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网友回忆版)四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人格是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在人格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和核心意义的部分是( )。
A.能力
B.性格
C.气质
D.品德
答案: B
解析: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2.老师对学生取得的好成绩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期促进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准备律
B.效果律
C.动机律
D.练习律
答案: B
解析: 效果律由桑代克在《教育心理学》(1903)--书中最早提出这个概念,与练习律和准备律并称为桑代克三大学习理论。这个定律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桑代克在20世纪30年代进一步考察了这条定律,发现,感到满足比感到厌烦能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强调奖赏,而不大强调惩罚。
3.教师如果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则容易使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这种现象在宣传教育心理学中被称为( )。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自己人”效应
C.威信效应
D.“名片”效应
答案: D
解析: “名片”效应:两个人在交往时,如果首先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同你接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对方所表明的态度和观点如同名片一样把你介绍给对方。
4.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种直观手段称之为( )。
A.实物直观
B.言语直观
C.模象直观
D.想象直观
答案: C
解析: 模象直观是以事物的模拟性形象作为对象的直观活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种直观手段称之为模象直观。
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活泼型(强、平衡、灵活),其气质类型型为(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症
答案: B
解析: 现代心理学沿用了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和古罗马医生盖伦的观点,将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巴甫洛夫高级神经类型学说四种神经活动对应于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精力旺盛,争强好胜;多血质(B对):活泼好动(题干符合),热情大方;粘液质:安静稳重,喜欢沉思;抑郁质:情绪抑郁,多愁善感。
6.“大五”人格理论有五大因素。“代表个人能与人和睦相处的程度,得分高者表现为信任,直率,利他。”这个因素是( )。
A.外倾性
B.宜人性
C.责任心
D.开放性
答案: B
解析: 在“大五”人格理论有五大因素中,“代表个人能与人和睦相处的程度,得分高者表现为信任,直率,利他。”这个因素是宜人性。
7.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大学阶段的主要心理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和( )。
A.发展亲密关系
B.增进友情关系
C.融洽同学关系
D.确立恋爱关系
答案: A
解析: 在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大学阶段的主要心理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和发展亲密关系。
8.有一种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两个因素的乘积,这种动机理论被称为( )。
A.自我实现理论
B.归因理论
C.期望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答案: C
解析: 期望理论又称作“效价一手段一期望理论”,是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一种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公式表示为:激动力量=期望值×效价。是由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9.学生为了获得教师、家长的赞许和表扬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或内驱力,称为(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胜任内驱力
答案: C
解析: 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要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表现为追求良好的学习成绩,目的就是要得到赞扬和认可。它首先由奥苏贝尔提出。
10.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清晰地将原有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称为( )。
A.先行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复习
D.固定点
答案: A
解析: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二、填空题 (-)
1.简述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答案: ①态度定势的形成;②道德观念的确立;③道德情感的培养;④道德信念的形成;⑤道德意志的锻炼;⑥道德行为的养成。
解析:
2.请对“能力”、“努力”和“难度”、“运气”进行归因分析。
答案: 所谓归因理论,就是人们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因果关系的动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一般地说,人们常把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归结为个人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运气四个因素。
①能力归因:当人们倾向于能力归因时,他们总认为成功是因为自己的头脑聪明、能力较强;失败时就认为是自己脑子笨,能力差,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心理。
②努力归因:当人们倾向于努力归因时,他们会认为成功是由于自己努力的结果,并会鼓励自己继续努力,以期望获得更大的成功;失败时他们会认为是自己不努力或努力不够造成的不良后果,认为自己今后只要努力,相信今后也一定可以获得成功。当人们相信增加努力将带来成功时,他们就会在工作和学习中坚持更长的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
③难度归因:当人们倾向于难度归因时,成功时他们会认为是任务难度小,失败时则认为是任务难度大。无论成功与失败,他们都归因于外界因素。由此归因倾向必然导致两种结果,任务太容易,就不能引起激发工作和学习的兴趣;如果任务太难,人们则可能寄望于得到别人的帮助。
④运气归因:当人们倾向于运气归因时,成功时他们会认为是自己运气好,失败时会归咎于自己的运气差。有这种归因倾向的人在工作和学习中,总是寄希望灵感迸发和幸运降临。
解析:
3.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答案: ①交互性原则;②社会交换原则;③自我价值保护原则;④情境控制原则。
解析:
4.简述耶尔克斯一道德森定律。
答案: 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这就是耶尔克斯一道德森定律。具体体现在:
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使个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
解析:
5.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答案: 旧版教材:环境适应教育、智力发展教育、人际关系和谐教育、健康恋爱观教育、生涯发展规划与教育。
新版教材:环境适应教育、学习发展教育、自我意识发展教育、人际交往教育、挫折应对教育、情绪调节与控制教育、健康恋爱观教育、健全人格教育、生涯发展教育、心理问题预防和求助教育、生命生存教育。
解析:
6.动作技能形成的心理过程。(备注:新版教材称操作技能)
答案: ①认知阶段;②操作分解阶段;③操作联系阶段;④自动化阶段。
解析:
7.因材施教的心理学依据有哪些?如何因材施教?
