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2020年8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于( )。
A.社会团体管理实践
B.宗教组织管理实践
C.政府机构管理实践
D.工商企业管理实践
答案: D
解析: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于工商企业管理实践。泰勒开创了管理实证研究的先河。泰勒不是在书斋或学院进行纯粹的逻辑推论,而是走进工厂、深入车间,进行大量、细密的实验,使管理成为一门严肃、严谨的科学。
2.管理思想史上,罗伯特·欧文被誉为是( )。
A.“科学管理之父”
B.“现代管理之父”
C.“人际关系之父”
D.“组织理论之父”
答案: C
解析: 罗伯特·欧文是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实业家之一。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关心人的哲学,并在他与人合办的新拉纳克工厂进行了全面实验。罗伯特·欧文试图在企业内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因此,他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人际关系之父”。
3.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提出,管理就是实行( )。
A.计划、组织、指挥、激励和控制
B.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C.计划、领导、指挥、协调和控制
D.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答案: D
解析: 法约尔是古典管理理论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此后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法约尔的代表著作是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该书中提到管理的五项职能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4.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数学家申农被认为是( )。
A.系统论的创始人
B.信息论的创始人
C.控制论的创始人
D.归因论的创始人
答案: B
解析: 信息论是揭示信息的本质,并运用数学方法研究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和存贮的一门学科。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数学家申农被认为是信息论的创始人。
5.近年来,日本的企业家不约而同地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武器”,作为日本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团队精神”体现了( )。
A.道家家族伦理观念
B.法家家族伦理观念
C.儒家家族伦理观念
D.兵家家族伦理观念
答案: C
解析: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发挥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和作用,世界范围内的有识之士已有共识,近年来兴起的“中国文化热”就是例证。日本的企业家不约而同地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武器”,作为日本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团队精神”,正是儒家家族伦理观念的运用,故日本企业文化被称为“家族主义企业文化”,日本的资本主义被称为“儒家资本主义”。
6.墨子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准则、兴利除害的关键是( )。
A.“兼相爱、交相利”
B.“无为而治”
C.“修、齐、治、平”
D.“道法自然”
答案: A
解析: 墨子认为,贤人治理天下,必须首先知道混乱由何而生,才能对症下药。他强调“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即“兼相爱、交相利”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兴利除害的关键所在。
7.理性决策理论提出的决策准则是( )。
A.满意决策
B.最优决策
C.精英决策
D.集团决策
答案: B
解析: 理性决策理论提出了“最优决策准则”。理性决策理论认为,决策者是理性人,可以通过对决策问题的理性分析,设计出解决问题的全部方案,然后经过评估比较选出最优的决策方案。选优的标准是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结果与目标最为一致的方案。
8.在决策体制中,负责组织决策方案设计的是( )。
A.决策中枢系统
B.决策监督系统
C.决策信息系统
D.决策执行系统
答案: A
解析: 现代决策的一大特点是“谋”与“断”的分离。由于决策方案的设计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因而通常由决策咨询系统负责承担。决策中枢系统一般根据决策目标及其要求,负责组织有关专家或决策咨询系统进行决策方案设计,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决策方案的设计和评估工作。
9.把人看成天生懒惰、厌恶工作,主张采取强制、惩罚的方法进行管理的理论是( )。
A.Y理论
B.Z理论
C.X理论
D.双因素理论
答案: C
解析: 麦格雷戈将传统的管理方法称为X理论。他认为传统的理论是以对人性的错误看法为基础的,这种理论把人看成是天生懒惰,厌恶工作;缺乏进取心,不愿承担责任;安于现状,反对改革;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组织目标;不大聪明,易于受骗等。因此,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采取强制、监督、惩罚的方法。
