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2016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人们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  )。
A.理想
B.信念
C.世界观
D.人生观
答案: B
解析: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或“合金”,为人们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由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可以分为不同的领域,理想信念也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其中,人们在做人方面的向往和追求是(  )。
A.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B.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C.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D.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答案: C
解析: 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主要是个人的理想信念。其中,道德理想是人们在做人方面的向往和追求的目标。一个人认为自己应当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形成什么样的人格形象,学习什么样的理想人格,就是人们在道德修养方面的信念品质和理想追求。
3.远古时代,中国人就开始了仰观天文,俯瞰地理的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古代中国在天文历法、地学、数学、农学、医学和人文科学的许多领域,都作出过独特的贡献。直到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数千年的领先地位。这些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
B.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精神
C.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精神
D.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
答案: C
解析: 中国人的思想学说、发明创造,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科学精神与道德理想相结合的理性光辉,凝结着热爱和开发祖国山河,世代相继地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
4.在继承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称为(  )。
A.风俗习惯
B.时代精神
C.历史传统
D.道德观念
答案: B
解析: 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时代精神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的进步潮流,是社会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
5.国家安全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每一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神圣义务。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这种神圣义务的是(  )。
A.保持民族自尊自信
B.掌握建设国家的过硬本领
C.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D.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工作
答案: C
解析: 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神圣义务。为此,应当做到自觉遵守国家安全法律,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保守国家秘密。
6.每个人从出生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工作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这些关系的总和决定了(  )。
A.人的观念
B.人的价值
C.人的本质
D.人的境遇
答案: C
解析: 认识人的本质,首先要从把握人的属性开始。人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物,具有多重属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但只有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根本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主要表现为人的劳动和社会关系、意识、思维、语言等,它将人与动物区别开,而且还制约和决定着人的自然属性。
7.人生目的是人生的航标,指引着人生的航向。值得当代中国大学生终生遵奉、矢志践行的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
A.享乐主义的人生目的
B.拜金主义的人生目的
C.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D.为个人和全家温饱的人生目的
答案: C
解析: 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各式各样的人生目的中,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是高尚的人生目的,才值得新时代的大学生终生尊奉、矢志践行,其原因主要包括三点:①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新时代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②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③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8.一个人想取得大学文凭,于是参加自学考试,通过努力,最后如愿以偿。这叫实现了他的(  )。
A.自我价值
B.社会价值
C.道德价值
D.物质价值
答案: A
解析: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所谓“一个人实现了他的自我价值”,意思是说,他通过自己的实践,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实现了自己的利益。
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自持清高、看不起别人、不尊重别人的人,是很难获得别人的尊重的。这体现了人际交往中应该遵循的(  )。
A.诚信原则
B.互利原则
C.交换原则
D.平等原则
答案: D
解析: 人际交往中的原则包括:①平等原则,是指在交往时彼此要平等待人、互相尊重。②诚信原则,是指要彼此都讲究诚信,时刻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③宽容原则,是指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求同存异、互相包容。④互助原则,是指在交往中应当积极地主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他人排忧解难。
10.道德对现实生活的调节方式与法律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中一个重要表示是(  )。
A.道德规范缺乏相对稳定性
B.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比较狭小
C.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D.社会调节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而不是内心信念
答案: C
解析: 区别于政治、法律等其他意识形态的规范体系,道德对现实生活的调节方式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①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②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③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11.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历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内容比较复杂,其中既有无数先贤和人民大众为之创造的科学、进步、合理的方面,积淀而成为传统美德,也包含在一些为剥削制度服务的道德规范和不再适合时代潮流的内容。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  )。
A.明哲保身
B.乐群贵和
C.父为子纲
D.随遇而安
答案: B
解析: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括:①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②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③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④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⑤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⑥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12.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并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
A.以自由主义为原则
B.以明荣知耻为重点
C.以传统美德为特色
D.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答案: D
解析: 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并决定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道德领域的种种道德现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13.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关爱他人、扶危济困、扶贫帮困、热心公益,通过各种形式为人民多做好事,为社会多做贡献,抵制和反对违背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思想和行为。这体现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  )。
A.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B.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C.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D.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答案: A
解析: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精辟地概括和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其基本含义有:①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②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③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⑤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⑥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⑦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⑧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考点已删除。
14.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互相关联的共同活动,称为(  )。
A.私人生活
B.公共生活
C.公共秩序
D.社会活动
答案: B
解析: 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在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总是直接或间接地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15.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都应该表里如一、恪守诺言、讲求信誉、遵守职业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  )。
A.服务群众的要求
B.爱岗敬业的要求
C.办事公道的要求
D.诚实守信的要求
答案: D
解析: 诚实守信要求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劳动、表里如一、恪守诺言、讲求信誉。这一职业道德准则,对从业者而言是“立人之道”“进德修业之本”,对具体行业而言是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列为职业道德的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16.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集中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作为社会主义法治核心内容的是(  )。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服务大局
