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2015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许多理想信念。这说明,理想信念具有(  )。
A.时代性
B.自发性
C.共同性
D.多样性
答案: D
解析: 信念具有多样性,一方面,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信念;另一方面,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并由此构成其信念体系。
2.人们的理想信念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类型。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的是(  )。
A.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C.希望选择一种理想的职业,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
D.使自己成为一个为社会所需要、为他人所喜欢的人
答案: B
解析: 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方面所持的基本理念和对于理想的社会制度的向往和追求。A项,属于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C项,属于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D项,属于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3.古今中外无数英雄豪杰之所以能在充满困难的条件下最终成就伟业,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胸怀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锲而不舍、披荆斩棘的精神。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可能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一生,甚或腐化堕落,走上邪路。这说明,理想信念是(  )。
A.人们的主观意志
B.人们的丰富想象
C.人生的现实境遇
D.人生的前进动力
答案: D
解析: 理想信念为人生发展提供前进动力,为人生实践提供动力和毅力,是人生的力量源泉。一个人有了自觉的理想信念,就会方向明确,意志坚强,从而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而一个没有理想信念支撑、没有受到献身精神鼓舞的人,则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
4.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凝聚一体的精神动力。当今世界,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和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  )。
A.拒绝外国的一切思想和文化
B.大力颂扬和恢复传统文化
C.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经济政治文化全面与西方接轨
答案: C
解析: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和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我们依然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妄自尊大,故步自封,不妄自菲薄,搞全盘西化。
【说明】根据最新版教材,该考点已删除。
5.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激励中华儿女自强不息、拼搏进取,启迪和指引历代优秀人物壮丽人生的一个共同思想因素是(  )。
A.功利主义
B.自由主义
C.爱国主义
D.社会主义
答案: C
解析: 爱国主义是维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它能激励中华儿女自强不息、拼搏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力拼搏。
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
B.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精神
C.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精神
D.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
答案: D
解析: 爱国主义是维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在当代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①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②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③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④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本题中,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
7.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称为(  )。
A.民族精神
B.时代精神
C.历史传统
D.风俗习惯
答案: A
解析: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8.尽管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涌现过的人生目的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值得终身践行的科学而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
A.享乐主义的人生目的
B.拜金主义的人生目的
C.个人主义的人生目的
D.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答案: D
解析: 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在各式各样的关于人生目的的思想中,高尚的人生目的总是与奋斗奉献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只有把自己的人生目的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时,才能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利国利民的事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以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9.马克思说:“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  )。
A.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矛盾的、对立的
B.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C.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
D.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答案: C
解析: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评价人生价值的大小应主要看一个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否认人生的自我价值。人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而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又有助于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10.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必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中国。为了让我们每一个人拥有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流、茂密的森林,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  )。
A.消极地依赖自然生活
B.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C.继续扩大人类干涉自然的范围和程度
D.走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的道路
答案: B
解析: 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理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中国。
11.中华民族历来有一种为了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有一种对于国家、民族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下列古训中体现了这种精神和意识的是(  )。
A.欲当大任,须是笃实
B.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C.苟利社稷,不顾其身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案: C
解析: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中华民族从来就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中国人很早就有以天下兴亡、人民安康为己任的家国情怀。C项,“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体现了中华民族这种深沉的不畏牺牲的爱国情怀。
1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要求在道德建设中,用以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是(  )。
A.以人为本
B.实用主义
C.集体主义
D.为人民服务
答案: C
解析: 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主导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A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B项,不属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范畴。D项,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13.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  )。
A.荣辱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道德观
答案: A
解析: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重要体现,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
【说明】根据最新版教材,该考点已删除。
