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2021年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原理》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本类题共80小题,每小题1分,共8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芦原义信研究了建筑高度(H)与邻幢间距(D)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D/H小于一定阈值时有紧迫之感,这一阈值为( )。
A.1
B.2
C.3
D.4
答案: A
解析: 芦原义信(1979年)在考察欧洲与亚洲的街道空间后,对街道中建筑的间距D与建筑界面高度H的比例与人的心理感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他认为D/H=1是空间性质的转折点。D/H>1时产生远离感;D/H<1时产生紧迫感;D/H>4时,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小,基本上可以不加考虑。
2.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应设置在( )内。
A.30分钟生活圈
B.15分钟生活圈
C.10分钟生活圈
D.5分钟生活圈
答案: B
解析: 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中,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街道级)、街道办事处等服务设施宜联合建设并形成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其用地面积不宜小于1hm2。
3.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中,有日照标准要求的设施是( )。
A.办公楼
B.宾馆
C.医院门诊楼
D.老年公寓
答案: D
解析: 根据《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50340)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老年人居住用房日照不应低于冬至日2小时的标准。此标准比普通住宅更高,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关怀。
4.下列城市中,最早把城市设计列入地方城市规划条例的是(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深圳
答案: B
解析: 最早把城市设计列入地方城市规划条例的是上海。
5.下列关于历史城区市政设施建设要求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不应新设置区域性大型市政基础设施站点
B.不应保留供水厂加压泵站等供水设施
C.市政设施建设应与历史城区整体风貌相协调
D.应因地制宜确定排水体制
答案: B
解析: B项,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GB/T50357—2018)第3.5.1条第2款规定,对现状已存在的大型市政设施,应进行统筹优化,提出调整措施;历史城区内不应保留污水处理厂、固体废弃物处理厂(场)、区域锅炉房、高压输气与输油管线和贮气与贮油设施等环境敏感型设施;不宜保留枢纽变电站、大中型垃圾转运站、高压配气调压站、通信枢纽局等设施。
A项,第3.5.1条第3款规定,历史城区内不应新设置区域性大型市政基础设施站点,直接为历史城区服务的新增市政设施站点宜布置在历史城区周边地带。
C项,第3.5.2条规定,历史城区市政设施建设应与历史城区整体风貌相协调。
D项,第3.5.3条规定,应因地制宜确定排水体制,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雨水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
6.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用于中心城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步行覆盖率的指标是( )。
A.步行5分钟覆盖率
B.步行10分钟覆盖率
C.步行15分钟覆盖率
D.步行30分钟覆盖率
答案: C
解析: 根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附录E,规划指标体系表中的空间品质指标见表4所示。由表可知,用于中心城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步行覆盖率的指标是步行15分钟覆盖率。
表4 规划指标体系表(部分)

7.下列关于城市发展和资源环境关系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环境的支撑作用
B.技术进步、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等难以提升资源环境承载的潜力
C.资源环境对城市发展带来约束的同时,也将极大地促进人们优化发展
D.健康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保护相互协调
答案: B
解析: 资源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支撑与约束条件:①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资源、人口、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日益明显。②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作用,自然资源是城市和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③城镇化的速度和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与资源消耗的关系十分密切。一般认为,城市的能源消耗占人类总能源消耗的75%,城市资源的消耗占人类总资源消耗的80%因此,资源环境对城市发展具有约束力,应促进人们优化发展模式,提升科技进步的意识和动力,增强人类对资源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能力。④作为规划者,我们不应该片面地思考如何突破资源环境这一约束条件,而应该将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一个统一的大系统,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从城市生态经济的整体出发,认识和把握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的矛盾性、相关性,努力探索二者的和谐发展的实现途径。B项,根据上述理解可知,技术进步、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可以提升资源环境承载的潜力。
8.罗西(A.Rossi)城市空间类型学中的类型要素不包括( )。
A.城市街道
B.城市平面
C.重要纪念物
D.郊野公园
答案: D
解析: 根据罗西的观点,组成城市空间类型的要素是城市街道、城市的平面以及重要纪念物。这些城市的人工建造物之间的关系是构成城市空间类型的关键,但这并不意味着城市的类型是由人眼所可以直接看到的或人的手可以直接摸到的物质实体所构成的,人的体验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9.下列有关城市概念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城市是人类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
B.城市是工商业活动集聚和从事工商业活动人群聚居的场所
C.城市是以人造景观特征,包括了自然环境的聚落景观
D.城市是经济、社会和空间上有机联系的居民点集合
答案: D
解析: A项,城市最早是政治统治、军事防御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城”是由军事防御产生的,“市”是由商品交换(市场)而产生的。城市归根结底是由社会剩余物资的交换和争夺而产生的,也是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城市的产生定义: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B项,城市功能的定义:城市区别于农村不仅在于人口规模、密度、景观等方面的差别,更重要的在于其功能的特殊性。城市是工商业活动集聚的场所,是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群聚居的场所。C项,城市的景观定义:城市是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聚落景观,包括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物的多样化和空间利用的多样化。它包括了自然环境却又是以人造物和人文景观为主的一种地理环境。D项,乡村也是一种经济、社会和空间上有机联系的居民点集合。
10.影响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设置内容的相关因素不包括( )。
A.城市职能
B.城市规模
C.城市形态
D.生活水平
答案: C
解析: 城市作为人类的聚居地,其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需要丰富而多样的公共设施予以支持。城市公共设施的内容与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的性质、城市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水平和城市的文明程度。城市公共设施的内容设置及其规模大小与城市的职能和规模相关联。某些公共设施(如公益性设施)的配置与人口规模密切相关而具有地方性;有些公共设施则与城市的职能相关,并不全然涉及城市人口规模的大小,如一些旅游城市的交通、商业等营利性设施,多为外来游客服务而具有泛地方性;另外也有些公共设施是兼而有之,如一些学校等。
11.下列关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中停车场配置要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中心区的人均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水平不应高于城市外围地区
B.机动车停车应以配套停车场为主,公共停车为辅
C.在公共交通服务水平高的区域,机动车停车位的配置指标应低于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低的区域
D.居住类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提供的停车位是出行车位的主体
答案: D
解析: AC两项,根据《城市停车规划规范》(GB/T51149—2016)第3.0.1条规定,差别化的分区机动车停车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城市中心区的人均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水平不应高于城市外围地区;②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较高的地区的人均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水平不应高于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较低的地区。
B项,第3.0.3条规定,城市停车位供给应以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提供的停车位为主体,以城市公共停车场提供的停车位为辅助。
D项,第3.0.4条规定,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按照建筑物分类划分为居住类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和非居住类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居住类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提供的停车位是基本车位供给的主体,应以满足本建筑物业主的基本车位需求为主;非居住类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提供的停车位是出行车位的主体,应以满足本建筑物使用者和社会公众的出行车位需求为主。
12.下列关于城市仓库布局要求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储备仓库应设在城市中心区边缘的专用独立地段
B.转运仓库应设在城市郊区,与铁路、港口等对外交通设施紧密结合
C.供应仓库可布置在其供应的地区内或附近地段
D.收购仓库应安设在货源来向的郊区入城干路口或水运必经的入口处
答案: A
