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2019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公司总经理向外界发布有关新产品的信息,其扮演的是( )。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D.谈判角色
答案: B
解析: 亨利·明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三类,其中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又具体分为监听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对外传递信息是在扮演着信息角色。本题中,总经理对外发布新产品信息,正是起到了信息传递中的传播者角色。
2.人际关系理论产生于霍桑实验,参与并领导了该实验的是( )。
A.泰勒
B.西蒙
C.梅奥
D.法约尔
答案: C
解析: 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乔治·埃尔顿·梅奥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至30年代初期,参与领导了霍桑实验。该实验认为工人是“社会人”,而非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而新型的领导能力就是要在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和工人的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这些便是后续的人际关系理论。
3.数码相机的诞生与普及直接导致了使用胶卷的传统相机的衰落,这反映了行业竞争“五力模型”中的( )。
A.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B.替代品的威胁
C.供应商的威胁
D.购买者的威胁
答案: B
解析: 在具体环境分析中,组织多采用迈克尔·波特的行业竞争“五力模型”,即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者、替代品生产者、买方、卖方这五种力量进行分析,它们决定着行业的竞争强度,也决定着行业的利润水平。其中,替代品,是指那些与本行业的产品具有同样功能的其他产品。当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具有相似的功能,对其产生了替代品威胁。
4.随着环境的变化,管理道德会不断改变其内容和形式。这体现了管理道德的(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强制性
D.变动性
答案: D
解析: 管理道德的变动性认为,人类的管理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作为调整管理行为和管理关系的管理道德规范,也必然随着管理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
5.决策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其前提是( )。
A.确定目标
B.拟定可行方案
C.方案选优
D.方案实施
答案: A
解析: 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西蒙认为,决策包括四个主要阶段:①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即搜集情报;②拟定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③从各个备择方案中进行抉择;④对已进行的抉择进行评价。而这些步骤相互交融,其前提便是找到决策的理由,即确定目标。
6.“计算机进入家庭,放在每一张桌子上,使用本公司的软件。”这是企业的( )。
A.愿景
B.程序
C.目标
D.规则
答案: A
解析: 愿景是对组织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构想和设想,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憧憬。它规定着组织要做事的正确性,而本题所指便是企业的愿景。
7.某服装企业将其销售部门划分为老年市场部、青年市场部、妇幼市场部,这种划分的依据是( )。
A.流程
B.产品
C.顾客
D.地区
答案: C
解析: 部门划分的方法有很多,具体包括按职能划分、按产品划分、按地区划分、按顾客划分、按流程划分。其中,按顾客划分部门是根据不同顾客群而进行的部门划分,当某一顾客群的需求与其他顾客群大相径庭时,常常会采用按顾客划分部门的方法。
8.某高科技公司为完成特定项目,从各职能部门临时抽调人员组建团队,形成了纵向、横向双重职权关系的项目组。这种组织结构是( )。
A.事业部制
B.矩阵制
C.直线职能制
D.委员会制
答案: B
解析: 矩阵制结构又称规划—目标结构制,该结构从系统的观念出发,其认为解决新产品的研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等问题,不能单靠某一个部门的力量,而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协作。这种协作既有项目(目标)和组成人员的临时性,又有任务(规划)和组织机构的固定性,从而形成了纵向、横向双重职权关系的项目组。
9.让员工离开工作岗位,集中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活动。这种培训是( )。
A.岗前培训
B.职前引导
C.在职培训
D.脱产培训
答案: D
解析: 人员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三类。其中,脱产培训,是让员工离开工作岗位,集中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活动。脱产培训的好处是比较系统、正规,有深度,培训效果较好,尤其适用于管理领域和专业领域的培训。其缺点是会在短期内影响单位工作,培训成本也较高。
10.对现有状态的否定是组织变革过程中的( )。
A.解冻
B.变革
C.再解冻
D.再变革
答案: A
解析: 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了一种三步骤变革过程分析方法,即“解冻—变革—再解冻”模型。其中,解冻就是对现有状态的否定,打破旧习惯,与传统决裂,丢掉对过去的留恋,运营必须变革的气氛。
