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2018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
A.民事法律关系
B.刑事法律关系
C.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D.公务员权利与义务关系
答案: C
解析: 每一个部门法都有其特定的调整对象。行政法的特定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行政关系或监督行政关系经过行政法的调整后就形成行政法律关系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2.下列属于我国行政法一般渊源的是( )。
A.法律解释
B.判例
C.行政法规
D.国际条约
答案: C
解析: 行政法的一般渊源,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我国行政法的一般渊源可分为下述几种形式: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④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3.下列属于行政机关的是( )。
A.县人民检察院
B.市教育局
C.市人民法院
D.县人大常委会
答案: B
解析: 国家的机关可以分为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是指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行政职能的机关,例如国务院、教育局等。县人民检察院、市人民法院属于司法机关,人大常委会属于立法机关。
4.下列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是( )。
A.省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各部委
D.市人民政府
答案: A
解析: 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5.根据《公务员法》规定,下列属于公务员法律关系发生途径的是( )。
A.晋升
B.委任
C.辞职
D.死亡
答案: B
解析: 在我国,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发生主要包括五种途径:①考任;②选任;③委任;④聘任;⑤调任。
6.下列关于行政行为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行政行为作出后,如果行政相对人认为其是违法的,可以不予执行
B.行政行为作出后,可以根据情况随意变更
C.行政行为是对行政相对人作出的,对行政机关没有约束力
D.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都必须自觉履行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
答案: D
解析: D项,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行政行为一旦成立,即被推定为有效,对行政主体和相对人产生约束效力,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都必须自觉履行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A项,只有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或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时,行政相对人才可以不予执行。B项,行政行为作出后如需变更,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变更,而不能随意变更。C项,行政行为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都有约束力。
7.下列关于行政给付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行政给付的内容可以是一定数量的金钱,也可以是实物
B.行政给付通常是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获得行政给付是符合给付条件行政相对人法律上的一项权利
D.行政给付是行政机关作出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答案: B
解析: 行政给付又称行政物质帮助,它是指行政机关对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等规定,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如金钱或实物)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以下特征:①行政给付是行政机关所作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②行政给付的对象是特定的公民或组织;③行政给付是应当事人的申请并依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实施的行政行为;④行政给付的内容是赋予被帮助人以一定的物质权益或与物质相关的权益;⑤行政给付通常情况下属于羁束行政行为。
8.下列不属于行政许可的是( )。
A.对县政府设立工作部门的审批
B.对医生执业资格的审批
C.对律师执业资格的审批
D.对企业开采矿产资格的审批
答案: A
解析: 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例如司法行政部门对律师执业资格的审批,即行政主体依法赋予相对人作为律师从事职业活动的权利的行为。相关行政部门对医生执业资格的审批和对企业开采矿产资格的审批也是赋予相对人从事医生、采矿活动的资格的行为,属于行政许可。
9.下列有关行政裁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所有民事争议都可以通过行政裁决来解决
B.行政裁决是由行政机关主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C.行政裁决一般是终局性的,不能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D.甲出售变质的食品导致乙食物中毒住院治疗,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可以裁决甲赔偿乙的误工费和医疗费
答案: D
解析: 行政裁决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其特征有:①行政裁决的主体(即裁决者)是法律授权的特定的行政机关;②行政裁决的对象是特定的民事纠纷;③行政裁决程序的启动往往以当事人的申请而开始;④行政裁决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裁判权的活动,对之作出的裁决不服仍可申请复议或起诉;⑤行政裁决是一种特殊的具体行政行为。A项,行政裁决只能解决特定的民事纠纷。B项,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依申请作出的行为。C项,对行政裁决不服仍可申请复议或起诉。
10.下列关于行政征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行政征收是国家无偿征收的具体行政行为
