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2016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理学》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形成独立的职业法学者阶层是( )。
A.古希腊时期
B.古罗马时期
C.中世纪
D.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 B
解析: 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形成独立的职业法学者阶层是古罗马时期。罗马人之所以对人类法律和法治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是因为古罗马时期已经产生了程序相对完备的法庭和专业的律师阶层。
2.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法律与道德并无必然的内在联系
B.道德是法律形成的社会基础
C.法律必须合乎所有社会成员的道德要求
D.法律是保障道德实施的唯一手段
答案: B
解析: A项,法律与道德紧密相连;C项,法律并不是要合乎每一个人的要求;D项,法律并不是保障道德的唯一手段。
3.下列关于法与政治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政治关系的基本状况决定法的状况
B.政治可以影响和制约法的内容
C.政治的内容更丰富全面包含了法律
D.每一具体的法都有相应的政治内容
答案: B
解析: A项,政治关系的基本状况是法的状况的重要根据。C项,政治的内容并不能全面包含法律。D项,并不是每一具体法律都必须包含政治的内容。
4.从广泛的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概括出来的行为标准,具有宏观指导作用,适用范围比较广泛的是指( )。
A.法律概念
B.法律规则
C.法律原则
D.法律价值
答案: C
解析: 法律原则是从广泛的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概括出来的行为标准,具有宏观指导作用,适用范围比规则广泛。它不仅可以针对某个或某类行为发生作用,更可以针对某些行为或事项发生作用,因而可以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有效。法律规则具有具体调控的作用,只适用于某个或某类行为或事项,只在这种特定范围内有效。
5.注重形式上维护私有财产权和契约自由的是( )。
A.奴隶制法
B.封建制法
C.资本主义法
D.社会主义法
答案: C
解析: 资本主义法注重形式上维护私有财产和契约自由。维护资本主义私有财产权,是资本主义法的根本任务和原则,因为私有财产是这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不维护它,资本主义法本身就没有赖以生存的基础;确立契约自由原则是资本主义法区别于此前各种历史类型的法的一个显著特征。
6.法对主体的指引有选择余地,或是有一定的自由度,这属于( )。
A.法的调整功能
B.法的确定指引功能
C.法的不确定指引功能
D.法的保障功能
答案: C
解析: 法的指引作用,分为确定指引与不确定指引。确定指引是刚性指引,同这种指引相关的主体,无论个人还是组织,都应当遵照实行,没有讨价还价余地;不确定指引是柔性指引,指主体对法的指引有选择余地,或是有一定的自由度。
7.一般认为,与法律永相伴随的基本价值是( )。
A.法律秩序价值
B.法律正义价值
C.法律利益价值
D.法律平等价值
答案: A
解析: “与法律永相伴随的基本价值,便是社会秩序。”法律秩序是最基本的社会秩序,是人类社会秩序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8.新自然法学派的德沃金认为法的要素模式中不包括( )。
A.规则
B.原则
C.政策
D.技术
答案: D
解析: 德沃金认为法的要素中包含的是规则、原则和政策。德沃金认为哈特的两种规则要素的观点不符合法的事实,法中还有规则以外的其他要素,处理案件的过程中经常要借助其他要素。这些其他要素主要就是原则和政策。原则是关涉主体权利的政治决定或道德要求,政策是关涉社会利益的政治决定。
9.从最广泛意义上理解的法理学,其内容不包括( )。
A.法律知识
B.法律理论
C.法律学说
D.法律裁判
答案: D
解析: 法理学曾经被人们普遍用来指称所有的法律知识、理论和学说,其含义和法学、法律科学之类相当。这是法理学一词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被人们所理解和使用,也是法理学原初的和词源学意义上的含义。
10.以一般的和抽象的法、法现象以及与法相关的事物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 )。
A.立法学
B.法律解释学
C.法理学
D.应用法学
答案: C
解析: 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学科,其研究对象和范围需要有相当程度的确定性和普遍性,是以一般的和抽象的法、法现象以及与法相关的事物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而其他的法学分支学科通常都以特定的或具体的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的事物为研究对象。
11.对规范分析方法在法学研究中地位的确立贡献最大的西方学者是( )。
A.凯尔森
B.奥斯丁
C.布莱克斯通
D.边沁
答案: B
解析: 对规范分析方法在法学研究中地位的确立贡献最大的西方学者是奥斯丁。奥斯丁摒弃先前的种种研究方法,而注重对法和法的现象作规范分析,以规范分析作为法学的主要的专业方法。正是通过奥氏的努力,法学才逐步确立了自己的专门研究对象和专业研究方法,从而最终成为完全独立意义上的专门学科。
12.关于法的效力位阶原则的说法,有错误的是( )。
A.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B.同一位阶的法新法优于旧法
C.国内法优于国际法
D.强制性规定优先于任意性规定
答案: C
解析: 认定法的效力位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宪法至上;②上位法优于下位法;③新法优于旧法;④特别法优于一般法;⑤国际法优于国内法;⑥强制性规定优先于任意性规定。
13.关于行政执法权的陈述,正确的是( )。
A.行政权是一种处理权
B.行政权不具有转授性
C.行政权具有被动性
D.行政权是一种终极权
答案: A
解析: A项,行政权可称之为处理权,即行政机构依照一定的原则和方式凭自己的单方面意志对行政相对人作出某种处理决定的权力。B项,行政权具有转授性。行政机构可以将本属于自己的行政事务授权给非政府人员或民间组织处理。C项,行政权具有主动性。它总是要积极主动地干预社会和个人的生活,使其与公共利益相一致。D项,行政权不是一种终极权。
