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2019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首先需要对“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有科学解答。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本质是(  )。
A.理性存在
B.政治动物
C.绝对精神的外化
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答案: D
解析: 马克思和恩格斯吸取了人类思想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明确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2.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看法和总观点。其中,人生态度主要回答(  )。
A.人为什么活着
B.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
C.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D.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答案: B
解析: 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人生目的是核心,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3.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经过人的努力和奋斗,理想可能变为现实,这是因为(  )。
A.理想总是指向未来的,是现实生活中尚未实现的东西
B.理想深藏于人的内心深处,一般不轻易向外表现出来
C.理想作为人们相信的对象,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
D.理想本身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反映着现实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
答案: D
解析: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的表现:首先,理想作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其次,理想作为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和设想,与无法实现的臆想和空想有根本的区别。理想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本身包含着现实的要素,尤其是反映着现实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这就决定了理想具有变为现实的可能性,是经过较长期的努力可以实现的
4.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在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形成许多不同的理想信念。这说明,理想信念具有(  )。
A.多样性
B.共同性
C.虚幻性
D.时代性
答案: A
解析: 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从而使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多样性:如同一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理想。共同性:同一个人的不同理想信念之间往往有内在联系,从而形成理想信念的体系。
5.人们的理想信念遍及社会生活所有领域,呈现出许多不同类型。认定某种为社会所需要、为自己所喜爱的工作,并努力把它做好,不断取得更大成绩。这种理想信念属于(  )。
A.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B.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C.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D.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答案: A
解析: 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包括两个方面:①希望自己选择一种理想的职业,找到理想的工作;②希望自己在工作和职业活动中达到理想的境界,取得理想的成绩。
6.有共同理想,才有共同步调。当代中国,全体人民应当树立的共同理想是(  )。
A.爱国主义
B.共产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 D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同理想,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
7.美好的理想若是停留在头脑中和口头上,那它只能是一种不结果实的花朵。这说明(  )。
A.理想只是一种思想认识
B.崇高的理想必须落实到行动上
C.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
D.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理想就可以自动变为现实
答案: B
解析: 人的理想和信念最终是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它既离不开人的生活体验,也离不开人的实际行动。
8.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虽然也历经王朝的分分合合、政权的更迭兴亡,但团结统一的趋势始终没有改变过,而且每一次统一都前所未有地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这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
A.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精神
B.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
C.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精神
D.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
答案: B
解析: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众多少数民族。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一个国家。正是在祖国的统一和分裂不断交错、民族的融合和冲突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传统。自从秦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国总的趋势是统一、团结。虽然也曾出现过分裂时期,但不久又都归于统一。中国各族人民都深深懂得分则弱、合则强的道理,反对分裂,反对战乱,希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凡是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人和事,总能流芳千古,受到后世的普遍敬仰;相反,凡是搞破坏统一、分裂国家者,必定失败并遗臭万年。
9.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启迪和指引历代优秀人物创造壮丽人生,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一个共同思想因素是(  )。
A.功利主义
B.民主主义
C.爱国主义
D.社会主义
答案: C
解析: 爱国主义始终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不仅具有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祖国大家庭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是中华各民族历代优秀人物壮丽人生的巨大原动力。
10.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祖国还不够富裕的时候,不妄自菲薄:在强国大国的压力面前,不奴颜婢膝;面对金钱地位的诱惑,不做丧失国格人格的事情;面对侵略者的武力威胁,不屈膝投降。这体现的是一种(  )。
A.民族自尊
B.民族自省
C.民族自豪
D.民族自觉
答案: A
解析: 民族自尊是指一个民族坚决维护本民族荣誉和尊严的强烈情感。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祖国还不够富裕的时候,不妄自菲薄;在强国大国的压力面前,不奴颜婢膝;面对金钱地位的诱惑,不做丧失国格人格的事情;面对侵略者的武力威胁,不屈膝投降。这就是民族自尊的体现。
11.每一个公民都有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神圣义务。在国家安全形势越来越复杂的今天,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宗旨是(  )。
A.国土安全
B.政治安全
C.人民安全
D.经济安全
答案: C
解析: 我们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12.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优秀道德,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的是(  )。
A.仁义礼智信
B.自由平等博爱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D.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答案: D
解析: 中国革命道德的内容主要包括:①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④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⑤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13.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重点是(  )。
A.诚实守信
B.崇尚科学
C.艰苦朴素
D.文明礼貌
答案: A
解析: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14.网络生活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空间,如果有人恶意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将会造成许多单位或个人的网络无法正常运行,甚至造成计算机系统崩溃,这说明,当代社会的公共生活具有的特点是(  )。