答案: A
解析: 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考点已删除。
1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是(  )。
A.培养党政领导干部依法执政思维,培养群众依法监督能力
B.保证社会生态环境良性健康发展,保证人民幸福安康生活
C.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答案: D
解析: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8.下列关于依法治国基本原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B.依法治国必须排除道德对法律的干扰
C.依法治国必须允许个别情况下的以言代法
D.依法治国必须全面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答案: A
解析: 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以下原则: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19.执法为民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之一,必须坚持(  )
A.领导权威
B.以人为本
C.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D.全面推进与国际接轨
答案: B
解析: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要确立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来自人民的理念,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执法为民必须做到:①坚持以人为本;②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③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④做到便民利民。
【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考点已删除。
20.根据法律规范的内容不同,可将法律规范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复合性规范。下列法律规范中,属于授权性规范的是(  )。
A.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B.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国家财产
C.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D.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品种货服务方式的权力
答案: D
解析: 授权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可以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授权性规范主要为人们设定权利。例如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对自己的发现享有发现权。发现人有权申请领取发现证书、奖金或其他奖励。”
21.特定行政主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活动进行法定制裁所使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答案: A
解析: 行政处罚是指特定行政主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活动进行法定制裁的行为。行政处罚应遵循处罚法定原则,公开、公正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保障相对人权利原则。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22.市场经营者的下列行为中,违反我国相关经济法律制度的是(  )。
A.采取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新上市的商品
B.与交易相对人之间达成相应的垄断协议
C.向有关部门举报竞争对手的违法经营行为
D.利用广告对商品的质量、性能、用途作广泛宣传
答案: B
解析: 我国主要的经济法律制度主要包括经济组织法律制度、经济竞争法律制度、经济调控法律制度、经济管理法律制度、经济监督法律制度和涉外经济法律制度六种。其中,经济竞争法律制度中的《反垄断法》规定的垄断行为包括三种情况:①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②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③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23.担保物权是为了担保债的履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上设定的物权。担保物权主要有(  )。
A.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B.危害国家安全罪
C.留置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
D.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
答案: A
解析: 担保物权是为了担保债的履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上设定的物权,主要有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担保物权是为了担保债权的实现,它的存在本身对权利人没有实际价值。
24.我国刑法根据犯罪客体的不同将犯罪分为十类。其中,故意或者过失的实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物或者公共生活安全的犯罪是(  )。
A.危害公共安全罪
B.危害国家安全罪
C.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
D.迫害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
答案: A
解析: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物或者公共生活安全的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及公共生产、生活安全;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危害或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犯罪主体为自然人;犯罪主观方面既包括故意,也包括过失。
25.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规章制度,既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观念,又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并由此具有法律素质和纪律观念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中(  )。
A.有理想的要求
B.有道德的要求
C.有文化的要求
D.有纪律的要求
答案: D
解析: 有纪律,就是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规章制度,既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又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并由此成为具有良好法律素质和纪律观念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考点已删除。
二、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
答案: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内涵更加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包括:
  (1)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基本政治立场和态度。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
  (3)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防止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4)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立足民族,就是要尊重中国的历史特点,尊重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的生机活力。面向世界,就是要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在新时代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做到既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5)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只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交融汇通,才能使中国精神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充满强烈的时代性,进而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成为奋力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解析:
2.简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答案: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新时代的大学生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历史赋予的使命和个人成长成才的目标,要求他们养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其作用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目的的达到
  人生态度本来是由人生目的决定的,但在实现人生目的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地面对现实,战胜暂时的困难和挫折,为实现人生目的开辟道路,则是由人生态度决定的。有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就能有敢为人先的锐气,为实现崇高的人生目的而拼搏,闯出一条闪光的人生之路。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每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都必须选择和确立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抱有积极进取人生态度的人,一般都热爱生活、珍视生命会为自己选择和确立较高的人生价值目标。
  (3)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保证人们将远大的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不好高骛远,不浅尝辄止,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人生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还能不断调整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始终以豁达的心态和务实的精神,沿着自己开拓的人生道路奋勇前进。
解析:
3.简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
答案: 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要求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其基本内涵有:
  (1)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集体主义要求把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放在首位。因为它体现着全体人民的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集体所有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同时每个人的正当利益又都是集体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现实生活中,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辅相成。