14.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强调一个人在独处、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做到严于律己、保持操守。这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叫作(  )。
A.慎独自律
B.学思并重
C.积善成德
D.择善而从
答案: A
解析: 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
15.职工小周在家里也热爱劳动、不辞辛苦、不懒惰,且合理支出、不浪费。这一行为体现了他具有(  )。
A.尊老爱幼的美德
B.男女平等的美德
C.夫妻和谐的美德
D.勤俭持家的美德
答案: D
解析: 勤俭持家是家庭重要美德之一,勤俭持家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勤奋劳作,节约俭朴,合理持家。勤俭持家的生活方式,是兴家之本,富家之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A项,尊老爱幼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尊敬、照顾和赡养老人,抚养、热爱和教育子女。B项,男女平等要求在家庭生活中男女享有平等的地位、权利和尊严。C项,夫妻和睦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互敬、互爱、互助、互信、互谅。
16.人们在乘车、登机、坐船时主动购票、自觉排队;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游览观光、购物、提款时按先后顺序,不插队等。这是社会公德中(  )。
A.文明礼貌的要求
B.爱护公物的要求
C.助人为乐的要求
D.保护环境的要求
答案: A
解析: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明礼貌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题中的良好行为是文明礼貌的表现。
17.当今社会,人们的行为应受到多重规范的制约。在民主政治建设领域,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首先应该是(  )。
A.法律
B.道德
C.纪律
D.政策
答案: A
解析: 法律是人们在生活中的最重要的尺寸和必须遵循的规范,在民主政治建设领域,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首先应该是法律,法律为人们的政治建设和政治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法律保障。
【说明】根据最新版教材,该考点已删除。
18.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在司法实践中,经常被称为“看得见的正义”的是(  )。
A.分配正义
B.结果正义
C.程序正义
D.实体正义
答案: C
解析: 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在法治实践中,公平正义一般被分为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其中,程序正义被称为“看得见的正义”,它是实实在在的公平手段和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19.在当前形势下,应当确立全新的国家安全观。全新的国家安全观包含着广泛的内容,其中粮食安全属于(  )。
A.政治安全
B.经济安全
C.生态安全
D.社会公共安全
答案: B
解析: 全新的国家安全内容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等。题中的粮食安全属于经济安全的内容。
【说明】根据最新版教材,该考点已删除。
20.法律的产生有多种方式。其中,国家机关通过一定的程序赋予既存社会规范或习惯以法律效力,将之上升为法律的做法是(  )。
A.法律制定
B.法律认可
C.法律继承
D.法律移植
答案: B
解析: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制定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产生新的规范;认可是指国家对既存的行为规范予以承认,赋予其法律效力。题中,国家机关通过一定的程序赋予既存社会规范或习惯以法律效力,将之上升为法律的做法是法律认可。
【说明】根据最新版教材,该考点已删除。
21.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有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纪律规范和法律规范等。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  )。
A.阶级意志性
B.国家强制性
C.意识形态性
D.物质决定性
答案: B
解析: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认为,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和纪律规范不同,法律的实施是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的。
22.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做不同划分。其中,通过法律的实施对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或一般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是法的(  )。
A.教育作用
B.评价作用
C.预测作用
D.制裁作用
答案: A
解析: 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作用,主要包括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和强制作用。其中,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的实施而对一般人或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B项,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所具有的帮助人们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C项,法的预测作用是指人们通过了解法律可以预知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后果。D项,法的制裁作用是对违法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惩罚措施。
23.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规范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分类组合为不同的门类,在此基础上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  )
A.法律部门
B.法律体系
C.法律渊源
D.法律关系
答案: B
解析: 法律体系是指由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依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24.司法权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和组成部分,是司法机关的专有权力,其他任何国家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不得行使。在我国享有司法权的机关是人民法院和(  )。
A.公安局
B.检察院
C.纪检委
D.政法委
答案: B
解析: 在我国,在我国享有司法权的机关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都是我国的司法机关,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25.在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上,根据是否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可以分为不同的归责原则。因产品质量不合格导致人身伤害的案件,当事人承担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
A.过错责任原则
B.过错推定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无过错责任原则
答案: D
解析: 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我国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主要包括:①无过错责任原则,即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其主观上有无过错,根据法律规定均应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②过错责任原则,即行为人的过错是侵权责任的必备条件的归责原则。题中,因产品质量不合格导致人身伤害的案件,当事人应承担无过错责任。
26.宪法的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宪法的有效修改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  )。
A.1/5以上的多数通过
B.1/2以上的多数通过
C.2/3以上的多数通过
D.3/4以上的多数通过
答案: C
解析: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而普通法律的修改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27.民事主体在做出民事行为时,自主决定民事行为的形式和内容,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干预、强迫或胁迫。这体现了我国民法基本原则中。(  )。
A.平等原则的要求
B.自愿原则的要求
C.公平原则的要求
D.诚信原则的要求
答案: B
解析: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①自愿原则,指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主决定民事行为的形式和内容,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予以强迫或胁迫。②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独立、平等的法律人格,在具体民事法律关系中互不隶属,能自主表达自己意愿,其合法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③公平原则,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要兼顾各方的利益,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④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要诚实、讲信誉,恪守约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民事义务。
28.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属于犯罪构成中的(  )
A.犯罪主体
B.犯罪客体
C.犯罪主观方面
D.犯罪客观方面
答案: D
解析: 犯罪构成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四个要素。其中,犯罪客观方面,是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需要具备的各种要件的总称,主要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犯罪时间、地点等,其中危害行为是任何犯罪必须具备的要件。
29.人民法院根据一方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采取法定措施,强制不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及其他法律文书。这是民事诉讼程序中的(  )。
