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2020年8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
A.行政关系
B.监督行政关系
C.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D.民事法律关系
答案: C
解析: 每一个部门法都有其特定的调整对象。行政法的特定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2.下列不属于行政法的一般渊源的是( )。
A.宪法
B.法律解释
C.法律
D.行政法规
答案: B
解析: 行政法的一般渊源,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我国行政法的一般渊源可分为下述几种形式: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④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3.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划分的标准是( )。
A.行政法规范的性质
B.行政法规范
C.行政法的作用
D.行政法调整的对象
答案: A
解析: 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是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对行政法所作的划分:①实体行政法,是规范当事人在某种法律关系中的存在、地位或资格和权能等实体性权利义务的行政法规范的总称。②程序行政法,是规定实施实体性行政法规范所必需的当事人程序性权利义务的行政法规范的总称。
4.下列不属于行政合理性原则具体内容的是( )。
A.正当考虑
B.平等对待
C.目的合法
D.法律保留
答案: D
解析: 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内容有:①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②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③平等适用法律规范,不得对相同事实给予不同对待;④符合自然规律,如符合法律规定的“合理采伐森林”“合理利用土地”等;⑤符合社会道德,如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
5.下列不属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是( )。
A.行政合法性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行政合理性原则
D.法律优先原则
答案: B
解析: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它是贯穿于行政法关系之中,指导行政法的立法与实施的根本原理或基本准则。行政法治原则具体可分解为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法治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法律保留原则与法律优先原则。
6.下列属于中央行政机关的是( )。
A.中共中央
B.中央军事委员会
C.公安部
D.最高人民法院
答案: C
解析: 中央行政机关,是指所辖区域及事务范围涉及全国的行政机关,包括:①国务院;②国务院各部、委员会,如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③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等;④国务院各部、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局,如国家海洋局、国家公务员局;⑤国务院的办公和办事机构,如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等。
7.下列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国家行政机关具有高度民主性
B.国家行政机关具有绝对独立性
C.国家行政机关具有高度政治性和权威性
D.国家行政机关具有非服务性
答案: C
解析: 国家行政机关的特征有:①具有高度政治性和权威性;②具有执行性和法律从属性;③具有相对独立性;④具有适应性和创造性;⑤具有统一性和层级性;⑥具有社会性、专业性和服务性。
8.下列不属于公务员法律关系发生途径的是( )。
A.考任
B.选任
C.调任
D.交流
答案: D
解析: 在我国,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发生主要包括五种途径:①考任;②选任;③委任;④聘任;⑤调任。
9.下列关于公务员义务种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培训
B.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C.公正廉洁
D.公道正派
答案: A
解析: 公务员的法律义务主要包括:①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②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④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⑤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命令;⑥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⑦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⑧公正廉洁、公道正派;⑨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10.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对行政规章的适用原则是( )。
A.根据
B.依据
C.参照
D.不予适用
答案: C
解析: 人民法院享有审理行政案件、裁决行政争议的权限。由于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裁决行政争议时要参照行政规章,因此就要对行政规章进行司法审查,就要确定行政立法是否合法有效,是否越权,是否违反法定程序。《行政诉讼法》第62条第3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行政规章。
11.下列关于行政合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定是行政主体
B.行政合同的成立只需行政机关单方意志
C.行政合同履行、变更或解除,行政机关没有优益权
D.行政合同的纠纷不能通过司法救济
答案: A
解析: 行政合同有以下特征:①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定是行政主体;②行政合同以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为前提;③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中,行政机关享有行政优益权;④行政合同纠纷通常通过行政法的救济途径解决。
12.下列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
A.交警对违章驾驶员进行罚款处罚
B.土地管理部门向某保洁公司购买卫生保洁服务
C.城管部门查处建筑工地违法施工
D.县政府发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答案: B
