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2021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梅奥
B.泰勒
C.法约尔
D.亚当斯
答案: A
解析: 早期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梅奥。乔治·埃尔顿·梅奥是澳大利亚人,1899年取得逻辑学和哲学硕士学位,曾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任教,后去英国研究医学,并成为研究精神病理学的副研究员。1926年任教于哈佛大学,并于次年开始了管理史上有名的霍桑实验。有关霍桑实验的结论主要集中在《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和《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两部著作中。
2.为克服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信息延误现象,法约尔提出了( )。
A.首创精神
B.心理革命
C.跳板原则
D.公平原则
答案: C
解析: 企业管理中的等级制度显示出执行权力的路线和信息传递的渠道,按层次逐级沟通保证命令统一是必要的,但这会产生信息延误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法约尔提出跳板原则,以便横跨过权力执行的路线而直接联系。但只有在有关各方都同意且上级知情的情况下才能这样做。
3.依据威廉·大内的Z理论,典型的美国企业的控制方式是( )。
A.微妙的控制
B.含蓄的控制
C.内在的控制
D.形式化的控制
答案: D
解析: 1981年,美籍日裔管理学家威廉·大内在《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中提出了Z理论。大内把典型的美国企业管理模式称为A型,他概括的美国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如下:①短期雇佣制;②迅速地评价和升级;③职业发展途径的高度专业化;④明确的、形式化的控制方式。
4.企业再造理论强调,企业再造中一定要牢固树立( )。
A.成本意识
B.制度理念
C.节俭思想
D.流程思想
答案: D
解析: 企业再造要求重新设计和安排企业的整个生产、营销、服务过程,使之科学合理,更具针对性、适应性。哈默强调,企业再造中一定要牢固树立流程思想,以流程再造为出发点和归宿。
5.提出立法必须遵循“必因人情”“法不两适”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墨子
B.老子
C.孟子
D.韩非子
答案: D
解析: 韩非子认为,立法必须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因人情”,二是“法不两适”。前者即必须考虑人情,认识到人性自为、好利恶害,能够制约君臣异利的法律,才能达到治理臣民、治好国家的目的。后者即在人性自为、君臣异利、君民异利的情况下,法律不可能同时维护双方的利益,对侵犯国家利益的行为要予以制裁。
6.“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体现了道家的( )。
A.尚贤尚同思想
B.无为而治思想
C.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少私寡欲思想
答案: B
解析: 老子从遵循自然法则出发,提出了无为而治思想。“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即有为的人常常失败、受损失,圣人无为,所以不会失败,不受损失。老子认为,坚持“有为”,盲目、固执蛮干的人,注定要失败。只有遵循自然法则,才能立于不败。
7.“决策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
A.精英决策理论
B.理性决策理论
C.渐进决策理论
D.集团决策理论
答案: C
解析: 渐进决策理论认为决策过程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决策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活动,牵涉到一个领域与多个领域的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可量化的和可变的因素。面对如此庞杂的决策内容和复杂的客观环境,决策很难一步到位或一蹴而就。决策必须按照既定的程序,一步接着一步地逐步进行。
8.在决策体制中负责确立决策目标的是( )。
A.决策中枢系统
B.决策咨询系统
C.决策信息系统
D.决策监督系统
答案: A
解析: 决策中枢系统是公共决策的核心,是由拥有决策权的领导机构和人员组成的。决策中枢系统的主要任务有:①确认决策问题;②明确决策目标;③组织决策方案的设计;④选择决策方案。
9.根据管理方格理论,1.1方格表示( )。
A.战斗集体型领导
B.任务型领导
C.俱乐部型领导
D.贫乏型领导
答案: D
解析: 根据管理方格理论,1.1方格表示贫乏型领导。这种类型的领导者对人和生产都不关心,在任何事情上都想要保持不参与,只以最小的努力来完成必须做的工作。这种管理方式必然导致工作的失败。在实际管理中,这种管理方式很少见,所以称之为“贫乏管理方式”。
10.期望理论可以用公式M=V·E来表示,其中M代表( )。
A.激励力量
B.目标效价
C.环境条件
D.期望值
答案: A
解析: 期望理论认为,管理实践中各种激励因素作用力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对他所能得到的结果的期望价值和他认为得到该结果的概率。用公式表示为:M=V·E。其中,M为激励力量,即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行为动机的强度;V为目标效价,即达成目标后满足个人需要的预期价值;E为期望值,即达到目标并获得相应价值的概率。
11.依据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下列不属于激励因素的有( )。
A.职业发展
B.工作具有挑战性
C.工资收入
D.工作富有成就感
答案: C