14.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其理由的表述有错误的是( )。
A.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
B.有的法律关系在形成时可能是一方当事人的意思
C.作为思想关系的法律关系,其当事人不受法律规范的制约
D.法律关系的实现通常是基于参加者的意思表示
答案: C
解析: A项,法律关系是依法存在的社会关系,离开了法便无所谓法律关系,而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所以法律关系也就体现了国家意志。B项,有的法律关系,比如继承法律关系,在形成时未必一定要基于双方或各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可以基于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C项,法律关系要受法律规范的制约。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所表示的意志不能违背法律规定即国家意志。D项,法律关系的形成和实现,特别是它的实现,通常是要通过它的参加者的意思表示的,通常都表现了该法律关系主体的某种意志。
15.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是指( )。
A.法律关系客体
B.法律事实
C.法律的结构要素
D.法律对事的效力
答案: A
解析: 法律关系的客体又称权义客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的形成和实现,一般都以确认、获取、保护或分配、转移一定的利益为目的,而这种利益的载体就是通常所说的法律关系客体。这也就是说,法律关系客体就是一定利益的法律形式。
16.法或者积极地规定或承认人们必须这样行为,或者消极地规定人们不应这样行为等被称为( )。
A.法律责任
B.法律后果
C.法律义务
D.法律制裁
答案: C
解析: 法律义务是指法或者积极地规定或承认人们必须这样行为,或者消极地规定人们不应这样行为等。就是说,法或者积极地规定或承认人们必须这样行为,或者消极地规定人们不应这样行为。对承担义务者来说,前一情况是行为的义务,后一情况是不行为的义务。
17.下列现象属于抽象法律行为的是( )。
A.逮捕令
B.人民法院判决书
C.公民个人领取营业执照
D.司法解释
答案: D
解析: 抽象法律行为是针对不特定的人反复适用的行为。如立法行为、司法解释行为、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18.在我国法律的解释权属于(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答案: B
解析: 我国法律解释权是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①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②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
19.法律思维有其特殊性,下列关于法律思维特殊性的表述有错误的是( )。
A.实体问题优于程序问题
B.理由优于结论
C.普遍性优于特殊性
D.合法性优于客观性
答案: A
解析: 法律思维与其他思维相比较具有特殊性。我国学者对此有不同的概括。有学者把法律思维方式分别与政治、经济、道德和哲学思维方式进行了比较,并在比较的基础上概括出法律思维的六个基本特征:①以权利义务为线索。②普遍性优于特殊性。③合法性优于客观性。④程序问题优于实体问题。⑤理由优于结论。⑥形式合理性优于实质合理性。
20.不属于国家检察机关监督范围的是( )。
A.对审判活动的监督
B.对普通公民违法活动的监督
C.对侦查机关及其活动的监督
D.对行政活动的监督
答案: B
解析: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主要职能是法律监督。它通过行使检察权,对适用法律的行为进行监督。目前中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主要包括:对审判活动的监督,对侦查活动的监督,对行政活动的监督。
21.人们关于法律的知识、思想、观点、心理或态度是( )。
A.法律制度
B.法律知识
C.法律文化
D.法律意识
答案: D
解析: 法律意识泛指人们关于法律的知识、思想、观点、心理或态度等。法律意识是用来描述法律系统中观念性和精神性要素的一个法学范畴,主要与法律系统中的制度性和实体性要素相区别。法律意识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复杂,既有关于各种法的现象的心态,包括对法、法制、法律行为、法律事件、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以及其他各种法的现象的感觉、情绪、态度、评价;又有关于各种法的现象的观念,包括对各种法的现象的理解、知识、观点和理论。
22.在漫长的法律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民族或一定地域内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并在历史上得以传承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意识是( )。
A.法律传统
B.法律精神
C.法律价值
D.法律文化
答案: A
解析: 法律传统是指在漫长的法律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民族或一定地域内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并在历史上得以传承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意识。法律传统是对法律文化的动态研究。从广义上讲,法律传统既是指从过去传承至今的法律思想、法律观念、法律制度以及法律习俗等,同时还意指这种传承过程本身。
23.在某个确定的系统内实行纵向的、自上而下的自我监督,监督的主体和客体一般都存在于同一系统内,这种监督称为( )。
A.自循环监督
B.交互监督
C.系统间监督
D.制衡
答案: A
解析: 法律监督可以分为自循环监督与交互监督。所谓自循环监督,又称系统内监督,是指在某个确定的系统内实行纵向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自我监督,监督的主体和客体一般都存在于同一系统内;所谓交互监督,又称系统间监督,是指不同的子系统相互之间进行的交叉监督。
