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2017年4月《美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美学的根本问题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这一命题出自蒋孔阳的(  )
A.《美学新论》
B.《美的历程》
C.《美学散步》
D.《新美学》
答案: A
解析:
2.“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说明(  )
A.肉体享受高于精神享受
B.精神享受高于肉体享受
C.精神享受与肉体享受密不可分
D.肉体享受与精神享受毫不相干
答案: B
解析:
3.美学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是(  )
A.审美形态
B.审美经验
C.审美关系
D.审美活动
答案: D
解析:
4.审美发生的“生物本能说”中影响最大的理论家是(  )
A.席勒
B.达尔文
C.康德
D.卢卡奇
答案: B
解析:
5.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  )
A.呈现、构成、评价三个阶段
B.呈现、创造、评论三个阶段
C.惊异、体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
D.惊诧、感受、澄明三个基本环节
答案: C
解析:
6.最具有人的本质性的存在方式是(  )
A.审美活动
B.审美经验
C.审美关系
D.审美评价
答案: A
解析:
7.提出“劳动先于艺术”的理论家是(  )
A.格罗塞
B.泰勒
C.毕歇尔
D.普列汉诺夫
答案: D
解析:
8.康德认为崇高对象的特征是(  )
A.无内容
B.无形式
C.内容压倒形式
D.形式压倒内容
答案: B
解析:
9.对荒诞审美范畴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哲学派别是(  )
A.人本主义
B.存在主义
C.结构主义
D.实用主义
答案: B
解析:
10.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正式形成于(  )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答案: B
解析:
11.孔子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说明他把乐的感化作用看成是育人的(  )
A.最高境界
B.现实途径
C.基本手段
D.根本目的
答案: A
解析:
12.中国古代诗论中提到的“不着一定,尽得风流”,所涉及的审美理解的特点是(  )
A.非情感性
B.非概念性
C.非直观性
D.非感知性
答案: B
解析:
13.西方美学史上提出“本质直观”学说的思想家是(  )
A.谢林
B.马克思
C.胡塞尔
D.德里达
答案: C
解析:
14.艺术品是(  )
A.精神产品
B.自然产品
C.物质产品
D.抽象产品
答案: A
解析:
15.下列不属于意象基本特征的是(  )
A.情感性
B.想象性
C.目的性
D.虚拟性
答案: C
解析:
16.宗白华所说“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是指(  )
A.意象
B.形象
C.意境
D.情境
答案: C
解析:
17.艺术的形式符号层直接指示、负载着艺术的(  )
A.情趣世界
B.趣味世界
C.意象世界
D.意境世界
答案: C
解析:
18.从存在方式说,艺术只能存在于艺术品的(  )
A.外观形式中
B.内在结构中
C.审美构思中
D.意象世界中
答案: D
解析:
19.意象的产生过程是一种(  )
A.由此及彼的过程
B.从无到有的过程
C.由表及里的过程
D.从小到大的过程
答案: B
解析:
20.艺术技巧的操作在质料上留下的痕迹就是(  )
A.艺术的形态
B.艺术的形象
C.艺术的形式
D.艺术的形成
答案: C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关于审美活动作为特殊的价值活动表述正确的有(  )
A.它追求的是一般的价值
B.它追求的是一般的精神价值
C.它追求的是创造一个个性丰满的人的世界
D.它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
E.它满足人的心灵需要
答案: CDE
解析:
2.在西方美学史上,对悲剧理论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有(  )
A.亚里士多德
B.博克
C.黑格尔
D.尼采
E.马克思
答案: ACDE
解析:
3.席勒在《美育书简》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其贡献主要在于(  )
A.解释了美育的目的
B.揭示了美育的价值
C.提出了美育的任务
D.说明了美育的复杂性
E.分析了美育与德育的差异
答案: ABC
解析:
4.关于审美经验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有(  )
A.审美经验是人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
B.审美经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C.审美经验具有浓厚的非理性色彩
D.审美经验具有浓厚的理性色彩
E.审美经验是一种低层次的认识活动,带有神秘主义色彩
答案: AB
解析:
5.天才独特的艺术创造力主要表现为(  )
A.艺术敏感
B.艺术想像力
C.艺术技巧
D.灵感
E.艺术语言
答案: ABCD
三、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4小题,1、2小题每题3分,3、4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1.审美趣味
答案: 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解析:
2.净化说
答案: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解析:
3.意境
答案: 意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解析:
4.意象的生产
答案: 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物态化和物化的表达。在这个阶段中,艺术意象进一步完善并获得形式符号和物质实体,使艺术品最终得以产生。
5.简述自由是美学与实践存在论之间的中介。
答案: 自由是从美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概念,也是从人的实践存在向审美现象、审美活动过渡的中间环节。按照我们的理解,人在生存实践中,在内不受功利欲望的支使,在外不受他者他律的限制,而全身心沉浸于天地万物一体的关系,与天地万物一道,自己如此地生成、显现运作、存在,便是人生在世的自由状态。人生在世一旦达到自由状态,审美情境就会应运而生。
解析:
6.简述巫术活动对审美原始发生的重要意义。
答案: 巫术活动对审美的原始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巫术的神圣性与严肃性,强化并提高了人的意识与意志等主体的精神能力。(2)巫术活动独特的仪式化功能,推动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3)巫术活动的操演过程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发生。巫术活动与原始艺术的相关性,并不单单由于它们在形式上具有某种相似性,更重要的是巫术原则与艺术的精神实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解析:
7.简述梁启超的美育观
答案: 梁启超虽然沿袭西方“美育”概念的含义,把美育视为一种教育,但他结合实际的具体论述却超越了这一点。他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这趣味对人的感发和影响,显然就不同于一般的强制教育了。在梁启超看来,拿趣味当手段,是教育的一种方法,借用趣味以强化教育的效果,而拿趣味当目的,才是真正的美育。美育自身有着独立存在的价值,而不是一般教育的工具。他有时还把“美育”称为“情感教育”,强调其动之以情的特性。他认为:“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就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掌住了。”在梁启超那里,情感“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美育就是通过情感去感化别人,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解析:
8.简述艺术品非艺术品的联系。
答案: (1)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非艺术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成艺术品。(2)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宽艺术品的领域,增添艺术的门类和品种,并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有艺术情趣和审美意味。
解析:
9.简述独特的艺术意象与客观对象的原型的区别。
答案: 艺术意象可能有客观对象的原型,但已完全不同于其原型:(1)客观原型转变为知觉表象(2)表象上渗透着主体的主观情感因素;(3)表象与表象的关系依自身的规律发生转变;(4)表象本身作为主体的心理形式与原型就完全不同。
10.鲁迅说:“喜剧是将那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请举例分析喜剧的特点。
答案: 喜剧一般是以形式与内容悖离为主要特点的,现实中的喜剧蒙有某种假象,不易看出其喜剧的本质。艺术可以运用艺术手段,如夸张变形等揭示假象后的真实,突出喜剧性。喜剧与悲剧不同,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戏剧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这种对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是以与现实错乱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其次,喜剧具有不和谐、悖谬的形式特征。其三,喜剧的情感形式表现以笑为主的特征。
解析:
11.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审美经验的超越性。
答案: 审美经验归根到底是一种人生实践活动,其作用就在于让人们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不断地在审美修养和思想境界方面超越自己。而审美经验之所以具备这种功能,则是因为其内在机制中就蕴涵着超越性的因素。大体上说来,我们认为这种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其次,审美经验还能实现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的超越。第三,审美经验还能实现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