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2020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组织理论》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属于行政组织物质要素的是( )。
A.目标
B.权责结构
C.人际关系
D.经费
答案: D
解析: 构成行政组织的物质要素有:①人员。行政组织是由各种不同专业、水平、年龄的人按照行政组织目标、职能组合起来的。②经费。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物资设备的购置、日常的组织工作、社会管理活动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保障。③物资设备。即行政组织开展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技术设备、工具,所必须耗费的各类材料和能源。ABC三项,目标、权责结构、人际关系属于行政组织的精神要素。
2.下列属于行政组织动态研究内容的是( )。
A.行政组织的目标
B.行政组织的结构
C.行政组织的体制
D.行政组织的变革
答案: D
解析: 行政组织的动态研究内容包括:①研究行政组织的建立与管理。根据行政组织静态、生态、心态的特点来把握其动态运行的规律,探讨如何去建立和管理行政组织。②研究行政组织的变革。根据变化的环境探讨行政组织变革的原因、变革的阻力、动力及变革的趋势等,并介绍国内外当前行政组织变革的实践等相关内容。ABC三项属于行政组织的静态研究。
3.现代英国实际上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
A.枢密院
B.议会
C.内阁
D.御前会议
答案: C
解析: 内阁是英国实际上的最高行政机关,是英国政府的核心机构。它由中世纪枢密院演变而来,因英王召集一部分最亲密的枢密院成员在王宫内室召开会议而得名——内阁。首相是内阁的首脑。
4.南京国民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
A.考试院
B.行政院
C.监察院
D.立法院
答案: B
解析: 国民政府由五院组成,即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和监察院。其中,行政院是国民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行政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由国民党中央执委会选任。行政院院长总揽全国行政,其角色近似于内阁首相。行政院下设部、委员会、署等机构,分掌各种行政事务。
5.韦伯认为,建立在特别神圣、个人英雄主义和非凡品质、规范模式或规定秩序的信念基础之上的合法性权威是( )。
A.魅力权威
B.法理权威
C.传统权威
D.非正式权威
答案: A
解析: 韦伯将合法性权威分为三种:①传统权威,是指来源于宗法与家族,即古代家庭传统的权威。②魅力权威,是指建立在特别神圣、个人英雄主义和非凡品质、规范模式或规定秩序的信念基础之上的权威。③法理权威,是指合法而理性化的权威。
6.下列属于传统型组织基本特征的是( )。
A.以法律制度作为维系组织的基础
B.统治者和服从者之间往往存在某些天然的亲缘关系
C.组织内部管理的非专业化
D.以组织内部的各种规则为基础
答案: B
解析: 传统型组织的特点主要有:①统治者和服从者之间往往存在某些天然的亲缘关系。②支配者和被支配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主人”与“臣仆”之间的关系,维系两者之间的是出于个人的忠诚与义务,即所谓封建家臣制。③绝对性,即在支配者那里,以言代法,权力不受限制,具有至高无上性。行政人员的任免与升迁取决于统治者的亲疏、好恶等个人因素。④组织行为缺乏经济理性。⑤组织具有强烈的守旧性和宗教性。
7.主持过著名的“霍桑实验”,并创立人际关系学说的西方学者是( )。
A.巴纳德
B.梅奥
C.西蒙
D.马斯洛
答案: B
解析: 埃尔顿·梅奥,是美国管理学家、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主持了霍桑实验。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重要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发现了霍桑效应,即一切由“被注意”引起的效应;②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8.下列属于人本主义组织理论的是( )。
A.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
B.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C.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
D.阿吉里斯的人性与组织理论
答案: D
解析: 人本主义组织理论主要包括:①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②巴纳德的非正式组织理论;③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④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⑤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⑥阿吉里斯的人性与组织理论;⑦戈尔姆比斯基的公共组织发展理论。
9.下列属于网络型组织有形要素的是( )。
A.网络结点
B.管理运行机制
C.网络组织文化
D.网络战略目标
答案: A
解析: 网络型组织有形要素包括:①网络结点。结点是构成网络型组织的基本要件,是建立网络型组织的前提。网络结点可以是独立的企业,也可以是其他社会组织(如学校、科研机构等)。②信息技术平台,是网络型组织有效运行的技术支撑和硬件保障,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③其他有形资源。除了信息流外,大量的物流是网络型组织实施生产运作或提供服务产品的重要基础。传统的基础设施、生产设备、原材料、外协件等是网络型组织价值创造的物质载体。