  (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在实际生活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难免发生矛盾,甚至可能发生激烈冲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或冲突时,要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集体的共同利益,也是为了维护个人的根本利益。集体主义要求个人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并不是任意的,只有在不牺牲个人利益就不能保全集体利益的情况下,才要求个人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3)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促进和保障个人正当利益,使个人的才能、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的应有之义。集体主义不仅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提倡个人对集体的责任和贡献,而且更包括集体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维护和追求正当个人利益,不仅是个人的需要,也是集体主义的应有内容。只有个人的价值、尊严得到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保证,集体才能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
解析:
4.简述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答案: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意义。具体如下:
  (1)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党和政府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2)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和政府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3)依法治国事关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长治久安。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这些问题,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来解决这些问题。
解析:
5.简述我国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的种类。
答案: 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依法对其适用的暂时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的各种强制方法。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有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
  (1)拘传,指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强制其到案接受询问的一种强制方法。
  (2)取保候审,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责令其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不逃避或者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3)监视居住,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责令其不得擅自离开指定住处或者居所,并对其活动加以监视和控制的一种强制方法。
  (4)拘留,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法定的紧急情况下,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方法,也称刑事拘留。
  (5)逮捕,指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为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防止其发生社会危险性,依法采取的在一段时间内剥夺其人身自由,予以羁押的强制方法。
6.联系实际论述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答案: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现实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的总和。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对于思想活跃的青年大学生来说,也容易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产生困惑,这就需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1)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的
  理想与现实之间是对立的,是矛盾的。人们在理想中追求的东西,在现实中还不存在或不完全存在。理想与现实的这种差别,必然引起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和冲突。理想和现实存在着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
  (2)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
①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现实中孕育着理想的发展;
②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3)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不仅要看到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们相统一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二者的关系。同时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所以要把理想与现实统一于实践之中,用现实的实践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达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解析:
7.联系实际论述如何通过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
答案: 个人品德修养,又可称为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动。这是一个把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人品德的自我努力、自我完善的过程。良好的个人品德对自己、对社会都有积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认真培养自己良好的个人品德。通过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
  认真学习社会道德规范,提高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及其要求的认识,提高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提高道德评价能力,是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基本途径。提高道德认识的修养方法有:
①学思明理
  学思明理,即学习思考,明白道理。认真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道德的各种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并对所学的道德知识和人生哲理予以深入思考,掌握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及其评价准则,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懂得美丑。
②择善而从
  择善而从,即虚心学习,择善从之。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互相取长补短,既增进知识,又促进个人品德修养。
③学习榜样
  学习榜样,即学习先进,效仿榜样。要以模范人物的优良品德、高尚道德情操作为自己的榜样,努力仿效,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不懈追求,积极进取,从而塑造自己优良的个人品德。
  (2)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勤于道德实践,不断重复和强化道德行为,以养成道德习惯,是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根本途径。知易行难,行重于言。加强道德行为训练的修养方法有:
①知行统一
  通过道德实践,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把外部的道德教育转化为个人内在的道德品质。一个人若有了要做品德高尚的人的认识,他只有通过躬行实践,持续地去做、去行动,自觉地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才可能形成高尚品德,才可能成为一个合乎道德的人。
②积善成德
  精心地护持自己的善意,精心地保持自己的善行,使其不断地积累成为个人品德。道德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的重复和强化。“习惯成自然”,最终形成自己的道德个性品质。
③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加强道德行为训练、培养良好个人品德的有效途径。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求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
  (3)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认真开展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净化自我心灵,改正错误以完善自己,保持良好的品行,是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重要途径。完善道德品质的修养方法有:
①省察克治
  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并坚决将其克服和整治掉。一个人正确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需要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改造的过程,需要防微杜渐。在实践中常思己过,严格地解剖自己,及时纠正错误。
②陶冶情操
  提高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美的感受,在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以各种丰富、高尚的感情和志趣,启迪自我的心灵,不断培养和加深自己的道德情感,激发道德需要和欲望。要完善道德自我,锤炼个人品德、追求理想的道德人生,必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情操。
③慎独自律
  慎独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独自律不仅是一种修养功夫,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解析:
8.论述我国法律监督中的社会监督。
答案: 社会监督是指除国家机关以外的各政党、各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这种监督具有广泛性、人民性和自发性,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民主和法治程度,对于加强和完善法律监督以及推进依法治国、防止权力腐败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监督主体的不同,社会监督可以分为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以及舆论网络监督。
  (1)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它是我国一种非常重要的法律监督形式。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在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使权力等方面,可以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2)社会组织的监督。这里所说社会组织的监督包括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的监督。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努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在这种形势下,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特别是在某些特定领域的监督作用应该得到更好的发挥。
  (3)人民群众的监督。它是由人民群众直接进行的法律监督。监督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的行为,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行为以及普通公民的法律活动。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4)舆论监督和网络监督。新闻媒介和网络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重要阵地。公民在新闻媒介和网络上进行的法律监督,实际上是人民群众的监督在新闻出版和新媒体领域的体现,是人民群众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网络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群众监督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