解析: 仓库的具体布置:①储备仓库一般应设在城市郊区、水陆交通条件方便的地方,有专用独立的地段。②转运仓库也应设在城市边缘或郊区,并与铁路、港口等对外交通设施紧密结合。③收购仓库如属农副产品和当地土产收购的仓库,应设在货源来向的郊区入城的干路口或水运必经的入口处。④供应仓库或一般性综合仓库要求接近其供应的地区,可布置在使用仓库的地区内或附近地段;并具有方便的市内交通运输条件。
13.生活垃圾转运站的用地指标,应根据( )确定。
A.服务范围
B.日转运量
C.服务人口
D.垃圾种类
答案: B
解析: 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标准》(GB/T50337—2018)第5.2.1条规定,生活垃圾转运站按照设计日转运能力分为大、中、小型三大类和Ⅰ、Ⅱ、Ⅲ、Ⅳ、Ⅴ五小类。用地指标应根据日转运量确定。
14.根据《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下列用海中不属于交通运输用海的是( )。
A.港口用海
B.航运用海
C.输油管道用海
D.路桥隧道用海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第3.1条规定,用地用海分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本指南共设置24种一级类、106种二级类及39种三级类;其分类名称、代码应符合表3.1(见表2)的规定;各类名称对应的含义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由表可知,输油管道用海不属于交通运输用海。
表2 用地用海分类名称、代码(部分)

15.下列用地类型中,一般应通过出让方式取得的建设用地是( )。
A.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B.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C.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
D.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
答案: C
解析: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应当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但是,下列建设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①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②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③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④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16.下列关于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包括了年度体检和五年评估两种方式
B.是对城市发展体征及规划实施效果定期进行的分析和评价
C.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动态维护的前置环节和重要依据
D.是对法定规划的目标、指标和任务的分析和评价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指依据国土空间规划,按照“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方式,对城市发展体征及规划实施效果定期进行的分析和评价,是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土空间规划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工具(以下简称“体检评估”)。体检评估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动态维护的前置环节和重要依据。
年度体检:指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的年度监测,客观反映城市体征状态,聚焦当年度规划实施的关键变量和核心任务,对发现的问题提出预警。
五年评估:指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的阶段性评估,系统分析城市发展趋势,对照规划目标和内容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对规划进行动态维护。
17.下列关于1929年发布的南京“首都计划”内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划分为六大功能区
B.重点建设中央政治区
C.将古城墙改造为环城公园
D.在行政中心和车站广场地段规划建设“中西合璧”的建筑群
答案: C
解析: 发布于1929年的南京“首都计划”,对南京进行功能分区,共计分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住宅区等六大功能区。中央政治区是建设重点。道路系统规划拓宽原有部分道路,部分地区采用美国当时最为流行的方格网加对角线方式,并将古城墙改造为环城大道。在行政中心和车站广场地段,规划建设“中西合璧”的建筑群等。
18.城镇化的阶段不包括( )。
A.集聚城镇化阶段
B.郊区化阶段
C.逆城镇化阶段
D.新型城市化阶段
答案: D
解析: 依据时间序列,城镇化进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基本阶段:①集聚城镇化阶段,其显著的特征是由于巨大的城乡差异,导致人口与产业等要素从乡村向城市单向集聚;②郊区化阶段,其显著特点是住宅、商业服务部门、事务部门以及大量就业岗位相继向城市郊区迁移;③逆城镇化阶段,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更大的外围区域迁移,出现了大都市区人口负增长的局面,人们的通勤半径甚至可以扩大到100公里左右;④再城镇化阶段,面对城市中由于大量人口和产业外迁导致的经济衰退、人口贫困、社会萧条等问题,许多城市开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努力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城市功能,来吸引一部分特定人口从郊区回流到中心城市。
19.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下列关于不同类型村庄规划要求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集聚提升类村庄应强化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形成专业化发展特色
B.城郊融合类村庄应在形态上塑造城市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
C.特色保护类村庄应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民居等传统建筑
D.搬迁撤并类村庄应统筹考虑拟迁入或新建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答案: B
解析: A项,集聚提升类村庄:鼓励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主导产业支撑,支持农业、工贸、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发展。加强海岛村庄、国有农场及林场规划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B项,城郊融合类村庄: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逐步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满足城市消费需求能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C项,特色保护类村庄:切实保护村庄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
D项,搬迁撤并类村庄:拟搬迁撤并的村庄,严格限制新建、扩建活动,统筹考虑拟迁入或新建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0.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城市设计引导的内容不包括( )。
A.建筑小品
B.建筑色彩
C.建筑日照间距
D.建筑空间组合
答案: C
解析: 城市设计引导内容一般包括对建筑体量、形式、色彩、空间组合、建筑小品和其他环境控制要求等内容。
21.下列关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申报条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建筑遗产、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辖区内存有清末以前或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传统建筑群
B.原貌基本保存完好,或已按原貌整修恢复
C.具有一定的历史传统建筑的规模
D.要先申报成为中国传统村落
答案: D
解析: 从2003年起,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制定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规定条件如下:①历史价值和风貌特色:建筑遗产、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民族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辖区内存有清末以前或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传统建筑群。②原状保存程度:原貌基本保存完好,或已按原貌整修恢复,或骨架尚存、可以整体修复原貌。③具有一定规模:镇现存历史传统建筑总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或村现存历史传统建筑总面积2500平方米以上。
22.下列关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要求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街区内不应设置高架道路、立交桥等交通设施
B.街区内可结合保护的需要,划定机动车禁行区
C.街区内市政工程管线应以地下敷设为主,不应新建高压、次高压燃气管线
D.街区内市政工程管线宜在垂直方向上重叠直埋敷设以适应狭小空间
答案: D
解析: A项,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GB/T50357—2018)第4.4.1条规定,宜在历史文化街区以外更大的空间范围内统筹交通设施的布局,历史文化街区内不应设置高架道路、立交桥、高架轨道、客货运枢纽、大型停车场、大型广场、加油站等交通设施。地下轨道选线不应穿越历史文化街区。
B项,第4.4.2条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宜采用宁静化的交通设计,可结合保护的需要,划定机动车禁行区。
CD两项,第4.5.3条规定,工程管线种类和敷设方式应根据需求及道路宽度、管线尺寸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市政工程管线应以地下敷设方式为主,各种工程管线不宜在垂直方向上重叠直埋敷设。
②排水管道宜选用强度高、接口可靠、便于在狭窄场地施工的管材。
③当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宽度受到限制以及不符合管线安全防护要求时,不应新建高压、次高压燃气管线。
④热力管线宜采用直埋敷设,建筑改造应预留出热力管线走廊。
⑤电力、通信管线宜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因条件限制可采用架空或沿墙敷设方式,并应进行隐蔽化处理。
23.城市居住区中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依据主要取决于( )。
A.居住人口的规模
B.居住人口的收入
C.居住人口的年龄构成
D.居住人口的性别结构
答案: A
解析: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第5.0.3条规定,配套设施用地及建筑面积控制指标,应按照居住区分级对应的居住人口规模进行控制,并应符合表5.0.3的规定。
24.下列关于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管控内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可结合实际完善和细化省级主体功能区
B.落实国家确定的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重大工程
C.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结构
D.系统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体系、编撰名录
答案: C