24.提出法治优于一人之治的古希腊学者是(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芝诺
D.亚里士多德
答案: D
解析: 亚里士多德提出法治优于人治。他认为法治比人治理智和公正,比人治正确和高明,比人治稳定和可靠,并给法治下了定义:“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25.对法的编纂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
A.法的编纂又称法典编纂
B.法的编纂是一项重要的立法活动
C.法的编纂不适用于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D.法的编纂应当由有权立法的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答案: C
解析: C项,法律的编纂适用于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规定。
26.下列关于行政法规、规章的选项错误的是( )。
A.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B.国务院的各部委可以制定行政规章
C.行政法规应当根据宪法和法律行使
D.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权起始于1982年宪法
答案: A
解析: A项,行政法规的效力并不一定高于地方性法规。
27.刊登法律的标准文本是( )。
A.国务院公报
B.法制日报
C.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D.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
答案: D
解析: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法律签署公布后,及时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和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上刊登的法律文本为标准文本。
28.有权的国家机关在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止法的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是( )。
A.立法程序
B.立法过程
C.立法完善
D.审议法案
答案: A
解析: 立法程序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在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止法的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立法是动态的和有序的事物,是具有阶段性、关联性和完整性的活动过程。立法完善阶段,一般指法案变为法之后,为使该法进一步臻于科学化,更宜于体现立法目的和适合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所进行的立法活动和立法辅助工作构成的立法阶段。审议法案,就是在由法案到法的阶段,由有权主体对法案运用审议权,决定其是否应当列入议事日程、是否需要修改以及对其加以修改的专门活动,是立法程序的内容。
29.关于立法权限、立法权运行和立法权载体诸方面的体系和制度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是( )。
A.立法主体
B.立法权
C.立法体制
D.立法程序
答案: C
解析: 关于立法权限、立法权运行和立法权载体诸方面的体系和制度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是立法体制。立法体制由三要素构成:①立法权限的体系和制度;②立法权的运行体系和制度;③立法权的载体体系和制度。
30.对权利资源、权力资源以及其他有关社会利益,进行法定制度性配置的专门活动是( )。
A.法律适用
B.执法
C.立法
D.司法
答案: C
解析: 立法是对权利资源、权力资源以及其他有关社会利益,进行法定制度性配置的专门活动。立法也是对个人和组织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义务或责任的法定制度性确定。立法还是对所有社会主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自由的范围所作的法定制度性界定。立法的实质是将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力量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下列关于科学技术对法的影响的判断,正确的有( )。
A.科技发展影响法律制度的内容
B.科技发展诱发法律制度变迁
C.科技发展影响立法技术
D.科技发展影响法的适用
E.科技发展催生网络的法律规制
答案: ABCDE
解析: 法与科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技术对法的影响有:①科技发展影响法律制度的内容。②科技发展诱发法律制度变迁。③科技发展影响立法制度和立法技术。④科技发展影响法的适用。⑤科学技术影响法制信息机制,并由此影响整个法的运行机制和法学研究方法。
2.法的实施活动主要有( )。
A.法的遵守
B.法的执行
C.法的适用
D.法的实效
E.法的实现
答案: AC
解析: 法的实施活动又称法律实施,是同立法或法的制定相对应的一个法的概念和法学概念,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依照法定程序遵守和适用法律、法规并形成法律秩序的活动。主要包括法的遵守和法的适用。
3.下列不属于法律责任免除情形的是( )。
A.时效免责
B.自首、立功
C.正当防卫
D.紧急避险
E.辩诉交易
答案: CD
解析: 法律责任的免除情形包括:①时效免责;②不诉免责;③因履行不能而免责;④协议免责、辩诉交易免责;⑤自首、立功免责。
4.关于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法治意味着政府本身要服从法律
B.法治应当包含排除专断,法律至上
C.法治就是法律制度的运行
D.法治意味着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E.法治意味着良法的统治
答案: ABDE
