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2018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中,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举什么旗问题的是(  )。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答案: B
解析: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遵循什么样的行为规范的问题。
2.理想信念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贯穿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类型。希望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并在工作中达到理想的境界、取得理想的成绩,这属于人们在(  )。
A.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B.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C.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D.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答案: D
解析: 根据人的社会生活的领域,可以将理想信念大体划分为四种类型:①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②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③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④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人们不但要生活,还要工作。题中所述属于人们在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3.习近平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  )。
A.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B.参与经济全球化,与西方发达国家全面接轨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D.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答案: C
解析: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现在,我们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在这个过程中,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科学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追求崇高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这说明(  )。
A.实现美好的理想必须付诸行动
B.现实是完美的,理想是有缺陷的
C.美好的理想是遥不可及的主观想象
D.确立理想的过程是一个读书学习的过程
答案: A
解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意思是: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古往今来,大凡志士仁人,很少是在风平浪静中闯出一番伟业的,他们大都百折不挠,在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中,走上了人生的顶峰。只有通过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理想才能转化为现实。
5.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从戚继光抗击倭寇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义和团运动,从全民族抗日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些轰轰烈烈的爱国壮举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
B.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精神
C.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
D.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精神
答案: B
解析: “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中华各族人民总是能够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从全民族抗日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些轰轰烈烈的爱国壮举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
6.国家安全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这是为保障国家安全,我们必须贯彻落实的(  )。
A.全球国家安全观
B.传统国家安全观
C.狭义国家安全观
D.总体国家安全观
答案: D
解析: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7.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体现出来。其中,人生态度主要回答(  )。
A.人为什么活着
B.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
C.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D.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案: B
解析: 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8.不同的人由于生活经历、人生境遇、认识水平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甚至对立的人生目的。当代大学生应该确立的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
A.为人民服务
B.为家庭求温饱
C.为个人谋财富
D.为朋友两肋插刀
答案: A
解析: 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9.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利于人生目的的达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能够帮助人们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下列选项中,体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是(  )。
A.逆来顺受,得过且过
B.听天由命,顺其自然
C.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D.安贫乐道,知足常乐
答案: C
解析: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每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都必须选择和确立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抱有积极进取人生态度的人,一般都热爱生活、珍视生命,不贪图享受、满足现状,而是为自己选择和确立较高的人生价值目标。较高的人生价值目标一旦确立,就需要发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为他人谋福利、为社会作贡献,这里依赖的同样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0.协调好自我生理与心理的关系,保持身心健康,是科学把握人生道路、创造有价值人生的基本前提。下列选项中,属于身心健康中心理健康的是(  )。
A.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B.能够抵御一般传染性疾病的侵袭
C.能够生活在社会群体之外,离群索居
D.能够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
答案: D
解析: 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能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自我评价客观,善于与别人相处,具有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11.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
A.社会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B.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具有强制性
C.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生活的调整具有广泛性
D.社会主义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答案: A
解析: 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并决定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道德领域的种种道德现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1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古代先贤主张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礼之用,和为贵”等,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  )。
A.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精神
B.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精神
C.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的精神
D.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答案: C
解析: “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之一。“乐群”即乐于合群,“贵和”即贵在和谐。合群是和谐的条件,和谐是合群的目的。乐群贵和的道德规范和人际和谐的目标追求,以中国传统的“仁爱”思想为基础,主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讲求谦敬礼让,倡导团结友爱,强调自然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社会和谐。“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的精神
13.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互相关联的共同活动。现代社会的下列活动中,属于公共生活范围的是(  )。
A.在家读书看报
B.乘坐高铁出行
C.通过微信与家人联系
D.在个人承包的土地上劳作
答案: B
解析: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极为广阔,不仅传统的公共生活领域继续存在并进一步发展,而且出现了新的场所和领域,如证券交易所、卡拉OK厅、网络虚拟世界等。同时,人们公共生活的活动范围也极为广泛,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手机、电话、网络等现代通信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乘坐高铁出行属于公共生活范围。
14.从业人员对待职业服务对象的态度不能有远近亲疏之分,不管是领导还是群众、是熟人还是生人、是强者还是弱者,都应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一视同仁、周到服务。这是职业道德中(  )。
A.办事公道的要求
B.爱国守法的要求
C.保护环境的要求
D.助人为乐的要求
答案: A
解析: 办事公道要求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秉公办事、平等待人、清正廉洁,不牟取私利、不滥用职权、不损人利己、不假公济私。任何一项职业要履行其社会职能,发挥其社会作用,都有按照其自身特点制定的工作原则。
15.小王在工作单位兢兢业业,是连续多年的劳动模范,在家里也不辞辛劳,积极操持家务,合理消费,不乱花钱。小王在家里的表现反映了家庭美德中(  )。
A.邻里团结的要求
B.尊老爱幼的要求
C.夫妻和谐的要求
D.勤俭持家的要求
答案: D