10.将网络型政府组织分为服务合同式、供应链式、专门类型式等类型,其分类标准是( )。
A.政府的参与程度
B.社会的民主程度
C.集成者由谁担任
D.公民的协同程度
答案: A
解析: 政府在网络型组织模式中的参与程度决定了网络型组织的形式及其适用的服务项目。因此,根据政府参与程度由高到低可以分为服务合同式、供应链式、专门类型式、渠道性伙伴关系式、联结交换台式、信息传播式六种。
11.渐进式地制定目标,在实现组织发展的同时又尽可能地回避风险,在过去信息的基础上逐渐改变现状、实现组织的未来目标,这是组织制定目标方法中的( )。
A.目标综合法
B.目标滚动法
C.环境适用法
D.资源规划法
答案: B
解析: 目标滚动法是一种渐进式目标制定方法,其思路是在实现组织发展的同时又尽可能地回避风险,在过去信息的基础上逐渐改变现状、实现组织的未来目标。例如,教育部在第n年的招生名额是1000名,在决定第n+1年的招生名额时可以根据第n年的招生结果而具体决定。如果第n年的招生目标没有实现,则会缩减第n+1年的招生名额;否则,会增加招生名额。
12.对外商投资的审批业务,主要考察审批的准确性、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因素,这体现的是目标评估标准中的( )。
A.成本标准
B.回应性标准
C.数量标准
D.质量标准
答案: D
解析: 与一般意义上的绩效评估相比,组织目标评估对于具体的每位组织成员而言,具有数量单一性特点,主要是评估目标实现的质量。质量标准是一个抽象标准,需要结合具体目标来赋予其具体标准。例如对外商投资的审批业务,主要需要考察审批的准确性、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因素。
13.组织中,人、目标、权责这三者的最初结合,构成( )。
A.职位
B.职能
C.结构
D.目标
答案: A
解析: 人、目标、权责这三者的最初结合,就是职位。职位,就是根据工作目标的需要,具有一定权力和相应责任的工作岗位,它由行政组织的个体成员充任。
14.下列表述中,属于行政组织纵向结构优点的是( )。
A.符合行政分工专业化的原则
B.能发挥各个层级行政组织的积极性
C.容易避免犯地方主义的错误
D.容易避免信息传递失真
答案: B
解析: 行政组织纵向结构形成的行政组织层级制,在行政组织运行中的优点有:①分层负责,使各级政府在各自管辖地域范围内,能做到事权集中,统一指挥;②行动迅速,能及时地根据本地情况作出决策,就地组织实施,并有利于就地监督、控制;③能发挥各个层级行政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主动开展工作;④各层级行政首长负责全面管理工作,有利于培养全面型的行政管理人才。
15.行政组织的事权一部分由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另一部分由行政首长个人决定,这种行政组织体制是( )。
A.委员会制
B.混合制
C.首长制
D.合议制
答案: B
解析: 混合制,又称委员会和首长并立制,是指行政组织的事权一部分由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另一部分由行政首长个人决定的一种行政组织体制。其基本特征是行政组织中既设有合议制的委员会,又设有专门的行政首长,重大问题的决策权由委员会集体讨论行使,具体问题的决策权由行政首长个人行使。
16.以行政职权大小为标准分类,可以将行政组织分为( )。
A.综合管理机关与专门管理机关
B.中央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
C.决策机关、执行机关、咨询机关、信息机关和监察机关
D.统率机关与被统率机关
答案: D
解析: 行政机关是对某一具体的行政组织的称谓。以行政职权大小为标准分类,可以将行政组织分为:①统率机关,即行政首脑机关,是指具有决策、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与监督等权力的机关。②被统率机关,是指在行政首长的统一领导下,具体执行统率机关所制定的决策及命令的机关。
17.下列属于传统理论时期行政组织设置原则的是( )。
A.人与组织平衡的原则
B.系统的原则
C.参与、沟通、激励的原则
D.权责相称原则
答案: D
解析: 传统理论时期的行政组织设置原则为:①组织目标的原则;②指挥统一的原则;③层级节制④权责相称的原则;⑤授权的原则;⑥专业分工的原则;⑦精简节约的原则。
18.在行政组织中有选择性地增加情感投入,满足组织成员的感情和心理需要,以提高组织绩效水平,这种管理方法是( )。
A.情感型管理
B.市场化管理
C.规制型管理
D.网络型管理
答案: A
解析: 情感型管理是一种在行政组织中有选择性地增加情感投入,满足组织成员的感情和心理需要,以提高组织绩效水平的管理方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情感型管理方法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
19.下列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的是( )。
A.归因理论
B.期望理论
C.双因素理论
D.成就需要理论
答案: B
解析: 过程型激励理论研究人们对目标意义认识、达标可能性看法的心理加工过程,其主要代表有:①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目标也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目标具有导向性,完成目标可以满足人的情绪和愿望。②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该理论假设,人的每一次行动决策都会挑选对自己有利又力所能及的行为付诸行动。激励性取决于效价期望,是二者的乘积。③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该理论假设人际交往就像商品交易一样,是一个交换过程,人们都期望在交易过程中得到公平的待遇,自己的投入回报比应该具有公平性。
