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2017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即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的美国学者是( )。
A.法约尔
B.古立克
C.厄威克
D.德鲁克
答案: B
解析: 管理要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并发挥相应的职能作用而达到目的。美国公共管理大师古立克则提出了著名的“七职能论”(POSDCORB),即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
2.与私人产品相比较,纯粹的公共产品的特点是( )。
A.排他性、可分割性
B.非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C.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D.非排他性、可分割性
答案: B
解析: 纯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严格地讲,它是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不可分割性的产品,是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减少别人对它进行同样消费的物品与劳务。
3.罗伯特·欧文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 )。
A.关心人的哲学
B.经济人假设
C.需求层次理论
D.直线职能制
答案: A
解析: 罗伯特·欧文是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实业家之一。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关心人的哲学,并在他与人合办的新拉纳克工厂进行了全面实验。罗伯特·欧文试图在企业内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因此,他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人际关系之父”。
4.霍桑实验证明,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 )。
A.企业的管理与劳动纪律
B.企业的薪酬水平与奖励制度
C.职工的技术能力与知识结构
D.职工的工作态度及人际关系状况
答案: D
解析: 霍桑实验表明,物质条件的变化,并非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的决定性因素。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人际关系状况。
5.在威廉·大内Z理论中,所谓的J型管理模式是指( )。
A.典型的日本企业管理模式
B.典型的美国企业管理模式
C.兼有日本企业特点的美国企业管理模式
D.兼有美国企业特点的日本企业管理模式
答案: A
解析: 1981年,美籍日裔管理学家威廉·大内在《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中提出了Z理论。大内把典型的美国企业管理模式称为A型,把典型的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称为J型管理模式。
6.蓝海战略理论体系中所谓的“红海”是指( )。
A.利润高速增长的市场
B.新兴的市场
C.完全摆脱竞争的市场
D.业已存在的饱和市场
答案: D
解析: 在蓝海战略理论体系中,“红海”是指当前业已存在的饱和市场,其利润前景暗淡,恶性竞争此起彼伏。
7.切斯特·巴纳德是组织平衡理论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是( )。
A.《第五项修炼》
B.《企业再造》
C.《经理人员的职能》
D.《竞争战略》
答案: C
解析: 组织平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切斯特·巴纳德,他是美国高级经理人、管理学家、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代表著作是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
8.将管理机构划分为职能管理机构和专门任务小组的组织结构模式是( )。
A.直线制
B.矩阵制
C.事业部制
D.职能制
答案: B
解析: 矩阵制组织结构模式将管理机构分为完成某项专门任务传统的职能管理机构和由各职能管理部门人员联合组成的专门任务小组两类。专门任务小组由专人负责,称为业务经理。任务小组内的工作人员受职能部门和任务小组负责人的双重领导,完成任务后,各自返回所在部门。
9.人事职位分类中,工作性质不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同,从属于不同职系的一个职位序列称为( )。
A.职等
B.职级
C.职类
D.职组
答案: A
解析: 职等是工作性质不同,但工作的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以及所需的资格条件相同或充分相似的职位的集合。所表示的是不同职系中职位之间的横向关系,其目的在于寻求不同职系同一职等的待遇平衡。
10.决策理论学派根据决策给定条件不同,归纳出的决策类型是( )。
A.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B.平时决策与危机决策
C.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D.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答案: D
解析: 决策理论学派根据决策所给定的条件不同,将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两类。他们认为,程序化决策往往重复出现,处理时有固定的程序;非程序化决策则是偶然出现或首次出现,因而处理时无固定的程序。
11.在决策过程中,容易出现“周期多数”或“投票悖论”现象的决策规则是( )。
A.全体一致规则
B.相对多数规则
C.简单多数规则
D.绝对多数规则
答案: D
解析: 绝对多数规则存在着一些缺陷:①出现“多数剥削少数”的现象。因为,按照绝对多数规则选择的决策方案要求全体决策成员都要服从,这就意味着多数人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少数人,忽略了少数人的利益。②出现“周期多数”或“投票悖论”的现象,即决策结果随投票顺序的不同而变化。
12.下列不属于领导方式理论归纳的领导类型是( )。
A.专制—权威式
B.开明—权威式
C.群体参与式
D.放任自流式
答案: D
解析: 领导方式理论由美国行为科学家伦西斯·利克特提出,他将领导方式归结为四种类型:①专制一权威式。在这种领导方式下,权力集中在最高一级,决策与组织目标的设置一般由领导者做出,下级无任何发言权,只有执行权。②开明一权威式。在这种领导方式下,权力控制在最高一级,但授予中下层部分权力。③协商式。在这种领导方式下,重要问题的决定权仍属于最高层,次要问题可以由中下层做出决定。④群体参与式。在这种领导方式下,决策权和控制权不是集中于上层,而是分布于整个组织,各个部门可以广泛地参与决策。
