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2021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
A.实行职能制
B.选用第一流的工人
C.实行例外原则
D.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答案: D
解析: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就在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因为科学管理如同节省劳动的机器一样,其目的正在于提高每一单位劳动力的产量。
2.经验主义学派强调管理科学应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研究对象,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 )。
A.彼得·德鲁克
B.哈罗德·孔茨
C.卡斯特
D.罗森茨韦克
答案: A
解析: 经验主义学派认为,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便在一定的情况下把这些经验加以概括和理论化。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
3.依据威廉·大内的Z理论,典型的日本企业管理所采用的控制方式是( )。
A.外在的控制
B.内在的控制
C.数字化的控制
D.形式化的控制
答案: B
解析: 威廉·大内归纳了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①终身雇佣制;②缓慢地评价与晋升;③职业发展途径的非专业化;④微妙、含蓄、内在的控制方式;⑤集体决策与集体负责。
4.哈默和钱皮的企业再造理论认为,企业再造的对象是( )。
A.企业愿景
B.企业绩效
C.企业目标
D.企业过程
答案: D
解析: 1993年,美国学者迈克·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出版了《企业再造》一书,第一次系统阐述了企业再造的内涵、方法与程序,使企业变革有了全新的系统理论指导。他们认为企业再造的对象是企业过程,即为完成某一目标任务而涉及实施的一系列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逻辑相关活动的集合。
5.被后世尊称为“亚圣”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
A.孟子
B.墨子
C.老子
D.庄子
答案: A
解析: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成为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6.儒家管理思想认为,管理好国家的前提和基础是统治者的( )。
A.法制观念
B.个人修养
C.无为而治
D.纪律意识
答案: B
解析: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即治理天下,管理好国家的前提和基础是统治者的个人修养。
7.墨子认为,晋文公逃亡国外而后匡正天下,齐桓公能称霸诸侯,关键都在于( )。
A.尚同节用
B.少私寡欲
C.善于用人
D.无为而治
答案: C
解析: 墨子认为,晋文公重耳逃亡国外而后匡正天下,越王勾践受辱而后成为震慑中原的国君,齐桓公称霸于诸侯,关键都在善于用人。
8.竞争战略理论中,要求企业在本行业内敢于独树一帜,甚至“标新立异”的战略是( )。
A.成本领先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专一化战略
D.广告宣传战略
答案: B
解析: 差异化战略要求企业在本行业内敢于独树一帜,甚至“标新立异”,主要是通过生产和提供其他竞争对手所没有的产品和服务,以形成“独此一家”的市场优势。
9.在决策体制中负责提供决策预测研究的是( )。
A.决策中枢系统
B.决策咨询系统
C.决策信息系统
D.决策监督系统
答案: B
解析: 决策体制是指由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组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良好的决策体制是公共决策过程顺利运行的组织保证。现代决策体制按其功能区分,可分为决策中枢系统、决策咨询系统和决策信息系统。决策咨询系统在决策过程中的任务有:①发现决策问题;②参与决策方案的设计、评估和论证;③提供决策预测研究。
10.决策过程的起点是( )。
A.确立目标
B.发现问题
C.拟定方案
D.选择方案
答案: B
解析: 现代决策过程一般有下述几个步骤:①发现问题。现代决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从发现决策问题到抉择方案的过程,发现问题是决策过程的起点。②确立目标。即决策者在制定或实施决策时所确立的预期标准或结果。③拟定方案。即在决策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探讨拟定解决决策问题、实施决策目标的各种可能性途径和方法的过程。④选择方案。即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在对各备择方案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从中选择一个较优的方案。
11.下列属于领导者非强制性影响力的是( )。
A.法定性权力
B.奖赏性权力
C.惩罚性权力
D.感召性权力
答案: D
