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2020年8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管理的核心是( )。
A.以物为本
B.以资金为本
C.以人为本
D.以信息为本
答案: C
解析: 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最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因素。管理要以人为中心,管理者要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组织共同愿景为引导。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组织是由人组成的,组织为了满足人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也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因此,现代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大的作用。
2.工作定额原理是下列哪个理论的观点?( )
A.科学管理理论
B.一般管理理论
C.行政组织理论
D.决策理论
答案: A
解析: 科学管理制度又被称为泰勒制,其目标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把“经济大饼”做大,使追求利益的劳资双方所占份额同时增加,避免一方多得而另一方少得。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工作定额原理。②标准化原理。③科学地挑选工人并使之成为“第一流工人”。④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⑤管理工作专业化原理。⑥管理控制的例外原理。
3.决策过程中强调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在宽松的氛围中互相启发的决策方法是( )。
A.名义群体法
B.头脑风暴法
C.德尔菲法
D.电子会议法
答案: B
解析: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决策方法,其特点是,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聚集在一起,在一种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以利于形成多样化的决策思路和方案。头脑风暴法至今仍然是一种被广泛运用于群体决策中的有效方法,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鼓励创新思维。
4.工商企业向社会提供有经济价值的商品或服务;法院解释和执行法律;大学培养高级人才等属于计划表现形式中的( )。
A.宗旨
B.战略
C.程序
D.预算
答案: A
解析: 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将计划分为宗旨、目标、战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和预算等。宗旨即表明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什么。它指明一定的组织机构在社会上应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例如,一个工商企业的基本宗旨是向社会提供有经济价值的商品或服务;法院的宗旨是解释和执行法律;大学的宗旨是培养高级人才;等等。
5.在零售业中,连锁企业通过大规模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分散经营,寻求商品价格优势的战略是( )。
A.集中战略
B.总成本领先战略
C.一体化战略
D.差别化战略
答案: B
解析: 总成本领先战略的主导思想是以低成本取得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即通过降低产品成本,在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自己的产品价格低于竞争对手,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它要求建立起大规模的高效生产设施,选择的市场必须对某类产品有稳定、持久和大量的需求,产品的设计要便于制造和生产,要广泛地推行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6.组织中存在的“不拉马的士兵”现象违反了组织设计的( )。
A.专业化分工原则
B.统一指挥原则
C.精简高效原则
D.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答案: C
解析: 精简高效原则即所设机构和整个组织结构都必须和其所承担的任务和规模相适应,使组织确实发挥它的效能,既不人浮于事,又不无人管事。要做到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利于提高组织效率。很多组织中存在这种“不拉马的士兵”,尸位素餐,人浮于事,造成效率低下,这违背了精简高效原则,应当通过组织设计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7.某纺织公司的生产部门下设纺纱车间、织布车间和印染车间。这种部门划分属于( )。
A.职能划分
B.地区划分
C.顾客划分
D.流程划分
答案: D
解析: 按流程划分部门是根据组织活动在时间上的先后次序进行的部门划分。如采购部、生产部、销售部等,生产部门则进一步划分为纺纱、织布、印染等。
8.在绩效评估中,采用多人评估系统,即一个人要受到和他接触的大多数人的评估,这种方法是( )。
A.自我评价法
B.360度评价法
C.工作标准法
D.业绩表评价法
答案: B
解析: 360度评价法,即一个人要受到和他接触的大多数人的评估。例如,对一个管理者的评估,可能综合了该管理者的主管领导、所有的团队成员以及和他同级的其他管理者对他的评估;如果可能,甚至是顾客抽样评估结果;自我评价也应该包括在内。然后,管理者的上司会综合这些信息。这种方法可以全方位展示一个人的工作绩效。
9.光明公司对组织内部进行了全面调整,打破单一的部门设计,成立了跨部门的工作团队。该公司的做法属于组织变革中的( )。
A.人员变革
B.技术变革
C.结构变革
D.文化变革
答案: C
解析: 结构变革是对组织设计、权力的分配、分工与协调等方面进行的变革。管理者可以对组织结构要素的一个或多个加以变革。例如,可将几个部门合并在一起,或者减少管理层次、拓宽管理幅度使组织扁平化,或者通过提高分权化程度使决策更快速。光明公司打破单一的部门设计,成立了跨部门的工作团队,这种做法属于结构变革。
