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2018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19世纪初,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的主要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答案: B
解析: 由于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他们把目标瞄向中国。1825年,英国经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了缓解与中国的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出口大量鸦片,成为19世纪初中国鸦片的主要输入国。
2.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瑷珲条约》
答案: C
解析: A项,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B项,《北京条约》是1860年中国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和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C项,《马关条约》是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此条约中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等。D项,1858年与俄罗斯帝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
3.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  )。
A.《中国丛报》
B.《北华捷报》
C.《字林西报》
D.《万国公报》
答案: D
解析: 《万国公报》原名《教会新报》,更名后虽然名为教会刊物,实际上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侧重传教演变为侧重刊登政治时事内容,除介绍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外,还竭力宣扬殖民地奴化思想,为外国列强侵华进行辩护。
4.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答案: A
解析: 1841年5月,英军劫掠队到三元里一带抢劫,侮辱妇女,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义愤同赴”,组成反侵略武装抵御英军,最终大获全胜。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5.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
A.林则徐
B.王韬
C.龚自珍
D.魏源
答案: D
解析: 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综述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侵略。
6.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
A.《原道觉世训》
B.《十款天条》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答案: C
解析: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其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A项,1843年洪秀全为动员群众写了《原道觉世训》。B项,1847年《十款天条》是作为一种教众的政治生活准则。D项,《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一个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
7.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新民丛报》
答案: A
解析: 在戊戌维新时期,影响较大的报纸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D项,《新民丛报》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于1902年2月由梁启超创办于日本横滨。
8.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和卖国行径,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答案: A
解析: 为反对袁世凯独裁,1913年7月,革命党人发动了“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B项,为反对袁世凯称帝,于1915年12月25日爆发护国运动。C项,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共发动了两次护法战争,第一次是在1917年,第二次是在1919年。D项,北伐战争是国民政府为统一全国而发动的一次战争。
9.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
A.《阿Q正传》
B.《狂人日记》
C.《药》
D.《孔乙己》
答案: B
解析: 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是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CD项都作于1919年;A项,发表于1921年。
1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国民革命
答案: B
解析: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水平。A项,辛亥革命并没有提出反帝的内容;C项,五卅运动是一次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D项,国民革命是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
11.1921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的第一个农民协会是在(  )。
A.湖南省湘潭县
B.广东省海丰县
C.浙江省萧山县
D.福建省上杭县
答案: C
解析: 1921年9月,沈定一等在浙江省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第一个农民协会,组织农民开展反抗地主压迫与剥削的斗争。1922年6月广东省海丰县农民协会成立;1923年3月,毛泽东在湘潭地区成立农民协会;福建省上杭县农民协会成立于1926年。
12.国民党在全国统治建立后,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  )
A.从农业方面开始的
B.从重工业方面开始的
C.从商业方面开始的
D.从金融业方面开始的
答案: D
解析: 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是在金融业方面开始的。国民党政府通过加入“官股”、改组有关机构等,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控制起来,成立了“国家的”中央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同时国民政府还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发行内债。
1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平江起义
D.百色起义
答案: A
解析: 1927年8月,南昌起义爆发,它成为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BC项是中共中央领导的三大起义中的另外两次起义,皆晚于南昌起义。D是邓小平于1929年在广西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起义。
14.1933年11月,国民党爱国将领蔡廷锴和蒋光鼐等发动的抗日反蒋事件是(  )。
A.宁都起义
B.福建事变
C.西安事变
D.二二八起义
答案: B
解析: 抗战初期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军侵华置之不理,1933年11月,国民党爱国将领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在福建福州发动抗日反蒋事变。A项,1931年12月,国民党第26路军在江西省宁都城举行的武装起义;C项,西安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劝蒋抗日,停止内战,在西安发动“兵谏”;D项是1947年2月,台湾省人民反对国民党政府的武装起义。
15.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挑起全面内战的起点是(  )。
A.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
B.大举围攻东北解放区
C.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
D.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答案: A
解析: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以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BC项,1947年6月国民政府做出新的战略方案:重点进攻陕北与山东共产党根据地。D项,1947年1月国民党军队重点围攻东北解放区。
16.194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 A
解析: 1948年9月12日开始辽沈战役,同年11月2日结束。B项,淮海战役始自1948年11月6日,终于1949年1月10日。C项,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D项,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战役。
17.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共六大
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 D
解析: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主要探讨建国之后的事宜。A项,中共六大于1928年6月在苏联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的塞列布若耶乡间别墅召开。B项,六届六中全会于1938年9月29日在延安桥儿沟天主堂召开。C项,中共七大于1945年4月23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
18.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  )。
A.征用外国资本
B.赎买民族资本
C.没收官僚资本
D.合并公营资本
答案: C
解析: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是彻底摧毁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新民主主义制度,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证。
19.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是(  )。
A.刘少奇
B.毛泽东
C.陈云
D.周恩来
答案: B
解析: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
20.新中国第一次正式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 C
解析: 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21.邓小平在1979年3月的中央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  )。
A.“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C.四项基本原则
D.“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答案: C
解析: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②坚持无产阶级专政;③坚持共产党的领导;④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A项,中国从成立之初就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从不搞分裂。BD项,都是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到的内容。
22.198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建立的经济特区是(  )。
A.海南经济特区
B.汕头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珠海经济特区
答案: A
解析: 1988年4月13日,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同时成立,这是我国面积最大,且是唯一一个省级经济特区。B项,1981年10月成立汕头经济特区。C项,1980年10月成立厦门经济特区。D项,1980年8月成立珠海经济特区。
23.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答案: B
解析: 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项,中共十三大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C项,中共十五大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明确回答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D项,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24.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法律是(  )。