13.根据管理方格理论,在九等分方格图上,(1.9)位置属于( )。
A.任务型领导
B.贫乏型领导
C.俱乐部型领导
D.战斗集体型领导
答案: C
解析: 管理方格理论中,一共有五种类型:①贫乏型领导(1.1);②任务型领导(9.1);③中间型领导(5.5);④俱乐部型领导(1.9);⑤战斗集体型领导(9.9)。
14.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当下属的成熟程度处于不成熟阶段时,领导者应采取的领导类型是( )。
A.高工作低关系
B.高工作高关系
C.低工作高关系
D.低工作低关系
答案: A
解析: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领导方式应由工作行为、关系行为、下属的成熟程度这三个因素来决定。其中,下属的平均成熟程度处于不成熟阶段时,领导者应采取高工作低关系的领导类型,即命令式的领导方式。领导者以单向沟通的方式向下属规定任务:干什么,如何干。
15.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 )。
A.公平理论
B.期望理论
C.成就需要理论
D.强化理论
答案: C
解析: 内容型激励理论专门研究人类需求满足与行为发生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6.在强化的类别中,通过撤销、解除以前消极行为后果以鼓励积极性行为的方法,称为( )。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惩罚
D.消退
答案: B
解析: 消极强化,又称负强化,是指通过撤销、解除消极行为后果(惩罚)以鼓励积极性行为的方法。消极强化也是一种奖励,只是奖励的方式显得“消极”。
17.没有沟通核心,各沟通主体只能和左右两个沟通对象进行沟通,这种沟通方式是( )。
A.链式沟通
B.轮式沟通
C.环式沟通
D.Y式沟通
答案: C
解析: 环式沟通又称圆周式沟通,类似链式沟通,但信息链首尾相连形成封闭的信息沟通的环。这种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是指不同成员之间依次联络沟通,没有沟通核心,各沟通主体只能和左右两个沟通对象进行沟通。
18.在系统分析中,最基本和核心的原则是( )。
A.优化原则
B.层次性原则
C.整体性原则
D.模型化原则
答案: C
解析: 整体性原则是系统分析最基本和核心的原则,它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处理系统对象时,都要从整体着手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效果。
19.提出系统分析的层次性原则的是美国运筹学家( )。
A.贝塔朗菲
B.西蒙
C.沙因
D.萨蒂
答案: D
解析: 系统论所包含的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其中系统分析的层次性原则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蒂在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
20.在目标管理中,要使管理人员成功地达到既定目标,必须给予其充分信任,最为有效的方法是( )。
A.分配资财
B.目标控制
C.授予权限
D.成果评价
答案: C
解析: 权限是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而必须具备的支配能力,它既是责任的基础,也是执行目标的条件,要使下级依据目标要求取得实质性成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就必须授予他们有效的权限。
21.在SWOT分析方法中,“T”表示( )。
A.优势
B.弱点
C.机会
D.威胁
答案: D
解析: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和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成果评价内容的是( )。
A.目标状况
B.目标实施手段
C.工作态度
D.工作能力
答案: D
解析: 目标成果评价的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①目标的达成度,主要包含目标完成的时间及完成的质量等目标状况。②协作情况。组织总目标的达成需要各单位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协作情况的考察是对各部门和各组织成员之间为总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相互联系与配合情况以及工作态度的了解。③实现目标的有效性,考察是对各部门和各组织成员能否用更少的资源去有效地实现目标,即目标实施手段的考察。
23.程序设计必须服务、服从于组织整体目标,从本质上看程序也是( )。
A.计划
B.组织
C.指挥
D.协调
答案: A
解析: 从本质上看,程序是一种计划,进行程序设计必须服务、服从于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和效率的提高。管理者在制定程序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必要性、可否收到预期效果以及是否有助于实现计划等问题,否则,程序就会成为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消极因素。
24.社会调查研究中只有类别、属性之分,没有大小、优劣之别的变量是( )。
A.定类变量
B.定序变量
C.定距变量
D.定比变量
答案: A
解析: 定类变量是指变量的取值只有类别、属性之分,没有大小、优劣之别,如性别,只有男、女两大类,他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差。
25.能体现组织的各项经营业务和投资的整体计划,也称为“总预算”的是( )。
A.生产预算
B.销售预算
C.财务预算
D.投资预算
答案: C
解析: 财务预算,是指组织或部门在计划期间内,反映有关现金收支、经营绩效及财务状况的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收益表与预计资产负债表等。财务预算可以成为各项经营业务和投资的整体计划,故又称“总预算”。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权变理论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形成的一个管理学派,其代表人物有( )。
A.卡斯特
B.菲德勒
C.德鲁克
D.伍德沃德
E.罗森茨维克
答案: BD
解析: 权变理论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形成的一个管理学派,代表人物有英国的伍德沃德和美国的菲德勒等,代表著作有《工业组织:理论和实践》《领导方式的一种理论》等。
2.下列选项中,对人力资源生产和消费双重属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是有条件的财富创造者
C.人是有条件的物质财富消费者
D.人力资源的生产性总体上大于其消费性
