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2012年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本类题共80小题,每小题1分,共8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
A.主攻方式
B.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C.重要着力点
D.重要支撑
答案: C
解析: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依法行政的核心是( )。
A.行政立法
B.行政执法
C.行政司法
D.行政监督
答案: B
解析: 依法行政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有效管理的活动。依法行政的范围包括: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和行政监督,都要依照法律进行。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行政执法。
3.在下列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级不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
A.法律>行政法规
B.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C.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
D.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
答案: D
解析: 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级是指行政法规在国家法律规范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高于行政法规和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较大城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权限范围内施行。
4.行政合理性原则的产生是基于( )。
A.公共事务责任的存在
B.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C.管理科学性的存在
D.行政理性的存在
答案: B
解析: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公平正义的法律理性)。正确行使合理性原则,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在规划管理实践中,遇到的情况不仅千变万化,而且千差万别,非常复杂,而现有的城乡规划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即使完善了,恐怕也难以覆盖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这就使得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不得不采取一些自由裁量行为。合理性原则的产生是基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自由裁量权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行政机关根据其合理的判断决定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何作为的权力。
5.“对某一类人或事具有拘束力,且具有后及力,其不仅适用于当时的行为或事件,而且适用于以后要发生的同类行为和事件”的解释是指( )。
A.具体行政行为
B.抽象行政行为
C.羁束行政行为
D.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答案: B
解析: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制定和发布普遍行为准则的行为。抽象行政行为能对未来发生拘束力,可以反复使用,可以起到拘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用的行为。抽象行政行为的核心特征是:行政行为的不确定性或普遍性。抽象行政行为是对某一类人或事具有拘束力,且具有后及力;其不仅适用当时的行为或事件,而且适用于以后要发生的同类行为和事件。抽象行政行为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的法律特征,并经过起草、征求意见、审议、修改、通过、签署、发布等一系列程序。
6.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于规划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具有行政调解,复议和仲裁的权利,这些权利在公共行政管理的分类上属于( )。
A.司法参与权
B.司法管理权
C.司法行政权
D.公共司法权
答案: C
解析: 司法行政权是指政府依据法律所拥有的司法行政方面的权力,如决定赦免,对行政活动中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调解、复议和仲裁等。行政机关在行使司法行政权时,必须按照相关的原则办事。
7.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 )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城乡规划法》。
A.行政辖区
B.城乡范围
C.规划区
D.建设用地
答案: C
解析: 《城乡规划法》的制定目的是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明确强调: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法。这说明了它是涉及我国城乡建设和发展全局的一部基本法律,必须严格遵守和认真履行。
8.下列关于规划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规划区是指城市和建制镇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B.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C.界定规划区范围属于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D.城市、镇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
答案: A
解析: A项,《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9.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 )不得修改。
A.监督检查
B.法定程序
C.专家咨询
D.技术论证
答案: B
解析: 根据《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及时公布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
10.《城乡规划法》中没有明确规定( )。
A.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应当及时公布
B.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城乡规划草案应当给予公告
C.变更后的规划条件应当公布
D.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依法公开
答案: C
解析: A项,《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七条、第八条规定,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及时公布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B项,第二十六条规定,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C项,第四十三条规定,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依法变更后的规划条件通报同级土地主管部门并公示。D项,第五十四条规定,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依法公开,供公众查阅和监督。
11.关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不正确的是( )。
A.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B.省域城镇体系的规划编制工作一般分为规划纲要和规划成果两个阶段
C.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纸
D.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答案: D
解析: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第八条规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组织编制的具体工作。第十条规定,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一般分为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和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成果。第十六条规定,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报送审批前,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将规划成果予以公告,并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时间不得少于30日。
12.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不属于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阶段应当提出的空间管制范围。
A.禁建区
B.限建区
C.适建区
D.待建区
答案: D
解析: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②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③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④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⑤预测城市人口规模;⑥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⑦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⑧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⑨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13.《城乡规划法》中“城乡规划的制定”一章中未包括( )。
A.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B.城市总体规划
C.城市详细规划
D.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答案: D