10.“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适用于管理学中的哪一种人性假设?(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答案: A
解析: 经济人假设最早是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做了描述,后来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把这种假设进一步落实,即“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就是这种假设的典型。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由经济诱因引发工作动机的,是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人总是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下从事工作;人总是企图用最小投入取得满意的报酬;大多数的人缺乏理性,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
11.领导者行为应随着下属的“成熟度”而作相应的调整。这种观点属于( )。
A.领导特质理论
B.人性假设理论
C.领导方式理论
D.领导权变理论
答案: D
解析: 组织管理应根据组织所处的内部和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领导方式也要针对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环境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不能用固定的模式进行管理。这种观点就是领导权变理论的观点,也被称为领导情景理论。领导权变理论包含菲德勒模式和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把下属的成熟度作为一重要的情境变量,认为随着下属由不成熟走向成熟,领导方式也相应地改变。
12.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报酬与劳动之比和他人的报酬与劳动之比相等时,就会有较大的积极性。这是下列哪种理论的观点?( )
A.公平理论
B.归因理论
C.双因素理论
D.强化理论
答案: A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主要研究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公平理论认为,员工首先思考自己收入与付出的比率,然后将自己的收入付出比与相关他人的收入付出比进行比较,如果感觉到自己的比率与他人相同则为公平状态,否则就会产生不公平感。
13.根据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H公司计划研发一种新产品,研发成功将对相关人员奖励10万元。小王认为自己完成这项任务的可能性很大,因而积极性很高。依照期望理论,10万元的奖励属于( )。
A.激励力
B.期望值
C.效率
D.效价
答案: D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1964年提出了期望理论。弗鲁姆认为,一种激励因素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两方面因素:①激励因素所能实现的可能性(或期望)的大小;②激励因素对其本人的效价大小。激励的潜力、期望和效价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M=V×E。其中,M表示激励力,激发力量的高低,即调动一个人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V表示效价,指人们对某一目标的重视程度与评价高低,即人们在主观上认为这奖酬的价值大小;E表示期望值,是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概率。题干中,研发成功将对相关人员奖励10万元,小王认为自己完成这项任务的可能性很大。这里,“10万元”就是目标效价,是员工对提升的偏好程度。“完成这项任务的可能性很大”的概率,就是期望值。
14.在公司的一次会议中,营销副经理与行政副经理进行了有关业务的交流并达成共识。从沟通角度讲,这种沟通类型是( )。
A.斜向沟通
B.横向沟通
C.上行沟通
D.下行沟通
答案: B
解析: 横向沟通是指流动于组织机构中具有相对等同职权地位的人之间的沟通,由于横向沟通大多是发生在工作的交流上,交流的效率更高。横向沟通对于加强公司凝聚力有很大的帮助。营销副经理与行政副经理职权地位相对等同,因此他们之间的沟通类型属于横向沟通。
15.控制过程的起点是( )。
A.确定控制标准
B.衡量实际工作
C.发现偏差
D.纠正偏差
答案: A
解析: 从管理控制的实施上看,组织的管理控制大致包括制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绩效和纠正偏差三个阶段,这构成了完整的管理控制过程。标准是测定绩效的基础,确立控制标准是控制过程的起点。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组成要素包括( )。
A.计划
B.组织
C.指挥
D.协调
E.控制
答案: ABCDE
解析: 亨利·法约尔是对管理概念有重大影响的人。他在其《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一观点强调,当一个人在从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工作时,他便是在做管理工作。
2.按照决策的性质,决策分为( )。
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
C.业务决策
D.程序化决策
E.非程序化决策
答案: ABC
解析: 按照决策的性质不同,决策可以分为:①战略决策,指与企业发展方向和远景有关的重大问题的决策。②战术决策,是为实现战略目标所采取的决策,也称为管理决策,主要内容涉及企业组织机构的设计和变更,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改革,企业内部人力、物力、财力的协调与控制等。③业务决策,指为提高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
3.组织变革的内部动因包括( )。
A.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B.组织战略的调整
C.设备引进与技术的变化
D.员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E.组织规模和范围扩大