解析: 具体行政行为是针对特定人或特定事作出的具有特定的行政法上的权利和义务内容的行政处理决定。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人或不特定的事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行为。AC两项均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中的行政处罚;D项属于抽象行政行为。B项属于签订行政合同,不属于行政行为的范畴。
13.下列对行政行为无效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
B.行政主体明确
C.行政主体履行相应行政主体职权
D.行政行为轻微违法
答案: A
解析: 行政行为无效的条件有:①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或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②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③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④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⑤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
14.下列独立行使行政案件审判权的是( )。
A.监察机关
B.行政机关
C.人民法院
D.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 C
解析: 行政审判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其行使的是运用审判权调整社会关系的司法职能。
15.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决定适用的范围一般不包括( )。
A.有关管辖的决定
B.有关程序的决定
C.有关回避事项的决定
D.有关诉讼期限事项的决定
答案: B
解析: 决定的适用范围一般有:①有关管辖的决定;②关于诉讼期限事项的决定;③有关回避事项的决定;④有关再审案件处理的决定。
16.明显超越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应属于( )。
A.有效行政行为
B.无效行政行为
C.可撤销行政行为
D.效力未定行政行为
答案: B
解析: 如果行政行为具备下述情形,行政相对人可视之为无效行政行为,有权国家机关可宣布该行为无效:①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或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②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③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④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⑤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
17.下列关于行政立法程序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行政立法不需要立项程序
B.行政立法不需要审查程序
C.行政立法程序是指行政立法主体依法定权限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所应遵循的步骤、方式和顺序
D.经过签署后的行政法规不需要公布
答案: C
解析: 行政立法程序,是指行政立法主体依法定权限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所应遵循的步骤、方式和顺序,主要包括:①立项;②起草;③审查;④决定;⑤签署与公布;⑥备案。
18.下列关于行政给付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行政给付又称行政物质帮助
B.行政给付是行政机关所作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C.行政给付通常情况下属于羁束行政行为
D.行政给付中行政机关有自由裁量的权力
答案: D
解析: 行政给付又称行政物质帮助,是指行政机关对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等规定,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如金钱或实物)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其特征有:①行政给付是行政机关所作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②行政给付的对象是特定的公民或组织;③行政给付是应当事人的申请并依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实施的行政行为;④行政给付的内容是赋予被帮助人以一定的物质权益或与物质相关的权益;⑤行政给付通常情况下属于羁束行政行为。行政机关没有自由裁量的权力。
19.下列属于行政司法权的是( )。
A.行政执行权
B.行政复议权
C.行政命令权
D.行政决策权
答案: B
解析: 行政司法权是一个复合概念,是指行政主体作为某项纠纷的第三人,对当事人双方的纠纷进行调解、仲裁、裁决和复议的权力。换言之,行政调解权、行政仲裁权、行政裁决权和行政复议权总称为行政司法权。
20.下列不属于行政奖励的构成要件的是( )。
A.符合法定的奖励条件和标准
B.符合行政机关领导意志
C.符合法定的奖励程序
D.符合法定的奖励形式
答案: B
解析: 行政奖励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为国家和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或精神鼓励的具体行政行为。其构成要件有:①符合法定的奖励条件和标准;②符合法定的奖励形式;③符合法定的奖励权限;④符合法定的奖励程序。
21.下列关于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区别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所解决的争议性质不同
B.主体地位不同
C.行政裁决属于抽象行政行为,行政复议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D.研究范围不同
答案: C
解析: 行政裁决与行政复议的区别有:①所解决的争议性质不同。行政裁决的对象是法律规定的特定的民事争议,行政复议审查的对象是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引起的行政争议。②所形成的法律关系主体地位不同。在行政裁决中,裁决者与被裁决者的法律地位完全平等,而在行政复议中,作为申请人的相对人与被申请人的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法律地位是不对等的。③各自所属的理论范畴和研究范围不尽相同。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基于职责进行管理的一种行为方式,在行政法中属于行政行为的研究范围,而行政复议在性质上属于行政救济的范畴。C项,行政裁决与行政复议都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22.行政强制行为以其调整的内容为标准,可分为( )。
A.对人身的强制措施和对财产的强制措施
B.对合法物品的强制措施和对违禁物品的强制措施
C.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措施
D.行政强制措施和直接行政强制执行措施
答案: A