解析: A项,根据《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第3.2.1条规定,落实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确定的国家级主体功能区。各地可结合实际,完善和细化省级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划分政策单元,确定协调引导要求,明确管控导向。B项,第3.5条规定,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落实国家确定的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重大工程。D项,第3.3.2条规定,落实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建立包括国家文化公园、世界遗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地下文物埋藏区、水下文物保护区等在内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编撰名录。
25.下列关于历史建筑保护管理要求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历史建筑的所有权人应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负责历史建筑的维护和修缮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不得从保护资金中对历史建筑的维护和修缮给予补助
C.对历史建筑进行外部修缮装饰,应当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
D.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迁移历史建筑
答案: B
解析: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历史建筑的所有权人应当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负责历史建筑的维护和修缮。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从保护资金中对历史建筑的维护和修缮给予补助。
历史建筑有损毁危险,所有权人不具备维护和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历史建筑。
第三十五条规定,对历史建筑进行外部修缮装饰、添加设施以及改变历史建筑的结构或者使用性质的,应当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26.下列关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主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论证货运交通走廊的布局与特征
B.确定主要道路交叉口的基本形式、交通组织与用地控制要求
C.规划有轨道交通的城市,提出轨道交通系统选型和运营规模
D.确定不同地区停车设施布局和规模
答案: D
解析: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①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②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等,确定交通发展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预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及预期的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的原则,确定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要求和目标。③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确定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的原则和策略。论证客运交通走廊,确定大运量公共客运系统的组成和总体布局。论证货运交通走廊,确定货运通道布局要求。④交通场站:提出各类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原则和要求。论证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关系,确定各类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规划布局、功能等级、用地规模和配套设施;确定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规划建设指标、布局和用地规模;确定城市物流设施用地、布局和规模。⑤道路系统:确定城市各级道路规划指标和建设标准;确定城市主要道路网络布局和主要道路交叉口的基本形式和建设要求,确定自行车与步行交通系统网络布局和设施规划指标,确定自行车与行人过街的基本形式和总体布局要求;提出公共交通专用道设置原则。⑥停车系统:论证城市各类停车需求,提出城市不同区位的分区停车政策,确定各类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基本原则和要求。⑦近期建设:制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提出近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安排和实施措施。⑧保障措施:提出规划的实施策略和措施,评价规划方案的预期效果。
27.下列关于绿地率指标内涵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绿地率是地块内各类绿化总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之比
B.绿地率是调节地块建设强度的关键性指标之一
C.绿地率的确定应考虑地块区位条件和人口容量等因素
D.工业地块的绿地率可采用上限指标的控制方式
答案: D
解析: 绿地率是衡量地块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是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总和与地块用地面积的百分比。绿地率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地块区位、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容量与人口容量、环境品质要求、城市设计要求以及景观风貌要求等因素。绿地率的确定应满足国家与地方的相关规范与标准。绿地率一般采用下限指标的控制方式。
28.避免居住区被外部交通穿越的理念,最早出现在( )。
A.美国的邻里单位
B.前苏联的扩大小区
C.中国的单位大院
D.新加坡的物业管理单元
答案: A
解析: 邻里单位:1929年由美国社会学家提出的以控制居住区内部车辆交通、保障居民安全的理论。主要原则有:邻里单位周边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邻里单位内部道路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采用尽端式道路。
29.下列关于城市发展阶段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农业社会的城市一般以经济中心的职能为主
B.工业社会的城市成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心
C.在农业社会中,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军事或宗教
D.在后工业社会的城市中,经济呈服务化
答案: A
解析: AC两项,城市发展的阶段:农业社会的城市、工业社会的城市和后工业社会的城市。其中,农业社会的城市:①农业社会生产力低下,城市的数量和规模决定于农业的发展;②城市没有起到经济中心的作用,城市中的手工业和商业不占主导地位,政治、军事或宗教在城市中占主导地位。B项,工业社会的城市:城市成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心。D项,后工业社会的城市:城市性质由生产功能转向服务功能,制造业的地位明显下降,经济呈服务化。
30.下列关于城市发电厂规划布局要求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燃煤电厂宜选址在城市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B.热电厂宜靠近热负荷中心布置
C.燃气电厂应安排足够容量的燃气储存用地
D.燃煤电厂应规划配套的煤炭生产设施
答案: B
解析: 根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T50293—2014)第5.3.1条规定,城市发电厂的规划布局,除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燃煤(气)电厂的厂址宜选用城市非耕地,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的有关要求。
②大、中型燃煤电厂应安排足够容量的燃煤储存用地;燃气电厂应有稳定的燃气资源,并应规划设计相应的输气管道。
③燃煤电厂选址宜在城市最小风频上风向,并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④供冷(热)电厂宜靠近冷(热)负荷中心。并与城市热力网设计相匹配。
31.下列关于商业性开发建设影响和要求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商业性开发对私人利益的追求会损害到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
B.规划中的大量内容需要依靠商业性开发才能最终实现
C.商业性开发的建设用地应通过土地出让等有偿方式获得使用权
D.商业性开发必须获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答案: A
解析: 商业性开发以私人利益为出发点,城市规划关注的核心是公共利益。商业性开发对私人利益的过度追求有可能侵害到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这就需要政府的干预。
32.下列评价工作中,不属于“双评价”本底评价的是( )。
A.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B.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C.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
D.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
答案: B
解析: “双评价”本底评价包括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以及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
33.下列区域中,不属于生态修复所针对的问题区域是( )。
A.生态功能退化的区域
B.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区域
C.开发强度过高的区域
D.水土流失的区域
答案: C
解析: 根据《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第3.5条规定,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落实国家确定的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重大工程。按照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为依据,针对省域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用地效率低下、国土空间品质不高等问题区域,将生态单元作为修复和整治范围,按照保障安全、突出生态功能、兼顾景观功能的优先次序,结合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国土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和海洋生态修复等类型,提出修复和整治目标、重点区域、重大工程。ABD三项属于生态修复所针对的问题区域。
34.组织编制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主体是( )。
A.市人大常委会
B.市人民政府
C.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D.符合相关资质要求的规划编制单位
答案: B
解析: 根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规划编制应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组织、部门协同、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的工作方式。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市级总规组织编制工作,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承担具体编制工作。
