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2016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基础》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在水文现象中,大洪水出现的机会比中小洪水出现机会小,其频率密度曲线为(  )。
A.负偏
B.对称
C.正偏
D.双曲函数曲线
答案: C
解析: 某流域内的暴雨或大面积的降雨产生的大量地面水流,在短期内汇入河槽,使河流水量、水位猛涨,河槽水流成波状下泄,这种径流称为洪水。当河流发生较大洪水时,会形成洪灾。为防止和减小洪涝灾害,需要修建各种水利工程以控制洪水。所以采用一些方法确定洪水的特征值(洪峰流量、不同时段的洪水总量),并根据这些特征值拟定一些洪水过程线和洪水的地区组成等,称为设计洪水。大洪水出现的次数小,但其偏差系数大,导致频率密度曲线正偏。
2.全球每年参加水文循环的水约有(  )。
A.57.7万km3
B.5.77万km3
C.577万km3
D.57770万km3
答案: A
解析: 水文循环即水的三态互变,由水文四要素构成:蒸发、降水、下渗、径流。主要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大循环即海陆间循环,海洋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凝结后以降水形式降落到地表。其中一部分渗入地下转化为地下水;一部分又被蒸发进入天空;余下的水分则沿地表流动形成江河而注入海洋。小循环即海洋或大陆上的降水同蒸发之间的垂向交换过程,其中包括海洋小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小循环(内陆循环)两个局部水循环过程。全球每年约有577000km3的水参加水文循环。
3.变差系数Cv越大,说明随机变量X(  )。
A.系列分布越离散
B.系列分布越集中
C.系列水平越高
D.不一定
答案: A
解析: 变差系数Cv对频率曲线的影响:①当Cv=0时,随机变量的取值都等于均值,频率曲线为K=1的一条水平线;②Cv越大,随机变量相对于均值越离散,频率曲线越偏离水平线;③随着Cv的增大,频率曲线的偏离程度也随之增大,系列分布越离散。
4.水工建筑物的防洪标准又可以分为设计标准和校核标准(  )。
A.设计标准必然大于校核标准
B.校核标准必然大于设计标准
C.两标准大小一致
D.两标准对于不同的建筑物大小不定
答案: B
解析: 防洪设计标准,是指当发生小于或等于该标准洪水时,应保证防护对象的安全或防洪设施的正常运行。防洪校核标准,是指遇该标准相应的洪水时,需采取非常运用措施,在保障主要防护对象和主要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允许次要建筑物局部或不同程度的损坏,次要防护对象受到一定的损失。一般来说,校核标准必然大于设计标准。
5.一次暴雨洪水的地面净雨深与地面径流深的关系是(  )。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前者等于后者
D.两者可能相等或不等
答案: C
解析: 地面净雨深指降雨量中扣除植物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各种损失后所剩下的那部分量的深度。地面径流深指计算时段内某一过水断面上的径流总量平铺在断面以上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水层深度。一次暴雨洪水的地面净雨深与地面径流深相等,因此净雨就是径流,径流就是净雨,二者完全是一回事。
6.在等流时线法中,当净雨历时小于流域汇流时间时,洪峰流量是由(  )。
A.部分流域面积上的全部净雨所形成
B.全部流域面积上的部分净雨所形成
C.部分流域面积上的部分净雨所形成
D.全部流域而积上的全部净雨所形成
答案: A
解析: 当净雨历时小于流域汇流时间时,洪峰流量是由部分流域面积上的全部净雨所形成;当净雨历时等于流域汇流时间时,洪峰流量是由全部流域面积上的全部净雨所组成;当净雨历时大于流域汇流时间时,洪峰流量是由全部流域面积上的部分净雨所形成。
7.水文统计的任务是研究和分析水文随机现象的(  )。
A.必然变化特性
B.自然变化特性
C.统计变化特性
D.可能变化特性
答案: C
解析: 水文统计的任务是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分析水文随机现象的统计变化特性,并以此为基础对水文现象未来可能的长期变化作出概率意义下的定量预估,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管理提供水文依据。
8.某岩溶地区地下河系总出口流量为4m3/s,该区地下水汇水总补给面积为1000km2,某地段补给面积为60km2,则该地段地下径流量为(  )。
A.0.024m3/s
B.2.4m3/s
C.0.24m3/s
D.24m3/s
答案: C
解析: 岩溶地区地下径流流入补给量为:Q′=M×F。
其中,地下水径流模数为:

将题中所给数据代入可得该地段地下径流量为:Q′=M×F=0.004×60m3/s=0.24m3/s。
9.潜水等水位线由密变疏,间距加大,说明(  )。
A.颗粒结构由粗变细,透水性由差变好
B.颗粒结构由细变粗,透水性由差变好
C.颗粒结构由粗变细,透水性由好变差
D.颗粒结构由细变粗,透水性由好变差
答案: B
解析: 潜水自透水性较弱的岩层流入透水性强的岩层时(即颗粒结构由细变粗,透水性由差变好),潜水面坡度由陡变缓,等水位线由密变疏;相反,潜水面坡度由缓变陡,等水位线由疏变密。潜水含水层岩性均匀,当流量一定时,含水层薄的地方水面坡度变陡,含水层厚的地方水面坡度变缓,相应的等水位线变密集或稀疏。
10.关于沙漠地区的地下水,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山前倾斜平原边缘沙漠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埋置较深,水质较好
B.古河道中的地下水,由于古河道中岩性较粗,径流交替条件较差
C.大沙漠腹地的沙丘地区地下水,其补给主要为地下径流和凝结水
D.沙漠地区的地下水,是人畜生活和工农业建设的宝贵资源
答案: B
解析: A项,山前倾斜平原边缘沙漠中的地下水特征:冰雪融化补给地表水,没有冰雪时,雨季洪流渗入补给地下水,水位埋藏较深受蒸发影响不大,水量一般相对丰富,水质较好。B项,古河道中的地下水特征:古河道中岩性较粗,径流交替条件较好,常有较丰富的淡水,地下水埋藏较浅,水质好,为主要供水水源。C项,大沙漠腹地的沙丘潜水特征:补给主要依靠地下水径流或者凝结水。D项,沙漠地区的地下水,是人畜生活和工农业建设的宝贵资源。
11.有一承压完整井位于砂砾石含水层中,抽水量Q=1256m3/d,已知含水层的导水系数T=100m2/d,释水系数μ=6.94×10-4,则抽水100min时距井40m处的降深可表示为(  )。
A.2W(0.0399)m
B.W(0.0399)m
C.2W(0.399)m
D.W(0.399)m
答案: B
解析: 由非稳定流运动的泰斯公式,降深
因此可得:

12.某水源地面积为20km2,潜水含水层平均给水度为0.1,其年侧向入流量为1×106m3,年侧向出流量为0.8×106m3,年垂直补给量为0.5×106m3,该水源地的年可开采量为12.7×106m3,则年内地下水位允许变幅为(  )。
A.7m
B.4m
C.8m
D.6m
答案: D
解析: 根据水量均衡法,允许开采量=含水层侧向流入量-含水层侧向流出量+垂直方向上含水层的补给量+地下水储存量的变化量,即:

代入数据得:12.7×106=(1-0.8)×106+0.5×106+0.1×20×106×Δh/1。
解得:Δh=6m。
13.下列哪一种不属于细菌的基本形态?(  )
A.球状
B.杆状
C.螺旋状
D.三角状
答案: D
解析: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①球状,包括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②杆状,包括短杆状、棒杆状、梭状、月亮状、分枝状等。③螺旋状,可分为弧菌(螺旋不满一环)和螺菌(螺旋满2~6环,小的坚硬的螺旋状细菌)。④丝状,铁细菌如浮游球衣菌、泉发菌属及纤发菌属;丝状硫细菌如发硫菌属、贝日阿托氏菌属、透明颤菌属、亮发菌属等多种丝状菌。
14.细菌的命名法规定细菌名称的两个组成部分是(  )。
A.科名和属名
B.属名和种名
C.科名和种名
D.种名和亚种名
答案: B
解析: 细菌等微生物的命名,都是采用林奈双命名法,即一种微生物的名称由两个拉丁文单词组成,第一个单词是属名(首字母大写),它描述微生物的主要特征;第二个是种名,描述微生物的次要特征。有时候在种名后还会有表示微生物命名人的单词。属名和种名用斜体字表示,其他均不用斜体。
15.微生物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是(  )。
A.含氮物质
B.无机盐
C.水
D.含碳物质
答案: D
解析: 微生物细胞从体外获得的六大类营养,包括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这些营养被吸收后,可以转化为细菌自身所需要的物质。含碳物质主要提供细胞骨架和代谢中碳素的来源,是生命活动能量的主要来源。
16.下列辅酶中,能在脱氢酶中被发现的是(  )。
A.辅酶A
B.生物素
C.ATP
D.NAD
答案: D
解析: 脱氢酶的辅酶有TPP、FMN、FAD、NAD和NADP。其中TPP(焦磷酸硫胺素)是α-酮酸氧化脱氢酶系的辅酶;FMN(黄素单核苷酸)和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是黄酶(黄素蛋白)的辅酶,作为呼吸链的组成成分,与糖、脂和氨基酸的代谢密切有关;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和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是脱氢酶的主要构成辅基,接受氢后,变为NADH+H
17.具有杀菌作用的光线的波长是(  )。
A.500nm
B.700nm
C.350nm
D.260nm
答案: D
解析: 光中有杀菌作用的紫外线,会使细胞的核酸发生变化而死亡。紫外线波长在200~300nm时有杀菌能力,这个波长范围低于可见光谱。紫外线以波长265~266nm杀菌力最强。
18.转化过程中,受体菌从供体菌处吸收的是(  )。
A.供体菌的DNA片段
B.供体菌的全部蛋白质
C.供体菌的全部DNA
D.供体菌的蛋白质片段
答案: A
解析: 转化、接合和转导等都是基因重组在细胞水平上的反应:①转化是活的受体细菌吸收供体细胞释放的DNA片段,受体细胞获得供体细胞的部分遗传性状,受体细胞必需处于感受态(细胞处于易接受外源DNA转化时的生理状态)才能被转化;其本质是指来自于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并整合入受体菌基因组中,使受体菌获得部分新的遗传形状的过程。②接合是遗传物质通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进行的转移和重组,接合重组细菌必需直接接触,实际上是通过性菌毛进行的,接合后质粒(F、R因子,降解质粒等)复制到受体细胞。③转导是遗传物质通过病毒的携带而转移的基因重组。
19.所有藻类的共同特点是(  )。
A.能进行光合作用
B.原核细胞
C.不具有细胞壁
D.单细胞
答案: A
解析: 藻类是指具有光合作用色素(叶绿素、胡卜素、叶黄素等),而能进行独立营养生活的水生低等植物的总称。所有藻类在功能上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故A项正确;藻类中的蓝藻门及原绿藻门为原核藻类,绿藻门、裸藻门、硅藻门等为真核藻类,故B项错误;红藻类的细胞壁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为纤维类物质,外层为藻胶质,隐藻、裸藻和大多数金藻则没有细胞壁,故C项错误;绿藻门中有单细胞绿藻,也有多细胞绿藻,故D项错误。