A.《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B.《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C.《国家安全法》
D.《反分裂国家法》
答案: D
解析: 《反分裂国家法》是在2005年3月14日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一部关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法律,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强决心通过立法形式表达出来
25.中共十八大提出,我国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  )。
A.实现四个现代化
B.基本实现现代化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 D
解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A项,实现四个现代是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B项,基本实现现代化是邓小平在1987年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中提出的我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的目标。C项,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二、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答案: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是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派进行的一系列“自救”活动。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不仅创办了一系列的近代军事工业还创办了近代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对于我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重大的历史作用,具体有: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标,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他们归国后也大都成为重要的专业人才,这就成为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新式学堂打破了旧式教育和科举制度的一统天下,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军事人才。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商人的地位明显提高。在对世界和中国自身的认识方面,传统的“夷夏”观念也有改变,“西学”成为中国求强求富的学问。
解析:
2.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三种类型及其代表人物。
答案: 五四运动后,在李大钊等人的影响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中国出现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1920年9月,陈独秀发表《谈政治》一文,表明他站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之下。
  (2)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其代表是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1919年11月、12月,杨匏安发表《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作了比较确切的阐述。
  (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以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为代表。
解析:
3.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共党内屡次出现,“左”倾错误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在1927年后中共党内屡次出现“左”倾错误。主要有:
①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
②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③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2)屡次出现“左”倾错误的主要原因有:
①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了解,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②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瞎指挥,共产国际的代表王明时不时搬出马克思的词句,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
③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急于求成的思想泛滥,“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④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或小农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解析: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三大经济纲领。
答案: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一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揭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革命的动力以及要革命推翻的对象,深刻阐明了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主要内容如下:
①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了土地革命总路线,这就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②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
解析:
5.毛泽东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答案: (1)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一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已开始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进行再认识,考虑到由于我国具体国情,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不仅要经历许多发展阶段才能建成社会主义,而且可能会存在一个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完全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2)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毛泽东强调: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大力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为此,应当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即:
①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提出,为中国发展树立了具体、明确的战略目标,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6.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及其意义。
答案: (1)论战的内容
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这场论战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改良派竭力为清政府的民族和阶级压迫政策辩护,认为革命会引起社会暴乱。革命派控诉清政府卖国媚外的罪行,强调救国必先推翻清王朝。还反驳了改良派提出的革命会招致天下大乱和帝国主义干涉之谬论。
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改良派认为中国国民“民智未开”,根本没有享受民主权利、当“共和国民”之资格。革命派指出:当代中国,是“政府恶劣”;自由、平等是人类的本性,一旦破除禁锢,就会沛然流出;
③要不要社会革命。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美化封建土地所有制。革命派指出,中国“地主强权”“地权失平”,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把土地收归国有,以解决民生问题。
  (2)论战的意义
  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随着1907年《新民丛报》宣告停刊,论战以革命派的胜利告终。这场论战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如下:
  第一,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从而加入革命的行列。
  第二,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三革命派批判了封建文化思想,使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
解析:
7.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对中日双方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的分析。
答案: 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总结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地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主要内涵如下:
  (1)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
  (2)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因此,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3)毛泽东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亡国论和速胜论都只是孤立地抓住敌我因素的个别部分,使部分离开全体,并以部分代替全体。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抓住了中日战争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战争性质,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解析:
8.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答案: (1)1953年12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决议总结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提出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主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①互助组,由几户或十几户农民自愿组成,土地耕畜和其他生产资料仍归农民个人所有,但在生产方面组织起来、互帮互助,这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性质。
②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土地及牲畜、大农具私有的基础上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有较多的公共财产,实行土地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原则。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
③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将土地及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这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采取这种逐步过渡的办法,是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一项重要的创造。
  (2)中国农业合作化道路的基本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主要内涵如下:
①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及时将“组织起来”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②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③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④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⑤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