35.下列关于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关概念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的范围大于等于城区范围
B.城市建成区范围大于等于中心城区范围
C.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大于等于城市常住人口
D.都市圈范围大于城镇圈范围
答案: B
解析: 中心城区一般包括城市建成区及规划扩展区域,如核心区、组团、市级重要产业园区等;一般不包括外围独立发展、零星散布的县城及镇的建成区。主城区是中心城区内的核心发展片区。
36.根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规划成果必须包含的是( )。
A.市域“双评价”成果图
B.市城主体功能分区图
C.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
D.中心城区控制线规划图
答案: A
解析: 应提交的规划图件包括:市域主体功能分区图、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市域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市域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图、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市域农业空间规划图、市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市域城乡生活圈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市域基础设施规划图、中心城区控制线规划图、市域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规划图和市域矿产资源规划图等。
37.下列关于山地丘陵城市布局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市中心一般选择在山体周边进行建设
B.有污染的工业一般布置在谷地中
C.居住区宜选择向阳、通风的坡面
D.交通组织宜采用联系各组团的链式路网结构
答案: B
解析: 地表形态包括地面起伏度、地面坡度、地面切割度等。地面起伏度为城市提供了各具特色的景观要素。地面坡度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最为普遍和直接。地面切割度则有助于城市特色的创造。如:山地丘陵城市的中心一般在山体四周,如韩国首尔;居住用地布置在用地充裕、地表水丰富的谷地中。工业特别是有污染的工业布置在地形较高的城市下风向。
38.下列关于市级公共中心内涵及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是反映城市历史和发展状态的重要地域
B.是第三产业密集区域
C.其服务范围是市区
D.其形态包括单中心,多中心,主副中心
答案: D
解析: 全市性公共中心组织与布置:①在规模不大的城市,城市公共中心也有多样的组合形式,如行政、商业、文化设施等结合。②在一些大城市都会城市,全市性公共中心通过建立城市副中心,以分解市级中心的部分职能,主、副中心相辅相成,完善市中心整体功能。③“逆中心化”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原本紧凑集结的一些城市中心设施与功能,将可跨越地理空间的约束,分散到环境更为适宜的地点择址。
39.下列关于历史文化街区内涵与规划要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历史文化名城价值的重要载体和城市整体历史风貌特色的集中体现
B.是活态的遗产和城市中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功能片区
C.保护规划要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在核心保护范围和新的建设地区之间形成缓冲
D.保护规划要划定环境协调区,在街区和新的建设地区之间形成过渡
答案: D
解析: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GB/T50357—2018)条文说明第4.1.1条规定,历史文化街区是名城价值的重要载体,是城市整体历史风貌特色的集中体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目的是为了在整体上保持和延续名城特色与风貌。
条文说明第4.1.3条规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应达到详细规划的深度要求,并可作为街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包括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两者在保护控制目标上有所不同,前者主要保护真实和完整的历史风貌,后者是为了在核心保护范围与新的建设地区之间,形成景观和风貌必要的缓冲与过渡。
条文说明第4.1.5条规定,历史文化街区是活态遗产,是城市中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功能片区,也是城市居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40.根据《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下列用地中不属于草地的是( )。
A.疏林草地
B.灌丛草地
C.沼泽草地
D.人工牧草地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第3.1条规定,用地用海分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本指南共设置24种一级类、106种二级类及39种三级类;其分类名称、代码应符合表3.1(见表3)的规定;各类名称对应的含义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由表可知,沼泽草地属于湿地。
表3 用地用海分类名称、代码(部分)

41.下列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谁审批、谁监管
B.管什么就批什么
C.批什么就编什么
D.谁组织编制、谁负责实施
答案: C
解析: A项,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分级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审查备案制度。B项,精简规划审批内容,管什么就批什么,大幅缩减审批时间。减少需报国务院审批的城市数量,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及国务院指定城市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由国务院审批。D项,按照谁组织编制、谁负责实施的原则,明确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的要点。明确规划约束性指标和刚性管控要求,同时提出指导性要求。
42.根据《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下列国土类型中不属于湿地的是( )。
A.水田
B.内陆滩涂
C.红树林地
D.沿海滩涂
答案: A
解析: 根据《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第3.1条规定,用地用海分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本指南共设置24种一级类、106种二级类及39种三级类;其分类名称、代码应符合表3.1(见表1)的规定;各类名称对应的含义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由表可知,水田属于耕地。
表1 用地用海分类名称、代码(部分)

43.下列规划设计要求中,不属于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原则的是( )。
A.统筹协调岸域和滨水开发
B.构造整体连续的城市景观
C.优先保障机动车交通畅通
D.岸线资源共享与社会公正
答案: C
解析: 滨水区优先是水资源的使用,人的接近,而不是机动车的使用。
4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基本成形于周代
B.秦咸阳城规划建设采用了象天法地的规划手法
C.曹魏邺城以南郊大规模礼制建筑群突出皇权的统领性
D.东吴建业城具有因地制宜的布局特征
答案: C
解析: C错误,西汉洛邑城南郊大规模礼制建筑群突出皇权的统领性。
45.下列关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布局要求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污水处理厂按较大型、中型、小型相结合的方式布置
B.污水处理厂的服务范围,除规划范围外,还应包括其上游的江流区域
C.污水处理厂应位于城市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D.污泥处理处置中心可与城市垃圾焚烧厂统筹建设
答案: D
解析: A项,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第4.1.2条规定,城市污水处理厂可按集中、分散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布置,新建污水处理厂应含污水再生系统。独立建设的再生水利用设施布局应充分考虑再生水用户及生态用水的需要。
B项,第3.2.2条规定,城市雨水系统的服务范围,除规划范围外,还应包括其上游汇流区域。第3.2.3条规定,城市污水系统的服务范围,除规划范围外,还应兼顾距离污水处理厂较近、地形地势允许的相邻地区,包括乡村或独立居民点。
C项,第4.4.2条规定,城市污水处理厂选址,宜根据下列因素综合确定:①便于污水再生利用,并符合供水水源防护要求;②城市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③与城市居住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保持必要的卫生防护距离;④工程地质及防洪排涝条件良好的地区;⑤有扩建的可能。
D项,第4.6.3条规定,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宜采用集散结合的方式布置。应规划相对集中的污泥处理处置中心,也可与城市垃圾处理厂、焚烧厂等统筹建设。
46.下列关于消防车通道设置规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消防车通道之间的中心线间距不宜大于120m
B.消防车通道与建筑外墙的距离宜大于5m
C.消防车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4m,净空高度不应小于5m
D.消防车通道的坡度不应小于5%
答案: B
解析: 根据《城市消防规划规范》(GB51080—2015)第4.4.2条规定,消防车通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消防车通道之间的中心线间距不宜大于160m;②环形消防车通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尽端式消防车通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地;③消防车通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与建筑外墙的距离宜大于5m;④消防车通道的坡度不宜大于8%,转弯半径应符合消防车的通行要求。举高消防车停靠和作业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47.下列关于邻里单位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以城市干道为边界
B.人口规模需达到1万人以上
C.应有开放空间以及公园绿地
D.与服务人口相适应的商业区应布置在邻里单位周边
答案: B
解析: 邻里单位周边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交通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邻里单位内部道路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采用尽端式道路;以小学的合理规模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是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3000~4000人;邻里单位的中心是小学,与其他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广场或绿地中;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约合65hm2),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km);邻近单位内小学周边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48.下列关于城市供热方式选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以煤炭为主要供热能源的城市,应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的供热方式
