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2016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15题,共30分。)
1.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是
A.最佳期和敏感期
B.转折期
C.关键期
D.最近发展区
答案: D
解析:
2.小班幼儿在画画时,往往提笔就画,不假思索,画好了才说这是什么。这反映了这一年龄阶段儿童思维的什么特点?
A.思维依靠语言
B.思维依靠逻辑符号
C.思维依靠行动
D.思维依靠表象
答案: C
解析:
3.3岁的幼儿观察时,只看事物的表面和明显较大的部分,而不去看事物较隐蔽、细致的特征;5、6岁的幼儿观察时能区分较细致、隐蔽的特征。这说明了
A.观察的目的性加强
B.观察的持续性延长
C.观察的细致性增加
D.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答案: C
解析:
4.古人有云:“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说明了
A.感觉对比现象
B.感觉适应现象
C.感觉融合现象
D.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答案: B
解析:
5.对儿童感知觉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A.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是很低的
B.新生儿的最佳视距在20厘米左右,相当于母亲抱着孩子喂奶的距离
C.1岁以后,儿童对物体的知觉,渐渐和有关的概念相联系
D.1岁后,随着语言的萌芽和发展,知觉的概括性水平逐渐提高
答案: C
解析:
6.形象记忆主要依靠的是
A.动作
B.言语
C.表象
D.情绪
答案: C
解析:
7.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是
A.出现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
B.出现动作的概括
C.尝试错误
D.抽象逻辑性发展
答案: A
解析:
8.具体形象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
A.动作
B.表象
C.语词
D.概念
答案: B
解析:
9.语气的掌握,代表着儿童掌握
A.对话言语
B.连贯言语
C.逻辑言语
D.言语表达技巧
答案: D
解析:
10.根据伊扎德的观点,各种基本情绪出现的年龄应在
A.1岁左右
B.2岁左右
C.2~3岁左右
D.3岁左右
答案: B
解析:
11.一般认为,儿童坚持性发展最快的年龄是
A.2~3岁
B.3~4岁
C.4~5岁
D.6~8岁
答案: C
解析:
12.好奇好问,通常反映的是幼儿
A.气质的特点
B.性格的特点
C.能力的特点
D.社会性的特点
答案: B
解析:
13.70年代的一项关于理想男性个性特征的调查表明,更受欢迎的性别类型是
A.未分化
B.男性化
C.双性化
D.女性化
答案: C
解析:
14.“无依恋的儿童”通常指的是亲子关系中的
A.安全型儿童
B.回避型儿童
C.稳定型儿童
D.反抗型儿童
答案: B
解析:
15.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是
A.遗传决定的
B.环境决定的
C.相互作用的
D.期望决定的
答案: C
二、名词解释 (每题3分,5题,共15分。)
1.观察法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2.重学记忆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当儿童学习了一种知识或技能以后,经过一段记忆消逝的时间,重新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次学习所需要的时间或次数,比第一次学习要少些。
3.理智感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由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这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4.基础运动阶段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指儿童2~7岁时,能控制自己的肌肉系统,保持稳定性,能够自由活动的阶段。
5.生理成熟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身体结构和机能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又叫生理发展。
6.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客观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7.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1)无意注意占优势。
(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8.学前儿童的前书写活动应准备的方面。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1)手的小肌肉协调性的发展;
(2)对字形的空间知觉、方位知觉的发展;
(3)对笔顺的掌握;
(4)正确的执笔姿势。
9.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1)生物因素,主要有性激素和大脑功能分化的影响;
(2)社会因素,包括父母、教师及社会舆论的影响。
10.试论述儿童对事物的理解的发展趋势。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语词的理解。
(3)从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
(4)从情绪性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5)从不理解事务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11.试论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1)自我感觉的发展阶段(1岁前);
(2)自我认识的发展阶段(1~2岁);
(3)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2~3岁);
(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阶段(3岁以后)。
12.1970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女孩。一位名叫吉妮的美国儿童出生后的第20个月起,即被父亲单独囚禁起来,而与世人隔绝。吉妮于13岁半被人解救出来之前,失去了习得语言之机会。吉妮在过了语言习得临界期后开始学习母语,至今尚未完全习得英语。1920年,美国牧师辛格在印度发现两个“狼孩”,小的两岁,不久就死去了;大的约八岁,取名卡玛拉。后来她被从狼窝里救回送到附近一个孤儿院,由辛格牧师夫妇抚养。尽管她每天与人生活在一起,但心理发展极慢,智力低下。第二年,卡玛拉能用双膝行走,能靠椅子站立,能用双手拿东西吃,对抚养她的辛格夫人能叫妈。经过三年多的训练她才逐步适应人的生活,能够自己站起。入院六年时,她能说出30个单词,与别人交往时有了一定的感情,智力达到2岁半的水平。第九年,卡玛拉17岁因尿毒症死去时,智力只有3岁半的水平。结合上述案例,运用所学的有关关键期的理论来进行分析,并谈谈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儿童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形成,或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学前期是人生学习口语的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学会人的语言。根据此理论,需要抓住关键期开展适宜、及时的教育,提供给孩子丰富的环境刺激,促进身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