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上海市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方法概论》试题(网友回忆版)一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通常与学分制相联系的课程是( )。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理论课程
D.实践课程
答案: B
解析: 通常与学分制相联系的课程是选修课程。
2.西方最早提出课程概念的是( )。
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苏格拉的
D.赫尔巴特
答案: B
解析: 在西方最早提出课程这一概念的是斯宾塞(英国哲学家、教育家、社会学家)。在西方英语世界里,课程(Curriculum)—词最早见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_文中。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
3.课程计划编制中强调“课程的安排要有合理顺序”指的是( )。
A.课程计划的横向系统性
B.课程计划内容的系统性
C.课程计划的纵向系统性
D.课程计划的顺序性
答案: C
解析: 课程计划编制中强调“课程的安排要有合理顺序”指的是课程计划的纵向系统性。
4.作为“某一专业门类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的共同基础”的课程是( )。
A.公共课.
B.基础课
C.专业基础课
D.专业课
答案: B
解析: 基础课是“某一专业门类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的共同基础”的课程。
5.下列选顼中,那些不是获取信息能力的要素( )。
A.较强的信息意识
B.熟练掌握信息工具和获取信息的方法
C.科学地处理信息的能力
D.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答案: D
解析: “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不是获取信息能力的要素。
6.下列哪一个选顼不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注意的问题?( )
A.建立一种鼓励独立思考、提倡求异思维、重视发现疑问的教育环境
B.在大学生中设立创新基金,鼓励大学生从事创新研究
C.重视讨论课、辩论课、学生的论文或设计的答辩
D.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答案: B
解析: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注意的问题:建立一种鼓励独立思考、提倡求异思维、重视发现疑问的教育环境;重视讨论课、辩论课、学生的论文或设计的答辩;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7.下列选顼中哪些不属于编制课程计划应当遵循的原则( )。
A.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B.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C.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D.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答案: B
解析: 编制课程计划应当遵循的原则: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8.我国高等本科教育的总学时一般为( )。
A.2200学时
B.2000学时
C.1800学时
D.2600学时
答案: B
解析: 我国高等本科教育的总学时一般为2000学时。
9.一般说来,大学本科一门课程每周最好不要超过( )。
A.12学时
B.10学时
C.8学时
D.6学时
答案: D
解析: 一般说来,大学本科一门课程每周最好不要超过6学时。
10.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划分的依据是( )。
A.课程的信息表现形式
B.学生修习的必要性
C.课程的基础性
D.课程的内容特点
答案: A
解析: 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划分的依据是课程的信息表现形式。
11.大学本科每学期的课程门数以多少为宜( ),其中同一学期难度较大的课程不宜超过4门。
A.5-9门
B.6—8门
C.5—7门
D.4—6门
答案: C
解析: 大学本科每学期的课程门数以5—7门为宜,其中同一学期难度较大的课程不宜超过4门。
12.下列选项哪些不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写应当坚持的原则( )。
A.教科书的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B.结合专业需要建立严谨的课程体系
C.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D.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
答案: B
解析: 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写应当坚持的原则:教学大纲要符合课程计划的要求,教科书的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科学体系与教学法相统一,少而精原则。
13.下列选顼中哪一个选项不属于道德( )。
A.社会公德
B.公民道德
C.职业道德
D.婚姻家庭道德
答案: B
解析: 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婚姻家庭道德。
14.道德体系中最基础的层次是( )。
A.社会公德
B.公民道德
C.职业道德
D.婚姻家庭道德
答案: A
解析: 社会公德是道德体系中最基础的层次。
15.下列选顼中哪一项不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
A.价值观
B.职业道德
C.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D.民主和法制观念
答案: B
解析: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有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与道德实践能力、友爱与协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民族情感、民主和法制观念。
16.下列选顼中哪一项不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
A.以情感人
B.行为实践
C.评价引导
D.环境熏陶
答案: A
解析: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说服教育、行为实践、典型示范、情境熏陶、引导自省、评价激励。
17.在高等教育的各个层次中,特别重视应用性教育,重视实践操作技能的应当是( )。
A.高职教育
B.专业学位教育
C.本科教育
D.专科教育
答案: D
解析: 在高等教育的各个层次中,专科教育特别重视应用性教育,重视实践操作技能。
18.我国高等教育中专业设置最为宽泛的是( )。
A.博士研究生教育
B.硕士研究生教育
C.本科教育
D.专科教育
答案: C
解析: 我国高等教育中专业设置最为宽泛的是本科教育。
19.教育部规定的本科教育专业目录列出的专业书目大约是( )。
A.800个
B.500个
C.250个
D.100个
答案: C
解析: 教育部规定的本科教育专业目录列出的专业书目大约是250个。
20.我国目前授予学位的系列共有多少个学科门类( )。
A.11个
B.12个
C.13个
D.14个
答案: C
解析: 我国目前授予学位的系列共有13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工学、理学、医学、农学、管理学、军事学、文学、艺术学。
21.以下选顼中哪一项不是大学生与中学生相比较的记忆特点( )。
A.较多地进行有目的的记忆
B.机械记忆得到不断发展
C.意义理解记忆占主导地位