B.各级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制定征收项目
C.行政征收需要征得行政相对人的同意
D.行政征收都是惩罚性征收
答案: A
解析: 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取得国家的财政收入及宏观调节经济活动的需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向负有法定义务的行政相对人强制地、无偿地征集一定数额金钱或实物的具体行政行为。B项,各级政府必须根据法律规定执行征收项目,而不是根据需要制定。C项,行政征收是强制的,无须征得相对人同意。D项,行政征收不都是惩罚性的,有的只是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11.下列关于行政监督检查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任何情况下行政相对人都不能拒绝行政主体的监督检查
B.对实物、场所进行监督检查时,当事人不到场的,行政工作人员无权单独检查
C.对女性人身检查,应当由女工作人员进行
D.在依法履行行政监督检查时,行政主体不需要保守相对人商业秘密
答案: C
解析: 行政监督检查的程序有:①表明身份。对不表明身份的人员要求进行的检查、调查等,相对人有权予以拒绝。②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对有关实物、场所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通知当事人到场,进行公开检查。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的,不影响检查的进行。但行政监督检查人员有为相对人保守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义务。③对涉及公民基本权利的某些特别检查,必须有法律的明确授权,应当符合法定的特别要件和方式。例如,对女性人身的检查,应当由女工作人员进行;等等。
12.责令停产停业属于( )。
A.财产罚
B.声誉罚
C.行为罚
D.人身自由罚
答案: C
解析: 行为罚是限制和剥夺违法相对人某种行为能力或资格的处罚措施,有时也称能力罚。行为罚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责令停产停业,吊销、暂扣许可证和执照、科以相对人某种作为义务等。
13.代履行属于( )。
A.直接强制执行措施
B.间接强制执行措施
C.刑事强制措施
D.行政强制措施
答案: B
解析: 间接强制执行措施,是指行政主体不通过自己的直接强制措施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应当履行的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而是通过某些间接的手段(如代履行、执行罚)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行政强制行为。
14.下列关于行政合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行政合同属于单方行政行为
B.行政合同订立后,行政机关在任何情形下都无权单方面变更或解除合同
C.行政合同纠纷可以通过司法救济解决
D.行政相对人在行政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行政机关因公共利益解除合同,行政相对人没有损失补偿请求权
答案: C
解析: 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经过协商,相互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其特征有:①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定是行政主体。行政合同以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为前提,属于双方行政行为。②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中,行政机关享有行政优益权,可以根据国家行政管理的需要,单方依法变更或解除合同,非因相对人的过错而解除合同,导致相对人财产上受到损失的,应予以合理的补偿。③行政合同纠纷通常通过行政法的救济途径解决,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应有最终处理权。
15.下列关于行政指导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行政指导适用范围非常狭窄
B.行政指导属于“消极行政”的范畴
C.行政指导不具有法律强制力
D.行政指导能产生直接法律效果
答案: C
解析: 行政指导具有以下特征:①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的社会管理行为。②行政指导适用的范围极其广泛,其方法多种多样。③行政指导属于“积极行政”的范畴。④行政指导是一种柔性的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行为。⑤行政指导是不直接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
16.《行政处罚法》第38条规定:“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这属于行政程序法的( )。
A.回避制度
B.说明理由制度
C.合议制度
D.听证制度
答案: C
解析: 合议制度,是指行政机关的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的制度。行政的阶层性,决定了行政首长负责制更有利于行政事务的有效推行。但是对于某些重大的问题,特别是有关专业性强、技术性要求较高的事务,或者公共性极强的问题,应由若干公务员组成一定的会议或者委员会,以合议的形式作出行政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行政行为实际上的公正性。
17.下列可以免除行政责任的是( )。
A.救护人员因抢救病人而不按照交通规则行车的行为
B.公民为了赚钱治病,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行为
C.警察非法使用武器导致行政相对人身体损害的行为
D.市场监督管理局违法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行为
答案: A
解析: 免除行政责任,是指在特定情况下,虽然行为人的行为符合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并且在事实上对一定的社会关系造成侵害,但是因该行为的实施是为了保护更大的合法权益,因而排除其违法性,免除对行政责任的追究。排除行政违法性的行为主要有:①正当防卫;②紧急避险;③利害关系人同意的行为;④执行有益于社会的职业行为;⑤在法定范围内行使权力(利)的行为。救护人员因抢救病人而不按照交通规则行车的行为是紧急避险,依法免除行政责任。
18.下列关于行政复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行政复议机关仅对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B.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复议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首先进行调解