解析: 非强制性影响力是指由领导者自身某些特殊条件而产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能让组织成员发自内心的、长时期地敬重与服从领导者,领导者感召性权力、专长性权力都会产生非强制性影响力。领导者的法定性权力、奖赏性权力、惩罚性权力都属于强制性影响力。
12.在领导四分图理论中,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是( )。
A.低组织低关心
B.低组织高关心
C.高组织低关心
D.高组织高关心
答案: B
解析: 领导四分图理论认为,领导行为是“关心人”与“抓组织”两类行为的具体结合。四种领导方式如下:①低组织低关心,这种类型的领导者既不关心人,又不重视组织效率,一般来说,是一种效果最差的领导方式。②低组织高关心,这种类型的领导者对人十分关心,重视培养互相信任和互相尊重的气氛,但对组织效率却缺乏关心,是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③高组织低关心,这种类型的领导者对组织的效率、工作任务和目标的完成都非常重视,但忽视人的感情和需要,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领导方式。④高组织高关心,这种类型的领导者把对人的关心和对组织效率的关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既能保证任务的完成,又能充分满足人的需要,是一种理想的领导方式。
13.期望理论可以用公式M=V·E来表示,其中E代表( )。
A.激励力量
B.目标效价
C.环境条件
D.期望值
答案: D
解析: 期望理论用公式表示为:M=V·E。其中,M为激励力量,即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行为动机的强度;V为目标效价,即达成目标后满足个人需要的预期价值;E为期望值,即达到目标并获得相应价值的概率。
14.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 )。
A.公平理论
B.归因理论
C.强化理论
D.权变理论
答案: A
解析: 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根据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公平理论,也称社会比较理论或等价理论。
1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描述的组织要素是( )。
A.目标
B.人员
C.物财
D.信息
答案: C
解析: 经费、场所、设施、设备及各类用品,是组织赖以存在并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日常生活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行军作战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管理组织而言,“财政为庶政之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物财是任何组织都不可或缺的要素。
16.在管理思想史上,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
A.赫伯特·西蒙
B.彼得·圣吉
C.马克斯·韦伯
D.亚当·斯密
答案: C
解析: 科层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马克斯·韦伯,出生在德国一个有着广泛政治和社会联系的富裕家庭,他是一个对社会学、宗教、经济学和政治学都怀有极大兴趣的学者。在管理思想史上,韦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
17.在绩效考核中,通过上级主管、同事、下属和顾客对员工进行全方位考核的方法是( )。
A.目标管理法
B.排列法
C.评分法
D.360°评价法
答案: D
解析: 360°评价法又称为全方位全视角考核法,这种评价方法不同于原有的单纯由上级对下级进行评价,而是通过上级主管、同事、下属和顾客对员工进行全维度考核,这样更能全方位、准确地考核员工的工作业绩。
18.在绩效考核中,因考核者对某一类人员笼统、机械、僵化的认识而形成的偏差属于( )。
A.晕轮效应偏差
B.主观好恶偏差
C.刻板印象偏差
D.近因效应偏差
答案: C
解析: 刻板印象偏差是考核者对某一类人员笼统、机械、僵化的主观认识影响考核结果而形成的误差。刻板印象是对人简单、片面、固执的看法,它束缚人的思想,妨碍对他人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19.在科层制组织理论中,酋长制下的酋长权威、长老制下的长老权威属于( )。
A.传统权威
B.超凡权威
C.合理—合法权威
D.法制权威
答案: A
解析: 科层组织理论将组织权威类型进行如下划分:①传统权威,是以对社会习惯、社会传统的尊崇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比如酋长制下酋长的权威,长老制下长老的权威,世袭制下君主的权威等。②超凡权威,是以对领袖人物的相貌、品格、信仰或超人智慧等人格特征的尊崇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③合理一合法权威,是以对法律确立的职位权力的服从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
20.管理控制的基础是( )。
A.信息
B.财物
C.人员
D.机构
答案: A