20.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组成其外壳和内芯的物质分别是(  )。
A.核酸和蛋白质
B.蛋白质和磷脂
C.蛋白质和核酸
D.核酸和磷脂
答案: C
解析: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专门寄生在活的宿主细胞内的极微小生物。其特点为: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生物,一般只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构成;具有大分子的属性,在细胞外,病毒如同化学大分子,不表现生命特征;病毒不具备独立代谢的能力,病毒没有完整的酶系统和独立代谢系统,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根据病毒宿主范围,可分为噬菌体、动物病毒和植物病毒等。
21.下列细菌中,不属于水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  )。
A.大肠杆菌
B.伤寒杆菌
C.痢疾杆菌
D.霍乱弧菌
答案: A
解析: 大肠杆菌不是病原细菌,是正常的肠道细菌,其他三项细菌都是可以通过水体传染的病原细菌。
22.反硝化作用需要的条件有(  )。
A.好氧,有机物,硝酸盐
B.缺氧,有机物,硝酸盐
C.好氧,阳光,硝酸盐
D.缺氧,阳光,硝酸盐
答案: B
解析: 反硝化过程是指硝酸盐在厌氧条件下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和氮气等。反硝化细菌多数为异养厌氧菌,反硝化过程中需要消耗有机物,即有机物作供氢体。
23.关于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承受拉力,也不能承受压力
B.不能承受拉力,但能承受压力
C.能承受拉力,但不能承受压力
D.能承受拉力,也能承受压力
答案: B
解析: 液体静止时不能承受拉力和剪切力,但却能承受压力。
24.水箱形状如图所示,底部有4个支座,水的密度ρ=1000kg/m3,底面上的总压力P和4个支座的支座反力F分别为(  )。
A.P=352.8kN,F=352.8kN
B.P=352.8kN,F=274.4kN
C.P=274.4kN,F=274.4kN
D.P=274.4kN,F=352.8kN
答案: B
解析: 水箱底面上的总压力为:P=Ap=Aρgh=3×3×1000×9.8×(3+1)=352.8kN。
支座反力为:F=W+W水箱
由于题目中未给出水箱本身的重量,因此可视W水箱=0。
又W=A1ρgh1+A2ρgh2=ρg(1×1×1+3×3×3)=274.4kN。
故支座反力为:F=W+W水箱=274.4+0=274.4kN。
25.一管流,A、B两断面的数值分别为:zA=1m,zB=5m,pA=80kPa,pB=50kPa,vA=1m/s,vB=4m/s,判别管流流动方向的依据是(  )。
A.zA<zB;所以从B流向A
B.pA>pB;所以从A流向B
C.vB<vA所以从A流向B
D.zA+pA/γ+vA2/(2g)<zB+pB>/γ+vB2/(2g);所以从B流向A
答案: D
解析: 实际流体流动总是存在能量损失,所以在没有机械能(如水泵)输入的情况下,总水头线是一直下降的。A、B两点水头线计算如下:
A点:zA+pA/γ+vA2/(2g)=9.2m;
B点:zB+pB/γ+vB2/(2g)=10.9m。
B点总水头大于A点,即zA+pA/γ+vA2/(2g)<zB+pB>/γ+vB2/(2g),故管流从B流向A。
26.如图所示,油管直径为75mm,已知油的密度是901kg/m3,运动黏度为0.9cm2/s。在管轴位置安放连接水银压差计的毕托管,水银面高差hp=20mm,则通过油的流量Q为(  )。
A.1.04×10-3m3/s
B.5.19×10-3m3/s
C.1.04×10-2m3/s
D.5.19×10-4m3/s
答案: B
解析: 由毕托管原理:
轴线流速为:

轴线处的雷诺数为:Re=v1d/υ=1959<2000,流态为层流;
故断面平均流速为:v2=v1/2=1.175m/s;
流量为:Q=πd2v2/4=5.19×10-3p>m3/s。
27.在水力计算中,所谓的长管是指(  )。
A.管道的物理长度很长
B.沿程水头损失可以忽略
C.局部水头损失可以忽略
D.局部水头损失和流速水头可以忽略
答案: D
解析: 长管是指水头损失以沿程损失为主,局部损失和流速水头都可忽略不计的管道。
28.有三条矩形渠道,其A、n和i均相同,但b和h各不相同,已知b1=4m,h1=1.5m,b2=2m,h2=3m,b3=3.0m,h3=2.0m,比较这三条渠道流量的大小(  )。
A.Q1>Q2>Q3
B.Q1<Q2<Q3
C.Q1>Q2=Q3
D.Q1=Q3>Q2
答案: D
解析: 由明渠均匀流公式得:

式中,R为水力半径,单位为m;i为渠道底坡;A为过流断面面积,单位为m2;χ为湿周,单位为m;n为渠道粗糙系数。
当过流断面面积A、粗糙系数n及渠道底坡i一定时,使流量Q达到最大值的断面称为水力最优断面。即湿周χ最小时,渠道断面最优,流量最大。
矩形明渠的湿周计算公式为:χ=b+2h,其中b为渠底宽度,h为有效水深。
将题中所给数据代入可得:χ1=7m,χ2=8m,χ3=7m;χ1=χ3<χ2;所以有:Q1=Q3>Q2
29.宽浅的矩形断面渠道,随流量的增大,临界底坡将(  )。
A.不变
B.减少
C.增大
D.不定
答案: B
解析: 由临界底坡计算公式得:

其中,谢才系数

水力半径

临界水深

综上,流量增大,临界水深增大;又渠道为宽浅矩形渠道,故谢才系数R随临界水深增大而增大,则CC增大,临界底坡减小。
30.宽顶堰形成淹没出流的充分条件是(  )。
A.hs>0
B.hs>0.8H0
C.hs>0.5H0
D.hs<h2(h2为临界水深)
答案: B
解析: 当堰下游水位较高,造成堰上水深大于临界水深,水流由急流变成缓流。此时称为淹没出流。试验表明,只有当hs>0.8H0时,才能发生淹没出流。
31.水泵的总扬程H=HST+∑h,其中HST为(  )。
A.总扬程
B.吸水扬程
C.静扬程
D.压水扬程
答案: C
解析: 水泵的总扬程H=HST+∑h,即高位水池与吸水池测压管自由水面之间的高差值。其中,HST为水泵的静扬程(mH2O);∑h为水泵装置管路中水头损失之总和(mH2O)。
32.水泵的总效率是3个局部效率的乘积,它们分别是机械效率、容积效率和(  )。
A.水力效率
B.电机效率
C.泵轴效率
D.传动效率
答案: A
解析: 通常情况下,离心泵内的容积效率ηv、水力效率ηh和机械效率ηm是构成水泵效率的主要因素,即水泵的总效率η为3个局部效率的乘积:η=ηv×ηh×ηm
33.比转数
Q以m3/s计,H以m计。已知12sh-13型水泵Q=220L/s,H=32.2m,n=1450r/min,比转数是(  )。
A.68
B.129
C.184
D.288
答案: B
解析: 比转数公式中,Q和H是指单吸、单级泵的流量和扬程。如果是双吸式泵,则公式中的Q值,应采用泵设计流量的一半;若是多级泵,H应采用每级叶轮的扬程(如为五级泵,则扬程用该泵总扬程的1/5代入)。12sh-13型水泵为双吸式水泵,故单吸流量为Q/2。将题目中所给数值代入比转数公式,即可得比转数为:

34.根据叶轮相似定律,水泵转速变化时,水泵流量随转速变化的关系是(  )。
A.流量不变
B.一次方关系
C.二次方关系
D.三次方关系系
答案: B
解析: 把相似定律应用到不同转速运行的同一台叶片泵中,存在有如下关系:
①流量与转速之间的比例关系为:Q1/Q2=n1/n2
②扬程转速之间的比例关系为:H1/H2=(n1/n22
③功率转速之间的比例关系为:N1/N2=(n1/n23
由流量与转速之间的比例关系公式可知,水泵流量随转速变化的关系为一次方关系。
35.水泵吸水管压力的变化可用下列能量方程表示:
公式中表示(  )。
A.气蚀余量
B.真空表安装点的压头下降值
C.吸水管中的水头损失
D.泵壳进口内部的压力下降值
答案: D
解析: 水泵吸水管压力的变化的能量方程为:
公式中,是吸水管及水泵内压力最低点K的真空值,表示吸水过程的最大抽吸力量,这些真空包括两大部分,即以水泵进口真空表为界,一部分是泵壳进口外部的压力下降值

