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2020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15题,共3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包括( )①个体心理的发生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③学前时期心理过程④学前时期个性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个体心理的发生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③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2.下列关于最近发展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展现出的心理发展水平
B.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
C.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一般都高于在成人指导下表现出的水平
D.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
答案: B
解析: 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选项AD错误,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一般都低于在成人指导下表现出的水平,选项C错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选项B正确。
3.下列关于婴儿注意的选择性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偏好复杂的刺激物
B.偏好直线多于曲线
C.偏好不规则的模式多于规则的模式
D.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的刺激物
答案: B
解析: 婴儿注意的选择性有如下主要规律或特点:1.偏好复杂的刺激物;2.偏好曲线多于直线;3.偏好不规则的模式多于规则的模式;4.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的刺激物;5.偏好密度大的轮廓多于密度小的轮廓;6.偏好集中的刺激物多于分散的刺激物。
4.学前儿童记忆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表现为( )
A.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语词记忆
B.情绪记忆——运动记忆——形象记忆——语词记忆
C.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语词记忆——形象记忆
D.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语词记忆——运动记忆
答案: A
解析: 从儿童这几种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来看,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左右),然后是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再后是形象记忆(6~12个月 左右),最晚出现的是语词记忆(1岁左右)。
5.讲完故事之后立即要求孩子复述,孩子的复述效果反而不如隔一天以后效果好,这说明了( )
A.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
B.儿童的遗忘过程最初进展迅速,以后逐渐缓慢下来
C.分散复习有利于提高儿童的复习效果
D.幼儿具有记忆恢复现象
答案: D
解析: 记忆恢复现象,在幼儿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时常可以看到:讲完故事之后,立刻要孩子复述,有时效果倒不如隔一天以后好。
6.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趋势为( )
A.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有意性,从逻辑性发展到夸张性
B.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有意性,从再造性发展到创造性
C.从想象的有意性发展到无意性,从夸张性发展到逻辑性
D.从想象的创造性发展到再造性,从逻辑性发展到夸张性
答案: B
解析: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有意性,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创造性,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7.一位4岁的幼儿绘画时,无意中画了一个圆圈,一看很像面包,便高兴地说:"哎呀,我画了一个大面包,真香真好吃!"这表明此幼儿进行的是( )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答案: A
解析: 无意想像是最简单的、初级的想像。幼儿的想像活动主要属于无意想像。一位4岁的幼儿绘画时,无意中画了一个圆圈,一看很像面包,便高兴地说:"哎呀,我画了一个大面包,真香真好吃!"这表明此幼儿进行的是无意想象。
8.下列有关2-3岁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性
B.想象内容简单贫乏
C.想象依靠感知动作和成人的语言提示
D.想象过程进行迅速
答案: D
解析: 2~3岁是想像发展的初级阶段。儿童想像的最初形态有如下特点: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性、想象过程进行缓慢、想像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想象内容简单贫乏、想象依靠感知动作、想像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教材165
9.儿童开始出现说谎和诚实的行为,这说明思维的发生发展( )
A.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
B.使儿童的意志得到发展
C.使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
D.使情绪得到发展
答案: C
解析: 思维的发生发展,也使儿童开始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性后果,比如,出现了责任感,出现了说谎和诚实的行为。
10.问一个女孩:"你有姐妹吗?"她说:"有。"问:"她叫什么名字?"答:"恩琪。"再问:"恩琪有姐妹吗?"答:"没有。"案例中女孩的思维发展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 B
解析: 前运算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到概念性智力阶段发展的过度阶段。问一个女孩:"你有姐妹吗?"她说:"有。"问:"她叫什么名字?"答:"恩琪。"再问:"恩琪有姐妹吗?"答:"没有。"案例中女孩的思维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
11.激发动机是促进幼儿意志行动发展的主要力量。下列案例中不利于促进幼儿意志行动发展的是( )
A.当孩子学习爬行、走路时,成人用玩具吸引他
B.当儿童学步跌跤或稍有碰伤时,家长冷静地帮助孩子,告诉孩子如何对待
C.当幼儿尝试具有冒险和刺激性的游戏时,家长责备和严厉禁止幼儿的行动
D.幼儿具有独立完成任务的意愿时,成人耐心等待幼儿完成
答案: C
解析: 婴幼儿自身的积极性,是促进其动作发展,特别是意志行动发展的主要力量。(1)兴趣,兴趣是激起活动动机的手段,A选项有利于。(2)鼓励和增加自信心,成人的态度对婴幼儿动作和意志行动的发展至关重要,BD选项有利于。(3)幼儿自己的态度,幼儿对于行动的态度,影响到他的意志行动。
12.下列有关幼儿表现的选项中,能够体现幼儿自我意识萌芽的是( )
A.七八个月大的婴儿咬自己的手指
B.孩子开口学叫“妈妈”
C.孩子能够准确识别镜像中与自己对应的身体部位
D.儿童掌握代名词“我”
答案: D