A.普通程序
B.简易程序
C.上诉程序
D.执行程序
答案: D
解析: 民事诉讼程序包括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执行程序是人民法院根据一方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采取法定措施,强制不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及其他法律文书的程序。
30.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这是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中(  )。
A.有文化的要求
B.有道德的要求
C.有理想的要求
D.有纪律的要求
答案: A
解析: 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中的“四有”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有文化是指要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作为首要任务,努力掌握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说明】根据最新版教材,该考点已删除。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确立和践行这一理想信念,需要(  )。
A.坚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仰
B.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任
C.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D.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答案: BCD
解析: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它的基本内容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要实现和践行这一理想信念,需要我们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理想信念最终是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它既离不开人的生活体验,也离不开人的实际行动。一个人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  )。
A.全面否定当下的现实
B.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C.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D.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答案: BCD
解析: 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个亲身实践的过程。一个人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要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学会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学会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A项,理想与现实是辩证统一的,全面否定当下的现实是一种误区。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提出和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表现在(  )。
A.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B.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高度概括了对公民的道德要求
C.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D.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反映了公民家庭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
答案: ABC
解析: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③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说明】根据最新版教材,该考点已删除。
4.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社会主义道德是当代社会最先进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  )。
A.与一切传统道德相决裂
B.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C.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D.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答案: BCD
解析: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我们要确立良好的社会要求,一般而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5.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的特点有(  )。
A.基础性
B.全民性
C.国家强制性
D.相对稳定性
答案: ABD
解析: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社会公德的特点有:①基础性,指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②全民性,指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适用范围;③相对稳定性,指社会公德与历史上其他道德分支相比,具有更多的稳定性。
6.良好的个人品德对自己对社会都有积极意义。个人通过道德修养可以使自己的品德高尚、人格完善。现代社会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
A.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B.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
C.自我封闭,不与他人交往
D.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答案: ABD
解析: 良好的个人品德对自己、对社会都有积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认真培养自己良好的个人品德。现代社会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可以概括为:①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②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③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7.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精髓,具有丰富的内涵。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涵的有(  )。
A.罪刑法定
B.依法治国
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
答案: BCD
解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法治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重要使命、根本保证等基本问题的集中概括和系统认识。它的基本内涵可以集中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A项,罪刑法定原则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
【说明】根据最新版教材,该考点已删除。
8.法律公布以后,还涉及法律完善的问题。在下列法律完善的形式中,具有法律效力的有(  )。
A.司法解释
B.学理解释
C.法律汇编
D.法律编纂
答案: AD
解析: 法律文件的完善,主要包括法的修改、废止,法律解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清理,法律汇编和法律编纂等。A项,法律解释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其中正式解释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正式法律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B项,非正式解释也称学理解释,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C项,法律汇编不改变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不属于国家立法活动。D项,法律编纂是指对散见于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同属于某一类的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和补充。它属于国家立法活动,可以改变原来规范的内容。
9.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反映,是广大人民意志的表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它具有(  )。
A.人民性
B.先进性
C.科学性
D.阶级性
答案: ABCD
解析: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人类历史上新型的法律制度,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点有:①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体现;②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是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反映,又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反映。
10.担保物权是为了担保债的履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上设定的物权,主要包括(  )。
A.质权
B.债权
C.留置权
D.抵押权
答案: ACD
解析: 担保物权是为了担保债的履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上设定的物权,主要有:①抵押权,即对于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占有而供担保的不动产或其他财产,债权人得优先清偿其债权的权利。②质权,即为担保债权的履行,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者权利移交债权人占有,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就其占有的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③留置权,即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财产,在债务人逾期不履行债务时,有留置该财产以迫使债务人履行债务,并在债务人仍不履行债务时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如何正确认识理想实现的过程?