11.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了( )。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我实现人假设
D.复杂人假设
答案: C
解析: 自我实现人假设是马斯洛在“需要层次论”中最早提出的,其观点是:人一般是勤奋的,人能够自我激励与自我管理,人们要求提高和发展自己,期望获取个人成功。所以,认为管理者应把管理的重点从重视人的因素,转移至创造良好工作环境,把人作为宝贵资源,提供挑战性工作,使得员工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12.某部门经理习惯于独断专行,下级没有任何参与决策的机会,一切听从领导安排。这种领导方式属于( )。
A.放任式领导
B.民主式领导
C.独裁式领导
D.贫乏式领导
答案: C
解析: 心理学家勒温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的工作作风分为三类,包括独裁式领导、民主式领导和放任式领导。其中,独裁式领导是指领导者把权力完全集中于自己手中,所有决策均由领导者自己做出,然后命令下属不容置疑地遵从执行。
13.销售经理对下属员工说:“谁能完成今年的销售任务,谁就能拿到丰厚的奖金。”这种激励属于( )。
A.培训激励
B.荣誉激励
C.榜样激励
D.物质利益激励
答案: D
解析: 激励有很多种方法,具体包括物质利益激励、目标激励、任务激励、榜样激励、培训激励、荣誉激励、组织激励、制度激励、环境激励、危机激励和信息激励等。其中组织可以运用的物质利益激励手段包括工资、奖金、分红、员工持股和各种公共福利等。物质利益激励是最基本的激励手段,因为工资、奖金、住房等决定着人们的基本需要。
14.某公司就新产品开发进行专项讨论,集思广益,充分交流,最终形成了一致意见。从沟通角度讲,这属于( )。
A.非语言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单向沟通
D.双向沟通
答案: D
解析: 双向沟通,是指有反馈的沟通,即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相互进行信息交流的沟通。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需要更多时间,但双向沟通中接收者对信息和对发送者理解的准确程度会大大提高。本题中,公司内就产品开发进行了专项讨论,实现了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前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15.企业在年终根据员工的绩效考核而实施相应的奖惩。从控制角度讲,这属于( )。
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同期控制
D.反馈控制
答案: D
解析: 管理中的控制可根据其活动的重点、内容、时间、方式等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按照控制点的位置或纠正措施的环节可以划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管理控制中最常见的控制类型,其控制作用产生于行动之后,所以,也称之为事后控制或成果控制。它是在活动完成之后,管理人员根据已发生的情况,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从中发现已经出现的偏差,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次发生。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
A.工作定额原理
B.标准化原理
C.管理工作专业化原理
D.差别计件工资制
E.管理控制的例外原理
答案: ABCDE
解析: 科学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美国学者泰勒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为其正式形成的标志,泰勒也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工作定额原理。其认为必须通过工时和动作研究制定出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实行定额管理。②标准化原理。为使工人完成较高的工作定额,就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形成一种标准化的作业条件。③科学地挑选工人并使之成为“第一流工人”。组织应当使员工完成最适合他能力的、最有趣的和最有利的工作。④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组织应当以有科学依据的定额为标准,采用差别计件制,以刺激工人的工作积极性。⑤管理工作专业化原理。组织应当把计划职能同执行(实施操作)职能分开。⑥管理控制的例外原理。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例行的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或重要事项)的决定。
2.决策的原则有( )。
A.平衡原则
B.信息原则
C.预测原则
D.系统原则
E.反馈原则
答案: BCDE
解析: 决策是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通过科学的方法所作的有依据的、经过优选的、符合客观规律的过程。其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信息原则、预测原则、可行性原则、系统原则、对比择优原则、反馈原则等。
3.甘特图的特点有( )。
A.简单
B.醒目
C.便于编制
D.复杂
E.近细远粗
答案: ABC
解析: 甘特图又称条状图,是在1917年由亨利·甘特开发的,其特点是简单、醒目和便于编制。管理者可以利用甘特图便利地弄清一项活动(项目)还剩下哪些工作要做,是提前还是滞后。
4.授权的要求有( )。
A.明确职责
B.根据预期成果授权
C.授权对象适合
D.有顺畅的沟通渠道
E.有适当的控制
答案: ABCDE