D.记忆品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答案: B
解析: 大学生记忆特点有较多地进行有目的的记忆、意义理解记忆占主导地位、记忆品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22.考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于什么时代的科举制度本质上是一种考试制度( )。
A.汉代
B.隋唐
C.宋代
D.明清
答案: B
解析: 科举制度形成于隋朝,完善于唐代,后世得到不断完善,清末科举制度取消。
23.下列选顼中不属于大学生发展评估的调查方法的是( )。
A.座谈
B.访问
C.问卷
D.查阅档案
答案: D
解析: 大学生发展评估的调查方法有访问、座谈、问卷、测验等。
24.提出程序教学的是( )。
A.杜威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布卢姆
答案: B
解析: 提出程序教学的是斯金纳。
25.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具备掌握该项学习任务必备的知识、技能,肯花时间,则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的是( )。
A.程序性教学
B.启发式教学
C.发现式学习
D.掌握式学习
答案: D
解析: 掌握式学习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具备掌握该顼学习任务必备的知识、技能,肯花时间,则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
26.教师把知识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学习方式是(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有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答案: B
解析: 教师把知识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学习。
27.下列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
A.接受是传递文化科学知识的一个主要手段
B.发现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得出的
C.学生如果在接受中学习,则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效果都比较好
D.接受与发现的关系应当是互补的,而不应偏废哪一个
答案: C
解析: 学生如果在发现中学习,则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效果都比较好。
28.学与思的关系是( )。
A.学比思重要,因为没有知识无法思考
B.思比学重要,因为学而不思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
C.学与思是两个过程,无法判断哪个更重要
D.学与思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答案: D
解析: 学与思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29.被动信息是( )。
A.首先由学生先作用于环境而后引发出来的信息
B.由环境自发地提供的信息
C.无法由学生直接获得的信息
D.可以由学生直接获得的信息
答案: B
解析: 被动信息是由环境自发地提供的信息。
30.提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从观察开始,并认为应当经历四个步骤:观察、记忆、理解、联系”的是教育家( )。
A.斯金纳
B.杜威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答案: C
解析: 夸美纽斯提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从观察开始,并认为应当经历四个步骤:观察、记忆、理解、联系”。
31.提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状态变化的步骤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是哪位教育家(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布卢姆
答案: B
解析: 赫尔巴特提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状态变化的步骤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2.坚持“从做中学”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 )。
A.杜威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布卢姆
答案: A
解析: 活动性原则源自杜威的“做中学”。实际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和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33.下列选顼中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无关的是( )。
A.重视学风建设,在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
B.开展审美讨论,提高审美层次
C.引导大学生在各种社会活动中感受美
D.适当开设课程,引导审美情趣
答案: A
解析: (1)适当开设课程,引导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指产生美感的对象范围;(2)开展审美讨论,提高审美层次;(3)重视校风,净化审美环境;(4)引导大学生在各种社会活动中感受美。
34.下列选顼中哪一项不是培养大学生的意志与承受能力的( )。
A.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高尚动机
B.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
C.培养学生形成坚强而有韧性的性格
D.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意志
答案: B
解析: 培养大学生的意志与承受能力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高尚动机;培养学生形成坚强而有韧性的性格;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意志。
35.提出“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教育模式( )。
A.先行组织者模式
B.掌握学习
C.程序教学
D.教育过程模式
答案: B
解析: 掌握学习提出“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教育模式。
36.提出非指导性教学的是教育家( )。
A.罗杰斯
B.赞科夫
C.洛扎诺夫
D.巴甫洛夫
答案: A
解析: 罗杰斯提出非指导性教学的是教育家。
37.提出暗示教学法的是( )。
A.罗杰斯
B.赞科夫
C.洛扎诺夫
D.巴甫洛夫
答案: C
解析: 暗示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疗法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也叫格奥尔基·洛扎诺夫(Georgi Lozanov)于60年代未70年代初首创的,以后由东欧各国传到苏联、美国、加拿大、法国、曰本等国,近年,被介绍到我国。
38.与他人增进了解、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是( )。
A.社会交往能力
B.合作能力
C.组织与领导能力
D.审美能力
答案: A
解析: 社会交往能力是与他人增进了解、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
39.对于交往对象的选择性在心理学上通常用哪一个词汇表示。( )。
A.交往特征
B.父往意愿
C.交往倾向
D.交往定向