解析: 《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二章“城乡规划的制定”包括: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程序,城市、镇的总体规划的内容、强制性内容和期限,城市、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备案程序,乡规划、村庄规划编制的原则和主要内容,首都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特殊需要,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条件,编制城乡规划的标准和基础资料,城乡规划草案的公告、公开征求意见及专家和有关部门审查等。D项,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在第三章“城乡规划的实施”中有涉及。
14.根据《城乡规划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 )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A.本行政区域内
B.本行政区域规划区内
C.本行政区域建成区内
D.本行政区域建设用地范围内
答案: A
解析: 《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十一条规定,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15.下列不属于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是( )。
A.城市性质
B.城市建设用地
C.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D.城市防灾工程
答案: A
解析: 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①市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地域;②城市建设用地;③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⑤城市防灾工程;⑥近期建设规划。
16.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下列关于住宅日照标准的规定中,不正确的是( )。
A.日照标准根据建设气候分区和城市规模分别采用冬日和大寒日两级标准
B.旧区改建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最低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C.在原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日照标准降低
D.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
答案: D
解析: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1993)(2002年修订版)第5.0.2条规定,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为基础,并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其他要求确定。针对我国Ⅰ~Ⅶ类建筑气候区,分为大城市及中小城市,提出了住宅不同日照标准。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在原有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对旧区改造可酌情降低,但不宜低于大寒日日照1h的标准。住宅侧面间距,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
17.下列关于详细规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B.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
C.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
D.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对所在地块的建设提出具体的安排和设计
答案: C
解析: 《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二十一条规定,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编制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18.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 )内容的,应当先修改总体规划。
A.强制性
B.控制性
C.重要性
D.关键性
答案: A
解析: 《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四十八条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修改总体规划。
19.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下列关于城市规划编制成果的规定中,不正确的是( )。
A.近期建设规划的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附件
B.分区规划的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附件
C.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附件
D.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附件
答案: D
解析: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近期建设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纸,以及包括相应说明的附件。第四十条规定,分区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件以及包括相应说明的附件。第四十条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件和附件。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图纸。
20.下表中,关于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主体正确的是( )。
题20表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解析: 根据《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乡规划的职责是:①国务院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③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可以组织编制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④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可以组织编制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⑤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以外其他镇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⑥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城乡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基本原则。
21.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以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 )委托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编制。
A.规划程序
B.规划条件
C.规划内容
D.规划方案
答案: B
解析: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以由有关单位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委托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编制。
22.城乡规划实施管理是以依法实施( )为目标行使行政权力的形式和过程,是城乡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重要环节。
A.城镇化发展战略
B.城乡规划
C.和谐社会
D.统一管理
答案: D
解析: 城乡规划实施管理是依照《城乡规划法》所规定的程序编制和批准的城乡规划,依据国家和各级政府颁布的城乡规划管理有关法规和具体规定,采用法制的、行政的、社会的、经济的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城乡发展的各类用地和建设活动进行统一的安排和控制,引导和调节并监督城乡的各级建设发展事业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协调发展,保证城乡规划的实施。
23.下列不符合《城乡规划法》和《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的是( )。
A.城市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B.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C.国家风景名胜区规划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D.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由所在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答案: C
解析: C项,《风景名胜区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24.某报建单位申请行政许可,规划主管与行政相对人形成了一种行政法律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申请报建项目属于( )。
A.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B.行政法律关系客体
C.行政法律关系内容
D.行政法律关系事实
答案: B
解析: 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或标的。财物、行为和精神财富都可以成为一定法律关系的客体。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存在的基础,是行政法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5.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 )。
A.选址意见书
B.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C.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D.国有土地使用证
答案: A