解析: 赫茨伯格把从没有满意到满意这个连续体中的影响因素称为激励因素。激励因素是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比如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得到肯定、工作具有挑战性、负有更大责任、职业得到发展等。C项属于保健因素。
12.根据组织的目标需要而设立的具体工作岗位被称为( )。
A.目标
B.职位
C.机构
D.人员
答案: B
解析: 职位是依据组织目标的需要而设立的具体工作岗位。它具有以下特征:①职位以工作为中心而设置,不受人的因素的影响,即所谓“固定的职位流水的人”,当某一职位没有合适人选时,称之为“职位空缺”。②职位的数量明确、具体,由组织编制明文规定。③职位有类别划分,任何职位都可归于相应的职位系列和职位等级。
13.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法约尔
B.亚当斯
C.格林纳
D.西蒙
答案: C
解析: 美国管理学家格林纳提出的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认为,组织像任何有机体一样有其生命周期。组织的生命周期由创业、聚合、规范化、成熟、再发展或衰退五个阶段构成,处于不同阶段的组织,其内部结构、领导方式、管理体制和职工心态各异。组织在每一阶段的后期都将毫无例外地面临某种挑战或危机,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迎接挑战、化解危机,以维护组织的稳定与发展。
14.组织平衡理论代表人物巴纳德认为,组织的第一要素是( )。
A.共同目标
B.协作意愿
C.信息交流
D.加强团队学习
答案: B
解析: 巴纳德认为,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只有通过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交流这三个基本要素的结合才能实现。协作意愿是组织建立的第一要素,其意义在于自我克制,交出部分个人行为的控制权,实现个人行为的非个性化。
15.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在周瑜“放火”之前预先在曹操逃跑的路上布下伏兵。在管理控制中,该方法属于( )。
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反馈控制
D.动态控制
答案: A
解析: 前馈控制是一种在计划实施之前,为了保证将来的实际成果能达到计划的要求,尽量减少偏差的控制。由于前馈控制把控制活动提前到管理过程的前端,因而也被称作预先控制或事前控制。例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周瑜“放火”之前,已于华容道设下伏兵,以待败退的曹兵等,就是典型的前馈控制。前馈控制避免了一些消极后果,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控制。
16.百度地图导航用红、黄、绿等颜色显示道路的拥挤程度,这种方法应用了传统控制方法中的( )。
A.财务控制法
B.成本控制法
C.专题报告分析法
D.统计数据资料分析法
答案: D
解析: 统计数据资料分析法是管理者对组织或部门活动中的各种统计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的方法。管理者要善于利用组织或部门的统计数据资料进行控制,以增强控制的针对性、有效性。一般而言,以数据、图表或曲线图形显示的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对组织活动的趋势及其相互关系做出明确的判断。百度地图导航用红、黄、绿等颜色显示道路的拥挤程度,这种方法正是应用了统计数据资料分析法。
17.以投资额与利润之比,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方面衡量组织绩效的控制方法是( )。
A.损益控制法
B.预算控制法
C.管理审计法
D.投资报酬率分析法
答案: D
解析: 投资报酬率分析法的基本做法是,以投资额与利润之比,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方面衡量整个组织或组织内部某一部门的绩效并依此进行控制。许多组织都把这一方法作为评价组织整体工作绩效的主要方法。
18.通过有计划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指标来衡量及控制管理活动的控制方法是( )。
A.预算控制方法
B.人员控制方法
C.全面控制方法
D.程序控制方法
答案: A
解析: 预算是指组织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有计划的财务活动的表现形式。预算作为一种主要的控制手段,属于计划的范畴,是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组织收支情况的设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预算指标来衡量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据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行动。
19.综合了关键路线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的计划管理方法是( )。
A.网络计划方法
B.系统分析方法
C.精益管理方法
D.定性分析方法
答案: A
解析: 网络计划方法是指应用网络图全面反映整个工作的流程、计划内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进度,通过时间参数的计算,找出关键路线与机动时间,以对计划进行优化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它是关键路线法和计划评审法的综合。
20.最早把即时生产(just-in-time)付诸管理实践的是( )。
A.美国IMVP计划
B.日本丰田公司
C.美国北极星计划
D.美国杜邦公司
答案: B