20.下列关于强化理论的观点,正确的是( )。
A.应以负强化方式为主
B.负强化比正强化更有效
C.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强化措施
D.经过强化的行为可以避免重复发生
答案: C
解析: 强化理论具体应用的行为原则为:①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②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③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④及时反馈。就是通过某种形式和途径,及时将工作结果告诉行动者。⑤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
21.《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认为,建立与发展学习型组织的第一项修炼是( )。
A.自我超越
B.改变心智模式
C.共同愿景
D.团队学习
答案: A
解析: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认为,建立与发展学习型组织的修炼为:①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②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③第三项修炼——共同愿景;④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⑤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22.“学习型组织”最初的构想来源于麻省理工学院的系统动力学家( )。
A.彼得·圣吉
B.大卫·加尔文
C.马克斯·韦伯
D.杰伊·福里斯特
答案: D
解析: “学习型组织”最初的构想来源于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系统动力学家杰伊·福里斯特在1965年写的一篇文章《企业的新设计》。福里斯特在《企业的新设计》这篇文章里,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非常具体地构想出了未来组织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信息化、组织更具开放性、员工与管理者的关系逐渐由从属关系转向工作伙伴关系、组织不断学习、不断地调整组织内部的结构关系等。
23.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创始人是( )。
A.哈默、古德赛尔和达文波特
B.哈默、钱皮和盖布勒
C.奥斯本、钱皮和达文波特
D.哈默、钱皮和达文波特
答案: D
解析: 哈默、钱皮和达文波特被学术界视为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创始人。政府流程再造(GPR)是在业务流程再造(BPR)的基础上提出的。政府流程再造模式的基本理念仍是以业务流程为关注对象,并根据政府管理流程的特点进行具体的应用。
24.下列属于政府流程再造理论基本内涵的是( )。
A.以科层制组织模式为目标
B.以流程为中心
C.以政府需要为出发点
D.以结果为导向
答案: B
解析: 政府流程再造的基本内涵就是:①以公众为出发点,强调以目标公众为出发点,彻底改变传统政府以“自我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与方式,重视公众和利益相关者。②以流程为中心,是指要排除对“流程”运行不利的障碍,克服瓶颈制约环节,整合破碎的流程,合并多余的部门及重叠的“流程”和活动。③以“服务链”为纽带,是指在政府内部各岗位之间,以服务为“齿轮”进行相互链接,形成一个全员服务链,最终将政府的服务呈现在公众面前。④以扁平化组织模式为目标,是指将以流程为主导的“扁平化—适应型”组织体制替代传统的“金字塔—鸽笼式”的科层制组织结构提上政府流程再造过程。
25.20世纪90年代,以放松规制为行政组织改革突出特点的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中国
答案: A
解析: 美国行政组织改革以放松规制为其突出特点。放松规制的改革为私营部门管理理念的导入提供了空间,如引进效率观念、服务意识和竞争机制,尤其是在政府部门中强调成本与效益、顾客至上等理念,意义重大。随着政府规制的放松,也激活了政府内部的创新元素,为各国行政组织改革开拓了新的思路。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下列属于政府流程再造特点的有( )。
A.强调对工作流程的简化或重组
B.是多向互动的系统工程
C.强调政府绩效和服务质量的显著提高
D.强调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
E.崇尚市场机制和市场力量
答案: BCD
解析: 政府流程再造的特点有:①政府流程再造是多向互动的系统工程。政府流程再造是对政府部门的行政理念、发展目标、行为准则、治理模式、制约机制的整体再造。地方政府流程再造不是在原有流程上的简单修修补补,而是一场彻底、深刻和持续的内部革命。②政府流程再造强调政府绩效和服务质量的显著提高。政府流程再造强调给政府在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工作内容、工作技能等方面带来变化,并通过这些变化降低成本,使质量、服务和速度等绩效指标显著提高。③政府流程再造强调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政府流程再造过程中网络信息技术担任着重要角色,它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原有系统的效率,同时它还会对原有政府流程的结构与方式上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2.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的特点包括( )。