B.以天然气为主要供热能源的城市,新规划建设区宜采用集中供热方式
C.在太阳能条件较好的地区,应采取以太阳能为主的供热方式
D.在风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可发展以电为能源的供热方式
答案: D
解析: A项,根据《城市供热规划规范》(GB/T51074—2015)第5.2.1条规定,以煤炭为主要供热能源的城市,应采取集中供热方式。
B项,第5.2.4条规定,对于新规划建设区,不宜选择独立的天然气集中锅炉房供热。
C项,第5.2.8条规定,太阳能条件较好地区,应选择太阳能热水器解决生活热水需求,并应增加太阳能供暖系统的规模。
D项,第5.2.5条规定,在水电和风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城市,可发展以电为能源的供热方式。
49.下列关于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作用和编制要求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由自然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编制
B.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C.是对全国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
D.是全国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
答案: B
解析: ACD三项,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全国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全国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全国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侧重战略性,由自然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编制,由党中央、国务院审定后印发。
B项,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
50.下列地段中,属于居住区选址时必须避开的是( )。
A.有土壤污染的地段
B.有噪声污染的地段
C.有滑坡威胁的地段
D.交通繁忙的地段
答案: C
解析: 居住区应选择在安全、适宜居住的地段进行建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不得在有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威胁的地段进行建设;②与危险化学品及易燃易爆品等危险源的距离,必须满足有关安全规定;③存在噪声污染、光污染的地段,应采取相应的降低噪声和光污染的防护措施;④土壤存在污染的地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应达到居住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的要求。
51.建筑密度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
A.约束性指标
B.预期性指标
C.规定性指标
D.传导性指标
答案: C
解析: 规定性指标包括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建筑红线后退距离、容积率、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和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52.下列关于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要求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口应满足主干路主线机动车流畅通、连续通行
B.主干路人行过街横道中间应设安全岛,并采用专用信号控制
C.新建道路网规划中,规划干路交叉口不应规划错位交叉口、畸形交叉口
D.交通信号控制的平面交叉口间距宜相等
答案: A
解析: 根据《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第3.2.1条第4款规定,主-主交叉口应满足主干路主要流向车流畅通、能以中等速度间断通行、以交通功能为主,并应符合主干路的基本要求。
53.下列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不属于当代城市发展主要动力的是( )。
A.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
B.灾害抵御和风险劝阻
C.全球化和新经济
D.科技革命和创新
答案: B
解析: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各种力量组合推动下的复杂过程,这些推动力量主要有: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经济作用(全球化与新经济)、政治因素、社会结构(城市文化特质)、技术条件(科技革命与创新)等。
54.下列关于城市集中式布局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布局紧凑,节约用地
B.居民工作、生活出行距离较短
C.城市氛围浓厚,交往需求容易满足
D.容易处理近远期关系
答案: D
解析: 城市集中式布局优点包括:布局紧凑、节约用地,节省建设投资;容易低成本配套建设各项生活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居民工作、生活出行距离较短,城市氛围浓郁,交往需求易于满足。
55.下列关于城市建成区的更新地区,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错误的是( )。
A.应根据城市更新地区的功能与规模确定交通系统的承载力
B.应优先落实规划预留的交通设施及空间
C.应增加步行、公共交通与非机动车交通空间
D.应结合街区改造,提高城市次干路和支路的密度
答案: A
解析: 城市建成区的更新地区,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应根据交通系统承载力确定更新的规模与用途,优先落实规划预留的各类交通设施及空间,结合街区改造,提高城市次干路和支路的密度,增加步行、城市公共交通与非机动车交通空间,完善城市货物配送的交通设施及空间。
56.下列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原则的表示,不准确的是( )。
A.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功能层次应根据不同空间层次的交通需求特征和服务水平要求确定
B.当一条客流走廊有多种速度标准需求时,宜采用由不同速度标准、不同系统制式组合而成的独立线路或混合线路组织模式
C.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应根据城市各功能片区开发强度的不同,提供差异化服务
D.中心城区轨道线应沿城市主要客流走廊布设,在中心区可设支线增加覆盖范围
答案: B
解析: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标准》规定,当一条客流走廊有多种速度标准需求时,不同层次的线路,宜采用由不同速度标准、不同系统制式组合而成的独立线路或混合线路组织模式;同一条线路,宜组织快慢车运行提供服务。
57.下列关于沿海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内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将大陆自然海岸线保有率设为预期性指标
B.合理安排集约化海水养殖和现代化海洋牧场空间布局
C.按照陆海统筹原则确定生态保护红线
D.应对因气候变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等灾害
答案: A
解析: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中的规划指标体系表将大陆自然海岸线保有率设为约束性指标。
58.下列城市设计措施中,不属于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塑造特色城乡风貌内容要求的是( )。
A.提出全域山水人文格局的空间形态引导和管控原则
B.提出重点管控地区的高度、风貌、天际线等空间形态控制要求
C.提出景观价值地区的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和建筑临街面宽度
D.提出乡村地区分类分区的空间形态管控要求
答案: C
解析: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规定,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塑造特色城乡风貌内容要求的城市设计措施包括:①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梳理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明确和整合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范围,统筹划定包括城市紫线在内的各类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历史性城市景观和文化景观,针对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富集、空间分布集中的地城和廊道,明确整体保护和促进活化利用的空间要求;②提出全域山水人文格局的空间形态引导和管控原则;③明确空间形态重点管控地区,提出开发强度分区和容积率、密度等控制指标,以及高度、风貌、天际线等空间形态控制要求;④对乡村地区分类分区提出特色保护、风貌塑造和高度控制等空间形态管控要求。
59.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下列关于不同类型村庄规划要求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集聚提升类村庄应强化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形成专业化发展特色
B.城郊融合类村庄应在形态上塑造城市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
C.特色保护类村庄应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民居等传统建筑
D.搬迁撤并类村庄应统筹考虑拟迁入或新建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答案: B
解析: A项,集聚提升类村庄:鼓励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主导产业支撑,支持农业、工贸、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发展。加强海岛村庄、国有农场及林场规划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B项,城郊融合类村庄: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逐步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满足城市消费需求能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C项,特色保护类村庄:切实保护村庄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
D项,搬迁撤并类村庄:拟搬迁撤并的村庄,严格限制新建、扩建活动,统筹考虑拟迁入或新建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60.下列关于城市设计的思潮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卡米洛·西谛主张城镇应通过建筑物与广场,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形成和谐统一的有机体
B.戈登·库伦推崇城市多样性带来的魅力,强调其作为居民日常活动的容器和社会交往的场所
C.埃利尔·沙里宁强调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关心城市所表达出的文化气质与精神内涵,提倡物质与精神完整统一的城市设计方法
D.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认为,每一个建筑和每个城市都是由空间模式所组成的,而模式必须有所有居民的主动参与才有意义
答案: B
解析: 戈登·库伦提出了“景观序列”的概念﹐认为城市环境可以从一个运动中的人的视角来设计,对于这个人来说,整个城市变成了一种可塑的体验,一次经历压力和真空的旅行,一系列的开敞与围合,收缩和释放。
61.下列关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对所有国土空间分区分类实施用途管制