解析: 20世纪80年代日本丰田发明了精益生产方式,提出了精益企业的概念。该概念始创于丰田公司大野耐一实行的即时生产(just-in-time,JIT)概念,其核心是在企业的生产环节及其他运营活动中彻底消灭浪费现象,并随之形成了力求在大批量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降低浪费、提高生产效率的精益生产方式。
21.目标管理对人性认识的理论基础是( )。
A.麦格雷戈的“X理论”
B.麦格雷戈的“Z理论”
C.麦格雷戈的“Y理论”
D.“理性人”假设理论
答案: C
解析: 目标管理以麦格雷戈的“Y理论”作为人性认识的理论基础。实行目标管理的组织赋予其成员充分而恰当的职责和任务,建立一种上级对下级的信任,认为他们可以积极发挥能力,使员工能够自觉且积极主动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做出自己的贡献。与传统管理模式中强调上级监督和控制相比,目标管理是一种自我控制式的管理。
22.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诞生于( )。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
答案: C
解析: 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虽然诞生于美国,但是却首先在日本得到推广和发展。日本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面质量管理逐渐被世界各国接受与认可。如今,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已经逐步从制造业推广到商业、服务业和公共事务领域。
23.全面质量管理衡量组织绩效的标准是( )。
A.员工满意度
B.顾客满意度
C.管理者满意度
D.供应商满意度
答案: B
解析: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顾客为导向的全过程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始终强调以顾客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组织绩效的标准,因此要对工作中每一个环节进行质量管理。
24.对观察对象不太了解,没有规范的观察计划写程序,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观察的观察方法是( )。
A.无结构观察
B.隐蔽性观察
C.实验性观察
D.有结构观察
答案: A
解析: 无结构观察一般对观察对象不太了解,没有规范的观察计划与程序,观察多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无结构观察要求观察者敏锐把握环境中的关键信息,对观察者的经验和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这种观察适用于探索新环境的情况或了解个案的初期。
25.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极高,要求相关系数达到( )。
A.0.1~0.3
B.0.9以上
C.0.7
D.0.5~0.7
答案: B
解析: 表示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称为相关系数或相关指数。一般情况下,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的取值在0与1之间。如果相关系数在0.3以下,表明变量间相关程度低;如果相关系数在0.3~0.5之间,表明变量间相关程度一般;如果相关系数0.5~0.7之间,表明变量间相关程度显著;如果相关系数在0.7~0.9之间,表明变量间相关程度高;如果相关系数在0.9以上,表明变量间相关程度极高。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下列对查尔斯·巴贝奇的描述,正确的有( )。
A.特别强调劳资合作
B.提出了“关心人的哲学”
C.被誉为是“组织理论之父”
D.分析了劳动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
E.提出了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
答案: ADE
解析: 产业革命后期,对管理思想贡献最大的是查尔斯·巴贝奇。他是英国的数学家、发明家,是科学管理的先驱者。巴贝奇更全面、更细致地分析了劳动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同时特别强调劳资协作,提出了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以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B项,罗伯特·欧文提出了“关心人的哲学”;C项,马克斯·韦伯被誉为是“组织理论之父”。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物质需求包括( )。
A.生理需求
B.尊重需求
C.安全需求
D.归属需求
E.自我实现需求
答案: AC
解析: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按照重要程度和产生顺序依次可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马斯洛划分的人类需求的五个层次中,处于低层的生理与安全需求属于物质需求,处于高层的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属于精神需求。
3.成就需要理论认为,有效管理者的需要结构包括( )。
A.高度权力需要
B.低度权力需要
C.适度成就需要
D.高度成就需要
E.低度社交需要
答案: ACE
解析: 麦克利兰的研究证明,权力需要对管理人员是最为重要的,有效管理者合理的需要结构通常是:高度权力需要、适度成就需要、低度社交需要。这是由管理者的职位特点、工作性质决定的。
4.绘制网络图的基本方法有( )。
A.顺推法
B.逆推法
C.重点工序法
D.比较法
E.演绎法
答案: ABC