另一部分是泵壳进口内部的压力下降值

一般而言,水泵进口内部的压力下降值是由泵的构造和工况决定的。
36.总气蚀余量的计算公式为:HSV=ha-hva-∑hs±|Hss|,设吸水井水面大气压为10m,汽化压力为0.75m,吸水管水头损失为2.1m,吸水井水面高于泵2m时,气蚀余量为(  )。
A.5.15m
B.6.65m
C.8m
D.9.15m
答案: D
解析: 由题可知,总气蚀余量的计算公式为:HSV=ha-hva-∑hs±|Hss|。式中,ha=Pa/γ为吸水井表面的大气压力(mH2O);hva=Pva/γ为该水温下的汽化压力(mH2O);∑hs为吸水管水头损失之和(mH2O);Hss为水泵吸水地形高度,即安装高度(m)。
水泵的安装高度Hss是吸水井水面的测压管高度与泵轴的高差。当水面的测压管高度低于泵轴时,水泵为抽吸式工作情况,|Hss|值前取“-”号;当水面的测压管高度高于泵轴时,水泵为自灌式工作情况,|Hss|值前取“+”号。
本题中,吸水井水面高于泵2m,即水面的测压管高度高于泵轴2m,|Hss|值前取“+”号,因此可得气蚀余量为:HSV=ha-hva-∑hs+|Hss|=10-0.75-2.1+2=9.15m。
37.大城市水厂的电力负荷等级为(  )。
A.一级负荷
B.二级负荷
C.三级负荷
D.四级负荷
答案: A
解析: 电力负荷一般分为三级:①一级负荷是指突然停电将造成人身伤亡危险,或重大设备损坏且长期难以修复,因而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的电力负荷,根据供电可靠性要求,大中城市的水厂及钢铁厂、炼油厂等重要工业企业的净水厂均应按一级电力负荷考虑;②二级负荷是指突然停电产生大量废品、大量原材料报废或将发生主要设备损坏事故,但采用适当措施后能够避免的电力负荷,例如有一个以上水厂的多水源联网供水的系统或备用蓄电池的泵站、或有大容量高地水池的城市水厂;③三级负荷指所有不属一级及二级负荷的电力负荷。
38.给水泵站设有三台自灌充水水泵时,如采用合并吸水管,其数目不得小于(  )。
A.一条
B.二条
C.三条
D.与工作泵数量相同
答案: B
解析: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第6.2.2条规定,给水泵站设有三台或三台以上自灌充水水泵时,如采用合并吸水管,其数目不得小于二条。
39.机械性噪声来源于(  )。
A.变压器
B.空压机
C.轴承振动
D.鼓风机
答案: C
解析: 工业噪声通常可以分为空气动力性、机械性和电磁性噪声3种。空气动力性噪声是由于气体振动产生的,当气体中有了涡流或发生了压力突变时,引起气体的扰动,就产生空气动力性噪声,如通风机、压缩机、发动机、喷气式飞机和火箭等产生的噪声;机械性噪声是由于固体振动而产生的,如齿轮、轴承和壳体等振动产生的噪声;电磁性噪声是由于电机的空气隙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如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
40.给水泵房一般应设备用水泵,备用泵的型号应相当于工作泵中的(  )。
A.小泵
B.任意泵
C.中泵
D.大泵
答案: D
解析: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第6.1.3条规定,泵房一般宜设1~2台备用水泵,备用水泵型号宜与工作水泵中的大泵一致。当管网中无水塔且泵站内机组较多时,可增设一台备用泵,它的型号和最常运行的工作泵相同。
41.污水泵房集水池宜装置冲泥和清泥等设施,抽送含有焦油等类的生产线应有(  )。
A.隔油设施
B.加热设施
C.中和设施
D.过滤设施
答案: B
解析: 污水泵站是污水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点是水流连续较小,但变化幅度大,水中污染物含量多。因此,设计时集水池要有足够的调蓄容积,并应考虑备用泵,此外设计时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站内提供较好的管理、检修条件。污水泵房集水池宜装置冲泥和清泥等设施,抽送含有焦油等类的生产线应有加热设施。
42.叶轮切削抛物线上的各点(  )。
A.效率不同,切削前后实际工况也不相似
B.效率相同,切削前后实际工况也相似
C.效率不同,但切削前后实际工况相似
D.效率相同,但切削前后实际工况不相似
答案: D
解析: 沿外径切削离心泵或混流泵的叶轮,从而调整了水泵的工作点,改变了水泵的性能曲线,称为切削调节。水泵叶轮外径切削以后,其流量、扬程、功率都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规律与外径的关系,称为切削相似定律。为保证叶轮切削后水泵仍处于高效范围,应将叶轮的切削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则切削后水泵的效率可视为不变,即仅显示于流量、扬程、功率与叶轮直径的关系。切削抛物线又称为等效率曲线,切削抛物线上的点符合切削律的对应工况点,效率相同,但是切削抛物线上各点不符合比例,工况不相似。
43.要测定水样中的微量金属,采样时应选用(  )。
A.PVC塑料瓶
B.不锈钢瓶
C.玻璃瓶
D.棕色玻璃瓶
答案: A
解析: 微量的铜、铅、锌、镉、锰、铁、钻、镍、铬(三价铬和六价铬)、钒、钨、锶、钡、铍、银、铷、铬、汞、硒等元素,它们在水体中以各种复杂的形态存在。当水样保存在容器中时,由于容器器壁的吸附等因素,而引起这些离子的损失,是严重的。为此,需要检测这些离子时,应用聚乙烯(PVC)塑料瓶或硬质玻璃瓶采集水样1~2L,立即加入1:1硝酸5~10mL(若需测定镭、铀、钍时,可增取水样1L和补加5mL的1:1硝酸),若水样混浊,应先过滤后,再酸化,以石蜡密封瓶口,速送实验室分析,最多不得超过10天,实验室收到样品后,必须在10天内分析完毕。
4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绝对误差是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B.偏差是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
C.标准偏差是测定结果准确度的标志
D.相对标准偏差又称为变异系数
答案: C
解析: 绝对误差是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偏差是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标准偏差反映数值相对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相对标准偏差又称为变异系数,常用相对标准偏差表示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即多次重复测定结果之间的离散程度。
45.已知下列各物质在水溶液中的Ka:①KHCN=6.2×10-10;②KHS</sub>=7.1×10-15;③KHF=3.5×10-4;④KHAc=1.8×10-5。其中碱性最强的物质是(  )。
A.CN
B.S2-
C.F
D.Ac
答案: B
解析: ①③④项中均为一元弱酸一级电离,②为二元弱酸的二级电离。据公式:
KagKb=[H+][OH-]=Kub>w</sub>=1.0×10-14(25℃)
计算Kb进行比较。对于S2-:HS-=H-+S2-(二元弱酸H2S的二级解离),其共轭酸为HS-,计算Kb2比较,Ka1sub>gKub>b2=Ka2gKb1=Kw。其本质为比较各种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小,也即比较其氢离子浓度大小。
①项,