10.领导四分图理论认为,理想的领导方式是( )。
A.低组织低关心
B.低组织高关心
C.高组织低关心
D.高组织高关心
答案: D
解析: 领导四分图理论是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工商企业研究所的斯托格第和沙特尔教授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领导方式理论。该理论认为,高组织高关心是一种理想的领导方式。这种类型的领导者把对人的关心和对组织效率的关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既能保证任务的完成,又能充分满足人的需要,是一种理想的领导方式。
11.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下属的成熟程度初步进入成熟阶段,领导者应采取的领导方式是( )。
A.命令式领导方式
B.说服式领导方式
C.参与式领导方式
D.授权式领导方式
答案: B
解析: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又称为领导寿命循环理论,是由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科曼提出来的。科曼认为当下属的成熟程度初步进入成熟阶段,领导者应采取高工作高关系的领导类型,即说服式的领导方式。领导者与下属通过双向沟通方式,相互交流信息,相互支持。
12.按照双因素理论,下列属于保健因素的是( )。
A.工资收入
B.工作具有挑战性
C.职业得到发展
D.工作富有成就感
答案: A
解析: 赫茨伯格把影响人心理和行为的因素划分为保健因素(不满意因素)和激励因素(满意因素),认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关键在于使工作丰富化。赫茨伯格认为,使人们感到满意或不满意的因素是截然不同的,工作环境因素即工作本身之外的环境条件属于不满意因素,他称之为保健因素,具体内容包括:管理政策、管理方式、监督方式、工资收入、人际关系、安全状况、生活条件等。
13.大李因违反公司纪律受到处分,近期表现良好,处分随之撤销,这种做法属于( )。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惩罚
D.消退
答案: B
解析: 强化是指对某种行为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奖励或惩罚)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行为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依据作用发挥的差异,强化可以划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消退四种。消极强化,也称负强化,是指通过撤销、解除消极行为后果(惩罚)以鼓励积极性行为的方法。本题中,大李因违反公司纪律受到处分,近期表现良好,处分随之撤销,属于消极强化。
14.组织的第一要素是( )。
A.职位
B.目标
C.物财
D.信息
答案: B
解析: 目标是组织的第一要素,表现在:组织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目标决定了组织的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向;目标决定了组织内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权责划分;目标使组织成员形成协作意愿,使组织形成统一认识、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目标的纵向层级划分和横向部门划分决定了组织的层级设置与部门配置;组织资源的分配、使用,组织变革都紧紧围绕着实现目标而展开。
15.首次提出“非正式组织”概念的是美国学者( )。
A.巴纳德
B.韦伯
C.法约尔
D.西蒙
答案: A
解析: 管理学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起源于霍桑实验,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学者巴纳德首次提出了“非正式组织”概念。非正式组织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对正式组织的活动既有积极的促进功能,也有消极的阻碍作用,须认真对待。
16.以对社会习惯、社会传统的尊崇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是( )。
A.超凡权威
B.传统权威
C.合理一合法权威
D.个人魅力权威
答案: B
解析: 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权威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只有权威才能变混乱为秩序,但不同组织赖以建立的权威不同。他认为,古往今来,组织赖以建立的权威有三类,即传统权威、超凡权威、合理一合法权威。所谓传统权威,是以对社会习惯、社会传统的尊崇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比如酋长制下酋长的权威,长老制下长老的权威,世袭制下君主的权威等。
17.在绩效考核中,因考核对象的某一特征、品质或行为表现异常突出,淡化甚至掩盖了其他方面的表现而产生的偏差是( )。
A.晕轮效应偏差
B.近因效应偏差
C.刻板印象偏差
D.暗示效应偏差
答案: A
解析: 实践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而使绩效考核常常出现偏差,制约了考核功能的发挥。这些偏差主要有主观好恶偏差、晕轮效应偏差、近因效应偏差、刻板印象偏差、暗示效应偏差、集中趋势偏差等。其中,晕轮效应偏差是指绩效考核中,因考核对象的某一特征、品质或行为表现异常鲜明、突出,从而淡化甚至掩盖了其他方面的表现,造成考核结果不客观。
18.从最高主管至基层工作人员自上而下建立垂直的领导关系,不设职能机构的组织结构模式是( )。
A.直线制
B.职能制
C.直线职能制
D.事业部制
答案: A
解析: 管理组织结构模式主要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多维制等。其中,直线制是一种产生最早,也是最为简单的组织结构模式。这种组织结构模式由最高主管至基层工作人员自上而下建立垂直的领导关系,不设职能机构,形同直线,因此称为直线制。