解析: 《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三十六条规定,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
26.下列哪项建设用地的使用权可以采用行政划拨的方式取得( )。
A.商住建设用地
B.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C.多功能影剧院用地
D.酒店宾馆用地
答案: B
解析: 《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应当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但是,下列建设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①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②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用事业用地;③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④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27.在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进行出让地块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程序中,不符合《城乡规划法》规定的是( )。
A.地块出让前——依据修建性详细规划提供规划条件作为地块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
B.用地申请——提供建设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地块出让合同建设单位用地申请表
C.用地审核——现场踏勘,征询意见核验规划条件核定建设用地范围审查建设工程总平面图
D.行政许可——领导签字批准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答案: A
解析: A项,《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三十八条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28.“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等公开竞价的方式出让”的条款出自( )。
A.《城乡规划法》
B.《土地管理法》
C.《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D.《物权法》
答案: D
解析: 《物权法》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采取出让或者划拨等方式。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等公开竞价的方式出让。严格限制以划拨方式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采取划拨方式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土地用途的规定。
29.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获得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方式不包括( )。
A.出租
B.划拨
C.有偿出让
D.协议出让
答案: A
解析: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九条规定,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所有的土地,经依法征收转为国有土地后,该幅国有土地的使用权方可有偿出让。第十三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拍卖、招标或者双方协议的方式。商业、旅游、娱乐和豪华住宅用地,有条件的,必须采取拍卖、招标方式;没有条件的,不能采取拍卖、招标方式的,可以采取双方协议的方式。采取双方协议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出让金不得低于按国家规定所确定的最低价。
30.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 )未动工开发,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A.交付土地出让金后
B.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2年
C.完成全部拆迁后
D.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
答案: B
解析: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必须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动工开发期限开发土地。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但是,因不可抗力、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者动工开发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动工开发延迟的除外。
31.某开发商通过拍卖获得一块建设用地的使用权,未进行投资建设就把土地转让给另一个开发单位进行开发,结果受到有关部门的查处。查处该案件所依据的法律是( )。
A.《城乡规划法》
B.《土地管理法》
C.《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D.《建筑法》
答案: B
解析: 《土地管理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
32.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严格管理的耕地不包括( )。
A.经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B.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C.需要退耕还林、还牧、还湖的耕地
D.蔬菜生产基地
答案: C
解析: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十条规定,下列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管理:①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②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③蔬菜生产基地;④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33.下列选项中关于强制性内容的归类不符合《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是( )。
A.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地块的土地主要用途
B.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界线、历史建筑群
C.基本农田保护区、各类园林绿地的具体布局
D.电厂位置、大型变电站位置
答案: A
解析: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第六条规定,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①市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地域。②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城市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具体布局。③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主干道的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大型停车场布局;城市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给水和排水主管网的布局;电厂位置、大型变电站位置、燃气储气罐站位置;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建筑群、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⑤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⑥近期建设规划。包括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近期建设用地的具体位置和范围;近期内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资源的具体措施。第七条规定,城市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①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土地主要用途;②规划地段各个地块允许的建设总量;③对特定地区地段规划允许的建设高度;④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绿化率、公共绿地面积规定;⑤规划地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规定;⑥历史文化保护区内重点保护地段的建设控制指标和规定,建设控制地区的建设控制指标。
34.某村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向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核发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该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行政监督检查中认定镇人民政府的行政行为违法,其原因是( )。
A.镇人民政府未向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报和备案
B.镇人民政府无权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C.村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应直接向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D.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没有授权镇人民政府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答案: B
解析: 《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四十一条规定,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35.某村在村庄规划区内建设卫生所,按程序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由( )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A.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B.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C.乡、镇人民政府