答案: BCDE
解析: 导致组织变革的内部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战略的调整。组织战略的改变就要求组织结构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战略的要求,否则战略就得不到有效的实施。②设备引进与技术的变化。技术进步使过去以手工操作为主变为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对组织结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信息技术使沟通更为方便直接,中层变得不像过去那么重要,组织要求变革。③员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他们对工作的自主性和能力发展的需要会增加,要求更多地参与到组织的活动中,集权型的组织就会变革为分权型的组织。④组织规模和范围扩大,原来的组织结构变得不适应。
4.双因素理论中属于保健因素的有( )。
A.工资福利
B.奖金
C.安全
D.责任感
E.地位
答案: ACE
解析: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才能获得承认、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机会、提升、责任感、奖金;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方式、关系、工资福利、安全、工作条件、个人生活、地位。BD两项属于激励因素。
5.下列属于前馈控制的有( )。
A.对生产作业进行实时监控
B.对产品进行售后服务
C.对职工进行岗前培训
D.对原材料进行入库检查
E.制定各种工作标准
答案: CDE
解析: 前馈控制又称事先控制,是计划实施前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在实施中出现问题后的补救。例如,企业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而对原材料质量进行的入库检查以及对职工的岗前培训等,都属于前馈控制。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判断正确与否,正确的打√,不需要说明理由,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管理主要适用于营利性组织。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管理普遍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
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对组织而言,管理犹如组织的神经系统。管理适用于任何组织,并不仅仅适用于营利性组织。
2.良好的文化设施、工作环境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理念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组织文化由三个层次构成,即理念层、制度与行为层、象征层。理念层又称精神层,是指组织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观等,它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3.战略决策就是程序化决策。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战略决策一般是非程序化决策。
战略决策是指与企业发展方向和远景有关的重大问题的决策。一般来讲,高层的、战略性的决策问题非程序化、不确定性的特征较明显,决策中定性分析的程度较高;相反,基层的、战术性的决策与业务决策问题程序化、确定性的成分较突出,定量决策应用较多。
4.人员配备的主要任务就是谋求人与事的最佳组合。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人员配备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对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招聘、甄选、培训、绩效考核等,从而确定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人员配备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分析人与事的特点,谋求人与事的最佳组合,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实现人与事的不断发展。
5.沟通是保证决策科学的基本前提。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沟通是保证决策科学的基本前提。决策的依据是信息,科学的决策离不开及时、完整、准确的信息。领导者能否及时获取完整、准确的信息,关键在于沟通的效率。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管理活动的特点。
答案: 管理活动是产生于作业活动并为作业活动服务的一种活动,是为了确保作业活动有效进行的手段。管理活动与作业活动既密切相关,又有明显区别。
  (1)管理活动的范围更广,它不仅贯穿于作业活动的始终,而且包括作业活动之前的调研、作业活动之后的经验教训总结等。
  (2)管理活动比作业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作业活动一般是作业者自己负责自己的工作,做好本职工作即可。而管理活动中,不仅管理者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对作业人员的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
  (3)管理人员的本职工作是管理活动而非作业活动。如果管理者参与作业工作,可以促进与下属的沟通和理解。但是,如果一位管理者把他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作业工作而不是管理工作,那么他就忘记了自己管理者的角色,本末倒置。由普通员工提升为管理人员时,人们往往不能很好地区分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以至于不能认清自己的角色。
解析:
2.简述目标管理的特点。
答案: 目标管理的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员工参与管理。目标管理是员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由上下级共同商定,依次确定各种目标。