B.对建设活动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的管制方式
C.对自然保护地、重要海域和海岛、重要水源地、文物等实施特殊保护制度
D.因地制宜制定用途管制制度,为地方管理和创新活动留有空间
答案: B
解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规定,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对所有国土空间分区分类实施用途管制。在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建设,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的管制方式;在城镇开发边界外的建设,按照主导用途分区,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和“约束指标+分区准入”的管制方式。对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重要海域和海岛、重要水源地、文物等实行特殊保护制度,因地制宜制定用途管制制度,为地方管理和创新活动留有空间。
62.下列关于中世纪城市特征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中世纪初期,欧洲商业十分萧条,原有大城市开始衰落
B.中世纪时期,教堂成为城市空间和天际轮廓的主导
C.中世纪时期,城市大多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形成有机形态
D.中世纪晚期,许多城市摆脱封建领主和教会控制,逐渐发展成自治城市
答案: C
解析: 中世纪时期,城市多为自发生长,很少按规划建造,因城市由公共活动需要而形成,其格局都较为相似。
63.下列关于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设想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中央为中心区,外围是环形居住带,最外围是花园住宅
B.提高市中心的建筑高度,向高层发展
C.建设“垂直的花园城市”
D.全部地面均可由人们步行支配
答案: A
解析: 1931年柯布西耶发表了“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他认为:①城市只有集中才有生命力,由于拥挤所带来的城市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技术的手段进行改造而得到解决,这种技术的手段就是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设一个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②这是人口集中、避免用地日益紧张、提高城市内部效率的一种极好的手段,同时由可以保证城市有充足的阳光、空间和绿化,因此在高层建筑之间保持较大比例的空旷地;③在机械化时代,所有的城市应该是“垂直的花园城市”,而不是水平向的每家每户拥有的花园城市;④城市道路系统应该保持行人的极大方便,这种系统由地铁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路组成;⑤建筑物的地面全部架空,城市的全部地面均由行人支配,建筑屋顶设花园,地下通地铁,距地面5m高处设汽车运输干道和停车场网。
64.下列关于卫星城理论不准确的是( )。
A.卫星城理论是对霍华德田园城市思想的发展
B.建设卫星城是防止大城市规模过大和不断蔓延的一个重要方法
C.卫星城是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城市单位,不从属于某一大城市
D.卫星城通常作为中心城市某一功能疏解的接受地
答案: C
解析: 卫星城市是一个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的城市的派生产物。
65.下列关于全球城市特征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全球城市都是跨国公司总部的集中地
B.全球城市都是金融中心
C.全球城市中社会阶层分化程度有所下降
D.全球城市都具有发达的生产型服务业
答案: C
解析: 全球化城市具有以下特点:①作为跨国公司的(全球性或区域性)总部的集中地,是全球或区域经济管理、控制中心;②都是金融中心,对全球资本的运行具有强大的影响力;③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型服务业,以满足跨国公司的商务需要;④生产型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⑤城市是信息、通信和交通设施的枢纽,以满足各种“资源流”在全球或区域网络中的时空配置,为经济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66.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以快速交通为主导,形成紧凑形态
B.提高生物多样化程度
C.显著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D.更多采用“闭合式”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程度
答案: A
解析: 可持续发展应缩短通勤和出行距离,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的比重。
67.下列体系中不属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是( )。
A.规划编制体系
B.实施监督体系
C.法规政策体系
D.技术标准体系
答案: A
解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规定,到2020年,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
68.当前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增速较高的城市,城市人口变化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自然增长率较高,机械增长率较高
B.自然增长率较高,机械增长率较低
C.自然增长率较低,机械增长率较高
D.自然增长率较低,机械增长率较低
答案: C
解析: 经济发达的城市,一般机械增长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
69.下列规划事项不属于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协调的重点是( )。
A.资源和能源供给
B.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C.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D.邻避设施布局
答案: B
解析: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不属于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协调的重点。
70.下列关于综合交通与城市空间布局关系描述,不准确的是( )。
A.城市土地使用高强度地区,应加密步行与非机动车交通网络
B.应通过布置大运能交通方式,提高穿越交通瓶颈的交通系统可靠性
C.应通过用地布局优化引导城市居住空间的匹配,将居民出行距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D.城区内生活出行,采用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的出行比例不宜低于80%
答案: B
解析: 城市交通瓶颈地区,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应控制交通瓶颈的交通总量,优先保障公共交通的路权,考虑城市远景与发展规划,做好设施间协调与预留控制,结合多样化的交通方式,提高交通瓶颈的交通系统可靠性。
71.下列关于对外交通规划要求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城市对外集疏运通道应根据集疏运方向,客货运资源共享的要求的
B.客运港用地规模应按高峰小时旅客集聚量确定
C.同一对外交通走廊内相同走向的铁路、公路线路宜集中设置
D.干线机场与城市之间应规划机场专用路
答案: A
解析: 根据《城市对外交通规划规范》(GB50925—2013)第7.2.10条规定,客运港宜布局在中心城区,应与城市交通紧密衔接。客运港用地规模应按高峰小时旅客聚集量确定。第8.2.2条规定,枢纽机场、干线机场与城市之间应规划机场专用道路。枢纽机场应有2条及以上对外运输通道。第3.0.3条规定,城市对外交通集疏运通道应根据集疏运方向、运输方式和客货分流的要求,合理布局。城市规划区内,同一对外交通走廊内相同走向的铁路、公路线路宜集中设置。
72.下列要素不属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的是( )。
A.城址环境与之相互依存的山川形胜
B.中心城区整体格局与传统风貌
C.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历史地段
D.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 B
解析: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应包括下列内容:①城址环境及与之相互依存的山川形胜;②历史城区的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③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历史地段;④需要保护的建筑,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已登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传统风貌建筑等;⑤历史环境要素;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优秀传统文化。
73.下列关于国土空间规划中相关专项规划编制要求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相关专项规划可在国家、省和市县层面编制
B.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定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
C.相关专项规划要遵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不得违背总体规划的内容
D.相关专项规划之间要相互协同
答案: C
解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规定,相关专项规划要遵循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不得违背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其主要内容要纳入详细规划。
74.《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标准(GB/T51358—2019)》中规定的浅层地下空间深度范围为( )。
A.0~-10m
B.0~-15m
C.0~-20m
D.0~-30m
答案: B
解析: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标准(GB/T51358—2019)》规定,城市地下空间可分为浅层(0~-15m),次浅层(15m~-30m),次深层(-30m~-50m)和深层(-50m以下)四层。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应遵循分层利用、由浅入深的原则。
75.下列规划工作中,不属于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是( )。
A.生态屏障、生态廊道和生态系统保护格局
B.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值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C.城市有机事新的重点实地区城、城市更新空间单元
D.中心城区范围内结构性绿地、水体等开敞空间的保护范围
答案: C
解析: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规定,市级总规中强制性内容应包括:①约束性指标落实及分解情况,如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用水总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②生态屏障、生态廊道和生态系统保护格局,自然保护地体系;③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④涵盖各类历史文化遗存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历史文化保护线及空间管控要求;⑤中心城区范围内结构性绿地、水体等开敞空间的控制范围和均衡分布要求;⑥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城镇政策性住房和教育、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原则和标准;⑦重大交通枢纽、重要线性工程网络、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体系、地下空间、邻避设施等设施布局。
