开发的要求进行绿地、低洼地、滨河水系周边空间的生态保护、修复和竖向利用:
⑥乡村建设用地宜结合地形,因地制宜,在场地安全的前提下,可选择自然坡度大于25%的用地。
15.下列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表述,正确的是( )。
A.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总体规划的具体落实
B.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各项专业性规划提供规划依据
C.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量化指标对所有建设行为进行严格控制
D.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地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
E.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应包含综合技术经济性论证内容
答案: BD
解析: B项,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设计提供准确的规划依据。
D项,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实现总体规划意图,并对建设实施起到具体指导的作用,同时成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
16.根据《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下列属于社区生活圈基础保障服务要素的有( )。
A.提供基层就业援助
B.合理有序的配置停车
C.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D.提供多元社区服务
E.构建社区防灾体系
答案: ACE
解析: 在GB 50180—2018基础上,完善社区服务、日常出行、生态休闲等方面基础保障型服务要素的配置要求,并补充就业引导、住房改善、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基础保障型服务要素。包括:夯实社区基础服务、提供基层就业援助、保障基本居住需求、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布局均衡休闲空间、构建社区防灾体系。
17.根据《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下列属于社区生活圈配置层级的有( )。
A.5分钟层级
B.5~10分钟层级
C.10分钟层级
D.10~15分钟层级
E.15分钟层级
答案: BE
解析: 城镇社区生活圈可构建“15分钟、5~10分钟”两个社区生活圈层级。
①15分钟层级。宜基于街道、镇社区行政管理边界,结合居民生活出行特点和实际需要,确定社区生活圈范围,并按照出行安全和便利的原则,尽量避免城市主干路、河流、山体、铁路等对其造成分割。该层级内配置面向全体城镇居民、内容丰富、规模适宜的各类服务要素。
②5~10分钟层级。宜结合城镇居委社区服务范围,配置城镇居民日常使用,特别是面向老人、儿童的各种服务要素。
18.从规划设计指导思想看,影响格里芬的堪培拉规划方案的思潮或实践有( )。
A.英国的“田园城市”
B.华盛顿的中心区规划
C.阿依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
D.尼迈耶的巴西利亚规划
E.城市美化运动
答案: ABE
解析: 格里芬受到来自美国“城市美化运动”和英国“田园城市”的影响,其以文艺复兴的手法为基础,采用静态视点的方法构想城市空间和景观。可见AE两项符合题意。
朗方的华盛顿中心区规划早于“城市美化运动”,方案以国会大厦为中心,设计了一条通向波托马克河滨的主轴线;又以国会和白宫两点向四面八方布置放射形道路,通往各个广场、纪念碑、纪念堂等重要公共建筑物,并结合林荫绿地,构成放射形和方格形相结合的道路系统,有着非常明显的巴洛克风格。可见B项符合题意。
19.我国主要城市更新模式类型有( )。
A.市场主导,以企业开发为主体
B.多方参与、共建共享
C.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D.政府统筹前提下市场化运作
E.市场主导,以企业开发为主体
答案: ACD
解析: 城市更新分为三种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政府和市场合作模式、市场主导模式。第一种为政府组织实施,以深圳为例,由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第二种为政府主导开发商参与合作实施,但需要符合规定的开发商参与实施;第三种为市场主体,即开发商主导。可见ACD三项符合题意。
20.建筑项目施工验收前应开展规划核实,规划核实的根据有( )。
A.详细规划
B.规划条件
C.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D.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E.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
答案: BD
解析: B项,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合同的组成部分。
D项,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