A.强化中央集权
B.前后因袭、循序渐进的演变
C.结构严谨、分工精细
D.宗法色彩强烈
E.法治化程度高,依法行政
答案: ABCD
解析: 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的特点为:①强化中央集权,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人之手,是中国古代行政组织发展的主流。②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的演变具有前后因袭、循序渐进的特点。行政组织体制经历了由独相制到三公制,由三省制到一省制,由一省制到内阁的演变。③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结构严谨、分工精细、层级节制、集中统一。④中国古代的行政组织具有强烈的宗法色彩。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的发展具有由“家”而“国”,由“私”而“公”,由“内”而“外”的特点。
3.根据中央行政组织与地方行政组织权力分配关系的不同,行政组织体制可分为( )。
A.集权制
B.复合制
C.分权制
D.分离制
E.均权制
答案: ACE
解析: 根据中央行政组织与地方行政组织权力分配关系的不同,行政组织体制可分为:①集权制,是指行政决策权主要集中于中央级行政组织,中央行政组织对地方行政组织有完全的指挥、监督之权力,地方行政组织接受中央行政组织命令的一种行政组织体制。②分权制,是指地方行政组织对其管辖地区内的地方行政事务有自主决定权,中央行政组织一般不加干涉的一种行政组织体制。③均权制,是指中央行政组织与地方行政组织的权力保持平衡,既不偏于集权,也不偏于分权的一种行政组织体制。
4.我国行政组织设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
A.统一原则
B.职能原则
C.系统原则
D.服务原则
E.法治原则
答案: ABCDE
解析: 我国行政组织设置应遵循的原则有:①服务原则。为人民服务是我国行政组织设置的根本宗旨,要求将为人民谋利益作为组织设置与组织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②职能原则,包括有根据行政组织职能设立相应的机构、围绕组织职能确立组织结构、根据职能的发展变化,适时地调整行政组织。③统一原则,包括机构设置要统一、领导指挥要统一、职责与职权要统一。④系统原则,包括保持整体功能、坚持平衡、坚持开放、管理封闭回路。⑤效能原则,包括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尽量精简、层级与幅度要适中、进行专业化分工、简化办事程序。⑥法治原则,包括政府机构的设置及其体制要有法律上的根据和保障以及机构的设置与变更要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5.行政组织横向分工的种类包括( )。
A.按业务性质分工
B.按管理程序分工
C.按层级关系分工
D.按管理对象分工
E.按地区分工
答案: ABDE
解析: 行政组织横向分工的种类,一般常用的有四种:①按业务性质分工,是指根据行政管理的业务性质的异同来组成行政组织单位。②按管理程序分工,是指按行政管理工作过程的程序不同来分别设置行政组织部门。③按管理对象分工,是指按行政组织服务的人群、财物为对象进行的部门设置。④按地区分工,从不同层级看,是纵向分工;从同一层级看,各地方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属于平行的地区横向分工,这是宏观的地区分部化。
6.行政组织目标的特征包括( )。
A.非强制性
B.动态性
C.和谐性
D.复杂性
E.服务性
答案: BCDE
解析: 行政组织目标的特征包括:①强制性,是由行政组织的特性所决定的。在法治条件下,行政组织及其成员必须服从组织目标,其行为才具有合法性。②服务性,即组织目标服务于公民、行政组织及其成员。③和谐性,是指为了应对不同的组织目标要求,行政组织目标往往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和谐性,在维持和谐状态中不断向前发展。④复杂性,是由行政组织的职责所决定的,它不仅要满足上级行政组织和权力机关的要求,也要满足组织自身及其内部成员的要求。从根本上讲,还要满足公民的要求。⑤动态性,是指在现实中行政组织目标往往是不断调整的,尤其是行政组织的短期目标之间往往差异较大,长期目标也随着组织活动的开展而不断调整。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网络型组织的治理机制。
答案: 为了避免在网络型组织自发演进中出现重大问题,有效的治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以此来保障网络型组织的正常运行。网络型组织的治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是网络有效治理机制的核心。所有网络结点上的利益相关者都应该参与治理,通过一定的契约安排和治理制度来分享企业的控制权,由“点”通过“线”拓展到“面”,利益相关者之间双向或多向互动治理。
  (2)简单灵活且具有动态性和前瞻性。网络型组织必须体现动态性、平等性、复杂性,更多依靠契约或合同来管理,并建立牢固的信任关系,积极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建立起一种“软硬结合”的新型协调方式。
  (3)网络型组织的治理机制是介于自动调节和强制调节之间。作为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一种中间形态的组织方式,网络型组织的协调方式也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其中,强制调节是指网络型组织下的企业必须履行契约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自动调节是指网络型组织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行为主体,价格机制仍然是一个基本的调节机制。