解析: 勤俭持家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勤奋劳作,节约俭朴,合理持家,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兴家之本、富家之路。勤,就是要努力劳动,不辞辛苦,不懒惰。题中,小王在家里也不辞辛劳,积极操持家务,合理消费,不乱花钱,反映了家庭美德中勤俭持家的要求。
1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两不信乎?传不习乎?”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并将其坚决克服和整治掉。这种完善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方法是(  )。
A.陶冶情操
B.学思明理
C.省察克治
D.慎独自律
答案: C
解析: 省察克治,就是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并坚决将其克服和整治掉。
17.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做到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除了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还要形成(  )。
A.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B.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C.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D.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答案: D
解析: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而言,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18.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者器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这集中体现了依法治国基本原则中(  )。
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要求
B.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的要求
C.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要求
D.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要求
答案: C
解析: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应该从以下三个层面去理解:①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②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③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
1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下列选项中,属于推进法治社会建设重要举措的是(  )。
A.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B.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
C.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D.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答案: D
解析: 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是推进法治社会建设重要举措之一。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发展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业,统筹城乡、区域法律服务资源,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
20.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有多种,除了法律规范,还有道德规范、宗教规范和纪律规范等。法律规范与其他规范最大的不同在于(  )。
A.法律是一种行为准则
B.法德是一种上层建筑
C.法律是阶级意志的反映
D.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答案: D
解析: 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和纪律规范不同,法律的实施是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的。虽然道德规范、宗教规范和纪律规范的实施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力,但这些强制力与国家强制力无法相比。
21.法的规范作用主要包括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等。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所具有的帮助人们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称为法的(  )。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预测作用
答案: B
解析: 法的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所具有的帮助人们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例如一个社会成员依据法律对其他社会成员的行为的评价,或者一个法官对每一个诉讼参加人的行为的评价等。法作为一种评价准则,与政策、道德、纪律等相比,具有比较明确、具体的特点。
22.法律规范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我国婚姻法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这一法律规范属于(  )。
A.授权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复合型规范
D.任意性规范
答案: B
解析: 义务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义务性规范主要为人们设定义务,包括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例如我国婚姻法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
23.法律文件的完善有多种途径。国家对散见于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同一类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和补充的完善活动,称为(  )。
A.法律编纂
B.法律清理
C.法律解释
D.法律汇编
答案: A
解析: 法律编纂是指对散见于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同属于某一类的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和补充。法律编纂属于国家立法活动。它可以改变原来规范的内容,还可以增加新内容。
24.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称为民事权利能力。201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  )。
A.出生
B.8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答案: D
解析: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自然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还需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受年龄和智力因素的影响。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25.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依法对其适用的暂时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的各种强制方法。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的是(  )。
A.罚金
B.管制
C.拘传
D.拘役
答案: C
解析: 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依法对其适用的暂时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的各种强制方法。《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有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
二、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理想、信念的含义及二者的密切联系。
答案: (1)理想和信念的含义
①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a.理想作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作为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具有完美性,它是对现实生活的缺陷和不完满性的超越。同时,理想总是指向未来的,是现实生活中尚未实现的东西。形成并追求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b.理想作为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和设想,与无法实现的臆想和空想有根本的区别。理想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本身包含着现实的要素,尤其是反映着现实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这就决定了理想具有变为现实的可能性,是经过较长期的努力可以实现的。
②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或“合金”。信念作为人们所强烈认同的认识,是与人的感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坚定的信念往往伴随着炽热的感情。同时信念又不是仅仅深藏于人的内心的东西,它总要向外表现出来,表现为行为和实践意志。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因为信念是在人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积淀了一个人多年的生活经验,包含了社会环境对他的长期影响。信念与人格密切相关,信念的稳定是人格可靠的表现。一个随意改变自己人生信念的人,是没有原则的、不可信赖的人。
  (2)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理想和信念是密切联系的,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任何信仰都包含着信念和理想两个基本方面,它们分别是这一信仰的基本信条和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人类生活在世界上,对于自身所处的世界,对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总是有所把握和相信、有所期望和追求的,这其实就是人类的信仰现象。其中,人们对世界和自身及其关系的把握和相信,就是信念,而他们对自身未来发展的设想和想象,就是理想。理想与信念是联系在一起的。追求一种理想,就意味着相信这种理想是正义的并且能够实现,而这种相信本身就是一种信念。
解析:
2.简述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含义。
答案: (1)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含义:
①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②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他人、社会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个体对他人、社会所做的贡献。一般说来,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他的社会价值就越高。
