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中医针灸主治医师考试历年试题(网友回忆版)试卷一
一、A1/A2型题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行于腹部正中线,总任一身之阴经的是(  )。
A.带脉
B.阳维脉
C.督脉
D.冲脉
E.任脉
答案: E
解析: 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喉咙,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分行至目眶下。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为“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又称“任主胞胎”。
2.根据《素问·举痛论》,可以引起呕血及飧泄的是(  )。
A.怒
B.喜
C.思
D.悲
E.恐
答案: A
解析: 《素问·举痛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3.心火旺盛可引起肝病属于以下何种五脏病变的传变规律?(  )
A.母病及子
B.相乘
C.子病及母
D.相侮
E.相克
答案: C
解析: 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一是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方面。(母病及子:与相生相同,子及于母:与相生相反)二是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传变和“相侮”传变两方面。(相乘:与相克相同,相侮:与相克相反)。肝属木,心属火,肝与心为相生关系,故心病及肝为子病及母。
4.以下五味属于阳(升散)的是(  )。
A.辛、甘、淡
B.酸、苦、咸
C.辛、酸、咸
D.辛、甘、温
E.辛、苦、温
答案: A
解析: 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其中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五味除酸苦甘辛咸外,还有淡味、涩味,淡味属阳,涩味属阴。温属四气范畴,不属五味。
5.不属于大头瘟毒盛肺胃证的表现的是(  )。
A.壮热烦渴
B.头面焮肿疼痛
C.咽喉疼痛
D.大便便秘
E.舌红苔黄
答案: D
解析: 大头瘟毒盛肺胃证证病机:肺胃热毒充斥,攻冲头面。证候表现: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头面焮肿疼痛,咽喉疼痛加剧,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消肿。方用普济消毒饮。
6.针刺经络感应依靠于气的什么生理功能?(  )
A.温煦与凉润
B.推动与调控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答案: E
解析: ①推动与调控:生长发育、生殖;脏腑生理活动;津血生成、运行。②温煦与凉润:正常体温。③防御作用:防御和抵抗各种邪气。④固摄作用:固摄精、血、津液;脏腑器官位置。⑤中介作用:指气能感应传导信息以维持机体的整体联系。人体内的各种生命信息的感应传递,以及内外环境各种信息的交流和感应,均以气为中介物质而完成。感应传导作用又称为“经络感传现象”。如针刺的“得气”或“气至”现象即是经络感传作用的表现。
7.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坚者(  )。
A.热之
B.从之
C.攻之
D.行之
E.削之
答案: E
解析: 《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8.津液不足导致气虚,体现了气与津液的什么关系?(  )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生气
E.津液载气
答案: D
解析: 气与津液具有以下五种关系:①气能生津;②气能行津;③气能摄津;④津能生气;⑤津液载气。津液不足,则气的化生乏源,而致气虚,故其体现了津能生气的关系。
9.下列经脉,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的是(  )。
A.足厥阴肝经
B.手少阴心经
C.足太阴脾经
D.手厥阴心包经
E.手太阴肺经
答案: C
解析: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如下: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10.以下致病因素,具有相兼性的是(  )。
A.风邪
B.痰饮
C.七情内伤
D.饮食失宜
E.劳逸过度
答案: A
解析: 六淫包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其共同的致病特点有:①季节性、地域性;②外感性;③相兼性;④转化性。
11.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  )。
A.正气充足
B.邪气侵袭
C.正气不足
D.邪气亢盛
E.邪气损正
答案: C
解析: 发病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两个要点:①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②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12.用健脾益气法治疗脾虚病人出现食滞征象,属于哪种治法?(  )
A.通因通用
B.塞因塞用
C.实则泻之
D.虚则补之
E.急则治标
答案: B
13.虚劳病以脉结代,心动悸为主要临床表现,宜选用下列何方治疗?(  )
A.小建中汤
B.黄芪建中汤
C.薯蓣丸
D.炙甘草汤
E.酸枣仁汤
答案: D
解析: 《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14.温热类温病后期阴虚火积证治宜泻心火,育肾阴,选用下列何方治疗?(  )
A.三甲复脉汤
B.黄连阿胶汤
C.大定风珠
D.青蒿鳖甲汤
E.加减复脉汤
答案: B
解析: 温热类温病后期肾阴耗伤,心火仍炽,心肾不能互济,故成阴虚火积证,应泻心火,育肾阴,选用黄连阿胶汤。
15.风湿历节病,治宜(  )。
A.桂枝芍药知母汤
B.乌头汤
C.侯氏黑散
D.葛根汤
E.瓜蒌桂枝汤
答案: A
解析: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对风湿历节证的描述:“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16.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舌红少苔,脉沉细略数,宜用(  )。