D.村委会
答案: B
解析: 《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四十一条规定,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36.《城乡规划法》规定的“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在行政合法性其他原则中称为( )。
A.法律优位原则
B.法律保留原则
C.行政应急性原则
D.行政合理性原则
答案: B
解析: 法律保留原则是指凡属宪法、法律规定只能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必须在法律明确授权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才有权在其所制定的行政规范中作出规定。
37.下列关于“容积率”的解释中符合《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的是( )。
A.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B.一定地块拥有的住宅总建筑面积
C.每公顷建设用地上容纳的住宅建筑的总面积
D.每公顷建设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总建筑面积
答案: A
解析: 根据《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容积率系指在一定的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容积率作为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规划管理中的技术术语和控制指标,主要用于直观地表述地块的开发建设强度。
38.下列关于规划条件的叙述,不符合《城乡规划法》的是( )。
A.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规划条件
B.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C.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可对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组成部分的规划条件进行调整
D.规划条件未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
答案: C
解析: C项,《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三十八条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建设单位应当持建设项目的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擅自改变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组成部分的规划条件。
39.《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属于现行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体系中的( )。
A.综合标准
B.基础标准
C.通用标准
D.专用标准
答案: B
解析: 根据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体系框架(2011年)可知,《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属于现行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体系中的基础标准。
4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采用的“双因子”控制是指允许采用( )。
A.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和允许调整幅度
B.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指标和允许调整比例
C.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和允许调整幅度
D.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指标和允许调整比例
答案: C
解析: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为Ⅰ~Ⅳ四级(用地指标数为60.1~120.0m2/人),各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确定,应根据其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同时采用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级别提高和允许调整用地幅度双因子的限制。
41.根据《城乡规划法》,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定期对( )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公众意见。
A.城市总体规划
B.控制性详细规划
C.修建性详细规划
D.近期建设规划
答案: A
解析: 《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四十六条规定,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修改,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镇人民代表大会和原审批机关提出评估报告并附具征求意见的情况。
42.下列( )图例表示地下采空区。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根据城市规划要素图例符号,B项表示地下采空区;A项表示溶洞区;C项表示地面沉降区;D项,表示水源地。
43.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 )、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A.决定
B.行政许可
C.评估
D.方案
答案: B
解析: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第三条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44.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不属于居住区道路用地范畴。
A.居住区(级)道路
B.小区(级)道路
C.组团(级)道路
D.宅间小路
答案: D
解析: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1993)(2002年修订版)第8.0.2条规定,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宅间小路不计入居住区内道路用地面积。
4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属于现行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体系中的( )。
A.综合标准
B.通用标准
C.基础标准
D.专用标准
答案: B
解析: 根据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体系框架(2011年)可知,《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属于现行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体系中的通用标准。
46.在2002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公布实施后,原来的“公共绿地”的名称改为( )。
A.公共设施绿地
B.公园绿地
C.市政设施绿地
D.专类绿地
答案: B
解析: 为了统一全国城市绿地分类,科学地编制、审批、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范绿地的保护、建设和管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002年6月建设部公布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本标准将绿地分为5大类、13中类、11小类,以反映绿地的实际情况以及绿地与城市其他各类用地之间的层次关系,满足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科学研究和统计等工作使用的需要。大类用G和一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中类和小类各增加一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如G1表示公园绿地,G11表示公园绿地中的综合公园,G111表示综合公园中的全市性公园。应注意的是,本标准取消了“公共绿地”的分类名称,本标准将“公共绿地”改称为“公园绿地”。
47.政府对全社会公共利益所做的分配利益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 )。
A.利益选择、利益划分、利益落实、利益分配
B.利益选择、利益整合、利益落实、利益分配
C.利益整合、利益划分、利益选择、利益落实
D.利益划分、利益整合、利益落实、利益兑现
答案: B
解析: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政府对全社会公共利益所作的权威性的分配。利益分配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利益选择、利益整合、利益分配和利益落实。
48.根据《城市蓝线管理办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城市蓝线只能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划定
B.城市蓝线应当与城市规划一并报批
C.城市蓝线确需调整时,应当依法调整城市规划
D.调整后的城市蓝线应当在报批前进行公示
答案: A
解析: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编制各类城市规划,应当划定城市蓝线。城市蓝线由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各类城市规划时划定。城市蓝线应当与城市规划一并报批。第九条规定,城市蓝线一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因城市发展和城市布局结构变化等原因,确实需要调整城市蓝线的,应当依法调整城市规划,并相应调整城市蓝线。调整后的城市蓝线,应当随调整后的城市规划一并报批。调整后的城市蓝线应当在报批前进行公示,但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除外。
49.下列城市等别和防洪标准简表中,不符合《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规定的是( )。
题49表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保护城市的重要程度和人口数量将城市等别分为四等,如题49解表1。
题49解表1
BCD三项,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规定,如题49解表2。