  (4)重视隐含契约在网络型组织治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隐含契约包含着四个主要因素:限制性进入、共同文化、信任与声誉,它们对网络治理机制具有综合的作用。
解析:
2.简述人本主义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 人本主义组织理论基本观点主要包括:
  (1)组织的心理—社会性。组织不仅规范了各成员的职位和工作任务,而且也是人们为达到其共同目标而构成的有机团体。该理论认为,人并非完全利己的“经济人”,强调人的社会性和团体属性——“社会人假设”。
  (2)组织是一个协作平衡系统。人之所以参加到组织中来并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是因为组织能给他必要的满足。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在于其成员的内聚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3)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力。组织不仅是一种职责关系结构,而且由于成员的互相交往也存在一种无形的、来自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仅贯穿于上下级之间,而且也存在于同级之间。
  (4)组织的沟通。人是组织中最活跃的因素,组织中人们的交往不仅要依据法规、制度规定的责任关系,而且更多更重要的是要依据非正式的富有心理、感情色彩的社会关系,这些都要用沟通的方式予以实现。
  (5)组织的人格整合性。因出身、社会环境等不同,组织成员具有人格区别。不同人格的人在组织的成员交往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解决或调解冲突也是组织的基本功能,组织成员本身也愿意调解冲突,以达到其共同追求的目标。
解析:
3.简述科层制组织的实践困境。
答案: 科层制组织因本身自我膨胀的机制,将面临难以摆脱的困境。科层制组织的实践困境主要表现为:
  (1)形式主义导致的效率悖论。由于过分强调照章办事,使组织成员的行动长期受到规则的限制,久而久之,组织成员就会变得墨守成规。组织的目标和效率反而可能因此丧失,而这与理想的科层制组织所预设的“高效率”明显相悖。
  (2)压抑个性导致的创新缺失。因其严格的纪律和僵化规则及处事程序,可能对人的个性造成极大的摧残。科层制是世界理性化的必然结果,但通过理性化,人们追求可控制的外部环境,增进自己的自由,同时也就助长了束缚自己的力量。
  (3)本位主义导致的合作意识缺乏。科层制组织对专业技术和专业化分工的崇拜,很容易造成组织成员之间彼此缺乏合作意识。
  (4)文牍主义导致的积极性不足。科层制组织是建立在一系列规则基础之上依规则而运行的,随着应对不同情况的增加,规则就会越来越多。由于文牍主义和繁文缛节对规则、条例和政策框框的过分强调,束缚了人的灵活性和积极性。
  (5)权力垄断导致的反民主性。严格的权威分层体系使得科层制组织内部出现权力被少数人所垄断的现象。因而科层制组织的发展却又产生和加强了反民主的趋势。
解析:
4.简述雅典行政组织的特点。
答案: 雅典行政组织的特点如下:
  (1)雅典的行政组织具有原始的民主行政特征。四百人会议、五百人会议等具有行政组织性质的组织以及行政首长——执政官,都由公民选举产生,行政的内容亦由公民大会决定(当然只是奴隶主和自由人的民主)。
  (2)强调依法行政。雅典人视宪法为最高法律,从梭伦开始的每一次改革,都以修改、补充宪法为启动契机;享有巨大司法权力的陪审法庭的基本任务,就是审查行政组织是否违宪。官吏必须公正执法、不图私利,一旦违法,就要受到惩处。
  (3)行政官员非专业化、非职业化,无报酬。公民担任公职用抽签方法决定,且任职期限极短,不能保证政府公职人员必要的品德、才能和经验的积累,从而影响了行政效率。
  (4)行政职能简单。城邦所辖领域极小,不存在纵向层级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也不存在横向的部门划分,行政职能未实现专业化。
解析:
5.简述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的标准。
答案: 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标准如下:
  (1)任务与组织平衡。一级行政组织的设置,要刚好与所要行使的职能、任务相平衡。任务与组织平衡的外在表现是,组织能够及时有效地实现目标,组织成员能够在额定工作量内完成其职责。
  (2)各个组织、人员之间按比例配置。按照各个单位之间、各个人员之间的工作衔接关系及其工作量的比例关系来设置单位和人员,使整个行政工作的流程能够畅通地、按比例地协调发展,各个行政组织工作刚好互相衔接。组织、人员之间的配置比例应随着组织外部环境和技术、人员素质以及资金等组织要素的变化而呈动态变化。
  (3)分工明确,合作良好。行政组织结构的实质是以职能为内容进行个人之间、单位之间、部门之间、各级之间的职能分工。在设计行政组织结构时,在对各个单位、个人之间进行分工时,不仅要做到分工明确,而且要考虑到这种分工是否有利于合作。
  (4)适应环境,具有弹性。现代行政组织是一个适应环境的开放系统,组织系统能否适应环境并且具有弹性,是衡量组织结构是否合理的又一标准。任何行政组织结构都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为了保持合理性,组织结构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适时地加以调整,使结构具有适应性、伸缩性和应变性,以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的需要。
6.试述组织激励的特质,并结合实际谈谈组织激励的功能。
答案: (1)组织激励的特质有:
①组织激励的层级性。组织都包含若干层级,不同的层级目标任务不同,人员情况差异明显,信息占有量不同,关注的领域各自有别,因此采取激励的方式和手段应有所不同,理想的激励效果才会达到。通过对各个层级的有效激励,形成充分的合力,使组织的工作效率提高,员工工作热情高涨,并保持这种热情的持久性。