E.人力资源的消费性总体上大于其生产性
答案: ABD
解析: 人力资源的生产性是指,人首先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有条件的创造者;人力资源的消费性是指,人力资源的保护与维持需要消费一定量的物质财富,是无条件的消费者。人力资源的生产性创造物质财富,消费性则维护和发展人力资源,总体上说,人力资源的生产性大于其消费性。
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包括(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答案: ABCDE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按照重要程度和产生顺序依次可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4.下列决策方法中,属于定性决策方法的是( )。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回归分析
D.模糊分析
E.决策树分析
答案: AB
解析: 决策方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为了做出最优选择而运用的各种方法与技术的总称,是为了实现决策方案的优化而必须借助的手段,也是决策任务得以完成的桥梁。决策方法主要有定性决策方法和定量决策方法。其中,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均属于定性决策方法。
5.依据信息的传递方向不同,沟通可分为( )。
A.下行沟通
B.上行沟通
C.双向沟通
D.书面沟通
E.口头沟通
答案: ABC
解析: 在管理实践中,沟通有多种渠道,如依据信息传递的渠道,可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依据信息传递方向不同,可以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依据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分为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判断正确与否,正确的打√,不需要说明理由,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巴纳德组织平衡理论认为,制度、纪律和物质条件是构成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组织平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切斯特·巴纳德,他认为,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只有通过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交流这三个基本要素的结合才能实现。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组织招募人员,严把“进、管、出”三个环节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传统人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组织招募人员,填补空缺,人事活动局限于给人找位置、为事挑人选;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进、管、出”等人事管理政策,即所谓把好“三关”。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着眼于未来,注重人力资源的预测、规划和开发。
3.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强调了决策的重要性,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分析了决策过程中的组织影响,强调发挥组织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决策的准则,主张用“令人满意”准则取代最优化标准;归纳了决策的类型,把决策划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4.网络图是没有方向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网络图是有方向的。工序应按时间顺序从左向右排列。与网络终点相连的工序,其编号都是较大和最大的。编号也可采用非连续编号,即可留有余号,空着几个跳着排序,这样当事项有增减时,可以局部改动,不致打乱全部编号。但网络图中绝不允许出现编号相同的箭线。
5.运用决策树法时,使用的估计值越多,决策所冒的风险就越小。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决策树法是用树型图的形式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最优方案的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树法中所需的概率统计往往都是根据以往经验估计出来的,因此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使用的估值越多,决策所冒风险就越大。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答案: 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必须时刻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具体体现在:
  (1)管理学知识来源于人们的管理实践,是人们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没有管理实践,它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管理学的知识必须运用到实践中去才有价值,否则,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3)管理学知识和理论是否正确,归根到底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因为任何看似正确的管理理论,到实践中是否一定有效,并不是确知的;而某些看似不正确的管理理论,到实践中是否一定无效,也必须要经过验证。即使原来正确的管理理论,在新环境中能否继续有效,也还需要再作检验。实践对管理学产生、存在和发展的这种决定作用,构成了管理学的应用性。
解析:
2.简述人事培训的方法与类型。
答案: (1)人事培训的方法:
  员工人事培训的方法多种多样,按照培训与工作的关系,可分为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
①在职培训,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培训,培训时不脱离岗位,不影响工作或生产。
②脱产培训,是在专门的培训场所进行培训,由于培训对象脱产学习,没有工作压力,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其知识技能水平提高迅速。