题49解表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标准
5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发布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该导则明确指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指导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 )。
A.综合性规划
B.战略性规划
C.前瞻性规划
D.整体性规划
答案: B
解析: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第1.2.1条规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
51.确定城乡道路交叉口的形式及其用地范围的因素中不包括( )。
A.相交道路等级
B.分向流量
C.交叉口周围用地性质
D.道路纵向坡度
答案: D
解析: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形式及其用地范围的因素包括:①相交道路的等级;②分向流量等情况;③确定交叉口的形式;④用地范围。
52.当城市干道红线宽度超过30米时,宜在城市干道两侧布置的管线是( )。
A.排水管线
B.给水管线
C.电力管线
D.热力管线
答案: B
解析: 《城市工程综合管线规划规范》(GB50289—1998)第2.2.5条规定,道路红线宽度超过30m的城市干道宜两侧布置给水配水和燃气配气管线;道路红线宽度超过50m的城市干道应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线。
53.根据《节约能源法》,国家采取措施,对集中供热的建筑分步骤实行供热( )制度。
A.递级收费
B.标准计量
C.统一收费
D.分户计量
答案: D
解析: 《节约能源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对实行集中供热的建筑分步骤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按照用热量收费的制度。
54.根据《消防法》,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公安消防机构应该对( )进行审核。
A.建设工程总平面图
B.建设工程扩大初步设计图
C.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图
D.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图
答案: C
解析: 《消防法》第十条规定,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单位应当将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报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不得施工。
【说明】《消防法》(2008年修订)第十条规定,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除本法第十一条另有规定的外,建设单位应当自依法取得施工许可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进行抽查。第十一条规定,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将消防设计文件报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对审核的结果负责。
55.根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业规划
B.在抗震设防区的城市,在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后,应单独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C.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规划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D.批准后的抗震防灾规划应当公布
答案: B
解析: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业规划。在抗震设防区的城市,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必须包括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规划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与防震减灾规划应当相互协调。
56.根据《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在城市防灾工程规划中,下列哪项不是必须控制的内容?( )
A.城市防洪标准
B.建筑物、构筑物抗震加固
C.城市人防设施布局
D.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
答案: B
解析: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第六条规定,城市防灾工程包括:①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②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③城市人防设施布局;④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57.在城市市区的河岸、江岸、海岸被冲刷的地段,影响到城市防洪安全时,应采取护岸保护。下列属于重力式护岸的是( )。
A.坡式护岸
B.桩基承台式护岸
C.短丁坝护岸
D.扶壁式护岸
答案: D
解析: 常用重力式护岸形式包括:①整体式护岸;②空心方块及异形方块式护岸;③扶壁式护岸。
58.城市工程管线的布置,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最适宜的次序是( )。
A.热力干线、燃气输气、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给水输水、雨水排水、污水排水
B.给水输水、雨水排水、污水排水、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热力干线、燃气输气
C.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热力干线、燃气输气、给水输水、雨水排水、污水排水
D.热力干线、热气输气、给水输水、雨水排水、污水排水、电力电缆、电信电缆
答案: C
解析: 《城市工程综合管线规划规范》(GB50289—1998)第2.2.3条规定,工程管线在道路下面的规划位置宜相对固定。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应根据工程管线的性质、埋设深度等确定,分支线少、埋设深、检修周期短和可燃、易燃和损坏时对建筑物基础安全有影响的工程管线应远离建筑物。布置次序宜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燃气配气、给水配水、热力干线、燃气输气、给水输水、雨水排水、污水排水
59.城市公共厕所的设置应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的规定。下列不符合规定的是( )。
A.在满足环境及景观要求的条件下,城市绿地内可以设置公共厕所
B.公共设施用地公厕的设置密度应高于居住用地
C.公共厕所宜与其他环境卫生设施合建
D.小城市公共厕所的设置宜采用公共厕所设置标准的下限
答案: D
解析: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第3.2.1条规定,根据城市性质和人口密度,城市公共厕所平均设置密度应按每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3~5座选取;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偏低、居住用地及公共设施用地指标偏高的城市、旅游城市及小城市宜偏上限选取。
60.根据《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下列符合规定的是( )。
A.老年人设施场地范围内的绿化率:新建不应低于35%,改建扩建不应低于30%
B.老年人设施场地坡度不应大于3%
C.老年人设施场地内步行道宽度不应小于1.2米
D.新建小区老年活动中心的用地面积不应小于250平方米/处
答案: B
解析: 根据《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GB50437—2007)第5.1.3条规定,老年人设施场地内建筑密度不应大于30%,容积率不宜大于0.8。建筑宜以低层或多层为主。老年人设施场地坡度不应大于3%。老年人设施场地内应人车分行,并应设置适量的停车位。老年人设施场地范围内的绿地率:新建不应低于40%,扩建和改建不应低于35%。
61.下列城市名单中,全部属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一组是( )。
A.西安、延安、泰安、淮安、集安
B.桂林、吉林、榆林、海林、虎林
C.乐山、中山、佛山、巍山、鞍山
D.聊城、邹城、韩城、晋城、增城
答案: A
解析: 海林、虎林、鞍山、晋城、增城不属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是由国务院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意义的城市。我国当前一共有123座历史文化名城,分别是:
第一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于1982年2月8日确定,包括:北京、洛阳、开封、南京、承德,大同、泉州、景德镇、曲阜、扬州、苏州、杭州、绍兴、荆州、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
第二批3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于1986年12月8日确定,包括:商丘、天津、保定、济南、安阳、南阳、武汉、襄阳、潮州、重庆、阆中、宜宾、自贡、镇远县、丽江、日喀则、韩城、榆林、武威、张掖、敦煌、银川、喀什、呼和浩特、上海、徐州、平遥县、沈阳、镇江、常熟、淮安、宁波、歙县、寿县、毫州、福州、漳州、南昌。
第三批3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于1994年1月4日确定,包括:正定、邯郸、临淄区、浚县、随州、钟祥、岳阳、肇庆、佛山、梅州、雷州、柳州、琼山区、乐山、都江堰、泸州、建水县、巍山县、江孜县、成阳、汉中、郑州、天水、同仁、新绛、代县、祁县、吉林、哈尔滨、集安、衢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邹城。
“前三批”之后的不定时增补,包括:无锡、南通、安庆、绩溪、宜兴、金华、嘉兴、濮阳、太原、泰州、泰安、蓬莱、烟台、中山、北海、山海关、海口、会理、会泽、吐鲁番、特克斯、库车、伊宁、青州。
62.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历史建筑”的规定出自( )。
A.《文物保护法》
B.《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C.《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D.《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答案: B