C.行政机关可以依职权启动行政复议
D.行政复议一般实行一级复议
答案: D
解析: 行政复议,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其行政管理职权时,与作为被管理对象的行政相对人发生争议,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由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依法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的一种行政活动。其原则有:①依法独立行使行政复议权的原则。②一级复议原则。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以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复议决定为终局决定,复议决定书下达后,行政相对人原则上不得再向上级国家行政机关要求复议。③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和适当进行审查的原则。行政复议机关既要对具体行政机关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又要对具体行政行为的适当性进行审查。④不调解原则。
19.下列属于司法审查范围的是( )。
A.县政府作出的水稻种植指导意见
B.外交部作出的召回驻某国大使决定
C.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责令某公司停业整顿决定
D.市政府颁布政府规章
答案: C
解析: 司法审查的范围,是指哪些具体行政行为应当接受人民法院的司法审查。只有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责令某公司停业整顿决定是行政主体依法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属于司法审查的范畴。ABD三项,都属于抽象行政行为,不属于司法审查的范畴。
20.通常情况下,下列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 )。
A.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B.国务院
C.国务院直属机构
D.国务院各部、委员会
答案: A
解析: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接受授权的组织。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国家行政机关有: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员会;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各部、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办事机构,如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在通常情况下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21.根据《国家赔偿法》,国家不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是( )。
A.某公安机关违法拘留张某的行为
B.某市场监督管理局违法罚款的行为
C.某国土局违法吊销土地使用权证的行为
D.受害人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答案: D
解析: 《国家赔偿法》第5条规定,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①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②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③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D项,国家不对受害人自己的行为致使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22.下列关于行政赔偿请求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受害的法人终止的,只有其原始股东可以成为赔偿请求人
B.受害公民死亡的,只有其有扶养关系的亲属可以成为赔偿请求人
C.受害公民死亡的,只有其继承人可以成为赔偿请求人
D.行政赔偿请求人分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三种
答案: D
解析: 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第6条规定,行政赔偿请求人分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三种:①受害公民死亡的,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可以成为赔偿请求人。②受害的法人终止的,其权利承受人作为赔偿请求人。“权利承受人”中“人”应当作广义理解,不仅指自然人,也指法人和其他组织。③其他组织终止的,承受其权利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均有资格向国家提起行政赔偿的请求。
23.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造成公民死亡的赔偿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
A.10倍
B.15倍
C.20倍
D.30倍
答案: C
解析: 《国家赔偿法》第34条第3项规定,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对死者生前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24.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是( )。
A.10日
B.15日
C.45日
D.60日
答案: D
解析: 《行政复议法》第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25.下列属于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是( )。
A.王某不服公安机关对其刑事拘留
B.张某不服单位对其开除公职
C.刘某不服民政部门不发放抚恤金
D.赵某不服国务院作出的终局裁决
答案: C
解析: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6条第1、10项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①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②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A项,刑事拘留不属于行政处罚,只能通过诉讼救济。B项,开除公职属于行政处分,可以向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诉,但不属于复议受案范围。D项,终局裁决不能提起复议。
