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2020年6月天津市静海区教育系统乡镇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哪项不属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A.顺序性
B.稳定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B
解析: 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顺序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等规律。A项不符合题意。顺序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有顺序的、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生理方面,身体的发展是先头部后四肢,先中心后边缘;心理机能的发展顺序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由喜、惧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稳定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个体的身心发展阶段的顺序,以及每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是相同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个体的身心发展又具有可变性,在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个体的身心发展水平和速度会发生某些变化,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产生差异。稳定是相对的,可变是绝对的,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相较于其他选项,B项最符合题意。C项不符合题意。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某一方面发展不均衡;二是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方面发展不均衡。D项不符合题意。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从个体的角度看,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从群体的角度看,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
2.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了取得最好的记忆效果,第一个记忆周期应为( )分钟内。
A.5
B.20
C.40
D.60
答案: A
解析: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对遗忘现象进行了研究,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制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的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减慢,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可以确定以下复习时间点:第一个记忆周期是5分钟;第二个记忆周期是30分钟;第三个记忆周期是12小时;第四个记忆周期是1天;第五个记忆周期是2天;第六个记忆周期是4天;第七个记忆周期是7天;第八个记忆周期是15天。
3.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利于改善同伴关系的课堂目标结构类型是( )。
A.竞争型
B.自主型
C.合作型
D.放任型
答案: C
解析: 多伊奇在勒温群体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三种类型的目标结构理论。
①竞争型目标结构。竞争型目标结构激发的是以表现目标为中心的动机系统。在竞争型目标结构中,团体成员之间的目标具有对抗性,只有其他人达不到目标时,某一个体才有可能达到目标,取得成功;如果其他人成功了,则降低了某一个体成功的可能性。因此,同伴之间的关系是对抗的、消极的。A项不符合题意。
②合作型目标结构。合作型目标结构所激发的是以社会目标为中心的动机系统。在合作型目标结构中,团体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只有所有成员都达到目标时,某一个体才有可能达到目标,取得成功;如果团体中某一人达不到目标,则其他人也达不到目标。因此,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改善同伴关系。C项正确。
③个体化目标结构。个体化目标结构激发的是以掌握目标为中心的动机系统。个体化结构很少注重外部标准,而强调自我发展和自身进步。B、D两项为干扰项。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 )。
A.以人为本
B.提升质量
C.注重创新
D.均衡发展
答案: D
解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D项正确。
5.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是( )。
A.波斯纳
B.布卢姆
C.加涅
D.罗森塔尔
答案: A
解析: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A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布卢姆提出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与“掌握学习”理论。C项不符合题意。加涅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D项不符合题意。罗森塔尔提出了罗森塔尔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6.通过( )可以将短时记忆的信息转人长时记忆。
A.回忆
B.复述
C.注意
D.思维
答案: B
解析: 复述是以言语重复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通过复述可以将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B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回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但人能把它们在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C项不符合题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D项不符合题意。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知过程的核心。
7.老师告诉小强:“如果你明天还在班里和同学吵架,就请家长来学校。”这里运用的
是( )。
A.惩罚
B.消退
C.正强化
D.负强化
答案: A
解析: 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之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销一个愉快刺激,那么以后在类似情境或刺激下,该行为的发生概率就会降低甚至受到抑制。惩罚包括正惩罚和负惩罚。正惩罚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负惩罚是通过撤销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题干中,老师通过呈现厌恶刺激(请家长来学校)来降低小强和同学吵架的频率,这运用的是正惩罚。A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消退是指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C项不符合题意。正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予一个愉快刺激(给予奖励),从而提高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D项不符合题意。负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令其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从而提高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8.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 )。
A.领导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答案: C
解析: 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在非指导性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是促进者。因此,教师应发挥“助产士”的作用,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C项正确。
9.科学家通过研究苍蝇发明了蝇眼透镜。其中促进科学家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 )。
A.问题表征
B.迁移
C.定势
D.原型启发
答案: D