②项,

③项,

④项,

c(H)越大,碱性越弱;c(H)越小,碱性越强。S2-的C(H)最小,故碱性最强。
46.用下列四种不同浓度的NaOH标准溶液:①1.000mol/L;②0.5000mol/L;③0.1000mol/L;④0.01000mol/L。滴定相应浓度的HCl标准溶液,得到滴定曲线,其中滴定突跃最宽,可供选择的指示剂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解析: 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滴定分析允许误差)范围内,溶液参数将发生急剧变化,这种参数(如酸碱滴定中的pH)的突然改变就是滴定突跃,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突跃范围。突跃的大小受滴定剂浓度(c)和酸(或碱)的解离常数影响,c越大,解离常数越大,突跃越大。
47.可以用于络合滴定(cM=10-2mol.L-1)时,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应符合(  )。
A.lgKa>6
B.lgKa=8
C.lgKa<8
D.lgKa>8
答案: D
解析: 络合物的稳定性是以络合物的稳定常数来表示的,不同的络合物有其一定的稳定常数。络合物的稳定常数是络合滴定中分析问题的主要依据,从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大小可以判断络合反应完成的程度和它是否可以用于滴定分析。一般来说,络合物的稳定常数lgKa>8的情况下才可用于络合滴定。
48.Mohr法不能用于I的测定,主要是因为(  )。
A.AgI的溶解度太小
B.AgI的沉淀速度太大
C.AgI的吸附能力太强
D.没有合适的指示剂
答案: C
解析: 莫尔法即以铬酸钾K2CrO4为指示剂的银量法。由于AgI和AgSCN沉淀更强烈地吸附I和SCN-,使终点变色不明显,差较大,莫尔法只适用于AgNO3直接滴定Cl和Br,而不适用于滴定I和SCN。莫尔法只能用于测定水中的Cl和Br的含量,但不能用Cl标准溶液直接滴定Ag
49.间接碘量法中,包含的一个基本步骤是(  )。
A.用I2标准溶液滴定至淀粉指示剂变为蓝色
B.加入过量KI与待测的氧化性物质生成I2
C.加热含有I2的溶液,使其挥发
D.加入硫酸确保溶液具有足够的酸度
答案: B
解析: 间接碘量法即加入定量的碘化钾、溴试剂等,生成碘单质,加淀粉显蓝色,然后加入硫代硫酸钠与碘反应,滴定终点为蓝色消失。要避免I2挥发,碘量法一般加入盐酸来保持酸度,CD两项错误;A项是直接碘量法的基本步骤,B项是间接碘量法的基本步骤。
50.用Na2C2O4滴定KMnO4时,控制溶液的酸性使用(  )。
A.HAc
B.HCI
C.HNO3
D.H2SO4
答案: D
解析: 用Na2C2O4滴定KMnO4时,酸度控制在0.5~1mol/L。酸度过低,KMnO4易分解为MnO2;酸度过高,Na2C2O4易分解。加H2SO4调节酸生成Mn2+,反应快,无色,颜色变化明显,容易确定终点。
51.满足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
A.不移动,但高峰值降低
B.不移动,但高峰值增大
C.向长波方向移动
D.向短波方向移动
答案: A
解析: 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只与分子结构有关,与浓度无关,因此吸收峰的波长位置不变;但吸收强度与浓度成正比,浓度低,吸光度低。
52.测定水中F含量时,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其中NaCl的作用是(  )。
A.控制溶液的pH在一定范围内
B.使溶液的离子强度保持一定值
C.掩蔽Al3+、Fe3+干扰离子
D.加快响应时间
答案: B
解析: TISAB是测定水样中氟离子含量所用的总离子强度缓冲液,通常有两类:一是TISABⅠ液,主要成分是柠檬酸三钠,适用于干扰物质浓度高的水样;二是TISABⅡ液,由氯化钠、柠檬酸三钠、冰乙酸组成,pH在5.0~5.5之间,适用于干扰物质少、清洁的水样。其中,氯化钠是为了提高离子强度;柠檬酸钠是为了掩蔽一些干扰离子;冰乙酸和氢氧化钠形成缓冲溶液,维持体系pH值稳定。
53.水准测量时,水准尺立尺倾斜时水平视线读数会(  )。
A.看不清
B.变小
C.变大
D.不变
答案: C
解析: 水准尺倾斜(不论是前倾还是后倾),都会导致水平视线读数变大。
54.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限差值和水准路线的长度(  )。
A.无关,和高差大小有关
B.无关,和仪器好坏有关
C.有关,水准路线的长度越长限差越大
D.有关,水准路线的长度越长限差越小
答案: C
解析: 高差闭合差为:
fh=∑h-(H-H
在平坦地区,
L为以km为单位的水准路线长度;在山地,每km水准测量的站数超过16站时,
n为水准路线的测站数。故水准路线的长度越长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限差值越大。
55.测绘平面图时,观测仪器架设的点位是(  )。
A.水准点
B.墙角点
C.水文点
D.导线点
答案: D
解析: 测绘平面图时,只有将仪器架设在导线点上,才能得到待测点的平面位置。如果导线的高程为已知,也可得到待测点的高程。
56.要标出某山区出水口的汇水区域,其汇水边界在地形图上应沿(  )。
A.公路线
B.山谷线
C.山脊线
D.山脚线
答案: C
解析: 汇水面积的边界是由一系列的山脊线和道路、堤坝连接而成的。山脊线为分水线,山谷线为集水线,要标出某山区出水口的汇水区域,其汇水边界在地形图上应沿山脊线。
57.欲放样B点的设计高程HB=6.000m,已知水准点高程HA=3.545m,水准尺后视A点水平读数a=2.817m,放样B点设计高程的前视读数(  )。
A.b=3.545m
B.b=1.555m
C.b=2.362m
D.b=0.362m
答案: D
解析: 由HA=3.545m,A尺上读数为2.817m可知视线高为:3.545+2.817=6.362m。已知B点高程为HB=6.000m,则B点水准尺读数为:6.362-6=0.362m。
5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设计单位在设计选用主要材料设备时可以指定生产供应商
B.设计单位在设计选用主要材料设备时不得指定生产供应商
C.给排水管线的安装不属于建筑工程保修范围
D.供冷系统的安装不属于建筑工程的保修范围
答案: B
解析: AB两项,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设计单位在设计文件中选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应当注明其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除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材料、专用设备、工艺生产线等外,设计单位不得指定生产厂、供应商。CD两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建筑工程的保修范围应当包括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防水工程和其他土建工程,以及电气管线、上下水管线的安装工程,供热、供冷系统工程等项目;保修的期限应当按照保证建筑物合理寿命年限内正常使用,维护使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确定。具体的保修范围和最低保修期限由国务院规定。
59.[已过时]验收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设施的部门是(  )。
A.地方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建设单位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该建设项目的监理单位
D.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 D
解析: 旧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说明】最新版《环境保护法》(2014版)已删除上述内容。
60.城镇近期建设规划的年限一般为(  )。
A.两年
B.五年
C.十年
D.二十年
答案: B
解析: 《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城市、县、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近期建设规划,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近期建设规划应当以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内容,明确近期建设的时序、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近期建设规划的规划期限为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