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江苏高校教师资格《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题(网友回忆版)七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的()。
A.利益关系
B.权力意志
C.意识形态
D.管理手段
答案: C
解析: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职业的要素包括特定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
A.主要生活来源
B.职责权利
C.职业劳动
D.生活方式
答案: A
解析: 职业的要素包括特定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主要生活来源。
3.《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名言是()。
A.诲人不倦
B.仁者爱人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
答案: D
解析: 有教无类即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4.大学精神主要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以及()。
A.教授治校
B.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C.追求卓越
D.简政放权
答案: B
解析: 大学精神的精髓和内核包括学术自由的精神、独立自治的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以及理性批判精神。
5.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教育家是()。
A.蔡元培
B.梅贻琦
C.竺可桢
D.蒋南翔
答案: B
解析: 梅贻琦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提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治校格言。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常被用来生动比喻教师()的重要意义。
A.教书育人
B.为人师表
C.以人为本
D.德识统一
答案: B
解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为人师表的意义。
7.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真实的集体”理论的是()。
A.康德
B.黑格尔
C.马克思
D.恩格斯
答案: C
解析: “真实的集体”这一概念是马克思提出的。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
8.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
A.提高师德认识
B.磨炼师德意志
C.坚定师德信念
D.培养师德行为习惯
答案: D
解析: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9.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原则有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
A.质的分析原则
B.质量并重原则
C.主客体双重性原则
D.全面要求原则
答案: A
解析: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原则有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原则。
10.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的主体。
A.能动性
B.决定性
C.被动型
D.主导性
答案: D
解析: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主导性的主体。
二、简答题 (-)
1.道德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应如何把握?
答案: 道德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1)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4)道德又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突出表现为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积极的推动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
解析:
2.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答案: (1)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2)体现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
(3)体现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解析:
3.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有哪些?
答案: (1)爱岗敬业,勤于职守;
(2)尽职尽责,奉献社会;
(3)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4)文明竞争,友好协作;
(5)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解析:
4.师生关系体系及其层次是怎样的?
答案: (1)伦理关系(最高层次);
(2)管理关系(核心,第二层次);
(3)心理关系(重点,第三层次);
(4)法律关系(条件,第三层次);
(5)人际关系(基础,第四层次)。
从伦理学视角看,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可以分为师生代际关系模式、师生朋友关系模式及师生代际一朋友关系模式(比较符合师生关系的实际)。
解析:
5.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案: (1)引导性原则;
(2)内化性原则;
(3)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4)差异性原则;
(5)连贯性原则。
6.论述广大教师服务社会中的道德要求。
答案: (1)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诚信”“公平竞争”“效率”“奉献”;
(2)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3)正确处理岗位主次关系;
(4)独立自觉的守法道德;
(5)要主动维护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
(6)应具有人格示范的要求。
解析:
7.试分析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师德修养的意义以及如何加强师德修养。
答案: (1)师德修养的必要性:师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培养高尚的师德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的工夫及其所达到的师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十分必要。
①是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要求;
②是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的要求;
③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2)①加强学习,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加强学习,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学习是修养的前提。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学习师德修养的理论,深刻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明辨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这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基本要求。
②勤于实践磨炼,坚持知与行相结合。教育实践是正确师德观念的认识来源,只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才能正确认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和道德关系,才能修养良好的师德品质。总之,只有积极参加实践,坚持知行合一,才能很好地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③树立榜样,虚心向他人学习。树立道德榜样是提升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两个途径: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
④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同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其他活动一样,有着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导。师德修养实际上是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和习惯诸要素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旧到新的矛盾运动过程,这也就决定了它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必然要求教师确立可行目标后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⑤学会反思,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结合。正确认识师德修养过程中他律和自律关系的意义;大学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要重视他律阶段的积淀和发展;加强师德修养要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在他律和自律的结合中,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突出师德实践环节。
解析:
8.在清华大礼堂内,有一块1926级毕业生赠送给母校的“人文日新”牌匾,意指文明的传承和创新要日新月异,不断进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中“创新”是高频率关键词。北京理工大学一位同志表示,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资料来源:2011年4月25号《光明日报》)
请根据“教育劳动特点”的有关原理谈谈教育创造性劳动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答案: 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①教师的劳动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培养新的一代,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教育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造性人才。②教育内容具有创新性。③教育教学方法具有创新性。
意义:教师只有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有生气、有活力,常教常新,体验到教育工作的乐趣;教师只有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方法与创造性活动的能力。
解析:
9.最近,媒体曝光了几起“伤害学生人格”的事件,一是浙江某小学的孩子因上课讲话被要求脱了外裤在操场跑步;二是陕西一所小学为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佩戴“绿领巾”;三是内蒙古一所中学将130件印有“24中优秀学生”字样的红色运动服发给初二、初三成绩前50名的学生和学生成绩进步特别快的学生。对这类事件,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追问:“教育歧视事件连发,学生人格谁来维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坚决反对学校以任何方式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所谓的“好”与“差”的区别。
(资料来源:2011年11月4号《现代快报》)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角度剖析上述材料。
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教书育人;(2)为人师表;(3)教育公正;(4)依法从教;(5)教育人道主义。
案例中的几所学校没有做到教育公正。教育公正要求:(1)爱无差别,一视同仁;(2)实事求是,赏罚分明;(3)长善救失,因材施教;(4)面向全体,点面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