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2017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 B
解析: 从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2000多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
A.龚自珍
B.林则徐
C.魏源
D.王韬
答案: C
解析: 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综述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
3.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的是(  )。
A.同文馆
B.广方言馆
C.译书局
D.译书馆
答案: A
解析: AB两项,为培养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洋务派创办了30多所新式学堂。主要有三种:一是翻译学堂,主要培养翻译人才,比如,1862年王奕䜣奏请创办京师同文馆;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二是工艺学堂,主要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三是军事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武备学堂等。C项,译书局是在1898年6月戊戌变法时设立的,主要是为了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D项,译书馆,又称译书处,是洋务派创办的当时中国最大的翻译机构,于1867年设立。
4.1911年,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  )。
A.湖北
B.湖南
C.广东
D.四川
答案: D
解析: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与四国银行团订立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借“国有”名义把铁路利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同时借此“劫夺”商股。这激起了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的保路风潮,其中以四川为最激烈。
5.中国历史上第一步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答案: A
解析: A项,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B项,《钦定宪法大纲》是清王朝在革命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于1908年制定和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其显著特征是对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的仿效。C项,《中华民国约法》是指民国三年(1914年)五月由袁世凯公布的一个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临时宪法,此约法在民国五年袁世凯创立中华帝国时被废弃,后一直未再恢复。D项,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又称三民主义。其中,在民权主义方面,提出要创立民国,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答案: B
解析: 1922年7月,党的二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二大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7.1927年国民党南京政权建立后,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从(  )。
A.金融业方面开始
B.商业方面开始
C.轻工业方面开始
D.重工业方面开始
答案: A
解析: 1927年,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建立以后,官僚买办资本急剧地膨胀起来。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是在金融业方面开始的。官僚资本集团在垄断金融的同时,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依靠雄厚的金融力量,从事大规模的商业投机活动;另外,官僚资本集团还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工业实行垄断性的掠夺。
8.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答案: C
解析: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我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9.1933年11月,国民党爱国将领蔡廷锴和蒋光鼐发动的抗日反蒋事件是(  )。
A.宁都起义
B.福建事变
C.西安事变
D.二二八起义
答案: B
解析: 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以及国民党内反蒋爱国人士李济深、陈铭枢等在福州发动了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福建事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它为促使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和借鉴意义。
10.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的阶段是(  )。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答案: B
解析: A项,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B项,从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到1943年12月,是抗日战争中时间最为漫长的战略相持阶段;C项,从1944年1月至1945年8月,是局部反攻和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时期;D项,战略决战是解放战争的最后一个阶段,时间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2月。
11.1940年,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战役是(  )。
A.平型关战役
B.雁门关战役
C.阳明堡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 D
解析: A项,1937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项,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二师在雁门关以南伏击日军;C项,1937年9月,第一二九师以一营兵力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毁伤敌机20多架,削弱了当前之敌的空中突击和运输力量,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战;D项,1940年8月至12月初,八路军总部调105个团共20万人,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即百团大战。
12.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  )。
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答案: A
解析: A项,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B项,为了保卫人民抗战的胜利成果,壮大人民革命力量,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发出指示,明确规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是党的一项“全国战略方针”;C项,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向全军及全国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宣言》响亮地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D项,“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是1949年渡江战役时提出来的。
13.1951年底至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运动是(  )。
A.肃反运动
B.整风、整党运动
C.“三反”运动
D.“五反”运动
答案: C
解析: A项,历史上有过多次“肃清反革命分子”运动,即“肃反运动”,比如20世纪30年代在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湘鄂西苏区,曾发生大规模残杀党和红军各级将领、普通士兵和工农大众的“肃反运动”,这些事件后来都被“平反”或认定为严重“扩大化”。B项,1950年和1951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开展整风、整党运动,批判居功自傲等错误思想。C项,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现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使全党震动,全国人民振奋。D项,与“三反”斗争相配合,中国共产党在1952年上半年发起“五反”(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运动。
14.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  )。
A.合并公营资本
B.征用外国资本
C.赎买民族资本
D.没收官僚资本
答案: D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对大中城市的接管,没收官僚资本的工作即已开始。新中国成立后,这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展开。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是《共同纲领》规定的一项历史任务。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并在企业内部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部分被改造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政策是(  )。
A.无偿没收
B.有偿征用
C.和平赎买
D.四马分肥
答案: C
解析: 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和平赎买政策,是指有偿而不是无偿、逐步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所有制;在改造资本家同时,给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不剥夺资产阶级选举权,对他们中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并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做出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1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
A.不要四面出击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答案: C
解析: A项,“不要四面出击”是毛泽东1950年6月6日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讲话时提出来的;B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是指1960年,中央提出的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C项,毛泽东先后在1956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报告,系统地阐述了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D项,“积极引导、稳步前进”是我国在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方针。
17.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
A.双重监督
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C.健全法制
D.“两条腿”走路
答案: B
解析: A项,双重监督是指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双重监督模式;B项,中共八大还专门安排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方面代表作大会发言。陈云在发言中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①国家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个体经营为补充;②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自由生产为补充;③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自由市场为补充;C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方针;D项,“两条腿”走路是毛泽东阐述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指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18.新中国第一次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 C