答案: D
解析: 父往定向是指父往对象的选择性。
40.个人品德的内在基础是( )。
A.伦理品质
B.政治品质
C.思想品质
D.道德品质
答案: C
解析: 思想品质是个人品德的内在基础。
二、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1.实验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
A.感知性实验
B.验证性实验
C.设计性实验
D.观察性试验
答案: ABC
解析: 实验可以分为感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2.实践性课程的基本特点有( )。
A.实践性课程属于直接经验
B.实践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C.实践性课程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
D.实践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答案: ABD
解析: 实践性课程的基本特点:实践性课程属于直接经验,实践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践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3.大学的课程按照基础性通常分为哪些类型( )。
A.公共课
B.基础课
C.专业基础课
D.专业课
答案: ABCD
解析: 大学的课程按照基础性通常分为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4.选修课程通常可以分为( )。
A.“套餐式”课程
B.限制性选修课程
C.非限制性选修课程
D.“拼盘式”课程
答案: BC
解析: 选修课程通常可以分为限制性选修课程、非限制性选修课程。
5.理论性课程的主要特点有( )。
A.理论性课程属于间接经验
B.理论性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C.理论性课程系统性强
D.理论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研究能力
答案: ACD
解析: 理论性课程的主要特点:理论性课程属于间接经验;理论性课程系统性强;理论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研究能力。
6.编制课程计划应当遵循的原则( )。
A.前瞻性
B.合理分配课程门数与教学时数
C.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D.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答案: ABCD
解析: 编制课程计划应当遵循的原则: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前瞻性、合理分配课程门数与教学时数、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7.教育模式是某种教育思想和具体方法、步骤和程序等的有机结合,当这种结合体现出某种较稳定的特点时,就构成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总体上可以将教育模式分为:( )。
A.主动获得信息模式
B.被动获得信息模式
C.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
D.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
答案: CD
解析: 教育模式是某种教育思想和具体方法、步骤和程序等的有机结合,当这种结合体现出某种较稳定的特点时,就构成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总体上可以将教育模式分为: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
8.属于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 )。
A.非指导教学
B.先行组织者
C.合作教育学
D.程序教学
答案: BD
解析: 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先行组织者、程序教学。掌握学习等。合作教育学属于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
9.属于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 )。
A.奖惩式
B.高难度教学
C.暗示教学
D.程序教学
答案: ABC
解析: 属于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奖惩式、高难度教学、暗示教学等。程序教学属于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
10.大学生的科研素质至少应当包括( )。
A.高尚的学术道德
B.具有扎实的科研基础
C.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坚强的意志
D.具有创新意识,学会观察与思考
答案: ABCD
解析: 大学生的科研素质至少应当包括:高尚的学术道德;具有扎实的科研基础;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坚强的意志。
11.良好的学术道德主要包括( )。
A.勇于坚持真理,具有科学忠诚精神
B.坚持虚心态度和学习精神
C.淡泊名利,严谨治学
D.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答案: BCD
解析: 良好的学术道德主要包括:坚持虚心态度和学习精神;淡泊名利,严谨治学;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12.社会能力指参与社会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包括以下几种能力( )。
A.社会交往能力
B.合作能力
C.组织与领导能力
D.审美能力
答案: ABCD
解析: 社会能力指参与社会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包括: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组织与领导能力、审美能力。
13.影响大学生交往能力的主要因素有( )。
A.易变因素
B.情感因素
C.稳定因素
D.—般的能力因素
答案: ACD
解析: 影响大学生交往能力的因素比较多,既有观念、态度、情绪等易变因素,也有性格、习愦等较稳定因素,还有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一般的能力因素。
14.编制课程计划时处理思想与业务、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健康的关系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有( )。
A.在重视学生业务学习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B.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
C.加强理论性教学的同时,重视实践性课程的教学
D.强调学生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健康身心的培养
答案: ABCD
解析: 编制课程计划时处理思想与业务、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健康的关系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有:在重视学生业务学习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加强理论性教学的同时,重视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健康身心的培养。
15.课程计划的前瞻性要求组织和安排教育内容应当有“超前”意识,“超前”意识的含义包括( )。
A.要将教学内容提前引入,促进学生“超前”发展