26.行政行为生效后,所有的机关、组织或个人必须自觉履行行政行为确定的相应义务,这是行政行为的( )。
A.公定力
B.执行力
C.确定力
D.拘束力
答案: B
解析: 行政行为具有下列效力:①公定力。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不论其实质上是否合法,都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予以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②确定力。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变更(改变)力,即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和不可争辩的效力。③拘束力。行政行为成立后,其内容对有关人员或组织所产生的法律上的约束效力,有关人员和组织必须遵守、服从。④执行力。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必须自觉履行相应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拒绝履行或拖延履行的一方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效力。
27.行政行为作出后,在没有被有权机关宣布无效或被撤销之前,就事先假定其符合法律规定,这是行政行为的( )。
A.强制性
B.裁量性
C.效力先定性
D.单方意志性
答案: C
解析: 行政行为的效力先定,是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后,就事先假定其符合法律规定,在没有被国家有权机关宣布为违法无效或被撤销之前,对行政机关本身和相对人以及其他国家机关都具有拘束力,任何个人或团体都必须遵守和服从。
28.依据《行政处罚法》规定,如果行为人违法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过错造成的,应当( )。
A.减轻处罚
B.从轻处罚
C.不予处罚
D.正常处罚
答案: C
解析: 免予处罚必须以法律、法规规定的免除情节为依据。法定的应当免予处罚的情节主要有:①行为人的违法行为是因行政管理人员的过错造成的;②因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影响及其他因素而违法的。因此,如果行为人违法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过错造成的,应当不予处罚。
29.下列属于行政确认的是( )。
A.通令嘉奖
B.授予商标专利权证书
C.授予“英勇市民”称号
D.颁发医师执业证书
答案: B
解析: 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例如,授予商标专利权证书,即是对该主体享有商标专利权的确认。AC两项,通令嘉奖和授予“英勇市民”称号属于行政奖励。D项,颁发医师执业证书属于行政许可。
30.下列关于行政补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行政补偿的前提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履行职务
B.行政补偿的主体是国家
C.行政补偿义务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
D.行政补偿的依据是多样性的
答案: A
解析: 行政补偿有以下特征:①行政补偿的前提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导致特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受到损害。②行政补偿的主体是国家,而补偿义务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③行政补偿的依据是多样性的,除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外,也可以是政策或者规范性文件。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下列属于授益行政行为的有( )。
A.行政许可
B.行政奖励
C.行政给付
D.行政征收
E.行政处罚
答案: ABC
解析: 以其内容对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影响为标准,行政行为可以分为授益行政行为和不利行政行为。其中,授益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行政相对人设定权益或免除义务的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奖励、行政给付等。不利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行政相对人设定义务或限制、剥夺其权益的行政行为。又称负担性行政行为,如行政征收、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
2.下列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特征的有( )。
A.对象的普遍性
B.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
C.内容的具体性
D.行为的可诉性
E.准立法性
答案: ABE
解析: 抽象行政行为具有以下特征:①对象的普遍性。抽象行政行为以普遍的、不特定的人或事为行政对象,它针对的是某一类人或事,而非特定的人或事。②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首先,抽象行政行为具有普遍的效力,它对某一类人或事具有约束力。其次,抽象行政行为具有后及力,它不仅适用于当时的行为或事件,而且适用于以后将要发生的同类行为或事件。③准立法性。抽象行政行为在性质上属于行政行为,但它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的法律特征,并须经过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公布、备案等一系列程序。
3.下列属于行政奖励的有( )。
A.某市第二中学给肖某发放绩效工资
B.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李某通报表扬
C.某市政府对张某通令嘉奖
D.某市政府给某公安干警记三等功
E.某市政府授予王某“先进劳动者”称号
答案: BCDE
解析: 行政奖励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为国家和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或精神鼓励的具体行政行为。其形式主要有:①发给奖金或奖品;②通报表扬;③通令嘉奖;④记功;⑤授予荣誉称号;⑥晋级;⑦晋职。A项,该市第二中学并非行政主体,因此给肖某发绩效工资的行为不是行政奖励。
4.下列导致公务员法律关系变更的有( )。
A.晋升
B.撤职
C.调任
D.领导引咎辞职
E.交流
答案: ABDE
解析: 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变更,主要包括:①晋升。指公务员由低层级职位转移到高层级职位。②降职。指公务员由高层级职位转移到低层级职位。③交流。我国《公务员法》第63条第3款规定,交流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三种情形。而引起公务员法律关系变更的,只有转任一种情形。④撤职。指取消公务员现任职务和责任关系,但仍保留其作为公务员的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关系。⑤领导成员的辞职和引咎辞职。