解析: 儿童在2~3岁时候,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标志。
13.最有益于幼儿个性良好发展的亲子关系类型是( )
A.民主型
B.专制型
C.放任型
D.安全型
答案: A
解析: 亲子关系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及放任型。不同亲子关系类型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同的。研究表明,民主型的亲子关系最有益于幼儿个性的发展。
14.学前儿童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性别始于( )
A.2-2.5岁
B.2.5-3岁
C.3-3.5岁
D.3.5-4岁
答案: B
解析: 大约到2岁半到3岁左右,绝大数孩子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性别。
15.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是( )
A.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
B.遗传因素
C.生理成熟
D.社会因素
答案: A
解析: 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
二、名词解释 (每题3分,5题,共15分。)
1.记忆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练习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以及体验到的情感,都会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或重现,这就是记忆。
2.再造想象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3.言语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是个人使用语言的过程,包括理解别人运用的和自己运用语言的过程。
4.美感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
5.社会性发展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
6.简述听觉的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1)听觉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儿童依靠听觉辨认周围事物的发声特点。
(2)儿童依靠听觉感受音乐,学唱歌曲,欣赏乐曲,从而得到美育的熏陶。
(3)儿童与成人交往,特别是学习口语,必须依靠听觉。耳聋的孩子,交往发生障碍,智力发展会受到限制,个性发展也受影响。
7.简述1-3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1)再认的内容和性质发生变化。
(2)符号表象记忆产生。
(3)短时记忆出现重要变化。
(4)出现初步的回忆。
8.简述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区别。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1)运算思维依靠概念进行,前运算思维依靠表象进行。
(2)运算思维具有可逆性,前运算思维没有可逆性。
(3)运算思维具有守恒概念,前运算思维没有守恒概念。
(4)前运算思维只是自我中心的,运算思维逐渐非中心化。
(5)前运算思维是不灵活的,具有固定性、刻板性或呆滞性,运算思维具有灵活性。
9.简述恐惧的分化阶段。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1)本能的恐惧。最初的恐惧是由听觉、肤觉、肌体觉等刺激引起的,如尖锐刺耳的高声、皮肤受伤、身体位置突然发生急剧变化,从高处摔下等。
(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婴儿从4个月左右开始,出现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从这时候开始,视觉对恐惧的产生渐渐起主要作用。
(3)怕生。怕生是对陌生刺激物的恐惧反应,与依恋情绪同时产生,一般在六个月左右出现。
(4)压力感。包括行为方面的压力,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压力以及安全方面的压力。
10.试论述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1)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
情绪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快则导致各种消极行为。比如,某托儿所训练1岁半至2岁儿童早上来所时向老师说“早上好”,下午离所时说“再见”。结果许多儿童先学会说“再见”,而问“早上好”却很晚才学会。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儿童早上不愿意和父母分离,缺乏向老师问早的良好情绪和动机,下午则愿意立即随父母回家,所以赶快说“再见”。
(2)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迟作用。情绪态度对幼儿语言发展有重要影响,表现为儿童最初的话语大多时表示情感和愿望的,用情绪激动法可以促进儿童掌握某些难以掌握的词。
(3)情绪对学前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
儿童对环境的适应主要通过交往,情绪是幼儿适应环境的工具,即交往工具。例如,两三岁的孩子就知道爸爸在家的时候不哭,奶奶在的时候哭,“哭给奶奶听的”。
(4)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儿童情绪发展趋势之一是日趋稳定。大约5岁以后,幼儿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稳定的情绪反应。例如,某些成人经常对幼儿抚爱,使幼儿的精神得到满足,因而引起了良好的情绪反应。另一些成人对幼儿总是过多地厉声指责,总是不能满足幼儿的精神需要,于是引起幼儿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样经过日久的重复和成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形成了对事物比较稳定的情绪态度。
11.在做游戏时,女孩学着妈妈的样子,给娃娃喂饭、拍娃娃睡觉,喜欢玩过家家的角色游戏,更喜欢和女孩子在一起玩,认为女孩应该文静、不淘气;男孩子则更喜欢和男孩一起玩,喜欢小汽车、超人玩具,更喜欢运动性、竞赛类游戏,认为男子汉不能哭,不能穿裙子。请分析幼儿出现上述行为的影响因素,并阐述如何对儿童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影响因素:
(1)生物因素对学前儿童性别行为有一定影响。
(2)父母的行为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和行为起着引导、被模仿和强化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引导者;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模仿对象;父母会对孩子的性别行为进行强化。
策略:
(1)父母的强化在孩子形成性别行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使他们逐渐形成符合自己性别的行为,而父亲比母亲的强化作用更明显。重视父亲对儿童性别行为发展的影响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2)成人适当地淡化幼儿的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有利于其形成男女双性化性格。在学龄前期淡化儿童的性别角色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和性格发展是有益的。例如,给幼儿上课的既有男老师又有女老师,鼓励男女儿童都使用家务区和化妆区,都使用登高设备;教师和家长一视同仁地处理吵架、发脾气或哭喊的儿童而不考虑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