19.从管理控制的视角看,“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属于( )。
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反馈控制
D.随机控制
答案: C
解析: 按控制发生在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中的阶段性,可以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一种针对结果的控制,是由管理者通过分析以前计划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及造成偏差的原因,拟定纠正措施,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的控制活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是指在事后进行补救,属于反馈控制。
20.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起源于( )。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澳大利亚
答案: C
解析: “精益”是精益求精的简称,也包含“少而精”的意思。20世纪80年代日本丰田发明了精益生产方式,提出了精益企业的概念。随后,丰田公司的这种方式总结升华使之系统化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中,美国是精益思想系统化的推动者。1996年,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T.琼斯合著的《精益思想》出版,书中提出精益思想主要就是针对公司如何避免资源浪费和创造财富的问题。至此,精益思想和精益管理被引入国际学者的视野,精益思想也由生产经验上升为管理理论。
21.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是( )。
A.弗根鲍姆
B.法约尔
C.韦伯
D.欧文
答案: A
解析: 1961年,通用电气公司质量总经理弗根鲍姆博士在其著作《全面质量管理》中首次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们认为只有重视形成和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市场调查、设计、试制、生产、销售、使用等项工作的质量,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和提高。因而,全面质量的内涵不仅包括产品和劳务的质量,而且也包括工作质量。
22.全面质量管理程序策略“PDCA循环”中的“P”代表的是( )。
A.P1an(计划)
B.Payment(报酬)
C.P1easure(愉悦)
D.Personne1(员工)
答案: A
解析: 目前,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较为经典的程序策略是“PDCA循环”。PDCA循环技术又称“戴明循环”技术,是对制订和实现计划的循环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属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是由美国统计学家爱德华·戴明首先提出的。P、D、C、A分别代表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
23.变量的取值只有类别属性之分,没有大小、优劣的区别,这类变量是( )。
A.定序变量
B.定距变量
C.定类变量
D.定比变量
答案: C
解析: 变量是指包含一个以上亚概念或取值的概念。定类变量是指变量的取值只有类别属性之分,没有大小、优劣之别,如性别,只有男、女两大类,他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差。
24.如果社会调查获得的调查资料是基本可靠的,则意味着信度系数应该达到( )。
A.0.01以上
B.0.1以上
C.0.5以上
D.0.8以上
答案: D
解析: 信度与效度是调查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信度即资料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它一般用信度系数来表示。信度系数在0.8以上,一般认为调查资料是基本可靠的。
25.研究者依据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这类抽样方法是( )。
A.立意抽样
B.等距抽样
C.整群抽样
D.多级抽样
答案: A
解析: 判断抽样,又称主观抽样或立意抽样。即研究者依据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样本的代表性取决于研究者对于总体的了解程度和判断能力,因此判断抽样往往运用于规模比较小的调查,例如,正式调查之前的探索性研究。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商鞅认为,“国之所以治者三”,包括( )。
A.仁
B.权
C.法
D.道
E.信
答案: BCE
解析: 商鞅认为,“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法治”是商鞅管理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仁义不足以治天下,非法治无以治国平天下。
2.下列属于领导者非强制性影响力的有( )。
A.法定性权力
B.奖赏性权力
C.惩罚性权力
D.感召性权力
E.专长性权力
答案: DE
解析: 非强制性影响力是指由领导者自身某些特殊条件而产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能让组织成员发自内心的、长时期地敬重与服从领导者。领导者感召性权力、专长性权力都会产生非强制性影响力。
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精神需求包括( )。
A.安全需求
B.生理需求
C.归属需求
D.尊重需求
E.自我实现需求
答案: CDE