解析: 行政强制行为以其调整的内容为标准,可分为对人身的强制措施和对财产的强制措施:①对人身的强制措施,主要是指行政主体对那些对社会有现实威胁或拒不接受有权机关作出的人身处罚,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相对人采取的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迫使其履行人身义务的强制措施。②对财产的行政强制措施,主要是指行政主体对负有履行法定财产义务却拒不履行义务的相对人,所采取的迫使其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强制措施。
23.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 )。
A.行政违法行为的存在
B.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C.公务员政治、业务素质的差异
D.行政法律的易变性
答案: B
解析: 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行政裁量权的存在。行政裁量权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行政机关根据其合理的判断,决定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何作为的权力。
24.缔结行政合同必须遵循( )。
A.适应行政需要的原则
B.自觉履行原则
C.部分履行原则
D.全面适当履行原则
答案: A
解析: 缔结行政合同的原则有:①适应行政需要的原则。行政机关缔结行政合同不能随心所欲,而必须出于行政需要。这种需要并非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而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原则精神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决定的。②不超越行政权限。行政机关缔结行政合同,不能超出自己管辖的事务范围和权限范围。否则属于无效合同。③合同内容必须合法。行政合同对于国家法律和政策明令禁止的事项不得加以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就这些事项与管理相对人缔结行政合同。
25.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执法人员( )。
A.不应当回避
B.可以回避
C.应当回避
D.可以不回避
答案: C
解析: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43条明确规定:“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应当回避。当事人认为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有权申请回避。”
26.行政立法行为属于( )。
A.抽象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非要式行政行为
D.依申请行政行为
答案: A
解析: 抽象行政行为包括两类:①行政立法行为,即有权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②制定不具有法源性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即有权行政机关制定或规定除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如县级人民政府所制定的其全县境内普遍有效的某些规定或办法等。
27.盲人小李由于非生理缺陷原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对小李( )。
A.可以处罚
B.不能处罚
C.应当处罚
D.减轻处罚
答案: C
解析: “应当”处罚,是指必然发生对违法者适用行政处罚或从轻、从重等的结果,“应当”处罚是对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明确规定,是羁束裁量的具体表现。盲人小李由于非生理缺陷原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不存在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事由,因此公安机关对小李应当处罚。
28.下列行为属于行政许可的是( )。
A.司法行政部门为某人颁发律师执业证书
B.司法局通报批评某工作人员
C.交通局给予某工作人员嘉奖
D.某县人大常委会对王某的任命
答案: A
解析: 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A项,司法行政部门为某人颁发律师执业证书,即行政主体依法赋予相对人作为律师从事职业活动的权利的行为。B项,属于行政处罚;C项,属于行政奖励;D项,属于内部行政行为。
29.下列不属于行政相对人承担行政责任方式的是( )。
A.承认错误
B.履行法定的义务
C.接受行政处分
D.赔礼道歉
答案: C
解析: 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有:①通报批评;②赔礼道歉,承认错误;③恢复名誉,消除影响;④返还权益;⑤恢复原状;⑥停止违法行为;⑦履行职务;⑧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⑨纠正不当的行政行为;⑩行政赔偿。
30.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的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造成当事人损害的,( )。
A.国家应当予以赔偿
B.国家应当予以补偿
C.国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和补偿责任
D.国家不承担补偿责任,也不承担赔偿责任
答案: D
解析: 当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以普通公民的身份从事活动时,行使的是其民事权利或者其他公民权利,并不是行政职权;其目的是为了个人的权益,而不是国家利益;其意思表示是自由的,不受行政法规则的约束。因此,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民的身份实施的与职权无关的行为应当视为其个人的行为,由此而造成损害引起的赔偿责任应当由个人负责,国家不承担补偿责任,也不承担赔偿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下列属于行政合理性原则子原则的有( )。
A.行政公开原则
B.行政公正原则
C.比例原则
D.信赖保护原则
E.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答案: ABCDE
解析: 行政合理性原则已经延伸出若干更加具体的、相对成熟而有其独立含义的子原则:①行政公开原则,现已成为各国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②行政公正原则,其基本精神是公平、合理地对待行政相对人和处理行政管理事项。③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采取某项措施时,必须权衡公共利益目标的实现和个人或组织合法权益的保障,应当将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④信赖保护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对其行为应守信用,个人或组织对行政行为的正当信赖应当予以合理保护,以使其免受不可预计的不利后果。⑤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2.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形式有( )。
A.接受批评教育
B.承担赔偿责任(被追偿)