  (2)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前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个体的努力和奋斗,人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和奋斗的过程,一般也是人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所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越高,为他人和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他所能实现的自我价值就越高。如果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仅仅理解为单纯的利己活动,不为他人、社会作出贡献,这样的自我价值是不可能实现的。
解析:
3.简述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意义。
答案: 社会公德作为人们公共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是适应社会和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公德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的规范作用特殊而广泛,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为: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场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环境的最低准则,是人们现实生活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人都应自觉遵守。任何一个社会成员在公共场所的活动,虽然都不能改变他们原来的职业和社会地位,但活动的公共场所使他们都拥有了由场所性质所赋予的共同身份,都必须遵守该场所最一般、最起码的行为规范,即社会公德。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随着人们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相互交往日益频繁,几乎所有生活活动都与社会公德息息相关。一方面,社会公德作为社会道德体系中最起码、最基本的层次和要求,既是社会成员都要遵守的公共生活准则,也是社会成员进一步提升道德境界的基础。另一方面,社会公德在促进社会和个人弃恶扬善、扶正祛邪,维护社会稳定、公道和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舆论监督和精神感召作用,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和基础性工程。社会公德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稳定而深刻、广泛而持久,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从人们实践社会公德的自觉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看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
解析:
4.简述贯彻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需要正确处理的关系。
答案: 正确理解公平正义,需要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正确处理法理与情理的关系
  社会主义法治公平正义的实现,必须注重法理与情理的相互统一。正确处理法理与情理的关系,要求在执法和司法过程中,既要遵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也要参考其他社会规范,尤其是为社会所广泛接受的公序良俗、乡规民约;要求妥善、恰当地解决法治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局部性、个别性的“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的问题;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适时制定、修改、废止有关法律、法规,最大可能地消除法理与情理的矛盾。
  (2)正确处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
  实体与程序是法治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法治的公正也分别通过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两个方面得以具体体现。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具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内在目标,也是程序公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另一方面,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外部形式,是实体公正得以实现的必要途径和重要保障。
  (3)正确处理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法律是全社会平等适用的普遍性社会规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体现这种普遍性,并保证法治的统一与尊严。但是,我国地域间、城乡间、阶层间、群体间发展很不平衡,社会成员所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差异较大。在法律制定、执行和适用中,对特殊地域及特殊群体有必要区别化对待,以防止在形式公正下掩盖的实质不公。
解析:
5.简述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答案: 在我国,法的渊源主要是指法的形式意义上的渊源,即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也称法的效力渊源。制定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主要渊源。
  (1)我国法的渊源的特点:
①以宪法为核心,以制定法为主。
②特别行政区法律是我国法的渊源,其在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中属于单独的一类。
③习惯在特定条件下也可成为我国的法律渊源。习惯是人们长时期逐渐养成的行为模式和社会风尚。虽然法律起源于习惯,但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主要是制定法,只是在个别和特殊情况下才认可个别习惯。
  (2)当代中国法的渊源,指的是作为我国主体的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陆地区的法的渊源,主要是以宪法为基础的各种制定法以及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和认可的惯例等,具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国际条约。
6.论述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五个方面:
  (1)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宪法明确规定了党的领导地位,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我国以宪法形式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执政地位,体现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2)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即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宪法确认了人民主权原则,并规定了人民主权行使的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并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平等权、人身权、财产权、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政治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等。
  (4)民主集中制原则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我国,国家权力统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出的代表组成,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5)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原则要求坚持宪法至上,依法治国首先依宪治国。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以及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追究。
解析:
7.不同的时代条件对爱国主义提出了不同的时代要求。论述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
答案: 不同的时代条件,对爱国主义提出不同的时代要求。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要立足于国内外形势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既承接历史上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依据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任务,赋予新的特点,增添新的内容,跃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主要包括:
  (1)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基本政治立场和态度。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集中代表着、实现着、体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3)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培育和发展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条件。
  (4)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有力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抓住了这个难得机遇,通过对外开放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解析:
8.论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答案: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主要体现为: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有其基本内涵:
①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集体主义要求把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放在首位,因为它体现着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集体所有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
②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现实生活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难免发生矛盾或冲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在二者发生矛盾或冲突时,要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③强调重视、保障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促进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使个人的才能、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的应有之义。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具有多层次的道德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思想道德状况的实际,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包括三个层次:
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
②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已经具有较高社会主义觉悟的人们能够达到的道德目标。
③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