②组织激励的互动性。正是由于组织具有层级性,员工的激励才具有互动性。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企业所有者激励与企业内部的全员激励是相互影响的。二者的互动更有利于组织效率的提高。通过对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提高高层管理者的积极性,进而使其更有动力去激励员工,二者相互影响。
③组织激励的多元性。在实施激励的过程中,应当对激励客体实施恰当的激励组合,特别是要注意通过激励组合的变动,推动激励客体的激励效用曲线由低向高移动。激励的方式是多维的复合体,根据不同的人群特点选择最适当的激励方式组合。这些激励方式包括物质激励、晋升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目标激励、责任激励、成就激励、情感激励等。
  (2)组织激励的功能:
①激励能够调动人的热情和积极性。热情是激励人参与生产活动、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驱力。通常,激励能够有效调动人的热情与积极性,使之得到加倍的释放。在日常组织管理中,企业可以通过适当增加与调整激励类型,激发组织成员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
②激励能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能力。人的潜能是一种潜在的能力,当它被意外激发时,能使人瞬间拥有超人的能量。对激励潜能的研究饱含着人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视与希望。有效的激励应当发现组织成员的潜能所在,通过开发适合于本组织成员的激励手段,实现成员能力的提升。
③激励能提高个体的工作绩效,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增强组织的整体效能。对个体来讲,激励能够产生效率化的行为,其效率高于制度或契约所要求的一般性效率。激励的功能性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我超越,使人们获得高于精力和体力“正常”百分比的成绩。在组织管理中,企业可以通过适时实施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双重激励手段,提高个体绩效,使更多组织成员能够提升自我,实现组织整体效能增强的目标。
解析:
7.试述在政府中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障碍和难点,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创建学习型政府组织。
答案: (1)在政府中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障碍和难点:
①政府组织中的体制性障碍。政府组织的体制性障碍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瓶颈。组织结构的等级性、封闭性和管理的非人性却严重地阻碍了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并且会挫伤政府组织成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政府的强政治性也会阻碍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②政府组织成员的“自利经济人”倾向。这种具有经济人角色决定了政府组织成员必然会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来开展工作。在这种情形下,政府内部是很难形成共同愿景和开展团队学习的,创建具有系统性的学习型组织更是难上加难。
③政府组织中的“官僚文化”。在这种组织文化氛围下,开展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会遇到一系列的心理文化障碍。这些“官僚文化”衍生出组织学习的惰性,表现为学习意识淡薄和学习认识偏差。
④政府组织中的技术障碍。技术障碍主要体现在电子政务建设的不完善性上和应用的滞后性上。建设的不完善主要集中在缺乏功能强大的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创建学习型政府组织的途径:
①改善政府心智模式,为创建学习型组织打造坚实基础。在“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的指导下,必须弱化权力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切实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提高行政效率。
②激励政府组织成员自我超越,形成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向上张力。自我超越是政府成员不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为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提供了向上的张力。
③创建共同愿景,在政府组织成员中树立全局观念和打造团队精神。政府组织的共同愿景代表政府组织成员共同想要创造的结果,为学习提供了重点和方向,能够激发员工为了组织而牺牲自己个人的某些利益和目的。
④建立良好的组织学习机制,促进政府组织的团队学习。政府应构筑科学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建立人人参与领导的工作机制、建立矛盾平衡机制、打造全新的学习理念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⑤建立和完善政府学习机制的相关配套机制。通过引入政府雇员制、实行晋升考试制、建立和完善工作满意度激励机制等手段,激发政府公务员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和潜能。
