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学》试题(网友回忆版)六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高等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是( )。
A.学术性
B.专业性
C.综合性
D.高级性
答案: B
解析: 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专业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
2.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癸卯学制”,将高等教育由低到高分为三级,即高等学堂、大学堂和( )。
A.太学
B.翰林院
C.学宫
D.通儒院
答案: D
解析:
3.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始于( )。
A.18世纪末
B.19世纪初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答案: B
解析: 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等学校科研可从19世纪初算起。
4.“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
A.社会价值
B.管理价值
C.个人价值
D.应用价值
答案: A
解析: 题干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这体现了教师职业对社会的作用。
5.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作用表现在传承文化、改造文化和( )。
A.评价文化
B.整合文化
C.创新文化
D.编辑文化
答案: C
解析:
6.制约高等教育结构完善程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
B.经济
C.科技
D.文化
答案: B
解析: 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7.高校教师的角色是传授者、管理者和( )。
A.控制者
B.代理人
C.评价者
D.自由人
答案: B
解析:
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
A.《论语》
B.《中庸》
C.《学记》
D.《大学》
答案: C
解析:
9.教育教学研究应侧重的方面是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 )。
A.教师劳动
B.教育体制
C.教学设备
D.教学方法
答案: D
解析: 教育教学研究应侧重的方面是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0.以行政权利为主导的高等学校权力模式,称为( )。
A.英国模式
B.德国模式
C.美国模式
D.中国模式
答案: C
解析: 美国模式是一种行政权力相对强大,强调规范,实行相对严格的等级制度,下级对上级负责的高校管理模式。
11.按照高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是( )。
A.教育方针
B.教学计划
C.教育目标
D.教学大纲
答案: B
解析: 高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12.发现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布鲁纳
B.赞可夫
C.斯金纳
D.凯洛夫
答案: A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是发现法。
13.美国1862年生效的旨在通过赠地建立学院,培养农业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是( )。
A.《林肯法案》
B.《莫里尔法案》
C.《赠地法案》
D.《国际教育法》
答案: B
解析:
14.高校教学过程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创造性和( )。
A.逻辑性
B.理论性
C.层次性
D.实践性
答案: D
解析: 教学过程的特点包括专业性、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
15.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是短学程化、场所多样化和( )。
A.大规模化
B.综合化
C.小规模化
D.融合化
答案: C
解析:
16.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和( )。
A.稳定性
B.自觉性
C.群体性
D.松散性
答案: C
解析:
17.《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 )。
A.校长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书记负责制
D.校长分工负责制
答案: A
解析:
18.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依据和( )。
A.归纳
B.规范
C.概括
D.归宿
答案: D
解析: 高等教育目标的意义: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对高等教育活动的结果起着规范作用;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是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
1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 )。
A.20%
B.30%
C.40%
D.50%
答案: C
解析: 到2020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
20.对高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进行的价值判断活动,称之为( )。
A.检测评估
B.模拟评估
C.教学评估
D.水平评估
答案: C
解析: 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估,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判断题 (请根据题目内容判断对错。)
1.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
2.“教自由”和“学自由”是“威斯康星思想”的两个核心概念。(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教自由”和“学自由”是洪堡的教育思想。
3.人类认识活动是无限的,而教学认识过程是有时限的。(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人类认识活动是无限的,而教学认识过程是有时限的。这是教学过程的特殊性的表现。
4.博物馆是西方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5.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就是指接收高等教育人数的大量增加。(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当一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与适龄入学人口的比例达到15%一50%时,属于大众高等教育发展阶段。
6.高校教师资格是高校教师任职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高校教师资格是高校教师任职条件的基本要求。这意味着高校教师资格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7.班级授课制是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并在理论上进行说明的。(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8.首开人类师范教育先河的国家是美国。(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尔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
9.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10.教师从事教育专业的态度、价值观、兴趣、自我意识等称之为教师的教育概念。(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指教师从事教育专业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兴趣、自我意识等。
三、简述题 (-)
1.怎样理解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答案: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解析:
2.简述高等教育的两种基本价值观。
答案: (1)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则主要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简言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孟子、蔡元培、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
(2)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质量和效果可以用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来评价。简言之,教育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最高宗旨。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孔子、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洛克、凯兴斯泰纳等。
解析:
3.高校教师如何承担“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基本职能?
答案: (1)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创造性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2)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
(3)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解析:
4.“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是高校教学中必须贯彻的重要教学原则,请结合所任教学科或所学专业对该原则加以论述。
答案: (1)该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这一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的教育性与科学性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应是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并尽可能反映当代先进的科学成果;思想性是指教师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2)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要求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传播科学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3)教师应做到:①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跟上科学发展的潮流;②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③教师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
解析:
5.试述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答案: (1)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2)高等学校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3)注意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年级差异和专业特点;
(4)充分利用教学条件;
(5)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6)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等。
6.不久前,北京某大学教授用三句粗话拒绝记者采访并通过微博炫耀粗话事件,引起舆论哗然。新华社以《如此素质如何为人师表?》为题对此事件进行了报道并发表评论:作为人民教师,所作所为应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应当履行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
请对此事例加以评析,并谈谈高校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答案: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①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对待学生:热爱学生;③对待集体:团结协作;④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
(2)教师的知识素养。
①政治理论修养: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统领教育教学。
②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教师还要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③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应该不断地从各方面吸取知识,具备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在当代,还要具备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知识,以及对工具性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熟练运用。
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学科知识。
此外,教师还要掌握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教师的教育科学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3)教师的能力素养。
①语言表达能力;②组织管理能力;③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④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4)职业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包括高尚的职业道德、愉悦的情绪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特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