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文字
2013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网友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15题,共30分。)
1.某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在白色的背景上贴上大红花,以利于幼儿观察。这位教师这样做是利用了知觉的( )
A.刺激物的组合规律
B.对象的活动性规律
C.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规律
D.刺激物的排列规律
答案: C
解析:
2.研究者利用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称为( )
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访谈法
答案: B
解析:
3.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儿童心理发展在短期内容易出现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这个特殊的时期被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 )
A.转折期
B.最近发展期
C.高原期
D.最佳期
答案: A
解析:
4.教师组织幼儿排练文艺节目时,既要求幼儿边唱边跳,同时,还要求幼儿具有丰富的表情。在此,幼儿所表现出的注意品质属于(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范围
D.注意的分配
答案: D
解析:
5.心理学家吉布森等人发明的“视觉悬崖”实验装置主要运用于研究婴儿的( )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方位知觉
D.深度知觉
答案: D
解析:
6.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揭示的“遗忘规律”表明,遗忘进程的总趋势是(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不快不慢
D.均衡发展
答案: B
解析:
7.幼儿先学习的汉语拼音对后学习的英文字母会产生干扰作用,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 )
A.外抑制
B.倒摄抑制
C.超限抑制
D.前摄抑制
答案: D
解析: 当有机体正在进行某种条件反射活动时,一个额外刺激物突然起作用,在其神经中枢可能产生一个新的优势兴奋中心,而使原来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受到抑制,称为外抑制;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的材料的干扰作用;超限抑制又叫保护性抑制。无条件抑制的一种。即由超限刺激物引起的抑制。当兴奋超过一定的限度,威胁着大脑皮层细胞的正常工作时,在细胞里就会引起抑制过程的发展,使细胞得以休息,恢复它的正常工作,这种抑制过程就是保护性抑制。前摄抑制(也称前摄干扰proactiveinterference),在认知心理学上指之前学习过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8.小班幼儿绘画时常常是画了“气球”,又画“小鱼”,再画“小船”,最后还画了一把“牙刷”。总之,他们往往想到什么就画什么……这表明幼儿想像的一个特点是( )
A.想像受情绪影响
B.想像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C.想像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D.以想像结果为满足
答案: C
解析:
9.在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感知运动阶段出现在( )
A.0~2岁
B.2~4岁
C.4~7岁
D.7~11岁
答案: A
解析:
10.儿童出现出声的自言自语的年龄大约在( )
A.1岁左右
B.2岁左右
C.3岁左右
D.4岁左右
答案: D
解析:
11.在幼小儿童身上,喜与怒、哀与乐等对立情绪,常常在很短时间内互相转换。例如他们时常破涕为笑,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到了幼儿晚期,这种情况逐渐减少,情绪的稳定性逐渐增强。这说明了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是日益( )
A.丰富化
B.社会化
C.自我调节化
D.深刻化
答案: C
解析:
12.“哨兵持枪姿势”实验的研究目的是考察3~7岁儿童在控制自己动作方面的( )
A.果断性
B.坚持性
C.选择性
D.自觉性
答案: B
解析:
13.儿童在2~3岁已基本上能掌握代名词“我”,用“我”的称呼来代替自己具体的名字,这标志着儿童( )
A.自我意识的萌芽
B.情感的萌芽
C.意志的萌芽
D.想像的萌芽
答案: A
解析:
14.婴儿从六七个月开始,对依恋对象的存在表示深深的关注。当依恋对象离开时,他们就会哭喊,不让离开;当依恋对象回来时,他们会显得十分高兴。这表明此时期婴儿依恋的发展处于( )
A.无差别反应阶段
B.无差别社会性反应阶段
C.普遍反应阶段
D.特殊情感连接阶段
答案: D
解析:
15.盖赛尔等人依据实验事实提出的著名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是(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成熟论
D.相互作用论
答案: C
二、名词解释 (每题3分,5题,共15分。)
1.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答: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2.创造想象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答:创造想象,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
3.具体形象思维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答: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
4.单词句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答:单词句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在1~1岁半。
5.近远规律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答: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也就是靠近中央部分(头和躯干,即脊椎)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臂、手、腿)的动作。
6.学前儿童判断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1)判断形式间接化。
(2)判断内容深入化。
(3)判断根据客观化。
(4)判断论据明确化。
7.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是什么?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1)活泼好动。
(2)喜欢交往。
(3)好奇好问。
(4)模仿性强。
(5)好冲动。
8.幼儿观察的发展有何特点?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
(2)观察的持续性延长。
(3)观察的细致性增加。
(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5)观察方法的形成。
9.6~12个月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3)言语开始萌芽。
(4)依恋关系发展
10.联系实际,谈谈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11.联系实际,说明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一、生物因素对学前儿童性别行为有一定影响。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行为的生物因素主要是性激素(荷尔蒙)。二、父母的行为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和行为起着引导、被模仿和强化的作用。1、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引导者。2、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模仿对象。3、父母对孩子性别行为的强化。
12.冬冬是一名活泼开朗的幼儿,尤其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游戏、玩耍,从小伙伴那里学会了许多本领。可是冬冬的妈妈非常疼爱、关心他,特别害怕冬冬在与别的小朋友交往时受欺负,或者担心冬冬被别的小朋友的某些不良行为或习惯影响而形成一些坏毛病。因此,她很少让冬冬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在幼儿园里,冬冬的老师也担心幼儿之间的频繁交往容易导致活动室过于吵闹,不利于维持班级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也不利于幼儿自制力的培养。于是,“少说话”、“闭上你的小嘴”、“保持安静”等要求常挂在老师的嘴上。在这种要求下,小朋友们平时甚至连走路、喝水、上卫生间都必须是静悄悄的,生怕发出一点“噪声”而遭致老师的批评……
(1)请问:冬冬妈妈和老师的做法合理吗?为什么?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答:不合理。妈妈的行为态度属于保护的,这会使冬冬的性格变得缺乏社会性、深思的、亲切的、非神经质的、情绪安定。老师的行为限制了儿童的同伴交往行为。
(2)请结合以上案例或联系实际谈谈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
13-428答:(1)同伴交往可以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
(2)同伴交往可以增强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
(3)同伴交往可以满足儿童的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4)同伴交往可以促进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形成。