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江苏高校教师资格《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题(网友回忆版)八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道德的目的是按照()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A.善恶
B.法律
C.善
D.阶级
答案: C
解析: 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2.道德是从()上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之一。
A.精神
B.实践
C.信念
D.实践一精神
答案: D
解析: 道德是人们从“实践一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为人民服务
B.责权利统一
C.集体主义
D.按劳分配
答案: A
解析: 在我国现今历史条件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中表现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因此,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念的灵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4.教师劳动最具影响力的手段是()。
A.团结协作
B.言传身教
C.依法从教
D.课堂教学
答案: B
解析: 教师劳动最具影响力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5.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的主体。
A.能动性
B.决定性
C.承受性
D.主导性
答案: D
解析: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主导性的主体。
6.韩愈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反映了他把()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
A.教书育人
B.尽职尽责
C.关心学生
D.提高业务
答案: A
解析: 唐代大思想家韩愈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认为教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生、解释疑问的人,反映了他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
7.确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
A.层次性
B.自律性
C.他律性
D.实践性
答案: C
解析: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引导性原则是从师德教育的他律性特点出发的。
8.比较符合师生关系实际的是师生之间关系模式是()。
A.代际关系模式
B.朋友关系模式
C.法律关系模式
D.代际一朋友关系模式
答案: D
解析: 比较符合师生关系实际的是师生之间关系模式是代际一朋友关系模式。
9.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价值序列的轻重与优劣。
A.存在
B.不存在
C.时有时无
D.可能存在
答案: B
解析: “真实的集体”这一概念是马克思提出的。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
10.统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全过程的原则有主体性原则、质的分析原则和()。
A.实事求是原则
B.量的分析原则
C.目的性原则
D.主客体结合原则
答案: C
解析: 统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全过程的是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原则。
二、简答题 (-)
1.如何理解教育劳动对象的向师性?
答案: (1)教师是学生获求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
(2)教师的道德品行、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和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被学生竭力模仿;
(3)要求教师必须从育人高度注意自身劳动的示范性。
解析:
2.大学精神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 大学精神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凝练而成,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可并共同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1)学术自由的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包括教师教的自由和学生学的自由);
(2)独立自治的精神;
(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4)开拓创新的精神;
(5)理性批判的精神。
解析:
3.新时期师德修养要做到哪三个结合?
答案: 新时期大学教师既要借鉴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又要能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做到学习与实践、他律与自律、品质锻炼与仪表修饰三结合,以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解析:
4.广大教师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要求是什么?
答案: (1)追求真理,勇于创新。
①打破科研的神秘感;②克服自卑感;③防止自满情绪;④反对迷信权威;⑤正确看待失败。
(2)实事求是,治学严谨。
(3)配合协作,优势互补。
(4)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①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是学术民主的前提;②开展学术讨论与争鸣是学术民主的关键;③防止学术垄断是学术民主的保证;④提携后辈。
解析:
5.如何理解“发展性团结协作关系”?
答案: (1)发展性团结协作主要是以优化现有教育人际关系、促进发展为目标和出发点,表现为教师同事之间为了促进发展、优化关系,主动沟通;
(2)有问题时,愿意、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有意见提在当面;
(3)寻求和实现了充分的人际交流,不断达到新的理解,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发新的发展契机;
(4)教师之间的关系表面上似乎不是很和谐,教师之间会围绕某个问题发生激烈的争论,但这种教师人际关系具有激励价值,有利于教师业务能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健康发展,这种教师集体中的团结协作氛围一旦形成,就会使教师逐渐养成并习惯于真实的、真诚的、互相激励的教师人际关系。
6.试论高校教师服务社会中的道德要求。
答案: (1)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诚信”“公平竞争”“效率”“奉献”;
(2)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3)正确处理岗位主次关系;
(4)独立自觉的守法道德;
(5)要主动维护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
(6)应具有人格示范的要求。
解析:
7.请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当如何开展同行之间的有益竞争。
答案: 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
(1)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从最终意义上看,教师集体中竞争的结果是各个成员的共同提高,教师集体整体价值的提升;但是就个人而言,他所追求的目标是在最终结果上强于他人。但是如何去达到强于他人的这一结果,其采用的手段必须是符合道德的。
(2)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良好的协作氛围是开展良好竞争的必要条件,应该将能否和他人进行有效协作作为竞争道德的内在要求。处理好竞争和协作的关系,不仅是形成一个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教师集体所必需的,也是由目前高校教师集体中的协作道德现状所决定的。
(3)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①高等教育如何进行改革,只能依靠我们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探索,必须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②当今的大学生具有和以往的大学生许多不同的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没有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显然是不行的;
③高等学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而科学研究作为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活动,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解析:
8.“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孔子的意思是:人人我都教育,没有贫富、地域等的区别。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还有一个成语“因材施教”,认为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施加不同的教育。有人认为这两句话似有矛盾,也有学者指出“有教无类”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同样性,即同样的关爱与负责,“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材料来源:孙彩平《教育的伦理精神》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版)
请用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公正原则的理解。
答案: 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是:
(1)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
(2)教育公正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
(3)教育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教育公正原则的贯彻要求是:
(1)坚持真理;
(2)秉公办事;
(3)一视同仁,奖罚分明。
解析:
9.“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讥笑中有牛顿,你的冷眼中有爱迪生。”广大教师对这句话应该是耳熟能详的。2009年8月,教育部出台的有关规定明确:“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其实,在所谓“教师有权批评学生”被指为“伪命题”“哗众取宠”的时候,老生常谈的还是教师如何严格要求学生、如何科学管理学生的问题。
(材料来源:丁亚琴《严师是怎样炼成的》《文教资料》2010年6月号下旬刊)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案: (1)严而有理。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应当符合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规律。
(2)严而有度。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理解、接受能力应有一个正确的估量,才能对学生提出符合他们实际情况,能为他们所接受的适度的要求。
(3)严而有方。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必须有办法促使学生乐意地去接受、确确实实地去执行。
(4)严而有恒。所谓恒,就是坚持长久。对学生提出的严格要求不能时有时无,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