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网友回忆版)六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詹姆士是以下哪一种心理学理论流派的代表( )。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构造主义
D.机能主义
答案: D
解析: 机能主义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和安吉尔等人。
2.斯金纳是以下哪一种心理学理论流派的代表( )。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构造主义
D.机能主义
答案: B
解析: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3.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 )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A.奈塞尔
B.马斯洛
C.斯金纳
D.考夫卡
答案: A
解析:
4.1963年出版了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这一事件处于新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哪一个历史时期( )。
A.新生期
B.破坏期
C.繁荣期
D.改造期
答案: C
解析:
5.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提出有关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
A.强化动机理论
B.成就动机理论
C.自我实现理论
D.成败归因理论
答案: D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提出了成败归因理论。
6.以下哪一种有关学习迁移的理论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泛化说
D.关系转换说
答案: A
解析: 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7.( )是人们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它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如字词、符号、概念、公式、规则、思想观点等。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语义记忆
D.抽象记忆
答案: C
解析:
8.一般认为,人在( )之间的学习效率最高。
A.上午8~9点
B.上午11~12点
C.下午3~4点
D.下午6~8点
答案: B
解析: 早在1885年,艾宾浩斯就通过实验发现,被试在上午11~12点之间的学习效率最高;下午6~8点之间效率最低。
9.桑代克是以下哪一种解释遗忘理论的代表人物( )。
A.动机说
B.同化说
C.干扰说
D.衰退说
答案: D
解析: 衰退说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它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10.大学生自我意识总体上是随年级上升而发展,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 )。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答案: C
解析: 大学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表现为大三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控发展较低,自我体验最为强烈。
11.态度的三种结构不包括( )。
A.态度的认知成分
B.态度的意志成分
C.态度的情感成分
D.态度的行为成分
答案: B
解析: 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12.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以下处于习俗水平发展阶段的是( )。
A.遵循权威取向阶段
B.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C.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D.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答案: A
解析: 习俗水平包括以下两个阶段:(1)“好孩子”取向阶段;(2)遵循权威取向阶段。
13.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称之为( )。
A.社会助长
B.社会逍遥
C.旁观者效应
D.从众效应
答案: B
解析: 社会惰化,也称社会逍遥、社会懈怠,是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14.测验的( )指测量的正确性,即它能够测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的程度。
A.信度
B.难度
C.效度
D.区分度
答案: C
解析: 测验的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即它能够测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
15.按学习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 )。
A.普通迁移和特殊迁移
B.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
C.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D.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
答案: D
解析: 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可分为正迁移(积极迁移)和负迁移(消极迁移)。
二、填空题 (-)
1.大学生学习在其内容上的特点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答案: (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
(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解析:
2.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知识、学习和学生的基本观点。
答案: (1)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3)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解析:
3.简述遗忘的含义及主要进程。
答案: 遗忘:即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
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
解析:
4.简述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答案: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2)在常规性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思维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解析:
5.简述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答案: (1)自我体验的丰富性和波动性;
(2)自我体验的敏感性和情境性;
(3)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
6.联系实际,论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答案: (1)人学适应问题。对刚步人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讲,他们每个人都面对着一个全新的世界,无论是生活环境、学习方法,还是个人社会角色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都与其早期的适应不良有关。因此,作好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地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2)学习适应问题。学业成就是大学生自我期望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角色期望的重要内容。但从中学到大学,由于环境和角色的变化,大学生应试目标的合理性的丢失,以及学习方法的变化,致使许多学生在学习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如何对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大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压力,消除学习障碍,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3)人际交往问题。就大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来说,交往的需要在其心理构架中占有突出的位置,由交往所产生的苦恼亦显得格外突出。所以,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就成为大学生活乃至将来成功地走向社会所必修的一课。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随着青春期性机能的成熟与性意识的觉醒,大学生的心理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关注两性之间的关系,恋爱已成为大学生们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恋爱与性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价值观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恋爱与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大学生整个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5)择业与求职问题。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大学生们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重大抉择——择业求职。在谨慎的权衡中,学生不可避免地接受着各种矛盾的冲击和考验,如何帮助学生做好择业前的准备,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解析:
7.结合实践或实例,论述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措施。
答案: (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
(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5)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三、简答题 (-)
1.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 )四个方面。
答案: 特征
解析:
2.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分为: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和角色( )阶段。
答案: 信念
解析:
3.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可以把教学监控能力分为自我指向型和( )两类。
答案: 任务指向型
解析:
4.师爱的心理功能包括:激励功能、感化功能、调节功能和( )功能。
答案: 榜样
解析:
5.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 )。
答案: 认知结构
解析:
6.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三种: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 )策略。
答案: 调节
解析:
7.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包括: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和认知( )性。
答案: 操作
解析:
8.问题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成分:给定、目标和( )。
答案: 障碍
解析:
9.创造性解决问题四个阶段依次为:准备期、孕育期、明朗期和( )期。
答案: 验证
解析:
1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把智力区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 )。
答案: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