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法规》试题(网友回忆版)五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教育法治化的核心是( )。
A.教育法治的权威化
B.教育治理的法律化
C.教育关系的制度化
D.法治精神
答案: D
解析: 教育法治化的核心是法治精神。法治精神蕴含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基本价值。法治精神也体现了主体的自由平等意识、规则意识、契约精神以及权利义务观念。
2.高校教学成果奖每( )年评选一次。自1989年首次颁发以来,已颁发过七届。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答案: D
解析: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领域最高奖项,是根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设立的,每4年评选一次。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七十九条规定下列不属于考试作弊的行为有( )。
A.非法获取考试试题或者答案的
B.考试结束前,传播考试试题或者答案的
C.抄袭他人答案的
D.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
答案: B
解析: 《教育法》七十九条规定:“非法获取考试试题或者答案的:携带或者使用考试作弊器材、资料的;抄袭他人答案的;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考试成绩的作弊行为”等五种行为属于考试作弊。“在考试结束前泄露、传播考试试题或者答案的”属于组织、帮助考试舞弊,不属于考试作弊。
4.学生对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 )内,可以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
A.7日
B.10日
C.15日
D.30日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行政申诉制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对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曰起15日内,可以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
5.在下列高等教育权利救济制度中,属于司法救济的是( )。
A.校内申诉
B.行政申诉
C.行政复议
D.行政诉讼
答案: D
解析: 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通过司法程序为行政相对人提供的司法救济,相对而言具有独立性、公正性和最终性。
6.我国现行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采取的是( )。
A.校长负责制
B.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C.教授委员制
D.校务委员会集体负责制
答案: B
解析: 我国现行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采取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7.教师享有的最基本权利是( )。
A.教育教学权利
B.科学研究权利
C.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权利
D.获取报酬权利
答案: A
解析: 教育教学权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必须享有的最基本权利。教育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就必须赋予教师教育教学权。
8.《教师法》第十一条规定取得高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 )学历。
A.硕士研究生毕业学历
B.博士研究生学历
C.研究生或大学本科学历
D.大学本科学历
答案: C
解析: 《教师法》第十一条规定取得高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大学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包含硕士研究生学历和博士研究生学历。
9.狭义的知识产权仅指( )。
A.著作权、领接权、商标权
B.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C.著作权、专利权、商业秘密权
D.版权、专利权、产地标记权
答案: B
解析: 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集成电路布图涉及权等。狭义的知识产权仅指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10.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修改的决定》,本次修改最大的亮点是( )。
A.分类管理
B.民办高校获得本科学历授予权
C.取消关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的规定
D.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
答案: A
解析: 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本次修改最大的亮点就是分类管理。
二、名词解释 (-)
1.教育法治化
答案: 教育法治化就是通过法律规章来协调、规范和引导教育关系以及教育行为,从而保障教育秩序,实现教育目的。
解析:
2.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答案: 教育法第20条规定“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是由国家批准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受教育者进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测试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一是入学考试,如高考、中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等;二是水平考试,如高中会考、汉语水平考试、外语水平考试等:还有文凭方面的考试,如自学考试、学历文凭考试等。
解析:
3.教师申诉制度
答案: 所谓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解析:
4.行政复议
答案: 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请并由行政复议机关对被申请的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和合理性审查的法律制度。
解析:
5.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
答案: 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即高校按照工作任务设置教师职务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任务要求,以岗位任职要求选择合适的任职人选,按岗位聘任签约、规范规定双方权利义务;受聘上岗人员在聘任期内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享受相应的待遇;而用人单位则按约管理,对受聘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职务变动和奖惩的依据。
6.简述教育法的主要渊源。
答案: 我国教育法的渊源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并发布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教育性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有:
宪法关于教育的法律规范;有关教育法规;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教育的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地方性教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文件。
解析:
7.法律责任构成要件。
答案: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就是指构成法律责任所必备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总和。根据违法行为的一般特点可以把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概括为主体、行为、心理状态、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五个方面。
解析:
8.教师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答案: 教师权利和义务的特点:首先,教师的权利,往往也是另一方的义务,反之亦然;其次,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具有相对性特征;再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具有转化性特征;最后,教师权利与义务是同时发生的。
解析:
9.高校设立的条件。
答案: 高校设立的条件:有组织结构和章程;有合格的教师;有符合规定的标准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济来源;大学或独立设置的学院应当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力量,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和相应的规模,能够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大学还必须有三个以上国家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学科。
解析:
10.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答案: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准确性原则、便民性原则。
解析:
11.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之间的关系。
答案: (1)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规定的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2)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贯彻于教育立法之中,是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
(3)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得以实现的伦理道德基础。
(4)教育法的顺利运行和高效实现,对于社会主义道德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
12.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案: (1)相同点: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都是解决行政争议,对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进行监督,对行政相对人遭到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侵害给予救济的法律制度。
(2)不同点:处理机关不同。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处理机关是不同的,前者是行政机关,后者是人民法院,即司法机关;性质不同,行政复议机关的复议行为属于行政行为;而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活动属于司法活动;受案范围不同,行政复议范围大于行政诉讼范围;法律效力不同;行政复议一般没有最终的法律效力,相对人对复议不服,还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只有在法律规定复议裁决为终局裁决的情况下,复议才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相对人不能再提起行政诉讼。
13.小张是某校大三本科学生,学校以实习为名,安排他们进入一家快递分拣包裹,且不参加者扣1000元押金。小张认为学校安排实习与自己专业无关,侵犯其教育权,遂和同学们商议,像学校的主管教育部分反应申诉,学校以其违反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等”为由,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开出小张学籍,并通知其父母来校,向他们宣读了处理决定,并劝其尽快将小张领回家。
(1)学校的处理决定是否正确?该学校处理程序有哪些不妥?
(2)小张可以采取哪些教育权利救济途径?
答案: (1)学校的处理决定是不正确的,首先学校安排实习应和学生的专业相同或相近,学校安排的实习与小张的专业完全不同,且要交扣押金1000元,违反大学生实习的相关规定,小张有权在学校侵犯自己的权益时进行申诉。小张的行为并没有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秩序,学校处理的定性并不准确。其次,学校的处理程序上也不妥。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6条规定:“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其代理人的申诉和申辩”,第58条规定:“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送交本人。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书报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第59条规定“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应当包括处分和处分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可以提出申诉及申诉期限。”很明显学校的行为违反这几条规定。
(2)小张可以采取哪些教育权利救济途径有:教育申诉、教育行政复议、教育行政诉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