76.根据《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下列关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市县要优先安排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不足的由省(区、市)统筹解决
B.用于商品住宅、别墅、酒店、公寓等开发建设的用地不超过建设用地指标的5%
C.可以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渠道,以出让、出租等方式使用集体建设用地
D.要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进行动态监管
答案: B
解析: 《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广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规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不得用于商品住宅、别墅、酒店、公寓等房地产开发,不得擅自改变用途或分割转让转租。
77.下列关于村庄卫生厕所类型选择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具备上下水设施且水资源充沛的村庄,宜建造中心厕所
B.干旱地区的村庄宜建造双坑交替式、阁楼堆肥式或双瓮漏斗式厕所
C.寒冷地区的村庄不宜建造深坑式厕所
D.非农牧业地区的村庄,不宜建造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
答案: C
解析: 《村庄整治技术标准》规定,寒冷地区的村庄宜建造深坑式厕所。
78.下列关于城市设计规划内容,属于核心目的是( )。
A.提高城市建筑设计水平
B.改进城市人居环境的空间质量和生活质量
C.在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之间建立桥梁
D.为开发建设提供引导和指引
答案: B
解析: 城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创造人类活动更有意义的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以改善人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改变人的生活质量。
79.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的通知》,下列文件中不属于改革后建设项目用地管理有效文件的是( )。
A.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
B.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C.建设用地批准书
D.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
答案: C
解析: 《自然资源部关于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的通知》规定,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合并,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一核发新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再单独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
80.下列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机制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
B.将国土空间规划情况纳入自然资源执法督查内容
C.健全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
D.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规划定期评估结果,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动态调整完善
答案: B
解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规定,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上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下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各类管控边界、约束性指标等管控要求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将国土空间规划执行情况纳入自然资源执法督察内容。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定期评估制度,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规划定期评估结果,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动态调整完善。
二、多项选择题 (本类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错选不得分;少选且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得0.5分。)
1.下列用地中,属于“难以或不宜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的有( )。
A.25°以上的坡耕地(不含梯田)
B.新开发、复垦、整理形成的耕地
C.林区范围内开发的耕地
D.河流、湖泊、堤坝或最高水位线范围内的耕地
E.休闲地(含轮歇地、休耕地)
答案: AD
解析: 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耕地应当优先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将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的,应当优先使用难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故选择AD两项。
2.下列关于铁路客运站规划布局的表述,正确的有( )。
A.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铁路客运站可引入城市中心地下布置
B.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高速铁路客运站应与普通铁路客运站分开设置
C.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根据城市布局可设置多个铁路客运站
D.中小城市铁路客运站一般采用尽端式的布局形式,以减少铁路对城市的分割
E.中小城市铁路客运站根据城市布局和铁路线网规划可布置在城区边缘
答案: ACE
解析: 铁路客运站:①中小城市客运站采用通过式的布局形式,城市边缘。②大城市、特大城市客运站常采用尽端式或混合式布置,深入中心边缘。③规划人口规模100万及以上的城市,应根据城市空间布局和对外联系方向均衡布局铁路客运站;其他城市的铁路客运站宜根据城市空间布局和铁路线网合理设置。④高、快速铁路主要客站应布置在中心城区内,并宜与普通铁路客运站结合设置,中心城区外规划人口规模50万人及以上的城市地区,宜设置高、快速铁路客运站。⑤城际铁路客运站应靠近中心城镇和城市主要中心设置。
3.下列关于城市与乡村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城市与乡村是人类聚落的基本形式
B.城市与乡村联系密切、相辅相成
C.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职能、结构特点不同
D.世界各国的城乡聚落划分标准基本一致
E.城乡统筹就是要形成有机联系的城乡二元结构
答案: ABC
解析: D项,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为定义城镇找到统一标准。E项,城乡统筹就是要消灭城乡二元结构。
4.根据《国士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易分类指南(试行)》,下列设施的用地属于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有( )。
A.电影院
B.博物馆
C.技工学校
D.残疾人康复中心
E.加油(气)站
答案: BCD
解析: 根据《国士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易分类指南(试行)》第3.1条规定,用地用海分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本指南共设置24种一级类、106种二级类及39种三级类;其分类名称、代码应符合表3.1(见表5)的规定;各类名称对应的含义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由表可知,A项,电影院属于0903娱乐康体用地;B项,博物馆属于080301图书与展览用地;C项,技工学校属于080402中等职业教育用地;D项,残疾人康复中心属于080703残疾人社会福利用地;E项,加油(气)站属于090105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即AE两项属于商业服务业用地;BCD三项属于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表5 用地用海分类名称、代码(部分)

5.下列关于国土空间规划审批事项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由国务院审批
B.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报国务院审批
C.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由省级政府审批
D.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由省级政府确定规划审批程序
E.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由市级政府确定规划审批程序
答案: BDE
解析: A项,全国国土空间规划是由自然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编制。审批主体为党中央、国务院。C项,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由省级政府报国务院报请同级人大审议。
6.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规划层次一般包括( )
A.市域
B.市区
C.城市集中建设区
D.中心城区
E.历史街区
答案: AD
解析: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规划层次一般包括市域和中心城区。
7.下对关于城市居住区路网系统的规定,正确的有( )。
A.应采取“小街区、密路网”的交通组织方式
B.路网密度不应小于4km/km2
C.城市道路间距宜为150m~250m
D.在适宜自行车骑行的地区,应构建连续的非机动车道
E.旧区改建应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
答案: ACDE
解析: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第6.0.2条规定,居住区的路网系统应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有机衔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居住区应采取“小街区、密路网”的交通组织方式,路网密度不应小于8km/km2;城市道路间距不应超过300m,宜为150m~250m,并应与居住街坊的布局相结合。②居住区内的步行系统应连续、安全、符合无障碍要求,并应便捷连接公共交通站点。③在适宜自行车骑行的地区,应构建连续的非机动车道。④旧区改建,应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延续原有的城市肌理。
8.下列关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目标和任务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划定的整治区域应相对集中连片
B.划定地质灾害洪涝等灾害影响范围的安全防护范围
C.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主要目的之一
D.提高建设用地使用效率是建设用地整治的主要目的
E.乡村历史文化保护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任务之一
答案: ACD