A.清骨散
B.青蒿鳖甲汤
C.养阴清肺汤
D.泻白散
E.百合固金汤
答案: B
解析: 温热类温病后期,阴液亏损,余邪留伏阴分,故出现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舌红少苔,脉沉细略数等症状,治以滋阴透邪,方用青蒿鳖甲汤。
17.少阳病,湿阻膜原,治宜疏利透达膜原湿浊,方用(  )。
A.三仁汤
B.雷氏芳香化浊法
C.雷氏宣透膜原法
D.王氏连朴饮
E.普济解毒丹
答案: C
解析: 湿阻膜原证湿浊重,非一般燥湿药所能为功,当疏利透达膜原湿浊。雷氏宣透膜原法由明末吴又可达原饮化裁而来,前三味槟榔、厚朴、草果为核心药物,辛开行气,芳香辟秽;辅以藿香、半夏、生姜燥湿化浊;佐以黄芩、甘草泄热、和中。
18.暑湿弥漫三焦证,治宜(  )。
A.薛氏五叶芦根汤
B.王氏连朴饮
C.三石汤
D.蒿芩清胆汤
E.菖蒲郁金汤
答案: C
解析: 暑湿弥漫三焦证病机为气分暑湿郁蒸,弥漫于上中下三焦。证候表现:身热汗出口渴,面赤耳聋,眩晕,胸闷喘咳,痰中带血,脘痞腹胀,下利稀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滑,脉滑数。故治以清暑化湿,宣通三焦,方用三石汤。
19.酸味的作用是(  )。
A.收敛固涩
B.发散行气
C.补虚缓急
D.坚阴和通泄
E.软坚散结、泻下通便
答案: A
解析: 酸味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可用于正虚无邪之滑脱不禁诸证。此外,酸味药还常具有生津、开胃、消食、安蛔等作用。
20.黄芪配伍茯苓,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功效,属于(  )。
A.相须
B.相使
C.相畏
D.相杀
E.相恶
答案: B
解析: 前人将单味药的应用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个方面,称为药物的“七情”。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虽不相同,但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故黄芪配伍茯苓,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功效,属于相使。
21.紫苏的功效是(  )。
A.祛风解表,消肿排脓
B.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C.发汗解表,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D.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E.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答案: D
解析: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22.既能清热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
A.夏枯草
B.决明子
C.栀子
D.板蓝根
E.天花粉
答案: B
解析: 决明子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23.下列药物中,既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  )。
A.鱼腥草
B.败酱草
C.红藤
D.车前子
E.薏苡仁
答案: A
解析: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清热止痢。
24.具有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功效的药物是(  )。
A.大黄
B.芦荟
C.芒硝
D.番泻叶
E.郁李仁
答案: C
解析: 芒硝咸、苦,寒。归胃、大肠经。功效: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25.尤善治腰以下风湿痹痛的药物是(  )。
A.威灵仙
B.白花蛇
C.羌活
D.独活
E.防己
答案: D
解析: 独活祛风湿,止痹痛,解表。应用如下:①风寒湿痹,腰膝酸痛。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为宜。②表证风寒挟湿。③少阴头痛,皮肤瘙痒。
26.治膏淋,首选(  )。
A.瞿麦
B.关木通
C.萆薢
D.滑石
E.海金沙
答案: C
解析: 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为治疗膏淋之要药。
27.善消油腻肉食积滞的药物是(  )。
A.山楂
B.神曲
C.麦芽
D.莱菔子
E.鸡内金
答案: A
解析: 山楂善消肉食,神曲善消金石积滞,麦芽善治米面薯芋食滞证,莱菔子食积兼气滞最宜,鸡内金广泛用于米面薯芋乳肉等各种食积证。
28.善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药物是(  )。
A.水蛭、虻虫
B.穿山甲、益母草
C.乳香、没药
D.丹参、延胡索
E.自然铜、血竭
答案: C
解析: 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因此答案选C。
29.善治元气虚损,津亏的药物是(  )。
A.人参
B.黄芪
C.党参
D.甘草
E.白术
答案: A
解析: 人参的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扶正祛邪。应用如下:①元气虚脱证。为拯危救脱要药。②肺脾心肾气虚证。③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④气虚外感或里实热结而邪实正虚之证。其余药物虽均可补气益气,但是唯有人参可补养元气。
30.下列不属于八法的是(  )。
A.汗法、吐法
B.下法、清法
C.宣法、通法
D.清法、补法
E.和法、温法
答案: C
解析: 程氏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31.香苏散的功用是(  )。
A.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B.发汗解表,理气解郁
C.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D.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E.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答案: A