A.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B.活动方式的单一性
C.交往对象的简单性
D.活动范围的封闭性
答案: A
解析: 活动结果的相关性体现为:当代社会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活动结果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密切相关。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人的活动结果。如在“网络世界”的公共生活中,若有人恶意制造计算机病毒传播扩散,将会破坏许多单位或个人网络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电脑系统的崩溃等。
15.乘坐车船飞机时,应该做文明乘客;到剧院看演出时,应该做文明观众:到商店购物时,应该做文明顾客;在图书馆看书时,应该做文明读者:在公园游玩时,应该做文明游客;在网上发声时,应该做文明网民。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  )。
A.家庭美德的要求
B.社会公德的要求
C.职业道德的要求
D.生态文明的要求
答案: B
解析: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是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举止文明、礼貌待人、和谐相处。这是处事做人最起码的要求。②助人为乐。助人为乐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见义勇为。这是人们在公共生活的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③爱护公物。爱护公物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爱惜和保护全民和集体所有的公共财物。④保护环境。保护环境要求人们讲究公共卫生、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⑤遵纪守法。遵纪守法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这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16.立足职业、成就事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下列关于职业和事业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职业必然有事业
B.职业和事业本质上并无不同
C.职业是事业的基础,事业是职业的升华
D.职业就是人们为着崇高理想所从事的事业
答案: C
解析: 事业虽然并不必然与职业相一致,但一个职业成功的人一定也是有事业的人。人们常常把职业作为事业的基础,立足职业来成就事业。
17.家庭美德是调节人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关系和行为的道德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属于家庭美德基本要求的是(  )。
A.服务群众
B.保护环境
C.男女平等
D.爱护公物
答案: C
解析: 家庭美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尊老爱幼。尊老爱幼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尊敬、照顾和赡养老人,抚养、热爱和教育子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要求。②男女平等:男女平等要求在家庭生活中男女享有平等的地位、权利和尊严。③夫妻和睦。夫妻和睦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互敬、互爱、互助、互信、互谅。男女因相爱而缔结婚约、建立家庭成为夫妻,必然要求夫妻互敬、互爱、互助、互信、互谅,这是夫妻之间最基本的道德要求。④勤俭持家。勤俭持家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勤奋劳作,节约俭朴,合理持家。勤俭持家的生活方式,是兴家之本,富家之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⑤邻里团结。邻里团结要求在家庭生活中与邻里之间友好往来、互相帮助、和睦相处。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新型道德关系的要求。
18.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是(  )。
A.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答案: D
解析: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而言,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9.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作用,主要包括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等。通过法的实施而对一般人或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了法的(  )。
A.预测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强制作用
答案: C
解析: 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的实施而对一般人或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
20.根据法律规范内容的不同,可将法律规范分为不同的种类。我国宪法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这一法律规范属于(  )。
A.授权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复合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
答案: B
解析: 根据法律规范的内容的不同,可将法律规范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复合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义务性规范主要为人们设定义务,包括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例如我国《婚姻法》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我国宪法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国家和集体的财产。”
21.依据法律监督主体的不同,可将法律监督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两大类。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家监督的是(  )。
A.人民政协的监督
B.人民群众的监督
C.监察机关的监督
D.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答案: C
解析: 国家监督,也称国家机关的监督,依国家机关的性质的不同,又分为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监察机关的监督和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是指除国家机关以外的各政党、各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根据监督主体的不同,社会监督可以分为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22.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在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中,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是(  )。
A.社会主义法治
B.尊重和保障人权
C.坚持民主集中制
D.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答案: D
解析: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①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宪法明确规定了党的领导地位,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②人民主权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③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教育文化方面的权利等,都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广泛权利和自由。④民主集中制原则。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出的代表组成,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⑤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
2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的(  )。
A.国体
B.政体
C.政党制度
D.基本经济制度
答案: A
解析: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我国的国体。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4.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要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循社会全体成员所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这体现了我国民法基本原则中的(  )。
A.公平原则
B.绿色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公序良俗原则
答案: D
解析: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和绿色原则。其中,公序良俗原则,也称为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指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25.犯罪构成,是指依照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其中,被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称为(  )。
A.犯罪主体
B.犯罪客体
C.犯罪主观方面
D.犯罪客观方面