解析: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历史建筑的所有权人应当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负责历史建筑的维护和修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从保护资金中对历史建筑的维护和修缮给予补助。历史建筑有损毁危险,所有权人不具备维护和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历史建筑。
63.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 )确定。
A.国务院
B.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市、县人民政府
答案: B
解析: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在已批准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评价标准,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经专家论证,确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64.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紫线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时划定。其他城市的城市紫线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 )时划定。
A.城镇体系规划
B.城市总体规划
C.控制性详细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
答案: B
解析: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界线划定分为两种情况:①历史文化名城内的保护界线(城市紫线),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时划定。②其他城市的保护界线(城市紫线),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划定。
6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中所称的历史环境要素,是指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之外,构成历史风貌的( )。
A.房屋、地面设施、长廊、亭台等建筑物
B.塔架、桥梁、涵洞、电杆等构筑物
C.围墙、石阶、铺地、驳岸、树木等景物
D.山丘、水面、草原、沙漠等自然环境景观
答案: C
解析: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第2.0.13条规定,历史环境要素是指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之外,构成历史风貌的围墙、石阶、铺地、驳岸、树木等景物。
66.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送审、报批、修改有明确的规定,下列不正确的是( )。
A.保护规划应当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批准公布之日起1年内编制完成
B.保护规划报送审批前,必须举行听证
C.保护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
D.依法批准的保护规划,确需修改的,保护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
答案: B
解析: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十三条规定,保护规划应当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批准公布之日起1年内编制完成。第十六条规定,保护规划报送审批前,保护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必要时,可以举行听证。第十七条规定,保护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第十九条规定,经依法批准的保护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保护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修改后的保护规划,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送审批。
67.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应当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实行( )。
A.整体保护
B.分类保护
C.专门保护
D.有效保护
答案: B
解析: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对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应当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实行分类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应当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
68.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 ),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
A.保护需要
B.保护措施
C.级别
D.要求
答案: C
解析: 《文物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根据保护文物的实际需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围划出一定的建设控制地带,并予以公布。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
69.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下列有关历史城区道路交通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历史城区道路系统要保持或延续原有道路格局
B.历史城区道路规划的密度指标可在国家标准规定的上限规范内选取
C.历史城区道路规划的道路宽度可在国家规定的上限范围内选取
D.对历史城区中富有特色的街巷,应保持原有的空间尺度
答案: C
解析: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第3.4.1条规定,历史城区道路系统要保持或延续原有道路格局;对富有特色的街巷,应保持原有的空间尺度。第3.4.2条规定,历史城区道路规划的密度指标可在国家标准规定的上限范围内选取,道路宽度可在国家标准规定的下限范围内选取。
70.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 )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A.建设
B.林业
C.土地
D.旅游
答案: A
解析: 《风景名胜区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71.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 )范围内实施。
A.职权
B.职业
C.权利
D.责任
答案: A
解析: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72.按照行政许可的性质、功能和适用条件,其中的登记程序主要适用于( )。
A.特定资源与特定区域的开发利用
B.基于高度社会信用的行业的市场准入和法定经营活动
C.确立个人、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特定的主体资格、特定身份的事项
D.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特定产品检验、检疫
答案: C
解析: 登记的主要特征是:①未经合法登记取得主体资格或者特定身份,从事涉及公众关系的经济、社会活动是非法的;②没有数量控制;③对申请登记的材料一般只进行形式审查,通常可以当场作出是否准予登记的决定;④行政机关实施登记没有自由裁量权。登记主要适用于确立个人、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特定的主体资格、特定身份的事项。
73.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组织听证的费用。
A.申请人承担
B.利害关系人承担
C.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共同承担
D.申请人、利害关系人都不承担
答案: D
解析: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74.下列选项中,( )行政行为的时效不符合法律规定。
A.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公告不少于30天
B.规划行政许可审批一般自申请之日起20天
C.规划行政复议自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60天
D.竣工验收资料备案在竣工验收后3个月
答案: D
解析: 《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四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对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条件予以核实。未经核实或者经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应当在竣工验收6个月内,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档案资料。
75.根据行政行为的分类,城乡规划行政许可属于( )。
A.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B.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C.双方行政行为
D.作为行政行为
答案: B
解析: 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有相对方的申请才能实施的行政行为。如颁发营业执照、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
76.根据《城乡规划法》和《行政复议法》,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利害关系人认为规划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不合理,申请行政复议
B.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市规划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直接进行行政复议
C.行政相对人向人民法院直接提出行政复议
D.省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直接撤销市规划主管部门违法作出的城乡规划许可
答案: A