答案: (1)气质理论是因材施教重要的心理学依据,现代心理学家将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不同气质的人有着不同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气质差异和优缺点,才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会使学生扬长避短、顺势而为,成为“最好的自己”。
(2)大量的教育教学经验表明:对胆汁质的学生不要轻易激怒他们,要动之以“情”,耐心引导和真诚帮助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多血质的学生不要放松要求和目标,要晓之以“理”,要让他们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养成踏实、专一和坚韧的品行:对粘液质的学生不要过分急躁,要导之以“行”,尊重和接纳他们,允许他们有考虑问题或做出反应足够时间;对抑郁质的学生不要公开批评和指责他们,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要根据他们的精力、体力与能力适当降低或调整要求,鼓励他们勇敢前进。
解析:
8.如何促进大学生学习迁移?
答案: “为迁移而教”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即希望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不同情境都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了解影响迁移的条件,也要以此为根据改进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教师的具体做法是:第一,丰富的知识经验储备;第二,积极进行心理准备;第三,科学选择教学内容;第四,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第五,改进教材呈现方式;第六,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
解析:
9.结合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促进教学内容的感知。
答案: (1)灵活运用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等多种直观形式,在教学过程中,三种直观形式必须互相配合使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
①强度律(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使学生清晰的感知到,教学中要注意音量、板书、教具、光线等条件的适宜程度);
②差异律(是对象与背景之间差别的知觉规律,教学中要力求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异,使感知对象能被学生清晰的感知);
③活动律(活动的对象更易被感知,要注意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提高知识学习的效果);
④组合律(感知对象在时空上接近、形态上相似都容易被知觉为一组对象,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板书的布局,便于学生的整体知觉);
⑤对比律(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能使学生对它们的差异感知更加清晰,从而提高感知的效果)。
10.小X想考取某外国学校研究,自己在班级中处于中等水平,她找到了该校历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发现很难,结果决定要放弃了考试。
请结合成就动机理论分析小X出现的问题原因,老师如何帮助她。
答案: (1)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部分:趋向成功倾向和避免失败倾向。趋向成功的倾向指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从而尽快的解决某一难题的心理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指为了避免失败在他人心中形象受损失而带来的。根据这两类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所占有的强度,可以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功,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的选择。避免失败的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选择简单的任务可以确保成功;而选择很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
(2)可见,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小X是一个具有避免失败倾向的人。老师应该帮助他树立的自信心,将失败的原因多从自身找原因。老师一方面应努力引导小X形成一种追求成功的意识,这对于他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小X的成就动机应与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相符合。这主要是因为如果成就动机标准过高,超出了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他们可能就会由于受挫而失去追求成功的信心,或产生逃避失败的心理。在为小X确定目标时,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第一次目标定得不能太高,一旦学生达到目标以后,往往就会产生追求成功的自信心。然后,教师再将目标逐步提高,充分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一步步将学生引向优异。
三、简述题 (-)
1.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长期的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固而经常发现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 )和性格三个方面。
答案: 气质
解析:
2.在大学生的思维特征中,( )进一步发展,占主导地位。
答案: 形式逻辑思维
解析:
3.这种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 )”。
答案: 最近发展区
解析:
4.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通过狗作为实验对象,提出了条件反射理论,主要原理包括两个方面:保持与消退,( )。
答案: 泛化和分化
解析:
5.心理学家冯忠良提出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即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 )三个阶段。
答案: 原型内化
解析:
6.所谓( ),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时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时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答案: 社会助长作用
解析:
7.( )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当前事物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倾向。
答案: 态度定势
解析:
8.自我决定理论指出,当一个学生与生俱来的三种基本心理需要:自我需要、胜任需要和( )得到满足时,学习的动机就产生了;反之,如果这些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学生就会缺乏动机。
答案: 归属需要
解析:
9.流畅性、灵活性、( ),这三个特征是创造性的最主要特征。
答案: 独创性
解析:
10.在人际关系建立过程中,先入为主而产生的良好第一印象,会以( )作用于主体,将有利于人际交往的进行。
答案: 定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