解析: 香苏散的功用:疏散风寒,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有气滞证。
32.川芎茶调散原方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
A.川芎
B.羌活
C.白芷
D.防风
E.薄荷
答案: E
解析: 川芎茶调散的组成:川芎、荆芥各四两、白芷、羌活、炙甘草各二两、细辛一两、防风一两半、薄荷叶八两。故薄荷用量最大。
33.少阳合并湿热证宜用(  )。
A.小柴胡汤
B.大柴胡汤
C.蒿芩清胆汤
D.四逆散
E.痛泻要方
答案: C
解析: 蒿芩清胆汤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少阳湿热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脉数而右滑左弦。
34.治疗脾虚肝旺之痛泻,宜选用(  )。
A.葛根芩连汤
B.芍药汤
C.四神丸
D.痛泻要方
E.参苓白术散
答案: D
解析: 痛泻要方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35.治疗暑热气津两伤的方剂是(  )。
A.清暑益气汤
B.香薷散
C.六一散
D.碧玉散
E.竹叶石膏汤
答案: A
解析: 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36.清上泻下,泻火通便的方剂是(  )。
A.凉膈散
B.普济消毒饮
C.银翘散
D.黄连解毒汤
E.仙方活命饮
答案: A
解析: 凉膈散泻火通便,清上泻下,主治上中二焦火热证。烦躁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睡卧不宁,谵语狂妄,或便秘尿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3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阳和汤主治病证的是(  )。
A.脱疽
B.流注
C.痰核
D.贴骨疽
E.大头瘟
答案: E
解析: 阳和汤治疗营血本虚,寒凝痰滞之阴疽。功效温阳补血,散寒通滞。能治疗:①贴骨疽;②脱疽;③流注;④痰核;⑤鹤膝风。E项,大头瘟又名大头天行,乃感受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发于头面而致,治以普济消毒饮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38.天台乌药散的组成中没有(  )。
A.巴豆、川楝子
B.青皮、槟榔
C.当归、肉桂
D.小茴香、木香
E.高良姜、乌药
答案: C
解析: 天台乌药散的组成:天台乌药半两、木香半两、小茴香半两、青皮半两、高良姜半两、槟榔二个、川楝子十个、巴豆七十粒(巴豆麸炒川楝子,去巴豆及麸,仅川楝子入药)、酒适量。
39.组成中有黄芩、黄连、大黄的方剂是(  )。
A.黄连解毒汤
B.当归六黄汤
C.乌梅丸
D.白头翁汤
E.芍药汤
答案: E
解析: 芍药汤的组成:芍药一两、当归半两、黄连半两、槟榔、木香、炙甘草各二钱、大黄三钱、黄芩半两、官桂二钱半。
40.桂枝汤中桂枝和芍药比例是(  )。
A.1:2
B.2:1
C.3:1
D.1:1
E.3;2
答案: D
解析: 桂枝汤的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故桂枝和芍药的比例为1:1。
41.调胃承气汤证的发热类型是(  )。
A.谵语发潮热
B.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
C.往来寒热
D.发汗不解,蒸蒸发热
E.以上都不对
答案: D
解析: 《伤寒论》:“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42.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  )。
A.恐
B.怒
C.悲
D.笑不休
E.五脏不安
答案: A
解析: 《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
43.能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的是(  )。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脾气
答案: D
解析: 卫气的作用:①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②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③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44.寒热平调,消痞散结的方剂是(  )。
A.青蒿鳖甲汤
B.茵陈蒿汤
C.半夏泻心汤
D.四逆散
E.蒿芩清胆汤
答案: C
解析: 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45.既凉血止血又化痰止咳的药物是(  )。
A.虎杖
B.黄芩
C.牛蒡子
D.生地黄
E.侧柏叶
答案: E
解析: 侧柏叶的功效: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46.苍术、厚朴的相同功效有(  )。
A.燥湿
B.祛风湿
C.行气
D.消积
E.平喘
答案: A
解析: 苍术与厚朴均有燥湿之功效。不同点:苍术可祛风湿;厚朴能行气,消积,平喘。
47.固冲汤组成中没有的药物是(  )。
A.白术
B.生黄芪
C.五味子
D.海螵蛸
E.萸肉
答案: C
解析: 固冲汤的组成:炒白术一两、生黄芪六钱、煅龙骨、煅牡蛎、萸肉、生杭芍、海螵蛸、茜草、棕边炭、五倍子。
48.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浊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走五脏
B.发腠理
C.归六腑
D.为地
E.出下窍
答案: B
解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49.属益胃汤的组成是(  )。
A.沙参、麦冬、生地、玉竹
B.沙参、麦冬、甘草、冰糖
C.百合、知母、生地、玉竹
D.知母、麦冬、生地、玉竹
E.以上都不对
答案: A
解析: 益胃汤的组成:沙参三钱、麦冬五钱、冰糖一钱、细生地五钱、玉竹一钱五分。
二、B1型题 (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有若干个考题。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在每题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