解析: 绘制网络图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①顺推法,又称前进法,就是从始点事项开始,首先确定由始点事项开始的工序,然后根据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确定每个工序的紧后工序。这样,把各个工序都由前面排到后面,一直排到终点事项为止。②逆推法,又称后退法,这种方法与顺推法正好相反。它是从终点事项开始,首先确定直接进入终点事项的工序,然后根据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确定每个工序的紧前工序,这样,把各个工序都由后面排到前面,一直排到始点事项为止。③重点工序法。从最重要的工序排起,考虑哪些工序放在它的前面,哪些工序放在它的后面,按各工序的相互关系来安排。
5.社会调查中资料收集的方法包括( )。
A.问卷法
B.观察法
C.文献调查法
D.访问调查法
E.决策树法
答案: ABCD
解析: 社会调查中资料收集的方法包括:①问卷法,是现代社会中最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特别是在调查研究中,它的使用更为普遍。②观察法,是收集非语言行为的数据和资料的一种主要方法和技术。③文献调查法,就是采用科学方法收集文献资料、摘取有用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的调查方法,是一种古老的研究方法。④访问调查法,又称访谈法、面谈法,是访问者通过口头交谈方式直接向受访者了解社会情况或者探讨社会问题的调查方法。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判断正确与否,正确的打√,不需要说明理由,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管理理论必须和实践紧密结合。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其他学科所共有的基本特征,用一句话概括,即管理学具有理论性。管理学又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必须时刻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2.法治是老子思想的核心。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所谓的“道”是指人类生活的准则,是客观存在的宇宙本源,是万事万物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也是治理国家的规律和准则。“法治”是商鞅管理思想的核心。
3.领导四分图理论认为,理想的领导方式是低组织低关心。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领导四分图理论认为,高组织高关心这种类型的领导者把对人的关心和对组织效率的关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既能保证任务的完成,又能充分满足人的需要,是一种理想的领导方式。
4.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视作管理系统最重要的资源。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视人为资源,视人为管理系统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确立了人力资源开发的新理念。主要包括: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②人力资本理念;③人才商品化理念。
5.管理审计是一种内部审计。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管理审计是指组织或部门全面、系统地评价、分析管理工作绩效的一种控制方法,其实质就是针对整个组织开展的审计。管理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区别在于,后者涉及的范围较广,是对组织经营状况的审计,而管理审计的目的则仅是评价管理工作或者管理系统的质量。通常情况下,管理审计指的就是外部审计,即由组织或部门以外的专业审计机构对某一组织或部门的财务程序、财务经济往来情况进行有目的的综合检查。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现代管理人本思想的依据。
答案: 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客体。强调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现代管理区别于历史上所有管理的又一特征。人本思想的依据是:
  (1)在各种各样的管理要素中,人的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最为重要。
  (2)管理必须做好人的工作,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这是决定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解析:
2.简述决策理论学派的基本观点。
答案: 决策理论学派由社会系统学派发展而来,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西蒙,他的代表著作主要是《组织》和《管理决策新科学》。西蒙以其对决策理论的重大贡献而荣获197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有:
  (1)强调了决策的重要性,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2)分析了决策过程中的组织影响,强调发挥组织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3)提出了决策的准则,主张用“令人满意”准则取代最优化标准。
  (4)归纳了决策的类型,把决策划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解析:
3.简述薪酬确定的原则。
答案: 薪酬确定的原则包括:
  (1)与组织战略一致原则。薪酬的制定应该与组织发展战略相一致,围绕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来进行,对组织战略目标实现贡献较大的成员,其薪酬理应较多。
  (2)按劳付酬原则。按劳付酬是指在确定员工薪酬时,应以其工作量和工作贡献度为依据,并适当考虑工龄、受教育程度和地区等因素。
  (3)同工同酬原则。同工同酬是指相同的工作岗位报酬和待遇应该大致相同,可能会有所差别,但不能差别过大,否则容易引起员工的不满情绪。薪酬制定应当公平公正。
  (4)比较平衡原则。比较平衡是指确定薪酬时应考虑同行业、同地区员工的薪酬水平,有一个横向的比较平衡,利于行业稳定和企业平稳发展。
  (5)定期增薪原则。定期增薪受组织发展情况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并且,随着员工在组织中工作时间的增加、对组织的贡献度增加,应该适当增加薪资。我国公务人员也实行定期增薪制度,《公务员法》有明确规定。
  (6)法律保障原则。指员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同时薪资待遇也受到法律保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或调整。
解析:
4.简述网络计划方法的优点。
答案: 网络计划方法的优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
  (1)有利于科学掌握全局。网络图是一种用直观图形表示的、有逻辑和数学根据的计划模型,它能完整地反映一项计划所包含的全部工作以及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有助于区分各个执行者的职责,并能有效避免遗漏那些为完成整个计划所必须要完成的工作。
  (2)有利于抓住重点和关键。网络计划方法以数量关系反映出整个计划中的关键路线,可使工作人员不把精力浪费在那些对完成整个计划影响不大的非关键工作上,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工作上。在工作进行中又可以通过资讯反馈清楚地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找出症结,明确替代资源,从而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
  (3)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网络计划方法可以应用最优化原理去合理地安排计划中的各项工作,从而能以最短的工作时间、最少的资源、最低的费用去完成计划任务。
  (4)有利于提高预见性。网络计划方法可以使管理人员根据执行计划的反馈信息,及时地预见可能偏离计划的情况,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协调,使计划自始至终处于管理者的监督和控制之中。
  (5)可以更方便地使用现代工具与技术。网络计划方法可以有效地使用电子计算机,从而大大提高制订计划的效率。可以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更多地运用现代分析技术,从而更科学地安排工作。
解析:
5.简述概率抽样的主要方法
答案: 概率抽样方法有以下几种:
  (1)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抽样方式,其他概率抽样都是由它派生出来的。假设总体的大小为N,从中任意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每一个样本都有同样的机会被抽中,这种抽样方法称简单随机抽样。它的优点在于抽样过程完全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干扰,简单易行;但该方法只适用于调查对象不多的调查总体。
  (2)等距抽样,又称系统抽样,是指对研究的总体按一定顺序排列,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单位,并把这些抽取的单位组成样本进行观察用以推断总体的一种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根据抽样比例K=N/n(抽样框所含单位数/样本单位数),首先在前K个单位中随机抽取一个单位,然后按单位在抽样框中的排列顺序,每隔K-1个单位抽取一个单位。
  (3)分层随机抽样,又称分类抽样。它是将总体单位或元素按照其属性、特征分为若干个层次或类型,然后在各类型或层次中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而不是从总体单位或元素中直接抽取样本。分层抽样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提高抽样调查结果的精确度,或者是在一定精确性的要求下,减少样本的单位数以节约调查费用。
  (4)整群抽样。它是将总体单位划分成群,然后采用随机的方法选出若干个群,以这些群所包含的所有单位为样本。应用整群抽样的原因:一是缺乏总体单位的抽样框;二是为了工作方便和节约费用。例如,进行居民家庭收入调查,可以在一个城市中抽取1/10的居委会,对其中的所有居民家庭户进行调查。
  (5)多阶段抽样,又称多级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等可称为单阶段抽样。这些抽样方式都是一次直接从总体中抽出样本,而多阶段抽样则是把抽取样本单位的过程分为多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先抽取大的单位,第二阶段从第一阶段所抽出的大单位中抽出较小的单位,依此类推。多阶段抽样的每一阶段可以分别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或分层抽样等不同方式。
6.联系实际,论述目标管理的优点。
答案: 目标管理的优点包括:
  (1)目标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目标管理方式的实施可以切实地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率。相比于传统管理模式,目标管理方式在推进组织工作进展、保证组织最终目标完成方面更胜一筹。目标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去考虑关于计划的效果,考虑完成目标的方法,以及人员、资金和设备等,从而使计划工作落到实处,保证了目标实施的有效性。