C.接受行政处分
D.接受行政处罚
E.予以开除
答案: ABC
解析: 公务员的行政责任的具体形式为:①接受批评教育。这是公务员所承担的惩戒性违法行政责任。②承担赔偿损失责任(被追偿)。这是兼有惩罚性和补救性的责任承担方式。③接受行政处分。行政处分是公务员承担违法行政责任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隶属关系对违法失职的公务员给予的惩戒措施。
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均有权( )。
A.发布行政命令
B.制定行政法规
C.制定行政规章
D.改变所属部门不适当的决定
E.撤销所属部门不适当的决定
答案: ADE
解析: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35条第1、3项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使下列职权:①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议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议和命令;②改变或者撤销所属各工作部门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议、命令。
4.下列属于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的有( )。
A.即时生效
B.受领生效
C.公告生效
D.附条件生效
E.许可生效
答案: ABCD
解析: 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是指行政行为何时开始生效的规则,主要有下列几种:①即时生效,是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具有效力,对相对人立即生效。②受领生效,是指行政行为须为相对人受领,才开始生效。③公告生效,是指行政机关将行政行为的内容采取公告或宣告等有效形式,使相对人知悉、明了行政行为的内容即生效。④附条件生效,是指行政行为的生效附有一定的期限或其他条件,在所附期限来到或条件消除时,行政行为才开始生效。
5.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包括( )。
A.立案
B.调查取证
C.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
D.听取当事人陈述与申辩
E.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答案: ABCDE
解析: 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又称普通程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①立案。立案是行政处罚的启动程序。②调查取证。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立案后,行政主体即应客观全面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③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行政主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与依据,并告知当事人应当享有的权利。④听取当事人陈述与申辩。行政主体在调查取证之后和作出行政处罚裁决之前,应告知被调查人。⑤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行政主体通过调查、取证,且听取了被指控人的申辩后,如审查确认违法事实确实存在,且已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即可依法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处罚决定。
三、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行政主体
答案: 一般认为,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上述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理解:
  (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的组织。
  (2)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3)行政主体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4)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方特殊主体。
解析:
2.内部行政行为
答案: 内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内部行政组织管理过程中所作的只对行政组织内部产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处分及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所下达的行政命令等。内部行政行为适用内部行政规范,因而也只能用法定的内部手段和方式去进行。
解析:
3.中央行政立法
答案: 中央行政立法是指,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各部门制定部门规章的活动。中央行政立法调整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性问题和须由中央作出统一规定的重大问题。中央行政立法,包括中央政府行政立法和中央政府工作部门的行政立法。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和组织法,国务院享有制定行政法规的权力,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构享有制定部门规章的权力。
解析:
4.行政奖励
答案: 行政奖励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为国家和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或精神鼓励的具体行政行为。其目的是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充分调动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解析:
5.行政命令
答案: 行政法上的“行政命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要求行政相对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意思表示,是行政行为中一种极为普遍的行为形式。其中要求行政相对人为一定行为的意思表示,被称为“令”。要求行政相对人不为一定行为的意思表示,被称为“禁令”。
6.简述行政合同中行政机关的权利。
答案: 行政合同中行政机关的权利有:
  (1)选择合同相对人的权利。行政机关在订立行政合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选择适当的合同相对人。
  (2)对合同履行的监督权和指挥权。行政机关在行政合同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合同的一方,受合同的约束,同时它又代表国家行使行政管理权。
  (3)单方面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权利。在行政合同的履行过程中,行政机关根据国家法律、政策或计划的变更,以及公共利益的需要,有权变更或解除合同,不必取得相对人的同意。