  (2)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目标的实施,由目标责任者自我进行,通过自身监督与衡量,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目标的实现。
  (3)强调自我评价。目标管理强调自我对工作中的成绩、不足、错误进行对照总结。应经常自检自查,不断提高效益。
  (4)重视成果。目标管理将评价重点放在工作成效上,按员工的实际贡献大小如实地评价一个人,使评价更具有建设性。
解析:
3.简述授权的要求。
答案: 授权的要求主要包括:
  (1)明确职责。授予下属权力,要把所承担的职责及要求达到的结果讲清楚,要明确工作范围、权力范围、相互权力关系及评判标准。否则,被授权的人不了解职责的性质、范围和所要求的结果,就不知道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2)根据预期成果授权。授权要根据下属所承担的任务、所负的责任和要实现的预期成果进行。所授权力若小于预期成果,则职责不能履行;若大于预期成果,则权力会滥用。权力要和任务相适应,以使接受权力的人能使用权力去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目的。
  (3)授权对象适合。权力要授予那些真正愿意接受该权力的人,被授予权力的人要有运用权力完成任务的能力;否则,授权将是失败的。
  (4)有顺畅的沟通渠道。必须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以使各分权主体能够进行协作使上下级的信息顺畅流通。
  (5)有适当的控制。管理者的责任不会因为授权而消失,所以必须确保所授出的职权确实是在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使用。控制的目的是要及时地发现和纠正被授权者在使用职权时出现的问题,以免发生重大的错误。
解析:
4.简述领导活动的基本特征。
答案: 领导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权力
  领导的核心是权力,领导者之所以能够实现对下属的领导,其基础就是权力。领导是由权力派生而来的。这里的权力通常是指影响他人的能力或控制力。
  (2)责任
  责任与权力是对等的,领导者在拥有权力过程中,必须履行责任,这是因为,领导者的权力,只是尽职之权,尽责之权,领导者的职权是同责任成正比的,职务越高,职权越大,责任也就越重。因此,责任是领导者权力的象征。如果有责无权,领导者就无法尽责;如果有权无责,就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官僚主义及滥用职权,两者必须是统一的。
  (3)服务
  领导就是服务。领导者应重视服务的观点,不仅强调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服务,公司、组织对顾客对公民的服务,同时也强调上级为下级服务、政府部门为企业服务等观点。
5.结合实际论述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答案: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如下:
  (1)环境对组织的影响
①环境是组织赖以生存的土壤。
a.一个组织是否应组建,要根据所在的环境、社会需要和可能的条件来决定。离开社会需要,组织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
b.组织要开展工作,就必须筹集各种生产要素——人、财、物,而这需要从外部环境中获得。
c.组织的产出——产品和劳务,必须到组织的外部去进行交换,以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活动。
②外部环境影响着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工作。组织环境中的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各种管理活动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以法律环境为例,组织生活在庞大而复杂的法律环境之中,这些法律以一定的标准衡量组织进入市场运行的资格、合法性,制止和惩罚“犯规动作”。
③环境制约组织的管理过程和管理效率。组织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和效益的大小与组织环境相关。如果国家政策稳定、总体教育水平较高、市场发育健全、法律政策齐备,则会提高组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否则,会给管理工作造成困难甚至混乱。如果环境比较舒适,工作人员心情愉快容易开展工作;如果环境较差如噪音问题严重,则会影响工作情绪影响工作效率。
  (2)组织对环境的影响
  组织与环境之间并不是单纯、被动地适应环境,组织可以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甚至影响和改变环境,使之朝有利的方向发展。组织对环境的适应,主要是指组织对环境的觉察和反应。
①适应环境,改变自己。当环境变化时,组织需要调整策略以适应新环境。例如,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组织和顾客之间的沟通方式和平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组织开始在电商端发力,寻求新发展。
②影响环境。即通过改变给组织带来麻烦的要素,改变环境。
③选择新环境。如IBM从计算机终端供应商转变为网络咨询、服务商。
6.案例:
A公司是一家生产合成纤维产品氨纶的化纤公司,由于产品质量好,产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不断增加,也成为当地纳税大户,几乎每年都得到上级和国家相关部门的表彰。公司自生产线投产以来,虽安装了环保设施,但由于环保设施投入使用后出现泄漏现象,环保质量不过关,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的氰酸和乙氰酸无法及时处理,只能排放到污水沟。因氰酸的毒性较大,在土壤中需要上万年才可能分解,为此,环保部门已经给A公司提出了黄牌警告,限令半年内达标,否则需要停产整顿甚至关闭企业。面对这种情况,公司领导认为自己企业是当地的纳税大户,产品深受用户欢迎,公司又备受上级领导重视,停产关闭仅仅只是说说而已,故对黄牌警告重视不够,也未采取得力措施,到黄牌期限后环保仍未达标。于是,环保部门下达了停产关闭令。针对这一做法,公司内外议论纷纷,有不同观点。
  问题:
  (1)依据社会经济观,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其具体体现有哪些?