答案: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1)理想实现的过程
  理想信念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变为现实。当理想信念确立之后,就该付诸行动了。要实现理想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①崇高的理想信念必须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理想信念不是一种封闭的精神状态,它总要表现在实际行动上。离开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理想也就不成其为理想了。只有通过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理想才能转化为现实。
②追求和实现理想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在艰苦环境中不懈奋斗精神,理想的实现仍然是不可能的。贪图享乐、只知坐享其成的人,绝不可能实现某种理想。同时,艰苦奋斗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的过程。
  (2)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
①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把理想变为现实需要一个过程;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的道路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尽管实现不同的理想,困难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任何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②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要认识到理想与现实对立统一关系。认识到二者的统一性,是指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而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只有全面的认识,才能全面把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不因为现实中遇到这一矛盾而产生认识上的误区。
解析:
2.简述道德的起源。
答案: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是人主观自生的,也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道德的起源有多方面的条件:
  (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创造了人、社会和社会关系,也创造了道德。劳动创造了道德主体。劳动在创造人的同时也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原始的劳动分工与协作,使相互依赖、相互扶持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当时最自然、最朴实的道德生活状态。随着劳动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分工与协作不断增强,各种劳动关系逐步明确,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日渐清晰,包含自由、责任等内容的道德逐步得到确认。
  (2)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个人利益、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界限逐步明晰,各种利益关系更为凸显,要求规范、协调或制约利益冲突的意识更为强烈,由此促进了人类道德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正是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调节各种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需要,道德恰恰是适应社会关系调节的需要而产生的。
  (3)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意识是道德产生的思想认识前提。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充分意识到自我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我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意识到自我与他人或集体不同的利益关系,并由此产生调节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
解析:
3.简述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答案: (1)职业道德的含义
  职业道德又称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2)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①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对待自己职业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内在的道德需要。它体现的是从业者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对工作极端负责、敬重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道德操守,是从业者对工作勤奋努力、恪尽职守的行为表现。爱岗敬业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②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它不仅是从业者步入职业殿堂的通行证,体现着从业者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力量,也是在行业中扎根立足的基础。职业道德中的诚实守信,要求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③办事公道。以公道之心办事,是职业活动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做到公平、公正,不损公肥私,不以权谋私,不假公济私。
④服务群众。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以服务群众为目标。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能力如何,都应该在本职岗位上通过不同形式为群众服务。
⑤奉献社会。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解析:
4.简述“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答案: (1)法治的含义
  法治法治,即“法的统治”,它是以民主为前提,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确保权力正当运行为重点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标志。
  (2)人治的含义
  人治是一种依靠领导人或统治者的意志和能力来管理国家和社会、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治国方式
  (3)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称的概念,两者的区别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①法治与人治的分野并不在于是否承认法律运行中人的因素,而在于当法律与当权者的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是法律高于个人意志,还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法治强调把社会关系纳入
②从主体上看,法治是众人之治(民主政治),强调法律至上;人治是一人(或几人)之治(君主专制或贵族政治),强调领袖至上。
③法治与人治则是相对立的两种法律文化,前者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规则(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规则)的普适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后者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自觉性、能动性和权变性。
解析:
5.什么是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案: 宪法居于一国法律体系的核心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
  (1)宪法的基本原则的内涵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宪法规范始终,对宪法的制定、修改、实施、遵守等环节起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集中反映了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权利的基本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性质。主要内容有:
①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
②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我国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为一项基本原则,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作出全面规定,依法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④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原则要求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推进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⑤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6.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爱国传统。爱国的理念已经融入五千年文明的长河里,渗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中。论述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其在新时期的基本特征。
答案: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在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具体包括:
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河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祖国的山山水水滋养哺育着她的子子孙孙。领土完整涉及国家的重大核心利益,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对骨肉同胞的爱,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爱自己的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最主要的是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始终紧紧地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传统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就是要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祖国优良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④爱自己的国家
  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己的骨肉同胞,民族的灿烂文化,都是同我们的国家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每个人的发展也都时刻同国家的发展进步紧密关联。爱自己的国家,拥护国家的基本制度,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捍卫国家的利益,为国家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2)爱国主义在新时期的基本特征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内涵更加丰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基本特征的具体内容如下:
①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并躬身实践的光辉典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成功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必然要求。
②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要自觉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③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其中蕴涵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思想营养和实践智慧,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的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④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坚持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立足民族与面向世界的辩证统一关系,既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发展道路,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又要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解析:
7.论述如何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答案: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的态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另一种是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整个人生就是在各种不同的境遇中发展前行的。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要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具体如下:
  (1)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表现
  人在顺境中,一般没有什么大的坎坷和挫折,能够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认知、情感、意志等处于良好开放的状态;人在逆境中,往往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磨难,正常的生活秩序难以维持,肉体上和精神上遭受伤害,面临严峻的考验。
  (2)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影响
  在顺境中向目标前进,如同顺水行舟,可以借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但优越的条件和舒适的环境又容易使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甚至得意忘形、“大意失荆州”。在逆境中向目标前进,如同逆水行舟,阻力大、条件差、困难重重。
  (3)正确对待顺境
  身处顺境并不等于一切顺利,一定要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乐观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实践证明,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进取心和顽强的意志并终身勤勉,才能在顺境中不断奋进和成长。
  (4)正确对待逆境
  对于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待时机成熟,顺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当今社会,成千上万的英模人物,面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曲折,以坚定的信心在逆境中奋起,最后赢得了成功,成为了新时期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