解析: 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会上宣布:我国国民经济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全国人民要努力奋斗,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共产党第一次郑重向全国人民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19.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时间是(  )。
A.1964年10月
B.1966年10月
C.1967年10月
D.1970年4月
答案: D
解析: 新中国在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的成就。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1月,第一枚中远程导弹发射成功;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0.1971年10月,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恢复了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合法席位
B.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
D.实现了中法关系正常化
答案: B
解析: A项,1972年5月10日,第25届世界卫生大会恢复了中国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合法席位;B项,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此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一支中坚力量;C项,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时间是1972年7月;D项,中法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时间是1964年1月。
21.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重要文件是(  )。
A.《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B.《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
D.《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答案: B
解析: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决定的做出和实施,使经济体制改革以城市为重点全面展开。
22.198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建立的经济特区是(  )。
A.海南经济特区
B.珠海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深圳经济特区
答案: A
解析: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1983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海南岛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政策,给予较多的自主权,以加速海南岛的开发,并于1988年4月建立海南省,将海南岛辟为经济特区。
23.1999年12月,中国在推进国家统一大业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是(  )。
A.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B.海峡两岸举行“汪辜会谈”
C.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D.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答案: D
解析: 1997年7月1日,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归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4.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是(  )。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A
解析: A项,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B项,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在北京召开,报告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C项,2005年10月,召开了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D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5.2005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法律是(  )。
A.《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B.《国家安全法》
C.《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反分裂国家法》
答案: D
解析: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强决心通过立法形式表达出来。
二、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影响。
答案: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2)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影响
  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近百年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社会前进。从此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解析: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及革命派在这一问题上的主张。
答案: 1905年至1907年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在思想理论战线上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1)双方论战的焦点是: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2)革命派在这一问题上的主张包括:
①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和控诉清政府卖国媚外的罪行,强调救国必须先通过革命推翻专制制度。认为革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治疗社会的捷径;革命就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②革命派反驳了改良派提出的革命会招致天下大乱和帝国主义干涉之谬论。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地权失平”的现象,必须通过平均地权以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解析:
3.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特点。
答案: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虽然秋收起义结果是失败的,但它却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秋收起义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它放弃“左派国民党”运动旗号,第一次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2)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3)秋收起义虽然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是全党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的开端,是人民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解析:
4.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答案: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主要体现在: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最早宣传者、动员者和最坚决的抗击者。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发起了抗战号召和组织开展了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
  (2)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和推动国共合作,促成和发展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鼓舞者和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
  (3)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弘扬和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
5.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
答案: (1)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中共中央在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这是一条“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即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一化反映了生产力方面的要求,三改则反映出对生产关系的改造,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6.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答案: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主要包括:
  (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太平天国起义坚持了14年之久,革命势力扩展到18个省,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2)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农民对土地的渴望。《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新的历史特点。
  (3)太平天国起义对孔子和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太平天国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将领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尤其是当中外反动派勾结起来向太平军举起屠刀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同英、法军队和由外国军官组织和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鼓舞和推动了当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解析:
7.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及意义。
答案: (1)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①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②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运动后期发挥主力军作用。
  (2)五四运动的意义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②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革命逐渐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解析:
8.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主要表现。
答案: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合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是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
  (2)在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时,民主党派中的大多数同共产党保持一致;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炮制的“宪法”。
  (3)民主党派的许多成员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有的为此流血牺牲,如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闻一多,民盟中央常委兼西北总支部主任委员杜斌丞。
  (4)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且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各民主党派都公开宣言,站在人民革命一边,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