解析: A项正确,划定的数治区域应相对集中连片。C项正确,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主要目的之一。D项正确,提高建设用地使用效率是建设用地整治的主要目的。
9.下列关于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1952年9月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城市建设座谈会决定,各城市要制定城市愿景发展的总体规划
B.1956年国务院设立国家城建部,内设城市规划局
C.到1957年,国家先后批准了西安、成都、郑州、沈阳等15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和部分详细规划
D.1974年国家建委下发的《关于城市规划编制和审批意见》是新中国第一部城市规划立法
E.1978年3月国务院城市规划工作会议,该会议强调了城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答案: ABCE
解析: D项错误,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城市规划条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市规划领域的第一部基本法规。
10.下列保护范围需要同步划定城市紫线的有( )。
A.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界线
B.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范围界线
C.历史文化街区外公布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D.大遗址保护范围界线
E.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界线
答案: CE
解析: 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11.紧急避难场所应配置的场地与设施有( )
A.应急休息区
B.应急发电区
C.应急消防器械
D.应急保障给水区
E.应急医疗救护区
答案: AE
解析: 《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规定,紧急避难场所宜根据责任区内所属居住区情况,结合应急医疗卫生救护和应急物资分发需要设置场所管理点。紧急避难场所宜设置应急休息区,且宜根据避难人数适当分隔为避难单元。紧急避难场所宜设置应急厕所、应急交通标志、应急照明设备、应急广播等设施和设备。紧急避难场所宜设置应急垃圾收集点。紧急避难场所应设置区域位置指示和警告标志,并宜设置场所设施标识。
12.下列关于城市水系规划要求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应对规划范围内需要保护的河流、湖泊、湿地及其他水体划定城市蓝线
B.水生态保护范围划分为核心保护范围和非核心保护范围
C.水系改造不得减少现状水域面积总量,不得跨排水系统调剂水域面积指标
D.受保护水域的范围应包括所有现状水体,不包括规划新建的水体
E.水质保护目标应根据水体规划功能制定,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于现状水体的水质类别
答案: ABC
解析: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规定,受保护水域的范围应包括构成城市水系的所有现状水体和规划新建的水体,并通过划定水域控制线进行控制。制定的水质保护目标应符合水环境功能区划,与水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的水体水质目标不一致的应进行专门说明。
13.下列关于国土空间规划中详细规划作用和编制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有( )。
A.详细规划是对地块开发建设强度作出的实施性安排
B.详细规划是核发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法定依据
C.详细规划要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进行编制
D.城镇开发边界内的详细规划由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E.城镇开发边界外乡村地区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由乡镇政府组织编制
答案: ABDE
解析: 详细规划是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开发建设强度等作出的实施性安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在城镇开发边界内的详细规划,由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同级政府审批;在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地区,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元,由乡镇政府组织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作为详细规划,报上一级政府审批。
14.下列属于实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内容是( )。
A.制定近期行动计划
B.划定“三条控制线”
C.细化用途管控规则
D.生态修复和土地整治
E.房地产开发
答案: ACD
解析: 划定“三条控制线”和房地产开发不属于实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15.下列关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城市规划描述,正确的是( )。
A.1980年10月国家建委召开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城市市长的主要职责,是把城市规划、建设和经营好”
B.1984年国务院颁发的《城市规划条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规划专业领域的第一部基本法规
C.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第一次将“社区服务”的概念以法律条文的性质固定下来
D.从1980年代初开始,居住小区成为全国各城市建设居住区的主要模式
E.1984年至1988年间,国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实行国家计委、建设部双重领导
答案: BCDE
解析: A项错误,1980年10月国家建委召开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城市规划工作要有一个新的发展。1982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全国城市规划会议纪要》下发全国实施。《纪要》第一次提出要建立我国城市规划法制以及“城市市长的主要职责是把城市规划、建设和经营好”。
16.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下列要求中属于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性的有( )。
A.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城乡发展规律
B.强化国家发展规划的统领作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
C.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治
D.坚持上下结合、社会协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发挥不同领域专家的作用
E.健全规划实施传导机制,确保规划能用、管用、好用
答案: ACD
解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编制要提高科学性:①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城乡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强化底线约束,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②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治,量水而行,保护生态屏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③坚持陆海统筹、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着力完善交迪,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延续历史文脉,加强风貌管控,突出地域特色;④坚持上下结合,社会协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发挥不同领域专家的作用;⑤运用城市设计、乡村营造、大数据等手段,改进规划方法,提高规划编制水平。
17.下列关于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目标的表述,正确的有( )。
A.高峰期95%的乘客在轨道交通系统内部单程出行时间不宜大于45min
B.城市轨道交通应优先与辅助型公共交通及步行、自行车交通衔接
C.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和有轨电车宜布置在高峰小时单向断面客流在3万人次/h以下的客流走廊上
D.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的停车场宜布置在线路起、终点附近
E.同一客流走廊内,可根据客流特征和运量等要求布设多条轨道交通线路
答案: ADE
解析: B项错误,城市轨道交通应优先与集约型公共交通及步行、自行车交通衔接。C项错误,城市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与有轨电车宜布设在城市的中客流和普通客流走廊上,并与城市的公共汽电车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良好衔接。
18.下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整治方式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保护是指对保护项目及其环境所进行的科学的调查、勘测、评估、登录、修缮、维修、改善、利用的过程
B.修缮是指对建筑物、构筑物的保护方式,包括日常保养、防护加固、现状修整、重点修复等
C.维修是指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的不改变外观特征的加固和保护性复原活动
D.改善是指对建筑物、构筑物采取的不改变内观特征,调整、完善内部布局及设施的保护方式
E.整治是指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完整性的保持、建成环境品质的提升所采取的各项治理活动
答案: ABCE
解析: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GB/T50357—2018)规定,改善是指对建筑物、构筑物采取的不改变外观特征,调整、完善内部布局及设施的保护方式。
19.下列关于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
A.确定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B.确定区域防洪排涝通道和蓄滞洪空间
C.确定人防设施布局
D.确定防灾通道的长度
E.确定城市应急用地和大型危险品存储用地
答案: ABCD
解析: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城市安全韧性:①以协同融合、安全韧性为导向,结合空间格局优化和智慧城市建设,优化形成各类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复合化,绿色化、智能化布局。②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确定主要灾害类型的防灾减灾目标和设防标准,划示灾害风险区。③以社区生活圈为基础构建城市健康安全单元,完善应急空间网络。结合公园,绿地,广场等开敞空间和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提出网络化、分布式的应急避难场所、疏散通道的布局要求。④预留一定应急用地和大型危险品存储用地,科学划定安全防护和缓冲空间。⑤确定重要交通、能源、市政、防灾等基础设施用地控制范围,划定中心城区重要基础设施的黄线,与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控制线相协调。在提出控制要求的同时保留一定弹性,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预留发展空间。
20.场所—文脉分析包括( )。
A.视觉序列分析
B.场所结构分析
C.城市活力分析
D.文化生态分析
E.景观形象分析
答案: BCD
解析: 城所—文脉分析不包括视觉序列分析和景观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