  (4)对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的相对人的制裁权。如果相对人违反合同,行政机关具有制裁的权力。
解析:
7.简述行政程序法的作用。
答案: 行政程序法的作用有:
  (1)监督和控制行政权的作用。依法行政,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对行政主体进行行政活动的基本要求。
  (2)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作用。程序法的建立和完善,在事前广开言路,在客观上为避免行政机关的主观武断提供了保证。
  (3)提高行政效率的作用。行政事务具有多变性和复杂多样性,因此,处理行政事务的迅速、简便和经济,构成了行政程序中的效率原则的核心。
解析:
8.简述行政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
答案: 行政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有:
  (1)存在违反行政法律义务的行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违反行政法律义务,是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不违反法律义务,也就不存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问题。
  (2)存在承担责任的法律根据。根据现代国家法治行政的原理,不仅要求权利义务的法定,而且要求对有关责任的追究也必须是法定的。
  (3)主观过错的要件性问题。从法理学上讲,似乎还应加上主观过错这一要件。但是实践中,行政领域的违法行为,只要符合法律规范所规定的外在形式,一般就不再过问行为人的主观因素,即可视为主观有过错,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9.试述行政行为的特征。
答案: 行政行为主要有以下特征:
  (1)公共服务性。行政行为的公共服务性是民主行政的体现和要求。在民主与法治的国家里,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设立政府,用税收维持政府的运作,其目的就在于获得公共服务,获得安全、自由、秩序等公共物品。
  (2)从属法律性。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从而必须从属于法律。任何行政行为必须有法律根据,依法行政是民主和法治的基本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必须根据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办事。
  (3)裁量性。行政行为的裁量性与从属法律性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行政裁量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裁量,而应是在法律、法规范围内的裁量;从属法律也不是机械地执行法律、适用法律,而是充分运用其主观能动性,紧紧地把握相应法律、法规的立法目的与原则、精神,积极、灵活地执行法律、适用法律,最终是为了实现立法目的。
  (4)单方意志性。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国家行政权的行为。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只要是在行政组织法或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内,即可自行决定和直接实施,而不是必须与行政相对人协商并征得相对人的同意。
  (5)效力先定性。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后,就事先假定其符合法律规定,在没有被国家有权机关宣布为违法无效或被撤销之前,对行政机关本身和相对人以及其他国家机关都具有拘束力,任何个人或团体都必须遵守和服从。
  (6)强制性。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代表国家、以国家名义实施的行为,故其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实施的保障。根据行政法的原则,行政主体为行使其管理职能,享有相应的管理权力和管理手段。
10.2016年9月,A市甲县公安局和文化局根据市公安局和文化局联合下发的通知,整顿网吧。在联合执法大检查中,发现方某开办的某网吧存在违法行为,甲县公安局和文化局根据该通知共同作出处罚决定,对方某罚款5000元并责令停业整顿3个月。方某不服,分别向A市公安局和A市文化局提出复议申请。
  问题:
  (1)A市公安局和A市文化局是否应当受理方某的行政复议申请?请说明理由。
  (2)若复议机关维持甲县公安局和文化局的处罚决定,方某不服,提起行政诉讼,被告是谁?请说明理由。
答案: (1)A市公安局和A市文化局不应当受理方某的行政复议申请,理由在于:
  《行政复议法》第15条第4项明确规定:“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方某应当向甲县公安局和文化局的共同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即向甲县政府提出复议申请。
  (2)行政诉讼被告是甲县公安局和文化局以及甲县政府,理由在于:
  《行政诉讼法》第26条第2款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甲县公安局和文化局,而复议机关是甲县政府,因此应当以这三个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
解析:
11.王某从1994年3月起一直在某公司工作,该公司一直没有为王某办理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2013年1月王某已至退休年龄,但因该公司未为王某缴纳社会保险,导致其缴费年限不足,不能办理企业职工正常退休手续。2014年1月,王某向某公司所在地的甲省A市人力社保局投诉,要求A市人力社保局责令某公司为其补缴社会保险。A市人力社保局口头答复称,投诉人王某与某公司最后一次劳动合同的截止期限是2008年1月,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投诉人王某要求查处某公司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问题,已经超过了时效。
  问题:
  (1)若王某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本案行政复议被申请人是谁?请说明理由。
  (2)若王某在行政复议申请被受理后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是否应当受理?请说明理由。
答案: (1)本案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是A市政府或者甲省人力社保局,理由在于:
  《行政复议法》第12条第1款规定:“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A市人力社保局属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其本级人民政府是A市政府,上一级主管部门是甲省人力社保局。
  (2)法院不应当受理,理由在于:
  《行政诉讼法》第44条第1款规定:“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王某在申请行政复议被受理后,只能先等待行政机关作出复议决定,如对该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诉,否则法院不应当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