  (2)人事培训的类型:
①岗前教育。这一培训方式体现了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思想。
②新员工培训,主要是为保证组织新员工的质量,因而须在就业前就进行适当培训。
③在职员工职业教育,是组织提高成员素质、进一步满足组织需要的基本途径。
④全员培训,指组织全体人员都必须参加各种层次的培训和教育。
解析:
3.简述弗鲁姆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其公式。
答案: (1)弗鲁姆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
  期望理论以“不满足—生产效率”这一假设为依据,认为正是由于人们感到不满足,生产效率才得以提高。管理实践中各种激励因素作用力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对他所能得到的结果的期望价值和他认为得到该结果的概率。
  (2)弗鲁姆期望理论的公式:
M=V·E  其中,M为激励力量,即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行为动机的强度;V为目标效价,即达成目标后满足个人需要的预期价值;E为期望值,即达到目标并获得相应价值的概率。
解析:
4.简述协调的内容。
答案: 协调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其内容如下:
  (1)目标协调,使得组织内外保持一致的目标。
  (2)利益协调。组织内外由多元群体组成,因此会有不同的利益集团,因此要进行利益的协调。
  (3)思想与行为的协调。组织内的群体多种多样带来价值取向的不同,会使得组织行动的不一致,因此要进行思想与行为的协调,防止矛盾的产生。
  (4)政策与规章制度协调,使得组织运转更加有序。
5.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答案: 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
  (1)客观性原则。社会调查要求以客观事物和客观现象的真实状况为调查的前提和依据。同时,还要求不能凭主观愿望或根据领导人的意愿去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能违背客观事实去任意编造和篡改统计数字和调查资料。
  (2)实证性原则。社会调查要求研究得出的结论和提出的建议必须以资料和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想象,更不能在缺乏数据和资料的情况下构建所谓的理论或得出某些结论。
  (3)整体性原则。社会调查要从系统整体性出发,即把调查研究的对象看成一个有联系的整体。调查研究要把调查的事物放在其发展的客观环境和其所处的大系统中考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论述系统分析的作用。
答案: 系统分析具有的作用如下:
  (1)促使决策者用整体的眼光看待问题,避免片面性和盲目性。整体分析是系统分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系统论的核心思想之一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只有把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时才能看清其本质。因此要追求对整体进行优化分析,达到目的的过程即是整体进行提高的过程。
  (2)提高决策者的决策效率,增强决策能力。系统分析是一种决策辅助技术,它采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各种可行的方案或策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帮助决策者提高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程度,以便选择正确的行动方案。
  (3)帮助人们理解政策决定,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政策研究和比较。系统分析中会进行结构分析,其目的就是要通过研究结构,对各要素通过研究比较后进行适当的组合,从而达到系统功能优化的目的。
  (4)为人们研究系统要素提供理论指导,并鼓励人们注意各系统中的层次结构和特点。系统分析强调结构分析和层次分析,因为在系统中既有结构又有层次性。在系统分析的指导下,人们研究系统有了理论的指导并能够强化对结构和层次的认识。
  (5)有助于开拓新的知识领域。系统分析将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而定性方法涉及许多方面,除了可行性分析之外,还涉及超理性分析、社会文化分析、未来分析等方面,这些方面可以进一步拓展新的知识领域。
7.案例
  我国中部某市资源丰富,但由于文化比较落后,长期缺乏科技、管理、专业人才,经济发展始终上不去。新任市长来后,决心改变面貌。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制定了一个向全省、全国乃至海外招聘人才的“千人计划”,详细列出了各个具体的单位、企业、岗位的要求条件、待遇和优惠措施。该计划一共引进了996人。一年后,他们组织人事部门对“千人计划”实施效果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发现效果突出的占了29.3%,效果很好的占了50.6%,效果一般的占了15.4%,效果不理想甚至有明显副作用的占了4.7%。市领导根据这个情况,决定适当地延续这个政策,并研究如何防止其局限性。
  分析要求:
  (1)根据所学人事选聘知识,说出人事选聘的两种基本途径。
  (2)明确该市这次采用的是哪种人事选聘途径,分析该途径的优势和局限性。
答案: (1)人事选聘的基本途径有两种:
①内部招聘。指组织的岗位空缺由企业内那些已经被确认为接近提升线的人员或平级调动的人员来补充。
②外部招聘,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从组织外部选择符合组织要求的人员。现代管理的开放性、竞争性使得各类组织都更多利用外部招聘来选择员工。
  (2)该市这次采用的是外部招聘。
①外部招聘的优势:
a.可以发挥“外来优势”。外部招聘人员在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尚处“空白”状态,便于开展工作,同时组织成员对外聘人员不了解,有助于树立威信和权威。
b.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来自外部的候选人可以为组织带来新的工作方法与经验,利于创新。
c.人员来源广,选择余地大。外部招聘扩大了人员选择范围,开阔了人员选择渠道,使人员选聘在更大空间展开。
d.利于缓和组织成员之间过去存在的紧张关系。
②外部招聘的局限性:
a.外部招聘人员不熟悉组织情况,进入角色慢。
b.外部招聘人员存在一定的风险。对外部招聘人员一般通过各种甄选手段选择,但是任何测试和评价都不能保证客观、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
c.组织内部成员失去或减少晋升机会,影响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