解析: 授权,是指上层管理人员将适当的权利授予下属,让下属在指定的职责范围内做出决定和支配资源。授权的要求主要包括:①明确职责。授予下属权力,要把所承担的职责及要求达到的结果讲清楚,要明确工作范围、权力范围、相互权力关系及评判标准。②根据预期成果授权。授权要根据下属所承担的任务、所负的责任和要实现的预期成果进行。③授权对象适合。权力要授予那些真正愿意接受该权力的人,被授予权力的人要有运用权力完成任务的能力。④有顺畅的沟通渠道。必须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以使各分权主体能够进行协作使上下级的信息顺畅流通。⑤有适当的控制。管理者的责任不会因为授权而消失,所以必须确保所授出的职权确实是在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使用。
5.沟通网络的形态有( )。
A.链式沟通
B.轮式沟通
C.Y式沟通
D.环式沟通
E.全通道式沟通
答案: ABCDE
解析: 沟通网络,是指一群人建立和保持联系,以便相互沟通的一种形式。几乎每个人在组织中都会参与到沟通与网络中,成为其中的一员。沟通网络有助于管理者获得信息,也有助于管理者和员工搞好人际关系。一般讲,沟通网络具体表现为五种沟通形态:链式、轮式、Y式、环式、全通道式沟通模式。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判断正确与否,正确的打√,不需要说明理由,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中每个员工的目标。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管理的目的不是为管理而管理,而是通过管理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标。
2.环境是组织赖以生存的土壤,组织只能适应环境。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环境是组织赖以生存的土壤,组织可以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组织与环境之间并不是单纯、被动地适应环境,组织可以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甚至影响和改变环境,使之朝有利的方向发展。组织对环境的适应,主要是指组织对环境的觉察和反应。
3.组织变革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面临动力和阻力两种力量的较量。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组织变革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调整、改革和适应的过程。组织变革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轻而易举可以完成的,变革总会面临动力和阻力两种力量的较量。组织变革的动力是指发动、赞成和支持变革并努力去实施变革的驱动力。组织变革的动力来源于人们对变革的必要性及变革所能带来好处的认识。变革推动者是组织变革动力的来源。组织变革的阻力是指反对、阻挠、对抗变革的制约力。变革的阻力可能来源于个人或群体,也可能来自组织本身甚至外部环境。
4.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目标。
领导是人们为了实现既定目标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动过程,领导者的主要职责就是科学地组织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企业的目标和任务。在这种率众达标的领导活动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目标就组成了领导活动所固有的缺一不可的要素。
5.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要有组织的保证。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要有组织的保证。组织为控制职能的发挥提供了人员配备和组织结构,这种结构规定了组织中的分工协作体系与职责权限,为组织的控制提供了信息系统。组织结构越明确、全面和完整,控制工作就会越有效果。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培育管理道德的途径。
答案: 改善管理道德行为、提升管理道德水平是综合性的、长期的工作,其培育途径主要包括:
  (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管理者
  管理者应该是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人,至少是一个以高尚道德标准要求自己的人。管理者是员工的表率,他们直接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因此,培育高道德的管理者就非常重要。在选拔管理者的过程中,要通过严格的筛选(比如申请材料审查、组织笔试和面试、试用)将高道德素质的人员招聘进来,从而避免录用低道德素质的人。
  (2)做好管理道德的教育工作
  管理者需要不断提高管理道德认识,培养管理道德情感,锻炼管理道德意志,坚定管理道德信念,树立管理道德典型。为此,一是注重发挥管理者管理道德的表率作用;二是树立典型人物,做好舆论导向,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
  (3)提炼规范管理道德准则
  管理道德建设的过程,就是管理者管理道德素质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这需要管理者把管理道德认识、管理道德情感、管理道德意志和管理道德信念等与所从事的管理工作、企业的实际情况等结合起来,注重吸收西方道德观中合理的成分,广泛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的精华,提炼出体现管理特色的管理道德准则,使管理者了解、明确管理道德规范,认清管理道德的标准和行为准则,以利于管理者形成良好的管理道德。
  (4)管理道德行为列入岗位考核内容
  管理道德的主体是管理者,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也必然是一个有道德的管理者,做有道德的管理者,应该是每一个管理者的职业准则。为此,管理者需要把管理道德要求与自己的工作相结合,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具体工作中,形成稳定的职业行为,这在客观上也会在组织内部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使组织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因此,有必要将管理道德建设纳入管理者岗位考核内容之一,加强检查、考核、奖惩,使每一个管理者不断地自我对照准则检查,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向,最终形成良好的管理道德。