  (2)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对该公司的做法进行评述。
答案: (1)依据社会经济观,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其具体表现为:对雇员、顾客、竞争对手、环境、社会发展等的责任。
①对雇员的责任。企业在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建立规范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坚持依法诚信经营,遵守商业道德;坚持奉献社会、回报社会,热心公益事业,做合格的企业公民,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解决就业问题,让员工有工可做,有钱可挣,生活得到保障。
②对顾客的责任。企业对顾客的责任主要体现在提供安全的产品、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提供售后服务、提供必要的指导以及赋予顾客自主选择的权利。企业千万不能做对顾客不负责任的事情。
③对竞争对手的责任。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竞争与合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永恒主题。就像有些企业家已经认识到的那样,竞争的终极不在于获得一整块蛋糕,而应在于如何做出更大的蛋糕共同分享。
④对环境的责任。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主要包括维护环境质量、使用清洁能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为体现企业的人文关怀,关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进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包括:调整结构,优化工艺,生产环境友好的产品;努力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重视全过程的污染防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⑤对社会发展的责任。企业对社会发展的贡献非常广泛,涉及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赞助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社会公共设施建设或其他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等方方面面。同时,企业应避免财务欺诈、偷税漏费、官商勾结、权力腐败、商业贿赂、地方保护主义、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内部人”控制现象等,也是对社会发展责任的贡献。
  (2)A公司作为一家生产合成纤维产品氨纶的化纤公司,除了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由此,遵守国家环保的各项要求,确保产品生产对社会环境不造成危害是其必须要履行的社会责任。从案例中看,公司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需要企业从上到下全面强化社会责任的意识。
解析:
7.案例:
  某公司总裁赵强向一位专家请教:我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的事务,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专家建议:请写下你每天计划要做的工作,按照每件工作对公司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并用数字标注。赵强用了几分钟就完成了这件事,说:这事太简单了,我每天都会做这样的安排,但是,很多事不能如愿完成。专家又建议:为了完成你的各项计划,从现在开始,你需要做一些改变,即在你的每项计划后面要明确注明所要完成的工作、工作目的、执行计划的人、需要的时间与地点、采取的方式等。然后,对每天计划要做的工作按重要性进行排序,第一位的任务必须严格执行直至完成,依此类推进行后面的工作,直到每天下班为止。如果能持之以恒,你一定会发现惊人成效。赵强听取了专家的建议,并认真执行。一个月后,公司业绩有了明显提高。
  问题:
  (1)什么是管理的计划职能?结合案例分析计划的内容包括哪些?
  (2)你认为计划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1)管理中的计划就是明确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各分支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对未来活动的具体行动任务、行动路线、行动方式、行动规则等进行规划、选择、筹谋的活动。
  依据案例资料,即专家建议总裁“请写下你每天计划要做的工作,按照每件工作对公司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并用数字标注”,“每项计划后面要明确注明所要完成的工作、工作目的、执行计划的人、需要的时间与地点、采取的方式等”,可以概括出计划的内容包括5W1H:
①Whattodo——做什么?(目标与内容)即要明确计划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例如案例中专家建议总裁写下每天计划要做的工作。
②whytodoit——为什么做?(原因)即要明确计划工作的宗旨、目标和战略,并论证可行性。
③whentodoit——何时做?(时间)即规定计划中各项工作的开始和完成的进度,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对能力及资源进行平衡。
④Wheretodoit——何地做?(地点)即规定计划的实施地点或场所,了解计划实施的环境条件限制,以便合理安排计划实施的空间组织和布局。
⑤Whotodoit——谁去做?(人员)即要明确规定每个阶段计划目标的责任人及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
⑥Howtodoit——怎么做?(方式、方法、手段)即制定实现计划的措施,以及相应的政策和规则。
  (2)计划的作用主要有:
①有利于明确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效率。计划是实施管理活动的依据,计划制定的目标为各级员工指明了组织发展方向,可以使人们的行动对准既定目标。同时,计划又便于管理者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合作,指导管理活动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②有利于增强管理的预见性,规避风险。计划作为预测未来变化、设法消除变化对组织造成不良影响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帮助管理者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清醒的预见和认识,进而做到有准备地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③有利于减少浪费,取得最佳经济效益。计划工作一是可消除不必要的、盲目的活动所带来的浪费;二是有助于用较短的时间完成工作,减少迟滞和等待时间;三是促使各项工作均衡稳定发展,使各项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取得最佳效益。
④有利于控制工作的开展。计划不仅是组织实施的纲领,而且与控制功能紧密相联。计划使管理工作的目标、措施、步骤、时间要求具体明确,为控制工作提供了标准。管理者可以通过计划对管理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之间的差距,并及时进行调整,达到控制的目的,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