5.下列属于行政合同缔结方式的有( )。
A.招标
B.拍卖
C.邀请发价
D.直接磋商
E.行政命令
答案: ABCD
解析: 行政合同的缔结方式主要有:①招标。指行政机关通过一定方式,公布一定的条件,向公众发出的以订立合同为目的的意思表示。行政相对人按照招标人公布的资格和条件进行投标。②拍卖。指行政机关向公众发出以订立合同为目的的意思表示,拍卖人在同意拍买人的条件后合同即告成立的一种签约方式。③邀请发价。行政机关基于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邀请选择他认为最适当的行政相对人签订合同,这种方式也是采取公开的招标,但行政机关在参加投标的企业中有选择合同当事人的自由。④直接磋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行政机关可以直接与其他组织或公民进行协商,签订合同。
三、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行政权
答案: 行政权是指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或认可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执行法律规范、对国家和公共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这个定义具有三层意思:①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宪法和法律;②行政权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行使;③行政权系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之一。
解析:
2.行政司法权
答案: 行政司法权是一个复合概念,是指行政主体作为某项纠纷的第三人,对当事人双方的纠纷进行调解、仲裁、裁决和复议的权力。换言之,行政调解权、行政仲裁权、行政裁决权和行政复议权总称为行政司法权。
解析:
3.行政行为
答案: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行政职责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行政行为包含了下列几层含义:①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作出的行为。②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的行为。③行政行为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解析:
4.行政指导
答案: 行政指导,是指行政主体在其职责、任务或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基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行政相对人的同意或协助下,适时灵活地采取非强制手段,以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解析:
5.行政责任
答案: 行政责任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①广义的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按照行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所应承担的义务。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必须依法进行一定的作为或者不作为;二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没有履行或者没有正确履行其应履行的义务而引起的一定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②狭义的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义务而引起的,依法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即行政违法以及部分行政不当所引起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6.简述行政职责的定义与内容。
答案: (1)行政职责的定义:
  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国家所赋予的行政职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2)行政职责的内容:
  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依法履行职务、遵守权限规定。行政主体所享有的职权必须有法律规范的明确规定,行政主体必须按照法定职权,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履行职务。
②符合法定目的。行政主体的一切行政管理活动,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并且都必须符合法定目的,遵循合理、适当的原则,避免不相关因素的干扰。
③遵循法定程序。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公开、公平、公正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现代国家中的一切行政活动,除要求实体上合法、合理外,还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确保程序上合法、合理。
解析:
7.简述我国行政立法的程序。
答案: 行政立法程序,是指行政立法主体依法定权限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所应遵循的步骤、方式和顺序,具体包括:
  (1)立项,是指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制机构或者各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所规定的任务,编制有指导性的行政立法的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
  (2)起草,是指对列入计划的需要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由人民政府各主管部门分别草拟法案。
  (3)审查,是指行政法规、规章草案拟定之后,送交政府主管机构进行审议、核查的制度。承担法规、规章审查职能的是政府法制机构。
  (4)决定,又称“通过”,是指行政法规、规章在起草、审查完毕后,交由主管机关的正式会议讨论表决的制度。
  (5)签署与公布,是行政法规、规章生效的必经程序和必要条件。行政法规、规章通过后,还须经制定机关的行政首长签署。
  (6)备案,是指将已经公布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上报法定的机关,使其知晓,并在必要时备查的程序。
解析:
8.简述我国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答案: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是指行政行为合法成立生效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或者说是应当符合的条件,具体包括:
  (1)行政行为的主体应当合法。这是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的主体要件。所谓主体合法,是指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2)行政行为应当符合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权限合法,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必须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权限规则。
  (3)行政行为内容应当合法、适当。这是行政行为的内容要件。行政行为的内容合法,是指行政行为所涉及的权利、义务,以及对这些权利、义务的影响或处理,均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等。
  (4)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行政程序。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不得违反法定行政程序,任意作出某种行为。
9.试述司法审查的合理性审查标准。
答案: 司法审查的标准,是指人民法院在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时判断其是否合法或合理的尺度,包括合法性审查标准与合理性审查标准。合理性审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是否滥用职权
  滥用职权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职权时背离法律、法规的目的,背离基本法理,其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虽然形式上在其职权范围之内,但其内容与法律、法规设定的该职权的用意相去甚远。滥用职权主要有下述表现:
①以权谋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利用职权实现自己的个人目的,为自己或者为其亲属谋私利。
②武断专横。行政机关在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任意而为,不考虑各种相关因素,或考虑不相关的因素。
③反复无常。行政机关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无任何确定标准,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此地这样,彼地那样,翻来覆去,任意而为。
④具体行政行为的方式违法。如滥用、乱用戒具,出于报复或滥显淫威等目的而对相对人进行殴打、污辱、捆绑、滥用警具等。
⑤故意拖延。行政机关对于相对人的申请、请求故意拖延办理,以使相对人要求办理的某项事项超过时效而不能办理,或虽未超过时效但因拖时过久,时过境迁,再办理相应事项对于相对人已无任何意义。显然,故意拖延是一种滥用职权的表现形式。
  (2)行政处罚是否显失公正
  显失公正是明显的不公正,是具有通常法律和道德意识水准的人均可发现和认定的不公正。行政处罚显失公正主要有下述情形:
①畸轻畸重。指行政机关对相对人科处的行政处罚虽在法定种类和法定幅度之内,但相对于相对人的违法行为及其情节来说,明显地显现出过轻或过重。
②同样情况,不同对待;不同情况,同样对待。
③反复无常。指行政机关对同样的违法行为,今天这样处理,明天那样处理,此地这样处理,彼地那样处理,相差悬殊。反复无常虽然也可以是滥用职权的表现,但反复无常不管有无恶意,均可导致显失公正。
10.A镇政府准备在B村建设工业园区,该村村民王菜、李基不同意,拒绝接受A镇政府征地补偿方案。A镇政府决定对他们进行处罚,强行要求他们参加镇政府举办的“学习班”,让王某、李某理解镇政府文件精神。学习期间,不准回家、不准亲友探视、不准与外界通信或电话联系。直到10天后王某、李某答应接受A镇政府征地补偿方案,才被准许结束学习回家。
  问题:
  (1)A镇政府强制王某、李某参加“学习班”的行为是否合法?请说明理由。
  (2)王某、李某如不服A镇政府强制王某、李某参加“学习班”的行为,有何救济途径?
答案: (1)A镇政府强制王某、李某参加“学习班”的行为不合法,理由如下:
A镇政府强制王某、李某参加“学习班”,且要求其不准回家、不准亲友探视、不准与外界通信或电话联系已经构成变相的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第10条第2款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第18条第3款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机关行使。”因此A镇政府无权强制王某、李某参加“学习班”。
  (2)王某、李某有以下两种救济途径:
①向A镇政府的上一级政府提起行政复议。根据《行政复议法》第6条第1项规定,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
②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1款规定,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诉讼。
  综上,A镇政府强制王某、李某参加“学习班”的行为属于变相的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决定,王某、李某对该决定不服可以向上一级政府提起复议或者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解析:
11.2016年12月10日,某省A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明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火腿肠不符合国家标准,其生产、销售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A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对甲食品有限公司作出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
  问题:
  (1)如果甲食品有限公司不服A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可以向哪个部门提起行政复议?请说明理由。
  (2)如果复议机关作出维持复议决定,甲公司提起行政诉讼,被告是谁?请说明理由。
答案: (1)甲可以向A市政府,或者某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起行政复议。
  理由:《行政复议法》第12条规定:“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2)A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
  理由:《行政诉讼法》第26条第2款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