  (5)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正式的保护机制可以使那些面临道德困境的员工在不用担心斥责或报复的情况下自主行事。例如,员工可以向上一级政府部门或纪律检查委员会进行信访或上访。而接受信访或上访的部门应明确提出处理意见,而不是简单地转交原单位处理。这对保护检举人不受报复是十分必要的。
解析:
2.简述内部提升的优点。
答案: 当组织管理职位出现空缺时,从内部员工中提拔合适人选来填补空缺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内部提升的优点如下:
  (1)了解全面,准确性高。候选人在组织中工作了若干时间,组织对其个人品德、工作能力、基本素质以及工作业绩等有较深入全面的了解,因此,从内部员工中提拔管理人员风险性小、准确性高。
  (2)可鼓舞士气,激励员工,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忠诚。一项研究发现,晋升机会能促使人员流动率的下降、工作满意度及工作绩效的提高。所有的员工都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获得晋升,那么就会产生强烈的竞争意识。海尔的“赛马机制”,使农民工、合同工都有机会得到提升,大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内部提升员工还有利于提高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强化组织文化的凝聚力。
  (3)有利于迅速开展工作。内部员工了解组织的各种情况,熟悉组织的文化及组织运行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人事基础,适应期比较短,可以迅速开展工作,打开局面。
  (4)使组织培训投资得到回报。内部员工得到提升,担任越来越重要的职位,表明组织对其多年的培养教育有了结果,组织培训投资得到回报。
  (5)招聘费用低。外部招聘,尤其是对那些职位较高人员的招聘,往往要通过广告职业介绍所或猎头公司,招聘费用是很高的,另外对应聘者的考察及评价也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费用。与外部招聘相比,组织对内部应聘者的了解显然要多得多,选聘范围要小得多。因此,可以免去许多用来寻找、评价应聘者的活动,节省招聘费用。
解析:
3.简述组织变革的内容。
答案: 组织变革可以是某一方面的改变,也可以是全方位的变化。总体来看,组织变革的内容包括:
  (1)人员变革
  人员变革是指组织成员在工作态度、期望、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人员变革一般可以通过学习、培训、改变组织中的人员构成和组织发展等途径实现。人员变革的重点在于组织成员之间在权力与利益等资源的重新分配。
  (2)结构变革
  结构变革是对组织设计、权力的分配、分工与协调等方面进行的变革。管理者可以对组织结构要素的一个或多个加以变革。例如,可将几个部门合并在一起,或者减少管理层次、拓宽管理幅度使组织扁平化,或者通过提高分权化程度使决策更快速。管理者也可以对组织结构作出重大的改变,例如,由直线职能制结构向事业部结构转变,或者形成矩阵结构,或者改变工作流程等。
  (3)技术变革
  技术变革是对组织所使用的设备、工具、技术、工艺、方法等方面进行的变革。管理者可以对上述要素的一个或多个加以改变。近几年来,最明显的技术变革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组织中的普遍推行,从而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组织内外部的运作。
  (4)组织文化变革
  当组织文化变得与组织不适应时,就要对组织文化进行变革。组织文化变革的核心是要确立新的价值观来取代旧的落伍的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说,组织文化变革是难度最大、时间最长的变革。一般情况下,当大规模危机出现、新的领导人上任、组织新创立而规模小时,有利于组织文化的变革。
解析:
4.简述领导影响力的来源。
答案: 领导者的影响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组织赋予的权力,称为职位权力或正式权力;二是源自于领导者个人,即个人权力或称非正式权力。具体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法定权
  这种权利,是指组织内各领导职位所固有的合法的、正式的权力,它来自于人们在组织中的地位,是以组织职位的高低为基础的。组织职位越高,法定权就越大。
  (2)奖赏权
  这种权利,是指决定提供报酬、奖赏的权力。如经理可以根据情况给下级增加工资。提升职务、表扬等。下属认识到服从上司的意愿会带来积极的奖励,由此会产生服从行为。所以,奖赏权源于被领导者期望奖励的心理,这种心理期望越强烈,被领导者受领导影响的程度就越高,领导者控制的奖励手段越多,其奖赏权就越大。
  (3)强制权
  这是建立在惧怕之上的权力,下属认识到不服从上司的意愿会导致惩罚(如分配不称心的工作,申斥)。所以,强制权源于被领导者的恐惧,是在运用惩罚手段中产生的是建立在人们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即领导者有能力将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实强加于自己,如果不执行,会受到相应的处罚。由于强制权容易引起愤恨、不满,因此必须谨慎对待。
  (4)专长权
  这种权力是知识力量的表现。拥有这种权力的人一般具有某方面的专门知识或特殊技能。拥有较多知识和能力的人会赢得人们的尊敬、依赖和服从。
  (5)个人影响权
  这是由个人的品德、学识、修养、榜样或感情所产生的一种影响力,品行优秀、德高望重的人会令人敬佩,使人们乐于接受他们的影响。
5.试述企业的基本战略类型,并举例说明。
答案: 企业的战略类型包括很多,其中基本的战略包括:
  (1)总成本领先战略