答案: B
解析: 犯罪构成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四个要素:①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利益。②犯罪客观方面,是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需要具备的各种要件的总称,主要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犯罪时间、地点等,其中危害行为是任何犯罪必须具备的要件。③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作为犯罪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④犯罪主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主体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包括犯罪故意、过失,犯罪动机、目的,犯罪故意和过失合称为罪过,罪过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
二、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答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后,中央明确,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重大问题。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中间层次,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契合,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基础层次,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解析:
2.简述爱国主义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答案: 爱国主义深深扎根在中华民族的土壤之中,是“中华民族之魂”。它过去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现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1)爱国主义的含义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热爱、忠诚和报效自己祖国的一种感情、思想和行为。它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的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是鼓舞和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
  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爱国主义所忠诚、所热爱的祖国,是国土、国民和国家组成的社会共同体,因此,爱国主义以爱故土山河、爱骨肉同胞、爱祖园的文化和爱自己的国家为基本内容。
解析:
3.简述形成良好个人品德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答案: 个人品德建设的目标是使个人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为:
  (1)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能够促进社会道德规范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内在的道德品质。
  (2)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是夯实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有利于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3)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是个体精神境界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个人道德修养的目的、社会道德教育的任务。
解析:
4.简述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法律部门。
答案: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设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可划分为七个主要的法律部门: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导部门。
  (2)民法商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部门之一,是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基础性法律。
  (3)行政法主要包括有关行政管理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监察与监督以及国家公务员制度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4)经济法是从民法商法部门和行政法部门分离出来的法律部门,内容主要涉及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管理以及创造平等竞争环境和维护市场秩序等。
  (5)社会法也是近些年新划分出来的法律部门。社会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
  (6)刑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部门之一。
  (7)诉讼程序法是规范国家司法机关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仲裁机构和人民调解组织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解析:
5.简述我国宪法的基本特征。
答案: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体现出与普通法律不同的特征。其基本特征包括:
  (1)从内容上看,宪法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不同于普通法律。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普通法律的内容只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一个领域。
  (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最高准则,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3)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才能生效。
6.论述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
答案: 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称的概念,相应的,法治思维也是与人治思维相对称的思维方式。培养法治思维,必须抛弃人治思维。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1)从两者区分的标准来看,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主张法大于权;人治思维奉行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主张权大于法。
  (2)从两者的特点来看,法治思维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理性、稳定性和一贯性的特点;人治思维则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具有非理性、易变性甚至任意性的特点。
  (3)从两者追求的政治体制来看,法治思维追求民主政体,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而人治思维则推崇个人集权,追求专制政体。
解析:
7.马克思主义历来既重视人生的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生的自我价值。联系实际论述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答案: 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统一的。
  (1)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的内容。其中,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价值。
  (2)在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中,创造社会价值是因,实现自我价值是果。一个人只有凭着自己的知识、能力、体魄等,为社会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创造了社会价值,才能从社会那里得到满足和尊重,实现自我价值。
  (3)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需要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最后付诸行动,落实到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
解析:
8.联系实际论述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答案: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需要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积极作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主要包括:
  (1)社会主义道德是现时代的先进道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更好发挥道德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导向,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既发挥好法律的规范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又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以体现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民族特色,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