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加强电子政府的建设,开展电子学习。电子政府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政府组织与公众的互动,有利于改善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而且也有利于改善政府内部行为的质量并促成电子学习。
8.2018年国务院组建生态环境部,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这是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这次机构改革的突出亮点和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贯通”“五个打通”。
“一个贯通”就是: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的协调联动贯通,做到治污减排与生态增容两手并重、同向发力,统筹推动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
“五个打通”就是:一是打通了地上和地下,主要表现为整合国土资源部的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职责;二是打通了岸上和水里,主要表现为整合水利部的编制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管理、流域水环境保护职责;三是打通了陆地和海洋,主要表现为整合国家海洋局的海洋环境保护职责;四是打通了城市和农村,主要表现为整合农业部的监督指导农业资源污染治理职责;五是打通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统一了大气污染防治和气候变化应对,主要表现为整合国家发改委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
“五个打通”坚持了问题和目标导向。“通”不是“包办”“包揽”,要求通过“贯通”“打通”的“通”来实现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领域体制机制的“通则不痛”,通过改革过渡期的“阵痛”来实现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领域体制机制的“长通”,从根本上扭转污染防治领域的“九龙治水”局面,实现生态保护的统一监管执法,使得生态环境部门的生态环境监管职责更加明晰。这有助于形成从山顶到海洋、从天上到地下所有环境要素的一体化、严格化监管,有利于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工作统筹协同,为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驾护航,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问题:
  (1)从行政组织改革的具体内容来看,上述改革着重于理顺什么关系?(6分)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国务院组建生态环境部的原因。(8分)
答案: (1)从行政组织改革的具体内容来看,上述改革着重于理顺行政组织内部的职能关系。
  本题中,通过打通“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里”“城市和农村”等五个方面以及“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的协调联动贯通”,清除了部门之间不合理的职能交叉和重复,划清了政府各部门的职能权限,进而建立了科学的职能体系,达到了合理配置职能的目的。此举理顺了横向的专业的微观管理部门和综合的宏观管理部门的关系以及理顺了横向的决策、执行部门与监督、信息部门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看理顺了行政组织内部的职能关系。
  (2)国务院组建生态环境部的原因有:
①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领域体制机制不畅通。本次改革着重于做到“一个贯通”,即做到治污减排与生态增容两手并重、同向发力,统筹推动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通过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两手并抓,实现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领域体制机制的顺畅。
②污染防治领域存在“九龙治水”局面,为了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污染防治领域“九龙治水”,使得部门之间存在不合理的职能交叉和重复,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与低效配置。通过“五个打通”,实现了部门的整合与职责的明确,推进了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③原本的生态保护未实现统一监管执法,生态环境部门的生态环境监管职责不够明晰。通过改革过渡期的“阵痛”来实现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领域体制机制的“长通”,实现生态保护的统一监管执法,有利于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工作统筹协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使得生态环境部门的生态环境监管职责更加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