  该种战略类型,是指企业需要以低成本取得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即通过降低产品成本,在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自己的产品价格低于竞争对手,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它要求建立起大规模的高效生产设施,选择的市场必须对某类产品有稳定、持久和大量的需求,产品的设计要便于制造和生产,要广泛地推行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例如,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生产厂商,其专注于成本的降低,并以此获取了较多企业的购货订单。
  (2)差别化战略
  差别化战略就是使企业在行业中别具一格,具有独特性,并且利用有意识形成的差别化,建立起差别竞争优势。实行差别化战略的方式有许多,如树立名牌,产品有特性,服务别具一格等。例如,爱彼迎产品不同于传统的酒店类型产品,其以提供更便捷的短租民宿服务为核心,吸引了众多的用户。
  (3)集中战略
  这种战略是主攻某个特殊的细分市场或某一种特殊的产品。前提是企业业务的专一化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上超过那些有较宽业务范围的竞争对手。例如佳洁士牙膏,其研发出了一款专门针对牙龈出血类型患者的医用牙膏。
6.案例:
  王民是一家造纸公司的经理。公司目前面临着一项起诉:造纸生产排出的废水污染了邻近的河流。为此,王民必须到当地法院应诉。
  李峰是公司的技术工程部经理,他负责自己部门的工作,并负责与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的相互联系和协调。
  罗丽是公司的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办公室的工作。最近办公室的员工为一张办公桌的位置发生了争执,因为这张办公桌离打印机最远,环境最安静。
  问题:
  (1)王民、李峰和罗丽是管理者吗?为什么?他们分别属于哪一层次的管理者?
  (2)运用管理者角色理论,分析王民、李峰和罗丽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答案: (1)①王民、李峰和罗丽都是管理者。
  理由: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简单地说,管理者是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是管理活动的筹划者、执行者。离开了管理者,也就不存在管理。管理者工作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组织的成败兴衰。本题中,王民、李峰和罗丽都是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属于管理者。
②王民是对公司负有全面责任的管理人员,属于高层管理者;而李峰和罗丽分别管理着公司的不同部门,属于中层管理者。
  一般来说,按管理者所处层次的不同可以将管理者分为:
a.高层管理者,是指对整个组织负有全面责任的管理人员。他们负责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大政方针,有权分配组织中的一切资源,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对组织的成败负有最终责任。
b.中层管理者负责制定具体的计划,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方面负有责任的管理人员。他们在高层与基层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所制定的重大决策并传达到基层。
c.基层管理者又称一线管理者,是管理作业人员的管理者。其主要职责是传达上级指示和计划,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的工作任务,指导和协调下属的活动,控制工作进度。
  (2)王民、李峰和罗丽在具体的工作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①王民是以企业的挂名首脑身份到法院为本公司废水污染环境问题进行应诉。
②李峰主要是以联络者、传播者的角色负责与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的协调。
③罗丽主要以混乱驾驭者的角色来解决内部纠纷问题。
解析:
7.案例:
  刘健是一家技术开发公司的新任常务经理。他在详细审阅了公司工资分配制度后,决定对超额完成任务的员工实行高额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给予相应惩罚,同时对全体高中层管理人员的工资削减10%。制度公布后,引起不同反响,一些管理者甚至提出辞职。研究部经理说:“我不满意刘健的做法,可我不想辞职,因为现在这里的工作对我具有较大的挑战性。”生产部经理也愿意继续留任,他说:“我也不满刘健的做法,但他设立的部门目标我们能够完成,且高额的奖励也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问题:
  (1)什么是双因素理论?依据该理论,工资属于哪类因素?研究部经理所说的“工作具有挑战性”属于哪类因素?
  (2)生产部经理愿意继续留任,请用期望理论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答案: (1)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因素理论,是由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和满意的因素是不相同,其中使得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是外界的工作环境引起的,称为保健因素。而使得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是工作本身的因素引起的,称为激励因素。
  其中,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根据双因素理论,工资属于保健因素。研究部门经理所说的“工作具有挑战性”则属于激励因素。
  (2)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是效价与期望值的乘积,其中,激励力是调动一个人积极性,激发起内在潜力的强度;效价,是指人们对某一目标的重视程度与评价高低;期望值是采取某种行动可能导致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概率。
  依据期望理论,生产部经理愿意留任,因为他完成任务的期望值很高,而完成任务的效价也高,激励力高,激励作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