B.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C.及时引进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观点
D.考虑社会未来发展的趋势
答案: CD
解析: “超前”意识的含义包括:及时引进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观点;考虑社会未来发展的趋势。
16.CAI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 )。
A.视听设备
B.计算机硬件
C.软件
D.课件
答案: BCD
解析: CAI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课件。
17.软件系统包括( )。
A.语言处理系统
B.语音处理系统
C.系统控制程序
D.应用管理程序
答案: ACD
解析: 软件系统包括语言处理系统、系统控制程序、应用管理程序。
18.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是( )。
A.教学的交互性
B.有利于个别教学
C.教学的高效性
D.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答案: ABD
解析: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教学的交互性、有利于个别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19.多媒体软件一般分为以下的层次或类型( )。
A.多媒体系统软件
B.多媒体数据通讯软件
C.多媒体工具软件
D.多媒体应用软件
答案: ACD
解析: 多媒体软件一般分为多媒体系统软件、多媒体工具软件、多媒体应用软件。
20.下列选顼中哪些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写的原则( )。
A.少而精
B.科学体系与教学法要求统一
C.处理好教科书与其它参考资料关系
D.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
答案: AB
解析: 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写的原则:教学大纲要符合课程计划的要求;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科学体系与教学法要求相统一;少而精的原则;教科书的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1.在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关系的论述上,下列哪一种论述是正确的?( )
A.课程计划时制定教学大纲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的纲领
B.一门课的教学大纲是本专业的课程计划某一局部的细化,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C.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础,课程计划是教学大纲的细化,教科书时课程计划的具体化
D.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础,课程计划等同教科书的计划,是教科书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答案: AB
解析: 课程计划时制定教学大纲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的纲领。一门课的教学大纲是本专业的课程计划某一局部的细化,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的细化,教科书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
22.下列选顼中哪些是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 )。
A.注意科学性与思想性
B.注意逻辑和结构
C.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
D.语言要有艺术性
答案: ABCD
解析: 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注意科学性与思想性、注意逻辑和结构、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语言要有艺术性。
23.上好讨论课的基本要求是( )。
A.讨论课前要布置阅读作业
B.讨论前要准备
C.讨论中要引导
D.讨论后要总结
答案: BCD
解析: 上好讨论课的基本要求是:讨论前要准备、讨论中要引导、讨论后要总结。
24.为了上好习题课,下列选项中教师应注意的环节有( )。
A.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
B.编写或选择习题
C.要使学生做好准备
D.即时反馈评价结果
答案: BCD
解析: 为了上好习题课,下列选项中教师应注意的环节有:编写或选择习题、要使学生做好准备、即时反馈评价结果。
25.大学的实习通常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
A.毕业设计
B.毕业论文
C.教育实习
D.生产实习
答案: CD
解析: 大学的实习通常可以分为教育实习、生产实习。
26.一般说来,选择教育组织形式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
A.培养目标
B.教学内容
C.学生的情况
D.学校的教育条件
答案: ABCD
解析: 一般说来,选择教育组织形式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情况、学校的教育条件。
27.教育信息的形式主要有哪些类型( )。
A.词汇
B.语言
C.符号
D.模型、图像、实物
答案: BCD
解析: 教育信息的形式主要有哪些类型:语言、符号和模型(图像、实物)。
28.教育过程中对语言的要求有以下方面( )。
A.规范、简明
B.幽默、风趣
C.语音清楚、语调节奏优美
D.生动
答案: ACD
解析: 教育过程中对语言的要求:规范、简明、语音清楚、语调节奏优美、生动。
29.使用符号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
A.规范、简明
B.简洁、明了
C.系统、清晰
D.讲究艺术
答案: AC
解析: 使用符号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规范、简明、系统、清晰。
30.教师运用模型、音像和实物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
A.简洁
B.与讲授相结合
C.讲究展示的方法
D.讲究艺术性
答案: ABC
解析: 教师运用模型、音像和实物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简洁、与讲授相结合、讲究展示的方法。
三、判断题 (请根据题目内容判断对错。)
1.享乐主义人生观是一种病态的人生观,是一些人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的反映。(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悲观厌世人生观是一种病态的人生观,是一些人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的反映。
2.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行为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3.道德行为受道德观的影响,但道德行为还需要意志的支持才能实现。(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4.科研能力是指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所需要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5.形成科研能力所需要的大学生自身的基础素质,我们称为科研素质。(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6.狭义的课程概念包括了学校所教各门科目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广义的课程概念包括了学校所教各门科目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狭义的课程专指一门教学科目,往往简称为“课”。
