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2015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15题,共30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于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不稳定性,因此对学前儿童的观察一般应反复多次进行
B.对幼儿的实验指导语,要用简明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
C.测验法主要用于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D.儿童的作品就可以反映儿童的心理,研究者不需要了解儿童的创造过程
答案: D
解析:
2.心理发生的标志是
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视觉和听觉的集中
D.手眼协调动作
答案: B
解析:
3.提出“什么东西变了”可以引导幼儿有意地寻找目标,这反映的是
A.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
B.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C.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成人的要求下发展起来的
D.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答案: C
解析:
4.儿童最先辨认的几何图形是
A.圆形
B.三角形
C.正方形
D.长方形
答案: A
解析:
5.小明听到一支歌曲时,高兴地说:“妈妈,我也会唱,老师教过我们!”这是记忆的
A.识记过程
B.保持过程
C.再认过程
D.回忆过程
答案: C
解析:
6.幼小儿童讲故事时看起来有声有色,实际上毫无内容,但讲故事的仍然津津乐道,听故事的也津津有味,这说明幼儿
A.想象没有预定目的
B.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C.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答案: D
解析:
7.成人说:“你如果不多穿衣服,就会感冒。”孩子则不能接受这种预见的后果,她看到的是小裙子好看,她要穿。这表现出孩子的思维更多属于
A.直观行动思维
B.发散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答案: A
解析:
8.孩子拼好图后,惊讶地说:“我拼的是一个男孩在骑马”,这说明在该阶段
A.语言和动作毫无关系
B.语言是行动的总结
C.语言和动作不分离
D.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答案: B
解析:
9.幼儿语法意识的明显出现是从
A.3岁开始
B.4岁开始
C.5岁开始
D.6岁开始
答案: B
解析:
10.儿童表情能力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理解表情手段和
A.辨识表情手段
B.运用表情手段
C.控制表情手段
D.识别表情手段
答案: B
解析:
11.怕生一般出现在
A.3个月左右
B.4个月左右
C.6个月左右
D.8个月左右
答案: C
解析:
12.一般认为,儿童坚持性发生明显质变的年龄是在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答案: C
解析:
13.托马斯-切斯根据9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将儿童的气质划分为容易抚育型等
A.2种类型
B.3种类型
C.4种类型
D.5种类型
答案: B
解析:
14.学前期儿童的能力发展中,出现了明显的类型差异,即出现了
A.操作能力的萌芽
B.模仿能力的萌芽
C.主导能力的萌芽
D.认识能力的萌芽
答案: C
解析:
15.5岁以后,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步发展,开始发展起
A.独自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性游戏
D.合作性游戏
答案: D
二、名词解释 (每题3分,5题,共15分。)
1.最近发展区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2.创造想像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
3.直观行动思维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依据直观的事物和儿童自己动作而进行的思维。
4.问题言语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指常常在遇到困难时出现的,或表现困惑、怀疑、惊奇等的言语,特点是比较简单、零碎。
5.亲社会行为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及倾向。
6.学前儿童感知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哪些阶段?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学前儿童感知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
(1)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2)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3)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7.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的趋势表现在:
(1)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2)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3)记忆容量的增加;
(4)记忆内容的变化。
8.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哪些阶段及特点?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及特点。自成感觉的发展(1岁前),其主要特点是能把自己和周围的客体区别开来。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能够将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即镜像自我的形成。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即能用语言表达自我,即掌握代名词“我”。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以后),即儿童知道自己做为独立个体存在,并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9.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有哪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突出问题有:任性;依赖性强;自私;不合群;胆小;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兄弟姐妹的缺失;成长经历的独特;家长对子女的焦虑关系。
10.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并非一定出现“危机”。为什么?举例说明成人应如何应对。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1)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2)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杜会行为准则的表现,所以,也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
(3)但事实上,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并非一定出现危机。转折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但“危机”却不是必然出现的。“危机”往往是由于儿童心理发展迅速,而导致心理发展上的不适应。
(4)成人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的情况下,正确引导儿童心理的发展,化解其一时产生的尖锐矛盾,“危机”会在不知不觉中度过,或者说,“危机”可以不出现。
11.活动和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活动的作用表现在:
(1)儿童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并表现出来的;
(2)儿童心理内部矛盾是在活动中产生并转化的;
(3)游戏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促进认知、情感、个性发展)
交往的作用表现在:
(1)与成人的交往,可掌握交往的工具一言语;掌握社会经验;形成人类的行为方式;
(2)与同伴的交往:可促进认知的发展;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及尊重的需要;增强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促进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发展。
12.方老师是小班的幼儿园老师,她观察小朋友们玩游戏,发现娃娃家里的“妈妈”只是手里抱着“小孩”不停地做拍打的动作;建筑区里的小朋友只是重复地把积木搭高,推倒,再搭高,再推倒…。看到这些,方老师陷入沉思之中…
(1)请根据所学心理学知识,帮助方老师分析小班幼儿想像的表现及原因。
(2)如果你是方老师,你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心理发展?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1)小班幼儿的想像基本上是无意想像,是一种自由联想。表现:想像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想像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内容贫乏,数量少而单调。
原因:想像受感知形象的直接影响;不追求想像成果。
(2)发展幼儿想像力首先要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其次可通过教师的语言提示发展幼儿想像的有意性;还要注意对幼儿的想像作品要及时地反馈。
(视具体论述分析情况加分,累计加4分为最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