  (2)目标管理的实施有助于明确职责、优化结构。目标管理的实施使得组织内部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目标体系,每个部门和个人的职责都在这个体系中得以明确,通过责、权、利的统一,管理人员就可以发现组织体系中存在的弊端,进而通过对组织结构的优化设计来有效避免各部门职责不清、机构臃肿和人浮于事的现象,使得组织结构更加合理,为实现总目标提供良好的组织环境。
  (3)目标管理的实施有助于实现自我管理。目标管理实质上是一种自我管理的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引导组织成员向自我管理的转变。在此过程中,组织成员参与目标的制定并取得了组织的认可,不仅如此,组织成员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除目标确定外,在如何实现目标的方式上也由组织成员自身决定。如此一来,目标管理充分体现出自我管理的方式,有助于促进组织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目标管理的实施有助于加强控制。在组织的整个目标管理体系中,一个个明确且又具体的目标为控制提供了标准和依据,目标的分解与适度授权意味着管理者在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强控制,及时依据下级的具体目标去检查、对比、评价下级的工作,一旦发现偏差就要及时纠正。从另一方面看,一个组织有一套明确的可考核的目标体系,这本身就是进行监督控制的最好依据。
  (5)目标管理的实施有助于增强激励。目标管理鼓励个人投入,激励员工专心于他们的目标。当组织的总目标被分解到个人身上时,组织成员通过将个人愿景与组织目标相结合,制定出一个可行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就会成为组织成员努力前进的方向和个人的内在激励,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还能得到来自上级的帮助。每当与设定目标接近一步时,就会让员工产生一种成就感,特别是在该目标的达成与相应激励措施相结合的情况下,目标的激励效用更大。
  目标管理能极大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遂被广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西欧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世界企业管理界大行其道。华为作为我国优秀的企业之一,在目标管理上也有自己的经验。首先华为公司在培训员工的时候,让每一名员工在开始工作之前必须弄清楚五件事:做什么?如何做?做多少?在哪儿做?为什么做?明白这五点,才是员工做好工作的前提,这样才能引导员工正确地去做工作。其次,华为公司在进行目标管理,为员工在制定目标之前,总是会先进行一番调查,同时做好可行性研究,了解目标工作的难度,了解目标是否能够完成。正是通过目标管理,华为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由于强调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将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因而提高了士气,成为国际知名企业。
7.案例
  某公司为了提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在保留原来设置的生产车间及其下属的生产班组的基础上,根据战略规划、薪酬设计、产品营销等需要,增设了战略规划部、人力资源部、产品营销部等部门。在管理过程中,上述部门既要协助公司总经理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又要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领导各生产车间的相关工作。
  分析要求:
  (1)该公司采用了哪一种组织结构模式?
  (2)分析该组织结构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答案: (1)该公司采用了矩阵制组织结构模式。
  矩阵制组织结构模式将管理机构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的职能管理机构;二是为完成某项专门任务,由各职能管理部门人员联合组成的专门任务小组。专门任务小组由专人负责,称为业务经理。任务小组内的工作人员受职能部门和任务小组负责人的双重领导,完成任务后,各自返回所在部门。如果企业中的专门任务小组有若干个,这种专门任务小组的横向关系和原来的纵向关系,就构成了一个矩阵。
  (2)①矩阵制组织结构模式的优点有:
a.可以使职能管理机构的专业人员集思广益,迅速完成某项任务,既提高了相互协调的灵活性,又加强了组织的整体性。
b.这种组织结构模式使多项专门任务在一个组织中平衡协调地完成,既避免了各部门的重复劳动,又减少了成本支出。
c.既能使企业主管摆脱日常事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全局性问题,又能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
d.矩阵制下,各职能管理机构的专业人员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既能加快工作进度,又能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
②矩阵制组织结构模式的缺点有:
a.由于任务小组的人员受双重领导,当纵横两个管理系统协调不好,来自两个管理系统的指令不一致时,下属人员便无所适从。
b.实行双重领导会产生职能不清问题。
c.由于任务小组及其成员不是固定的,因而人员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和不安全感,对工作有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