解析: 管理控制的基础是信息。管理控制与信息反馈密不可分,离开了信息反馈,便无法进行控制。
21.影视节目拍摄过程中,导演在摄影棚中指挥表演,控制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这种控制类型属于( )。
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反馈控制
D.事后控制
答案: B
解析: 现场控制是一种发生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控制,是直接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纠正其偏差。由于现场控制是在工作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又被称作随机控制、实时控制、即时控制、过程控制等。现场控制往往表现为管理者深入到具体的管理活动中,进行直接的指导和监督,对一些事前未能估计到的偏差立即加以纠正。
22.全面质量管理程序策略“PDCA循环”中的“D”代表的是( )。
A.Do(实施)
B.Disp1ay(展示)
C.Direct(直接)
D.Department(部门)
答案: A
解析: 目前,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较为经典的程序策略是“PDCA循环”。P、D、C、A分别代表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
23.社会调查研究中,反映阻碍社会进步或社会发展的社会现象的指标是( )。
A.否定性指标
B.正向指标
C.肯定性指标
D.中性指标
答案: A
解析: 否定性指标,又称逆指标或问题性指标,是反映阻碍社会进步或社会发展的社会现象的指标,如物价上涨、失业率、每万人犯罪率等。
24.社会调查研究中,性别变量(取值为男、女)是( )。
A.定序变量
B.定距变量
C.定类变量
D.定比变量
答案: C
解析: 定类变量是指变量的取值只有类别属性之分,没有大小、优劣之别,如性别,只有男、女两大类,他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差。
25.把研究的总体按一定顺序排列,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单位,并把这些抽取的单位组成样本进行观察用以推断总体的抽样方法是( )。
A.等距抽样
B.随机抽样
C.分类抽样
D.整群抽样
答案: A
解析: 等距抽样,又称系统抽样,是指对研究的总体按一定顺序排列,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单位,并把这些抽取的单位组成样本进行观察用以推断总体的一种方法。等距抽样的特点是,抽样的误差大小与总体单位的排列顺序有关,如果抽样间隔与单位排列的某种周期性变化相重合,就会产生过多抽取某些特殊类型的样本单位的情况,从而导致误差。防止出现偏差的办法是:经过若干间隔的抽样后,在新的间隔内,随机地选取某一单位作为新的起点,继续进行下面的等距抽样工作。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下列对亚当·斯密的描述,正确的有( )。
A.首次提出关心人的哲学
B.被誉为是“科学管理之父”
C.代表著作是《国富论》
D.组织了著名的霍桑实验
E.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
答案: CE
解析: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于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一书中,不仅对经济和政治理论做了卓有成效的论述,而且对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A项,罗伯特·欧文首次提出关心人的哲学。B项,泰勒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D项,乔治·埃尔顿·梅奥组织了霍桑实验。
2.实施头脑风暴法所采取的原则有( )。
A.函询决策原则
B.“庭外判决”原则
C.自由畅想原则
D.追求数量原则
E.取长补短原则
答案: BCDE
解析: 实施头脑风暴法有如下原则:①“庭外判决”原则。即必须坚持当场不对任何设想做出评价。②自由畅想原则。指在头脑风暴过程中,创造一种自由的气氛,参与者不应该受任何限制,大胆从不同角度、层次和方位展开想象,提出尽可能多的具有独创性的想法。③追求数量原则。即在实施头脑风暴法时尽可能多地提出设想。④取长补短和改进原则。在头脑风暴过程中,除提出自己的意见外,鼓励与会者对他人已经提出的设想进行补充、改进和综合,从而使某一设想更加完备或更具可能性。
3.下列属于人力资源特点的有( )。
A.能动性
B.时效性
C.时代性
D.重复开发性
E.生产和消费双重属性
答案: ABCDE
解析: 人力资源有以下特点:①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这是由于人具有主观能动,能够有目的地开展活动、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②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储而不用会荒废和退化,用非所长会造成极大的浪费。③人力资源具有时代性。它反映了所处时代的社会关系、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状况。④人力资源具有重复开发性,可对其进行重复的、持续的开发。⑤人力资源具有生产和消费双重属性。生产性是指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有条件的创造者;消费性是指人力资源的保护与维持需要消费一定量的物质财富,是无条件的消费者。