解析: 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原型。题干中,科学家通过研究苍蝇(原型)发明了蝇眼透镜,其中促进科学家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原型启发。D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问题表征是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信息记载、理解和表达的方式。B项不符合题意。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C项不符合题意。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10.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包含对学习潜力的推测和对( )的推测。
A.知识技能
B.能力发展
C.综合素质
D.品德发展
答案: D
解析: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习潜力的推测;二是对品德发展的推测。D项正确。
11.学生小红将新学的“卷笔刀”概念归到“文具”这一总的概念中,这种学习属于( )。
A.下位学习
B.同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学习
答案: A
解析: 下位学习是指当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抽象、概括和包摄性高于新知识,新旧知识建立下位联系时的知识学习。题干中,小红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文具”概念的包摄性高于新学的“卷笔刀”的概念,将“卷笔刀”的概念归人“文具”这一总的概念中的学习属于下位学习。A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同位学习是指对等价或同构命题网络的学习。C项不符合题意。上位学习是指当新知识的抽象、概括和包摄性高于旧知识,新旧知识建立上位联系时的知识学习。D项不符合题意。并列学习是指新知识与原有观念既无上位,也无下位的特殊联系,而是一种并列或类比关系时产生的学习。
12.由于一个特定的刺激而习得的反应与一个不同但类似的刺激建立联系的过程称为( )。
A.刺激分化
B.条件反射
C.刺激泛化
D.反应泛化
答案: C
解析: 刺激泛化是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题干中,特定刺激习得的反应与一个不同但类似的刺激建立联系的过程是刺激泛化。C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条件反射是经过后天学习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D项不符合题意。反应泛化指同一条件刺激能够引起与特定条件反应不同的其他反应现象。
13.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
A.课堂情境
B.课堂教学
C.课堂氛围
D.课堂结构
答案: D
解析: 课堂结构是指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这三大课堂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主要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D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课堂情境是指师生对课堂的规则、组织、气氛、内容等方面的认识及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共同组织的活动。C项不符合题意。课堂氛围是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营造出的精神环境和课堂气氛。
14.人们为避免不愉快的情绪或内心冲突而遗忘某些事件或人物的现象被弗洛伊德称为( )。
A.认知性遗忘
B.干扰性遗忘
C.动机性遗忘
D.消退性遗忘
答案: C
解析: 关于遗忘的原因,弗洛伊德提出了压抑说。他认为有时人们为了避免不愉快的情绪和内心冲突而遗忘某些事件或人物,这种遗忘常由一定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动机所致,是个体心理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称为动机性遗忘。C项正确。A项为干扰项。B项不符合题意。干扰性遗忘认为遗忘是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可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D项不符合题意。消退性遗忘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15.对待儿童非常严厉,缺少温情,要求儿童绝对服从,为使儿童服从,他们常常运用惩罚和剥夺爱的策略。这是( )的教养方式。
A.专制型父母
B.放纵型父母
C.忽视型父母
D.权威型父母
答案: A
解析: 专制型父母对儿童严厉、粗暴,缺少温情。他们滥用权力,要求儿童绝对服从,却很少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使儿童服从,他们常常运用惩罚和剥夺爱的策略。A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放纵型父母对儿童高度接纳和肯定,允许儿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但很少提出控制和要求。C项不符合题意。忽视型父母对儿童缺少关注与爱,很少提出要求与控制,对儿童的要求缺乏回应。D项不符合题意。权威型父母对待儿童是民主加纪律,既关心、爱护,尊重儿童的个性与意志,又不允许他们为所欲为。
16.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接知如接枝”。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答案: B
解析: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接知如接枝”的意思是我们要用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才能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这句话强调了直接经验的重要性,体现了直观性原则。B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C项不符合题意。系统性原则也称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D项不符合题意。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方法、分量、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
17.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属于( )。
A.陈述性知识
B.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
D.认知策略
答案: D
解析: 认知策略是信息加工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其中,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常用的组织策略包括归类策略和纲要策略。纲要策略中的符号纲要法,即做关系图,指采用图解的方式体现知识的结构。题干中,学习者画出网络关系图是通过整合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这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组织策略。D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陈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是关于事物及其联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B项不符合题意。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动方式。C项不符合题意。言语信息是指可以用言语符号或文字符号表达的信息。
18.小明因觉得学习没有意思还很累而不想学习,可又怕成绩不好,对不起父母的付出。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
A.双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答案: A
解析: 双避冲突是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这两个事件或情境而产生的动机冲突。题干中,小明既不想学习,又怕学习成绩不好,这种心理冲突属于双避冲突。A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双趋冲突是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有价值的目标时,因不能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而产生的动机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是双趋冲突的体现。C项不符合题意。趋避冲突是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产生的内部动机冲突。在生活中我们对一个人爱恨交织,对一件东西取舍不定,都是趋避冲突的体现。D项不符合题意。多重趋避冲突是指个体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都对人们既具有吸引力又具有排斥力,人们需要进行多种选择,审慎地权衡利弊时产生的冲突。
19.某学生观看电影《医生的假日》后,对医生产生了敬佩之情,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属于( )。