7.从实质来看,课程是人们根据教育目的,把教育内容按类别及一定过程组织起来的一个知识的或观念的系统。(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8.选修课程中限制性选修课程与非限制性选修课程的划分主要根据与培养目标的相关程度。(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9.公共课程可以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包括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等。(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10.“拼盘式”课程主要用于人文、社会类的学科课程。(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拼盘式”是指学生从指定的社会、自然、人文等课程中各选一、二门课程拼成一组课程。
11.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指其整体性和有序性。(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12.语言是人们在意识交流时所采用的信息的抽象形式。(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符号是人们在意识交流时所采用的信息的抽象形式。
13.模型往往突出反映原形的主要特征,剔除了非主要特征。(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14.课程计划纵向的系统性是指课程之间存在着的密切的联系及完整性。(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课程计划横向的系统性是指课程之间存在着的密切的联系及完整性。课程计划纵向的系统性是指课程安排有合理顺序。
15.教学大纲是针对一门课程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一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及其体系,教学进度安排以及对教学法的要求等。(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16.交往倾向比较弱的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显得比较被动,交往范围也比较小。(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17.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应当从两个方面入手: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观念,在社会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活动能力。(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18.审美情趣指产生美感的对象范围。(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19.人的意志与承受力是独立的,不受许多其他心理因素影响。(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人的意志与承受力不是独立的,而是受许多其他心理因素影响的。
20.大学教学应反映学科研究的前沿,因此本科教学的教科书应尽量体现研究的新进展和争议。(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大学教学应反映学科研究的前沿,本科教学的教科书应该体现成熟无争议的观念。
21.我国高等教育常用的组织形式有:讲授、讨论、习题课、实验、实习、参观和指导论文或指导设计。其中讲授、讨论、习题课属于课堂理论教育;实验、实习、参观和指导论文或指导设计则是实践性教育。(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22.在教授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的主要工具。(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23.习题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习题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运用知识解决事先设定的问题来培养能力的教育组织形式。
24.生产实习的内容涵盖整个专业的知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理论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以获得相关的实际知识和技能。(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25.客观性题目适合于测量较高层次的内容。(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主观性题目适合于测量较高层次的内容。
26.客观性题目能够在学生的答案中包括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进一步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及时调节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提供较全面的信息。(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主观性题目能够在学生的答案中包括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进一步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及时调节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提供较全面的信息。
27.心理健康是指学生具有正常协调知、情、意、行,善于处理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各种关系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状态。(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解析:
28.毕业论文是在学生学完课程计划规定的某一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后进行的。(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学年论文或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课程计划规定的某一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后进行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全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后进行的,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年或学期。
29.实践性课程是以科学知识的理论体系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 理论性课程是以科学知识的理论体系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
30.课程计划是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所形成的体系结构。(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