解析: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按照重要程度和产生顺序依次可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马斯洛划分的人类需求的五个层次中,处于低层的生理与安全需求属于物质需求,处于高层的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属于精神需求。
4.网络计划方法主要综合了( )。
A.关键路线法
B.计划评审法
C.头脑风暴法
D.德尔菲法
E.项目预算法
答案: AB
解析: 网络计划方法是指应用网络图全面反映整个工作的流程、计划内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进度,通过时间参数的计算,找出关键路线与机动时间,以对计划进行优化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它是关键路线法和计划评审法的综合。
5.社会调查研究中,下列属于社会指标的有( )。
A.人均居住面积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每万人口刑事案件立案率
D.职业满意度
E.就业率
答案: ABCDE
解析: 社会指标是指反映社会现象的数量、质量、类别、状态、等级、程度等特性的项目,如人均居住面积、人口自然增长率、每万人口刑事案件立案率、职业满意度、就业率等。社会指标具有具体性、可度量性和代表性等特点,且类型众多。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判断正确与否,正确的打√,不需要说明理由,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凡是有人群活动的地方,就必然有管理。管理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2.蓝海战略理论中,所谓的“蓝海”是指当前业已存在的饱和市场。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在蓝海战略理论体系中,“红海”是指当前业已存在的饱和市场,其利润前景暗淡,恶性竞争此起彼伏。“蓝海”是指未曾开辟的新兴市场,这一市场中的客户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获得了利润高速增长的机会。蓝海战略是新型的战略,它要求企业把注意力从市场的供给方转向需求方,从关注并力图超越竞争对手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也就是既不参与瓜分现有的日趋萎缩的市场,也不以竞争对手为标杆,而是努力扩大需求,摆脱竞争。
3.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中,管理层次越多越好。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管理层次的设置是实施有效管理所必不可少的,但并不是说管理层次越多越好。管理层次过多可能会产生三种弊病:①管理层次多,管理人员多,管理成本高;②管理层次多,信息传递缓慢且容易出现失真;③管理层次多,拉长了管理距离,造成管理者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现象,助长官僚主义作风。
4.在人员分类管理中,品位分类以“人”为中心。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品位分类以“人”为中心,职位分类则以“事”为中心。品位分类以人员的资格条件为分类依据,以品位的高低确定待遇,强调的是人的资格条件,比如受教育程度、功绩等。以人为中心,有利于选拔“通才”,培养人的综合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职位分类以人员的工作职位为分类依据,以权力大小、责任轻重、工作难易程度确定待遇,强调的是职位工作与职位要求。以事为中心,便于选拔专门人才,做到人适其事、事得其人。
5.精益管理思想认为,可以通过生产拉动消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精益管理由最初在生产系统的成功管理实践,逐步延伸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业务;由最初的具体业务管理方法,上升为战略管理理念。精益管理认为企业基于顾客需求拉动生产,而不是通过生产拉动消费。精益生产的一种方式是准时制生产方式,又称作无库存生产方式、零库存、一个流、超级市场生产方式。其本意是在需要的时候,仅按所需要的数量生产,生产与销售是同步的。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韩非子的管理思想。
答案: 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吸收了荀子的法治思想,对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和慎到重势加以扬弃,形成了先秦时代法、术、势三者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并成为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基本方略。
  (1)人性恶论。韩非子认为,“人性自为”,“君臣异利”,不要期望人们自觉主动地为国家、社会效力。
  (2)法道万能。韩非子从人性恶论出发,坚持治国必须严刑峻法。他斥儒家倡导的忠孝会制造天下大乱,认为只有法治才是治国的根本原则。
  (3)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体系。韩非子提出了以君权为中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思想。由于管理对象本性自利,比如君臣异利、君民异利,君主只有凭借“权势”与“法”和“术”。互补才能有效管理国家。
解析:
2.简述渐进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 渐进决策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提出来的。林德布洛姆认为,决策分析并不是万能的。对于什么是决策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因此,林德布洛姆提出了渐进决策理论。渐进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1)决策过程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渐进决策理论认为,决策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活动,牵涉到一个领域与多个领域的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可量化的和可变的因素。面对如此庞杂的决策内容和复杂的客观环境,决策很难一步到位或一蹴而就。决策必须按照既定的程序,一步接着一步地逐步进行。
  (2)决策方案是在原有决策的基础上所做的修改。渐进决策理论认为,任何决策方案的制定都依赖于一定的客观环境,原有的决策、惯例、传统、社会文化等都是现行决策方案制定的约束因子,决策者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原有决策方案的影响,在原有决策方案的基础上做些修改。
  (3)决策必须控制风险。渐进决策理论认为,决策方案的实施依赖于决策环境,如果决策导致社会不稳定,决策方案就难以实施。因此,渐进决策理论主张决策必须控制风险,保持决策的连续性,反对决策的大起大落。
解析:
3.简述人力资源的特点。
答案: 现代管理学认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是最具特殊性质的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人与其他生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有思想、有情感,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目的地开展活动、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①人的活动由于具有目的性而能够有效地对自己的活动做出抉择,自觉地调节自身与外部的关系。
②管理系统的一切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人都是主体,承担着调动支配物质资源、革新生产工艺和管理方式等职能。
③人力资源具有自我开发能力,即在管理系统的运营中,任何物质资源的使用都是一个消耗过程,而人力的损耗可以得到补偿、更新和发展,人的知识和技能不存在损耗问题。
④人力资源是一种弹性资源,物质资源利用率的极限是100%,人力资源却很难确定一个极限值,例如,运用激励手段开发人力资源的潜能可能是奇迹般的。
  (2)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一般说来,物质资源可以长期储存,如矿产资源,长期储存后品位、质量一般不会下降,资金存入银行还可以生息。人力资源则不同,储而不用会荒废和退化,用非所长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3)人力资源具有时代性。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决定了人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因而,人力资源具有时代性,它反映了所处时代的社会关系、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状况,人力资源赖以生存的社会条件影响和决定着人的认识能力、创造能力,即决定着人力资源的质量、能力等。
  (4)人力资源具有重复开发性。重复开发是一种可持续开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探索物质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比如,对物质资源进行多重开发,综合利用,促进可再生资源的生成,但物质资源是无法进行重复开发的。人力资源则不同,可以进行重复的、持续的开发。
  (5)人力资源具有生产和消费双重属性。人力资源的生产性是指,人首先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有条件的创造者;人力资源的消费性是指,人力资源的保护与维持需要消费一定量的物质财富,是无条件的消费者。人力资源的生产性创造物质财富,消费性则维护和发展人力资源,总体上说,人力资源的生产性大于其消费性。
解析:
4.简述系统分析的积极作用。
答案: 系统分析是为解决人类生活和社会系统中不断涌现出的众多复杂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以人为中心、为管理决策服务的科学和技术。系统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表现在几个方面:
  (1)促使决策者用整体的眼光看待问题,避免片面性和盲目性。
  (2)提高决策者的决策效率,增强决策能力。
  (3)帮助人们理解政策决定,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政策研究和比较。
  (4)为人们研究系统要素提供理论指导,并鼓励人们注意各系统中的层次结构和特点。
  (5)有助于开拓新的知识领域。
解析:
5.简述目标管理的不足。
答案: 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的标准。目标管理尽管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不足,具体如下:
  (1)目标设置困难。组织在面临日趋复杂的环境下,组织活动的不确定性逐步增强,因而导致目标在设置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组织内部的很多活动难以具体化和数量化。
②目标的设置需要组织上、下级反复多次的沟通协商,这样就会导致大量时间的浪费,同时随着组织规模的日益扩大,势必导致上、下级达成一致目标的困难性。
  (2)强调短期目标。由于目标管理强调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因而大多数的目标通常都是一些短期的目标。由于短期目标比较具体、易于分解,并且容易迅速见效,相比长期目标的抽象特性和难以分解、见效慢的特点,导致组织更加强调短期目标的实现而对长期目标则重视不够。这种片面追求短期目标会损害组织的长远发展,不利于目标管理有效作用的发挥。