解析: A项,法治的意思是不仅政府维护和执行法律秩序,而且政府本身要服从法治。B项,英国政治思想家戴雪明确提出了法治的概念,他认为法治应当包含排除专断,法律至上。C项,法治并不就是法律制度的运行。D项,亚里士多德说:“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E项,法治必须体现诸如平等、实体公正等类价值要素,把“良法”作为实现法治的前提条件。
5.以下属于公法的有( )。
A.侵权行为法
B.行政法
C.程序法
D.家庭法
E.宪法
答案: BCE
解析: 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源自古罗马。划分的标准按率先提出公法和私法划分学说的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的观点,在于法所保护的利益是国家公益还是私人利益。凡保护国家公益的法为公法,保护私人利益的法为私法。公法一般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和程序法。侵权有可能侵犯私人利益,不一定属于公法。家庭法保护的是私人利益,属于私法。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判断正确与否,正确的打√,不需要说明理由,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法的功能和法的作用是彼此可以互换的范畴。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法的功能和作用是形式上相似而实质上有区别的不同范畴。法的功能是法所固有的稳定属性,而法的作用是被赋予和设定的。
2.所谓国际法的国内化、国内法的国际化等说法,表明了全球化浪潮对法律产生了深远影响。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全球化对法律产生深远影响表现之一就是各国法律向着全球化方向,其运动形态即国际法的国内化和国内法的国际化。
3.法的效力就是指法的实效。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法的效力是指法所具有的人们必须遵从的强制力;而法的实效是指有法律效力的制定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执行、适用和遵守。
4.不成文法是不具有文字形式的法。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有权立法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文字形式或虽有文字形式但却不具有规范化成文形式的法。
5.行政监督就是行政机关对立法机关和审判机关的监督。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行政监督是监督主体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行使行政权力的活动实施监察和督促。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中国法律传统的特征并举例说明。
答案: 中国法律传统与西方法律传统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这主要是由我国独特自然经济基础、宗法式的社会结构以及专制集权的政治架构所决定的。这些因素直接制约着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内容:
  (1)礼法文化。“礼”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整个古代社会,形成一个观念与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礼、法的相互渗透与结合,构成了中华法系的本质特征。形成了特有的法律文化现象。礼以道德为依归,而法则以礼为核心。汉后直至明清的立法指导思想都是儒家所主张的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法律思想。儒家经典拥有法律效力,汉代折狱,常取“春秋”;唐代解律,亦多引证于礼经。
  (2)德治传统。德治是中国古代颇具特色的治国理论,中国古代的德治传统,一是要求统治者集团以身作则,注意修身和勤政,充分发挥道德感化作用。二是重视对民众对道德教化,德主刑辅。
  (3)诸法合体、重刑轻民。中国的法律传统中人们对法的理解更为强调刑事方面,或者说是民事法律刑事化。从战国李悝所著《法经》开始,直到最后一部封建法典《大清律例》,其内容都以刑法为主,兼有民事、行政、诉讼等方面的内容。
  (4)政法合一。在中国法律传统中很难将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开,在中央虽然有专职的司法机构,但这些机构都受行政权的领导支配,所有的专职司法机构并没有获得大于行政的权力,只是职能有所不同,所以司法机构及其官职建制都归属于行政系统。国家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或司法机关存在权力不分的情况。如君主既拥有立法权,也拥有最高的行政权和司法审判权。如中国的君主是法律产生的渊源。最高司法审判权仍然属于皇帝。
解析:
2.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答案: 法的基本特征有:
  (1)法是为主体提供行为标准的社会规范。法的这一特征至少意味着三点:
①法是一种规范,是制度形态,而不是一种观念。
②法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是为主体的行为提供标准和指明方向的。
③法是一种社会规范,它的规范功能只针对发生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行为。
  (2)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存在的社会规范。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存在的社会规范,是法的又一个重要的特征。
  (3)法是司法机关办案主要依据的社会规范。司法机关的职责是依法衡量已经发生的行为合法与否、违法与否、犯罪与否,依法办理案件。
  (4)法是普遍的、明确的和肯定的社会规范。法同所有其他社会规范一样,是为主体的行为提供标准的。但法所提供的不是普通的行为标准,而是具有普遍性、明确性和肯定性的行为标准。这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5)法是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规范。从法的内容构成的角度看,法主要由规范性内容和非规范性内容构成,其中规范性内容是主要的。规范性内容就是法所确定的为主体提供行为标准的那些规则。
解析:
3.法律责任的归责有哪些原则?