4.网络计划方法是一些计划方法的综合。它们包括( )。
A.精益管理法
B.关键路线法
C.计划评审法
D.系统分析法
E.头脑风暴法
答案: BC
解析: 网络计划方法是指应用网络图全面反映整个工作的流程、计划内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进度,通过时间参数的计算,找出关键路线与机动时间,以对计划进行优化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它是关键路线法和计划评审法的综合。
5.在目标管理中,有效目标制定的基本准则包括( )。
A.具体性
B.可行性
C.明确性
D.弹性
E.一致性
答案: ABCDE
解析: 在目标管理中,有效目标的制定有以下标准:①具体性。目标要对所期望达到的数量或质量界限实现清楚可控,要对目标最终结果达到具体描述,规定目标应在什么时间内完成。②可行性。目标的可行性要求目标的设定要切合实际且数量适当,而且目标实现的方式、手段、途径都是可行的,是有可操作性的。③明确性。目标的描述应该用下属和上级都能清楚理解的语言来表达,尽量采用书面形式。④弹性。制定目标使应让目标保持一定的弹性,以便更好地实现目标。⑤一致性。管理人员的目标必须与其权限相一致;制定目标方面的一致性,包含制定目标的纵向一致与横向一致。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判断正确与否,正确的打√,不需要说明理由,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道”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道”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孔子把“和”的理念与实现“和”的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庸理念,成为儒家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2.决策理论学派提出的决策准则是“最优决策准则”。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决策理论学派主张“满意准则”。因为人们没有求得“最优化”的才智和条件,因此,“满意准则”才是更合理、更可行的。
3.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社会性需要是与生俱来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社会性需要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在生存环境、个人经历、培养教育条件影响下形成的。
4.精益生产要求“一次做对”“零差错”。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精益生产提倡全过程的高质量,要求做到低库存、无间断流程,建立一个不会出错的品质保证系统,一次做对,零差错。
5.一事物的数值减少,另一事物的数值也减少,则两者为负相关关系。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一事物的数值减少,另一事物的数值也减少,两者为正相关关系。成正相关关系的两事物数值同向变化。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管理的两重性。
答案: 由于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因此,对生产过程的管理也存在两重性:
  (1)与社会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也称生产力属性。
  (2)与社会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也称生产关系属性。
  要正确理解管理的两重性质,一方面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和科学管理体系。
解析:
2.简述追踪决策的特点。
答案: 追踪决策具有以下特点:
  (1)回溯分析。回溯分析是对初始决策的形成机制与环境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失误的原因,以便去误取正,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整措施。
  (2)非零起点。追踪决策是在决策方案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客观环境已经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改造、干扰与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的。
  (3)双重优化。追踪决策所选的方案,不仅要优于初始决策方案,而且要在能够改善初始决策实施效果中的各种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优或最满意的方案。
解析:
3.简述赫茨伯格工作丰富化的含义。
答案: 工作丰富化具有两层含义:
  (1)职务内容扩大化。职务内容扩大化会带来工作内容的增加,从而可以消除因重复操作带来的单调、乏味感,给员工带来“较低层次”的满足。
