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2017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答案: A
解析:
2.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 D
解析:
3.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  )
A.在质上不同,在量上可以比较
B.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不可以比较
C.在质上相同,在量上可以比较
D.在质上相同,在量上不可以比较
答案: B
解析: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
A.个别劳动时间
B.必要劳动时间
C.剩余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答案: D
解析:
5.货币用来衡量商品价值时,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答案: A
解析:
6.资本流通的目的是为了(  )
A.实现个人消费
B.满足生活需要
C.取得使用价值
D.获得更多的货币
答案: D
解析:
7.工作日长度的确定最终取决于(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对比
B.生产资料的发展状况
C.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程度
D.工人生活资料的构成
答案: A
解析:
8.社会再生产就规模来讲分为(  )
A.内涵再生产与外延再生产
B.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C.生产力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
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
答案: B
解析:
9.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是(  )
A.生产阶段
B.销售阶段
C.消费阶段
D.购买阶段
答案: D
解析:
10.资本家投在原料上的资本是(  )
A.流通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答案: D
解析:
1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生产部类的划分
B.资本周转的速度
C.社会资本的价值增殖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答案: D
解析:
12.利息率是一定时期的利息量与(  )
A.职能资本总量的比率
B.产业资本总量的比率
C.借贷资本总量的比率
D.生产资本总量的比率
答案: C
解析:
13.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C.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
D.生产集中消除了自由竞争
答案: A
解析: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表着(  )
A.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B.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个别垄断资本的经济利益
答案: C
解析:
15.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是(  )
A.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
B.社会产品的分配方式
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D.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方式
答案: C
解析: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  )
A.借助劳动证书的形式实现
B.在全社会按统一标准实行
C.根据人们的需要分配产品
D.通过商品货币的形式实现
答案: D
解析:
17.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实现经济增长属于(  )
A.内涵型经济发展模式
B.外延型经济发展模式
C.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
D.内涵与外延兼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答案: B
解析:
18.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主线是(  )
A.保持物价和币值稳定
B.保持较高就业水平
C.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D.促进经济高速增长
答案: C
解析:
19.生产过剩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时(  )
A.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
B.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
C.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大体平衡
D.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无关
答案: A
解析:
20.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建立的基础是(  )
A.绝对优势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
C.产业内贸易理论
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答案: B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形态有(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 ABC
解析:
2.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到(  )
A.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
B.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
C.追加的资本是工人创造的
D.工人的个人消费与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无关
E.工人的个人消费是再生产劳动力的必要条件
答案: ABE
解析:
3.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分割为(  )
A.产业利润
B.商业利润
C.银行利润
D.生产价格
E.资本主义地租
答案: ABCE
解析:
4.垄断利润是(  )
A.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
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通过自由竞争获得的平均利润
D.通过低价购买生产资料实现的利润
E.通过高价出售消费品实现的利润
答案: ABDE
解析:
5.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有(  )
A.社会历史的差异
B.资源禀赋的差异
C.分工水平的差异
D.区域经济结构的差异
E.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
答案: ABCDE
三、辨析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有了商品交换就有了货币。(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随着平均利润的形成,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生产价格是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的,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现之一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仅仅占有量的优势(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4.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在根本上是对立的。(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积累主要反映人们的长远利益,消费主要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二者在根本上是统一的。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
答案: (1)调节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把社会资源配置到效率较高的环节中去。(2)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迫使企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实行优胜劣汰,给微观经济主体以压力和动力,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活力。
解析:
2.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3)不变资本的节约。(4)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解析:
3.为什么说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导致垄断?
答案: (1)当生产高度集中时,少数大企业之间有可能通过联合,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市场。(2)为避免竞争中的两败俱伤,大企业有必要共同控制生产和销售,形成垄断。(3)生产集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竞争的困难,导致垄断的趋势。
解析:
4.简述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 (1)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2)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3)对外开放的程度。
解析:
5.简述发达国家进行国际经济调节的主要形式。
答案: (1)国际经济组织调节。(2)政府首脑会晤调节。(3)区域性经济联盟调节。
6.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答案: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首先表现为生产各种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的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2)资本家的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既是价值形成过程,也是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当工人创造的新价值超过劳动力价值时,就实现了价值增值。
解析:
7.试述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客观必要性。
答案: (1)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各部门之间按一定的比例协调发展,通过宏观调控来为经济发展创造各种基础条件。(2)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缺陷的需要。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局限和副作用。(3)宏观调控是充分发挥国家经济职能的需要。对内和对外经济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经济职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