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江苏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网友回忆版)六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胜任内驱力
答案: C
解析: 附属内驱力(交往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
2.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教师需要经常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使其中的本质属性保持恒定,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种知识呈现方式称为()。
A.抽象
B.变式
C.概括
D.比较
答案: B
解析: 所谓变式,就是变换使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属性,使本质属性保持不变而非本质属性或有或无,以便突出本质属性。
3.有一种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称为()。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B
解析: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4.根据个人的经验,将孤立的项目连接成更大的单元,从而扩大记忆的容量。这种记忆信息编码策略称为()。
A.组块
B.组块化
C.替换
D.比较
答案: B
解析: 组块化是指将输入的看似分散无关的信息加工组合成一个记忆“块”或记忆单位,从而扩大记忆容量的一种策略。
5.将无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种意义,并利用一定的联想和想象,以提高记忆效果。这种记忆信息编码策略称为()。
A.记忆术
B.联想
C.想象
D.系统化
答案: A
解析: 记忆术是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并加以一定的联想和想象,以促进知识保持的记忆方法。
6.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清晰地将原有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称为()。
A.先行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复习材料
D.固定点
答案: A
解析: “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在学习者已知的东西与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了一座知识之桥,使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
7.()是指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
A.定势作用
B.刻板印象
C.原型启发
D.功能固着
答案: D
解析: 功能固着是指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
8.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答案: B
解析:
9.“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称为()。
A.社会促进
B.社会懈怠
C.模仿
D.从众
答案: B
解析: 社会懈怠是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随着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人数增加,每个人所付出的个人努力程度也会相应地下降。
10.人格是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在人格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和核心意义的部分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品德
答案: C
解析: 性格具有道德评价意义,是人格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二、填空题 (-)
1.精神分析学派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无意识现象。()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2.教师的人格威信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而且还可以弥补教师自身能力的某些不足。()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他所指的学科基本结构,其实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4.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两个因素的乘积。()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动机期望理论认为个体学习动机的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
它的基本公式是: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期望值即主观上估计达到目标、得到奖酬的可能性。效价是指某一学习目标满足个体学习需要的价值。
5.布鲁纳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发现说”或“认知—结构说”。()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布鲁纳是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发现说”或“认知—结构说”。
6.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只会产生消极作用。()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
7.研究表明,过度学习的量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8.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里的“经验”,既包括知识经验和技能,也包括态度和行为习惯。()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9.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只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不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正式群体中总会存在着各种非正式群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式群体,其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10.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其中,流体智力随着机体的衰老而减退,晶体智力随着年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而增长。()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三、判断题 (请根据题目内容判断对错。)
1.结合自己的专业,理解加涅对学习的分类。
答案: 加涅根据学习的层次和学习的结果,对学习活动进行分类。
根据学习的层次,学习可分为: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辩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是最高水平的学习);根据学习的结果,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解析:
2.简述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教学措施。
答案: (1)合理确立教学目标;(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解析:
3.简述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
答案: 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解析:
4.简述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
答案: (1)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2)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3)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4)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5)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6)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解析:
5.简述完整的教学活动结构。
答案: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第二,分析任务;第三,确定学生原有水平;第四,设计课程;第五,教学;第六,评定。
解析:
6.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答案: 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则学习效果差。
不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
结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解析:
7.结合实际,阐述教师人格威信的维护与提高。
答案: 教师维护和提高人格威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师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错误,不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会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2)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教师要维护和提高自己的威信,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对威信有正确的认识,把威信和威严严格区分开来。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正确维护自己的威信,否则,就可能出现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信而不恰当地运用威信,损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从而削弱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和尊崇心理,最终导致教师威信的降低。
(3)教师要有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
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和教育水平,这种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能激起学生的敬佩之情,提高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
(4)教师要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有丰富知识的人,是守纪律、讲文明、懂礼貌、有道德的典范。
如果一个教师的言行举止与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不相符,他在学生中的威信就会降低。
反之,如果与学生希望的教师形象一致,则不仅会增强教师对学生教育的感染力,而且可以增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典范性,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和崇敬感。
解析:
8.结合教学实际,阐述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措施。
答案: (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
(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5)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四、简述题 (-)
1.心理过程包括()、情绪(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答案: 认知过程
解析: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答案: 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
解析: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答案: 维果茨基
解析:
4.根据教师掌握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程度,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创造性及其有效性,可以将教师的教学水平分为尝试式教学、因循式教学和()教学三种水平。
答案: 策略式
解析:
5.“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答案: 桑代克
解析:
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基本规律是“先快后慢”,从而揭示了()的必要性。
答案: 及时复习
解析:
7.()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其结果的认知,称为元认知。
答案: 个体
解析:
8.()可分为运动技能和智力技能两大类。
答案: 技能
解析:
9.教师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的基本条件。
答案: 获取威信
解析:
10.当学生掌握了m(a+b)=ma+mb后,错误地得出lg(a+b)=lga+lgb,这种现象称为()。
答案: 负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