答案: 法律责任的原则是合法、公正、有效、合理,具体如下:
  (1)责任法定原则,指法律责任只能由法律规范预先规定。法律责任作为一种否定的法律后果,包括在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之中,当出现了违法行为或法定事由的时候,按照事先规定的责任性质、责任范围、责任方式追究行为人的责任。
  (2)公正归责原则,要求对任何违法犯罪予以公平、合理,罚当其罪的处罚。公正原则要求在追究法律责任方面:
①对任何违法、违约的行为都应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
②责任与违法或损害相均衡,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责罚相当”“罚当其罪”。
③公正要求综合考虑使行为人承担责任的多种因素,做到合理地区别对待。
④公正要求在追究法律责任时依据法律程序追究法律责任,非依法律程序,不得追究法律责任。
⑤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同样地追究法律责任,不允许有不受法律约束或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
  (3)效益原则,指在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时,应当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讲求法律责任的效益。
  (4)合理性原则,即在设定及归结法律责任时,考虑各当事人的心智和情感,以期真正发挥法律责任的功能。
解析:
4.司法独立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答案: 司法独立的内容包括:
  (1)司法的排他性,即司法权只能由司法机关行使,其他组织和个人都无权行使此项权力。
  (2)司法的中立性,即司法组织和司法人员行使职权只服从法律。司法组织和司法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只服从法律,要做到不偏不倚,保持中立的立场,不受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3)司法的公开性,即司法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以防止司法专横。司法只有公开,才能接受社会和民众监督,司法独立才不至于变为独断专行。
  司法活动作为一种判断性活动,其本质和特征决定了司法必须独立。司法独立是法治的核心,没有司法独立,法治就是无本之木;司法独立作为一项司法原则,并不意味着司法权可以不受任何制约和限制。任何权力若不受制约和限制,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腐败。
5.试述我国现行的法律解释制度。
答案: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我国现行的法律解释制度内容包括:
  (1)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①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②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
  (2)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解释。
  (3)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研究拟定法律解释草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法律解释草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审议、修改,提出法律草案表决稿。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由常委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4)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同被解释的法律具有同等的效力。
  立法法没有规定法规、规章的解释制度,在这些方面的制度正式确立之前,可以比照法律解释制度理解和建置。立法法也没有就长期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事实上所存在的法律解释权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司法解释作出规定,这方面的制度尚待正式建立和完善。
解析:
6.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分析现阶段建设法治国家应当具备的条件。
答案: 现阶段建设法治国家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
  (1)经济条件——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是消除集权专制传统影响最深刻、最有效的物质力量。市场经济实质上是法治经济,建设市场经济体制,必然从实质上推进法治国家建设。从中国传统国情看,中国小生产经济曾经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权利意识不发达,专制集权根深蒂,因此需要以建设市场经济为契机,培育普遍的权利意识,建成法治国家。
  (2)政治条件——现代民主政治。民主与法治的结合可以使法治成为有益于文明发展的法治。现今世界上的法治国家多为与民主结合的法治国家。在中国国情下,注重民主建设,抵消集权专制传统的负面影响,对于发展现代法治有重要价值。
  (3)文化条件——现代法律文化。现代法律文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文化条件,对我国而言,建设中西合璧的法律继承和移植机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法治与本土环境、本土制度文化有深刻的关联,每一种法治实际上都是特定的本土资源所生长出来的法治之果。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积淀薄弱,中国要加速法治建设进程,需要走政府推进型的道路,移植和接纳外部先进法治文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