A.智慧技能的学习
B.态度的学习
C.运动技能的学习
D.言语信息的学习
答案: B
解析: 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
①态度的学习。态度即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体对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态度不同,个体所采取的行动也就不同。题干中,学生通过观看电影,对医生产生了一种敬佩的态度,而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这属于态度的学习。B项正确。
②智慧技能的学习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每种水平的学习中都包含着不同的智慧技能,加涅依据不同的学习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不同复杂程度,把智慧技能划分为辨别、概念(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A项不符合题意。
③认知策略的学习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技能的学习。这种能力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④运动技能的学习是学习者对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的学习。C项不符合题意。
⑤言语信息的学习是指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D项不符合题意。
20.认为适中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
A.成就动机理论
B.自我效能感理论
C.需要层次理论
D.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答案: D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一般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任务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题干所述属于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的观点。D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成就动机理论最初由默里提出,后来由麦克利兰和阿特金森加以发展。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即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趋向成功的倾向指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从而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的一tk,理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指为了避免因失败而在他人心中形象受损时带来的不良情绪,如因失败而体验到的羞愧感。B项不符合题意。自我效能感理论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C项不符合题意。需要层次理论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马斯洛将人的主要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七个层次。
21.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
A.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B.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C.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
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A.C两项属于教育的一般任务,不符合题意。B项说法不准确,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答案: D
解析: 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D项正确。教学的一般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④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⑤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2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实行( )。
A.党支部负责制
B.校长负责制
C.教职工代表大会负责制
D.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答案: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B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学校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学校的基层组织,对学校教育实施政治领导,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保证监督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支持校长依法独立开展工作。C项不符合题意。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在学校党支部领导下的教职工民主管理学校的权力机构。D项不符合题意。校务委员会是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社会参与学校管理,维护学生权益的有效途径,是现代学校制度下实行校长负责制的补充和完善。
23.素质教育把( )作为重点,反映了新时代的要求。
A.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B.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答案: C
解析: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①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C项正确。
24.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答案: A
解析: 德育过程具有以下几个规律:
①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一个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A项正确。
②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这四个因素是相对独立的,同时又是相互联系的。B项不符合题意。
③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这“两化”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争。C项不符合题意。
④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接受其检验的。D项不符合题意。
25.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既要把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要结合知识和技能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下列能够体现这种原则的情形的是( )。
A.刘老师在语文课上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对赤壁之战的历史和周瑜的人物形象也进行了讲解
B.张老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上以生动形象的事例来帮助学生区分什么是“勇敢”,什么是“蛮干”
C.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镭元素时,向学生介绍了元素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使学生深受教育
D.赵老师在地理课上讲到山西的风土民情时,对黄土高原的形成和黄河的发源进行了讲解,使学生们对我国北方的自然条件有了更深的了解
答案: C
解析: 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是知识的思想性、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的反映。C项中,王老师既向学生介绍了镭元素,又通过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现了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C项正确。A、B、D三项强调的是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未体现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A、B、D三项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