解析: B项,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的决定必须基于行政相对人的申请;如果没有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不能主动实施行政复议的行为。C项,对于属于法院受理范围的行政案件,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公民也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D项,行政复议机关在发现其所属行政主体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行政行为不当时,可以主动予以撤销或者变更,但这不是行政复议行为,而是上级对下级一种监督行为。
77.下列哪项不属于行政救济的内容( )。
A.建设单位认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政许可违法,申请行政复议
B.因为修改详细规划给相对人造成损失进行行政赔偿
C.规划主管部门对建设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D.因修改技术设计总图利害关系人要求举行听证会
答案: D
解析: 行政救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行政救济,包括行政机关系统内部的救济,也包括司法机关对行政相对方的救济,以及其他救济方式,如国家赔偿等。其实质是对行政行为的救济。狭义上的行政救济是指行政相对方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依法向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或其上级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受理机关对原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复查并作出裁决;或上级行政机关依职权主动进行救济;或应行政相对方的赔偿申请,赔偿机关予以理赔的法律制度。行政救济的内容包括行政复议程序、行政赔偿程序和行政监督检查程序。
78.下列哪项属于《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范畴( )。
A.民事赔偿
B.经济赔偿
C.行政赔偿
D.劳动赔偿
答案: C
解析: 《国家赔偿法》第四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①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②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③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④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79.根据《行政处罚法》,在下列行政处罚种类中,不属于地方性法规设定的行政处罚是( )。
A.警告、惩罚
B.没收违法所得
C.责令停产停业
D.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答案: D
解析: 《行政处罚法》第十一条规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做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做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80.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 )。
A.行政处罚
B.行政处分
C.行政拘留
D.行政教育
答案: B
解析: 《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 (本类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错选不得分;少选且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得0.5分。)
1.根据《立法法》,较大的市是指( )。
A.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
B.城市人口规模超过50万、不足100万人的城市
C.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
D.直辖市
E.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答案: ACE
解析: 《立法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2.下列哪些机关不属于公共行政的主体( )。
A.政府机关
B.公安机关
C.司法机关
D.法律授权的行政组织
E.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 CE
解析: 公共行政的主体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管理组织,一般认为是政府。对“政府”有三种理解。广义的政府概念为: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总称,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这一种理解将政府等同于国家。中义的政府概念为:政府包括行政机关,以及依法成立的各种享有行政权的独立机构。狭义的政府概念为:政府仅指行政机关。采用中义的政府概念,即政府是指行政机关及独立行政机构。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不属于公共行政的主体。
3.《城乡规划法》对( )的主要规划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A.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B.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C.城市、镇总体规划
D.城市、镇详细规划
E.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答案: BCE
解析: 《城乡规划法》对城乡规划的主要规划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①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控制,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为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等需要严格控制的区域等;②城市、镇总体规划,应当包括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③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应当包括规划区范围,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
4.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有明确规定,下列不属于强制性内容的是( )。
A.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
B.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
C.规划区内人口发展规模
D.水源地
E.环境保护
答案: AC
解析: 《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十七条规定,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5.下列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规定的是( )。
A.实施评估工作的组织机关是城市人民政府
B.实施评估工作的组织机关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C.实施评估工作的组织机关可以委托规划编制单位承担评估工作
D.实施评估工作的组织机关可以委托专家组承担评估工作
E.城市总体规划的评估原则上是每5年评估一次
答案: ACD
解析: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第二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组织机关。第三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委托规划编制单位或者组织专家组承担具体评估工作。第六条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工作,原则上应当每2年进行一次。
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通知》中规定( )。
A.禁止以“现代农业园区”或“设施农业”为名,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变相从事房地产开发和商品房销售活动
B.禁止超过国家用地指标,以“花园式工厂”为名圈占土地
C.禁止利用基本农田进行绿化
D.禁止以大拆大建的方式对“城中村”进行改造
E.禁止占用耕地烧制实心黏土砖
答案: ABCE
解析: 根据《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通知》可知,A项,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按照《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依法在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房屋建设,禁止以“现代农业园区”或“设施农业”为名、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变相从事房地产开发和商品房销售活动。B项,禁止超过国家用地指标、以“花园式工厂”为名圈占土地。C项,鼓励和推广屋顶绿化和立体绿化。进行绿化建设,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化规划。禁止利用基本农田进行绿化。基本农田上进行绿化建设的城市,不得列入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考核范围。凡在基本农田上进行绿化建设的,必须立即停止并予以纠正。D项,新建建设项目凡能利用存量土地的,不得批准新增建设用地。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城中村”改造。E项,禁止占用耕地烧制实心黏土砖。
7.根据《城乡规划法》,近期建设规划的重点内容有( )。
A.生态环境保护
B.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C.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建设
D.近期建设的时序
E.重要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 ABCE
解析: 《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三十四条规定,近期建设规划应当以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内容,明确近期建设的时序、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近期建设规划的规划期限为五年。
8.根据《物权法》,不动产物权的( ),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设立
B.使用
C.变更
D.转让
E.消灭
答案: ACDE