  (3)缺乏灵活性。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如果随意改变目标就会导致组织的混乱。而实际上,目标一旦确定就不能轻易改变,也正因为如此使得组织运行缺乏弹性,无法通过权变来适应复杂变化的外部环境。当组织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是组织内部出现较大调整,想要对既有的目标体系做出调整则是很难的,很容易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最终可能会造成目标实施的终止,或者是降低组织的效能,或者是继续实施既定目标但却增加浪费的现象。
  (4)过分乐观。目标管理是建立在Y理论假设的基础之上,它假定员工愿意接受有挑战性的目标,愿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凭借人们对成就感、能力与自治的需求,允许他们设定各自的目标与绩效标准。但在现实中,它忽视了组织中的本位主义及员工的惰性,对人性的假设过于乐观,使得目标管理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大打折扣。
6.结合管理实践,论述领导沟通艺术的作用及其实施。
答案: (1)领导沟通艺术的作用:
  沟通不仅是一种领导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领导艺术,有效沟通是领导成功的关键。沟通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领导沟通是组织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催化剂,同时也是保持组织内外关系协调的必要环节。
  (2)领导沟通艺术的实施:
①开辟多元沟通渠道。在管理实践中,沟通有多种渠道,如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沟通成为领导沟通的重要形式。网络沟通消除了领导者与网民之间的权力屏障,拉近了沟通双方的心理距离。领导者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沟通态度,通过多种沟通渠道,加强组织内部以及组织外部的沟通,尤其是要善于利用网络沟通渠道,实现全方位实时沟通,以实现有效的科学管理。
②加强双方沟通互动。互动意味着沟通双方主客体关系的随机互换。在领导沟通中:
a.领导者要善于倾听下属的意见。善于倾听是衡量领导者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
b.领导者要主动问计。沟通是双向的,在管理沟通中,领导者不仅是收讯者,而且还是发讯者。
c.领导者要积极反馈。反馈不仅体现出领导者对沟通的重视,而且体现出领导者对下属的尊重和鼓励。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及时反馈提供了便利。领导者的反馈要尽可能地便捷、方便。
③克服沟通障碍。在沟通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沟通障碍。常见的沟通障碍有:
a.传送障碍。沟通渠道受阻,沟通信息传送不顺畅。
b.接收障碍。由于知识结构水平或文化差异,或者价值观念不同,领导者与组织成员之间彼此对沟通信息产生误判。
c.语言障碍。语言是领导沟通的基础,是通过人的思维反映客观事物的符号。语言表达不准确、口头表达能力欠佳等都会产生语言障碍。
d.地位障碍。组织是一个层级节制体系,上下级之间由于地位不同很容易产生沟通的地位障碍。
e.组织障碍。如果组织规模庞大,中间管理层次过多,在领导沟通中会产生信息失真或“肠梗阻”现象。
  实现领导有效沟通必须消除各种沟通障碍,排除各种沟通干扰,保证领导沟通顺利进行。
7.案例
  鉴于波音737MAX飞机近年出现的重大安全事故,某省政府决定对省属航空公司所有在役波音737MAX飞机飞行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为此,省政府委派一位分管副省长牵头,从民航管理局、航空公司临时抽调飞行控制、风险分析、应急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飞行专家,联合组成专门调查评估小组。该小组成员受小组负责人和所在部门的双重领导,完成任务后,各自返回所在部门。
  分析要求:
  (1)根据前述材料,分析该调查评估小组属于哪一种组织结构模式。
  (2)分析该组织结构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答案: (1)该调查评估小组属于矩阵制组织结构模式。
  本次的评估小组由省委分管副省长牵头,又从民航管理局、航空公司临时抽调飞行控制、风险分析、应急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飞行专家,联合组成专门调查评估小组,属于矩阵制组织结构模式。矩阵制组织结构模式将管理机构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的职能管理机构;二是为完成某项专门任务,由各职能管理部门人员联合组成的专门任务小组。
  (2)①矩阵制组织结构模式的优点是:可以使职能管理机构的专业人员集思广益,迅速完成某项任务,既提高了相互协调的灵活性,又加强了组织的整体性。这种组织结构模式使多项专门任务在一个组织中平衡协调地完成,既避免了各部门的重复劳动,又减少了成本支出;既能使企业主管摆脱日常事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全局性问题,又能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矩阵制下,各职能管理机构的专业人员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既能加快工作进度,又能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
②矩阵制组织结构模式的缺点是:由于任务小组的人员受双重领导,当纵横两个管理系统协调不好,来自两个管理系统的指令不一致时,下属人员便无所适从;实行双重领导会产生职能不清问题;由于任务小组及其成员不是固定的,因而人员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和不安全感,对工作有不良影响。这种组织结构模式一般适用于创新任务较多、生产经营复杂多变或以科技开发为主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