  (2)工作意义的丰富化。指试图在工作中建立起一种更高的挑战性和成就感,从而给员工带来较高层次的满足感。
  在丰富工作的方法上,可采用在某些方面基于工人决策自由;鼓励下属人员参与管理;提高工人对任务的责任感等。
解析:
4.简述外部招聘的优势。
答案: 外部招聘具有以下优势:
  (1)可以发挥“外来优势”。外来人员与组织内部人员没有恩怨关系,便于开展工作;对于外来人员,组织成员只知其当前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便于树立威信和权威。
  (2)利于缓和组织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从外部选聘可能使组织内部中该职位的竞争者们得到某种心理上的平衡,从而利于缓和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
  (3)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外来人员可为组织带来新的工作方法与经验,从而给组织带来较多的创新机会。
  (4)人员来源广,选择余地大。外部招聘扩大了人员选择范围,开阔了人员选择渠道,使人员选聘在更大空间展开。
解析:
5.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
答案: 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有四个指导思想:
  (1)质量第一。质量管理逐渐演变成为组织各项管理工作的重点和中心环节。
  (2)为顾客服务。要求在产品或服务的形成、传输和使用上,以顾客的需求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检查效果的归宿。
  (3)预防式管理。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要依靠采取先进、规范的管理方式,将质量问题消灭于萌芽之中,达到应有的目的。
  (4)大家受益。全面质量管理的目的在于使顾客、业主、员工、供应者和社会受益,达到长期成功。着眼于通过系统化来实现组织的长远宗旨和方向,摒弃短期行为和眼前利益。
6.论述非正式组织在管理实践中的作用。
答案: 非正式组织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其在管理实践中既有积极作用,也存在消极作用。
  (1)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体现在:
①协助工作。非正式组织对于临时发生的急迫问题,常能寻求非正式途径及时而有效地解决。
②分担领导。在与主管人员保持良好关系并采取合作态度的条件下,非正式组织能够主动地协助工作并积极提供意见,从而分担正式组织主管人员的领导责任,减轻领导的负担。
③增加稳定。非正式组织能给人以吸引力,从而增强组织的稳定性,减少人员流动。
④发泄感情。非正式组织可作为职工受到挫折时发泄感情的通道,并能协助职工解决困难,给予其安慰。
⑤制约领导。非正式组织往往有监督制约领导者的作用,使其不敢滥用权力。
  (2)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体现在:
①保守倾向。当正式组织采取变革措施或追求卓越时,它们常常持否定态度。
②角色冲突。当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会使个人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增加了服从正式组织的思想顾虑。
③滋生谣言。以感情为基础,非正式组织往往成为一些谣言、小道消息的产生地和传播的重要渠道。
④不良压力。非正式组织缺乏行为标准和规范,压力往往更加沉重如讽刺、挖苦、打击、造谣等。
  综上,在管理实践中,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利用其积极作用,防止和克服其消极影响。
7.案例
2020年6月,某市在56天无新增病例的情况下,突然发现1例新冠肺炎本土患者。疾控部门即时预警,按照防控预案,对病人隔离治疗,同时启动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该患者14天内的行程和密切接触者的回溯,把传染源锁定在某海鲜市场,随即启动战时机制,封锁该市场,并对密切接触者较多的小区进行封闭管理,同时在全市范围内筛查14天内去过该市场的人员,并对他们进行核酸检测。全市启动社区防控二级应急响应,及时控制和防范疫情社区传播…经过群策群力,综合施控,三周后本土新增病例基本消除,一个多月后疫情终止,二级应急响应解除。
  分析要求:
  案例中,该市抗疫使用了哪些控制方法?为什么?
答案: 案例中,该市抗疫使用了以下控制方法:
  (1)前馈控制。前馈控制是指在计划实施前,为保证将来的实际成果能达到计划的要求,尽量减少偏差的控制。该市制定防控预案,提前对疫情发生后的可能情况进行分析,属于前馈控制。
  (2)现场控制。即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进行控制,是直接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纠正其偏差。该市将病人隔离治疗,对作为传染源的海鲜市场进行封锁,将密接者较多的小区进行封闭管理,切断传染渠道,属于现场控制。
  (3)反馈控制。即针对结果进行控制。该市对该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事后追溯密切接触者,发现新传染源后新增社区管控等,属于反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