解析: 《物权法》第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9.下列属于城市抗震防灾的部门规章是( )。
A.《防震减灾法》
B.《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
C.《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规定》
D.《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E.《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
答案: BC
解析: A项属于城乡规划相关法律,D项属于城乡规划技术标准,E项虽然属于城市规划行政法规,但是不属于城市抗震防灾的部门规章。
10.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历史文化街区应当具备的条件是( )。
A.有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
B.有比较丰富的地下文物埋藏
C.构成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上是历史存留的原物
D.历史文化街区内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用地面积宜达到保护区内建筑总用地的60%以上
E.历史文化街区用地面积不小于1hm2
答案: ACDE
解析: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第4.0.1条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②构成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上是历史存留的原物;③历史文化街区用地面积不小于1hm2;④历史文化街区内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用地面积宜达到保护区内建筑总用地的60%以上。
11.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整体保护( )。
A.保持传统格局
B.保持历史风貌
C.保持空间尺度
D.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E.不得改变原有市政设施
答案: ABCD
解析: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12.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历史文化街区应划定或可划定( )界线。
A.保护区
B.建设控制地带
C.文物古迹
D.地下文物埋藏区
E.环境协调区
答案: ADE
解析: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界线由内向外分为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三个圈层。在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区,又称核心保护范围。
13.我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有( )。
A.凤凰
B.平遥
C.兴城
D.丽江
E.镇远
答案: BD
解析: 目前世界文化遗产拥有26处,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为序,包括长城;明清故宫,包括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西安市);莫高窟(甘肃敦煌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市);布达拉宫包括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拉萨市);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河北承德市);孔庙、孔林、孔府(山东曲阜市);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丹江口市);平遥古城(山西);丽江古城(云南);苏州古典园林(江苏苏州市);颐和园(北京市);天坛(北京市);大足石刻(重庆大足县);青城山都江堰(四川都江堰市);龙门石窟(河南洛阳市);明清皇家陵寝,包括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皖南古村落,含西递村和宏村(安徽黟县);云冈石窟(山西大同市);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辽宁桓仁县与吉林集安市);澳门历史城区;殷墟(河南安阳市);开平碉楼(广东开平市);福建土楼;“天地之中”建筑群(河南登封市)。
14.根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当遭受罕遇地震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应达到的基本防御目标包括( )。
A.城市功能基本不瘫痪
B.无重大人员伤亡
C.不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
D.重要工矿企业能够很快恢复生产或运营
E.生命线系统不遭受严重破坏
答案: ACE
解析: 根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第1.0.5条规定,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基本目标包括:①当遭受多遇地震时,城市一般功能正常;②当遭受相当于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时,城市一般功能及生命系统基本正常,重要工矿企业能正常或者很快恢复生产;③当遭受罕遇地震时,城市功能不瘫痪,要害系统和生命线工程不遭受破坏,不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
15.根据行政法知识,在城乡规划行政许可中,建设项目报建单位( )。
A.是规划行政管理的对象
B.属于行政法律关系客体
C.是行政许可所指向的一方当事人
D.是不具行政职务的一方当事人
E.在行政法律诉讼中总是处于被告地位
答案: ACD
解析: 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不具有或不行使行政权,同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包括外部相对人和内部相对人。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是不具有行政职责和行政职务身份的一方当事人;是行政主体具体行政行为所指向的一方当事人;是行政主体管理的对象;是行政管理中被管理的一方当事人。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诉讼中处于原告地位。
16.设定行政许可,应当规定行政许可的( )。
A.实施机关
B.条件
C.程序
D.期限
E.对象
答案: ABCD
解析: 《行政许可法》第十八条规定,设定行政许可,应当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
1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 )的监督检查。
A.评估
B.编制
C.审批
D.实施
E.修改
答案: BCDE
解析: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下级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执行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地方人大常委会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的监督,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的措施及监督检查情况和结果的处理,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有关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的监督等。
1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派驻某城市的城乡规划督察员发现,该市位于城市生态绿化隔离带内出现疑似违法建设。经查,该项目未办任何行政许可手续,且仍在加紧施工。该建设项目违反了( )。
A.《立法法》
B.《土地管理法》
C.《城乡规划法》
D.《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E.《国家赔偿法》
答案: BCD
解析: 《土地管理法》是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本题是在城市生态绿化隔离带内进行违法建设活动,所以违反了《土地管理法》和《城乡规划法》。房地产开发是指在依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房屋建设的行为,因此,该建设项目也违反了《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19.对违法建设行为发出加盖公章的行政处罚通知书,属于( )行政行为。
A.抽象
B.具体
C.依职权
D.要式
E.外部
答案: BCDE
解析: A项,抽象行政行为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制定和发布普遍行为准则的行为。B项,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对特定的人或事件做出影响相对方权益的具体决定与措施的行为,一般包括:行政许可与确认行为、行政奖励与给付行为、行政征收行为、行政处罚行为、行政强制行为、行政监督行为、行政裁决行为等。C项,依职权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授予的职权,无须相对方的请求而主动实施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等。要式行政行为是指必须具备某种法定的形式,或遵守法定程序才能生效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必须以书面形式加盖公章才能生效。D项,外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对社会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针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作出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
20.下列不属于城乡规划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职责范畴的是( )。
A.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并处罚款
B.期限改正,并处罚款
C.限期拆除
D.查封施工现场
E.强制拆除
答案: DE
解析: 对于城镇违法建设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按照《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包括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并处罚款、限期拆除、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亦可以并处罚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